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教学研究论文摘要:国俗词汇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国俗词汇的学习,汉语学习者不仅可以增加词汇积累还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不了解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就不能真正地掌握这种语言。本文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文字等级大纲修订本?,找出词汇大纲中的国俗词汇,并对其进行语义分类,指出国俗词汇教学中的难点,并试图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论文关键词:国俗词汇,分类,难点,教学建议在语言系统内部的几个子系统中,词汇最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特征,也最容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英汉民族文化具有很多的相通性,但由于生存环境、社会、物质、文化传统的不同,也表现出很多

2、的不同性。这也就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尤其表达在词汇系统中。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独具的局部表达在词汇系统中,就是国俗词语,就是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或者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梅立崇先生,1993。英汉两种语言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等值词语;,由于这类非等值词语;往往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背景有关,所以也称为国俗词汇;。学习这种的语言而非母语的人除了需要了解词义,还需要知道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地、完全地理解、运用这类词汇。这类词语增加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同时也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英汉语言中的国俗词语;。本文

3、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文字等级大纲修订本?中列出的8822个词汇,找出其中的非等值词语;,丁级3个,丙级词36个,乙级词16个,甲级词4个,共计61个。比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国俗词语;的分布状况,越是核心词汇中的国俗词汇;就越少,甲级词汇中的国俗词语最少,乙级比甲级词汇中的国俗词汇更多,丙级比乙级词汇中的国俗词汇更多。丁级词汇中的国俗词汇数量最少,是因为丁级词汇数量本身很少,所以不能作为比拟的依据。这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相通性是主要的,越是根本词汇,其相通性越大。但是汉语800甲级词是无法满足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和交际需要的,所以国俗词汇虽然数量不大,但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却具有重要的影响,王佐良

4、先生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语言。;一、国俗词汇分类汉语国俗词汇种类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五种:名物词语、制度词语、熟语、征喻词语、社交词语。第一类名物词语,是指反映汉民族所创造的特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如筷子、旗袍、豆腐等,这类词语占词汇大纲中的国俗词汇的绝大局部。第二类,制度词语是指反映汉民族社会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词语,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如国民党;、毛泽东思想;、多劳多得;等。第三类,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这类词语数量次于名物词语,但由于其意义具有双层性,即外表语义和真实含义,熟语的真实汉语又和独特的文化渊源有关,所以熟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困

5、难性。第四类,征喻词语,主要指具有修辞意义的词语,如喜鹊;红豆;月亮;等。第五类,交际词语,即汉民族进行社交活动时所使用的独特的词汇,包括招呼语、称呼语、敬谦辞等。 名物 词语 节日 词语 制度 词语 征喻 词语 熟语 社交 词语 其他 数量 甲级词 1 0 0 0 1 1 0 4 乙级词 9 1 0 0 0 6 1 16 丙级词 6 0 6 0 12 8 4 34 丁级词 0 1 0 0 1 0 1 3 二、国俗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名物词语是所有国俗词语中教学难度较小的一类,因为均为名物,所以通过进行直观展示的方法到达使学生理解的目的。节日词汇的教学也比拟容易,只要教师讲解节日的来历,节日时

6、的风俗习惯,学生就可以明白这些节日词汇的含义。制度词汇由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密切相联系,必须要求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才能理解这些制度词汇的真正含义。而且这些制度词汇往往能产性高,常常采用缩略的形式,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学习这类词汇的困难。征喻词语本身的含义并不难以理解,但其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通常都伴随着其本身特有的修辞意义。而征喻词语的修辞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关系复杂,与不同国家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复杂的文化因素自然也增加了学习的困难。熟语除了外表可以直接解读的一层含义之外,还具有另外一层在汉语中更常用的意义,这一更深层的含

7、义的产生也是和汉语的文化密不可分,与中国历史背景、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典籍有关,熟语中深厚的文化渊源是这类词汇学习的关键所在。由于汉民族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心理、价值趋向等特点,造成了汉民族交际词汇系统的特殊性,也必然给汉语学习者造成学习障碍。本文对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HSK词汇,分出其他;一类,因为这类词汇无法归入已有的五大词汇分类当中,进一步说,这一类词汇内部也无明显的共同特征,丁级词汇中的缘;,丙级词汇中的上头;、身子;等,这类词汇必须每个单独击破,所以这也是教学的困难之一。三、国俗词汇教学建议1.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文化内涵和语用条件通过上述国俗词汇教学困难的分

8、析,我们可以看出国俗词汇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汉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注重汉民族文化的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兼顾文化知识的讲解,对词汇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进行讲解。那如何在国俗词汇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文化渗透?文化内涵广阔,据相关研究统计,目前学界对文化的定义多达550多种,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需求,采用张占一先生对文化的分类。文化可以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知识文化,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

9、素。引自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那种文化;,所以在进行国俗词汇教学中,虽然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把与词汇相关的汉民族文化倾囊相授,一股脑儿把文化信息都传递给学习者,这样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的,反而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产生困惑,甚至是畏惧情绪。所以我们要在进行国俗词汇教学的同时,有选择地进行文化教学,我们要选择的文化教学内容就是与国俗词语包含的或与其具有密切联系的交际文化。如学习走后门;时,只需要将这一熟语的典故出处告知学生,由此引申出来的此熟语的深层含义,以及这一词语使用的语用条件。因为

10、以上这些文化因素的讲解是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的,至于其他与本词语有关但不影响交际的文化,不需要加以讲解。2.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展示直观展示法就是将教学对象,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方式直接地、生动地、客观地呈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只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国俗词语中名物词语的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非常适宜。如旗袍;、筷子;以及一些中药材等都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呈现这些中国特有事物的图片,使学生通过直观视觉感受,体会这类名物为何物。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直接将实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更加直观,弥补了图片呈现的不可触摸性。如在进行豆腐;这一词语教学时,在PPT上给出豆腐的图片和音译,

11、但是学生还是有疑问:豆腐到底是什么?是蛋糕吗?;如果直接将豆腐;给学生看,就可以防止这样的问题。由于名物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的是汉民族所独有的,而英语民族没有,所以直接将这样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能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3.汉英比照词汇教学,减少母语英语对汉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国俗词语的征喻词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红色;在汉语里象征着革命、喜庆、桔祥、幸运;等,但在英语中,Red;有鲜血;和危险;的含义。在两种语言里表示相同的词汇意义的词语却具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征喻含义。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这样的词语大量存在,如龙;和dragon;,蓝色;和blue;,还有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修辞含义等。所以在征喻词

12、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的词汇意义的词语进行文化内涵的比拟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对汉民族文化的了解,更有利于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这词语。征喻词汇具有词汇含义又具有修辞意义,这两种意义的教学应该是根据学习阶段和学习目标进行安排的。在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只要求掌握征喻词汇的一般词汇含义,不应该进行过多的文化比照教学,等学习者进入汉语学习的中高阶段后,学生有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根本词义的掌握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交际需求,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此时,在进行征喻词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征喻词语不同的文化内涵等进行比拟教学。4.创造真实合理语境,展现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条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创造语境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国俗词语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利用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条件。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词汇的词汇含义和文化内涵。通过上下文的限定,学生可以在自然的语境中感受到词汇的含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