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本土宗教知识拓展介绍PPT课件教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天人合一02030401壹道教的起源与发展贰道教的教规与仪轨叁道教的派别与神灵肆道教的名山道观目录CONTENTS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第一部分“道家”一词,始见于西
2、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作道家。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道家是“道教”的上游,道家、道教的要本信仰都是“道”,我
3、们绝不能将之妄加分割。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以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其中以黄老派最盛,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道教的起源与发展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
4、,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也不容小觑。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
5、道派开始兴起。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发生变革。在华北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宣传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这一时期道教的主要特点。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革新。明清两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道教发展陷入停滞僵化。近代中国道教承明清余绪,除个别时期,一直处于低谷。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界的拨乱反正道教教育体系初步构建教务活动有序开展1980年5月,中国道教协会在重新恢复工作不久即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后,道教界的冤假错案逐步得到平反,一部分被占用宫观陆续发
6、还道教界自己管理。1990年5月,中国道教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所现代院校。目前全国道教界已设立10所道教院校,开设经义讲习、宫观管理、道医养生等多个专业,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等三个层次。一是注重依法依规办教,维护道教合法权益。二是举办全真派传戒、正一派授箓等大型教务活动,规范教制传承。三是抓好道风建设,加强道教宫观管理。四是恢复道教传统,举办玄门讲经活动。积极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建立和拓展交流渠道中国道教协会组织编纂的中华道藏,是继明道藏之后,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的大事。道教界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汶川地震等重大
7、灾难发生后,都及时组织祈福法会和捐款捐物活动,以道教特有方式为救灾工作作出贡献。疫情爆发至2020年2月分全国道教界捐款5000多万元。中国道教协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手,先后于2007年在西安和香港、2011年在湖南南岳衡山、2014年在江西鹰潭龙虎山、2017年在湖北十堰武当山举办了四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的教规与仪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第二部分道教的主要
8、教义教规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经典,最上道术及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经典道术神仙体系。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目的是得道成仙,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教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教规与仪轨尊道贵德,“道”是道教信仰的核心仙道贵生,长生成仙是道教修行的目标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把道德经奉为经典,尊道贵德。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即“得”,道体现在人和万物中即是德。人和万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应尊道贵德。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道教把生命看得极为重要,修道就是要长生不
9、死,主张通过修炼来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以达到生命的永恒。道教主张以清净无为、不争寡欲的态度对待世俗生活,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进行修炼,通过各种道术修炼,与道合一,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道教的教规与仪轨斋戒坛醮礼仪功课道教崇敬神仙,注重祭祀祈祷。为表示郑重虔诚,祭祷者须清洁身心,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此谓斋戒。斋有供养斋、节食斋、心斋,以心斋为重。道教戒律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有“三戒”“五戒”“八戒”等。道教做道场,总是将斋戒与坛醮联在一起,故常斋醮连称。醮即设坛祭祷,主要内容为上供祭神、谢罪忏悔、上章祈祷,伴以念经、礼拜、奏乐。坛醮可分两类:一类为清醮,如祈雨消灾、却病延
10、年、传戒受戒、护国安民、庆祝圣诞等;一类为幽醮,如摄召亡魂、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大醮有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罗天大醮等。道士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对神仙行叩拜礼。诵经是祭祷的重要内容,念诵经文或神仙圣号,歌赞诸神真仙的功德。日常功课一为诵经,二为修行打坐。每天早课诵清净经心印经等,晚课诵救苦经元始天尊说天得道经等。道教的教规与仪轨道教的派别与神灵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第三部分元
11、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正一派全真派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创立于山东宁海。“全真”意为保全本来真性。全真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强调“识心见性”。元代成吉思汗曾令丘长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达到鼎盛。全真道修炼主旨是以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忍耻含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清代顺治时全真派律师王常月编著初真戒律,并以百日为期传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受戒者须出家住庙一定年限,信仰虔诚,受戒后发给戒碟。对违反规定者按清规进行惩处。全真派道士为出
12、家道士,独身,茹素,住在道观里。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道教的派别与神灵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正一派正一派“正一”意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派由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等符箓派大联合而成。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这标志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经。正一派重视符箓斋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超度亡灵等活动。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正一派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有道位神职,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得到神灵护佑,因此受箓后才有资格主持斋
13、醮仪典。受箓者称箓生,要具备一定条件。受箓后,发给箓碟。道教的派别与神灵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灵宝天尊居于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边;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边。道教的派别与神灵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总管天道;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和世间刀兵,统御诸星;后土皇地祇,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与玉皇大帝分别称为天公地母。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认为北斗七星掌管人间生死祸福。斗姆元
14、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道教称,斗姆元君是周御王之妃紫光夫人,生有九子,初生二子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七子即北斗七星君。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道教的派别与神灵道教的名山道观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第四部分道观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众
15、多,就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为本。道教宫庙称“观”或者庙或者宫,而不称寺。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子孙庙丛林庙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但不能插手庙务。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受禅宗的启发,道教从唐代开始,也逐渐转向重视内在的清修无为和重玄学。全真派还参照禅林制度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度。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道教的名山道观太清宫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太清宫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
16、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鹿邑县是道教鼻祖老子出生弘道之地太清宫是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宫庙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东汉靖康之乱唐朝清康熙年间太清宫建于东汉(165年),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唐玄宗李隆基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靖康之乱给太清宫带来了灭顶之灾,很多建筑都毁于兵火。元朝重视道教再次保护太清宫但规模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元代末年,太清宫一带屡患水灾,大部分建筑被毁。直至清康熙年间,才在原址上重建太极殿,但规模已远不如昔日。道教的名山道观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全真道祖庭,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享有“天下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分析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创新思维
- 卫生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常见试题类型试题及答案
- 税务师考试常见困惑解答试题及答案
- 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的进展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知识要点
- 国学 试题及答案
- 字节产品面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音字
- 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 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一节《体验计算机视觉应用》教案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说课稿】《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
-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说课 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 2023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借用资质协议2024年
- 2022年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社)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陕西咸阳市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87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
- Unit7词汇表讲解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城市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