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_第1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_第2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_第3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_第4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衢州高级中学 姜红斌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这个专题下,共列出四个分专题,即“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这四个分专题的内容,虽然都属于文化范畴,却是文化的不同分支,彼此互不统属,各有各的发展历程。所以,我们根本找不出一条本专题的基本线索,跟其它专题比较,这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2、专题整体感知 科技: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古代中国曾经有许多发明创造,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四大发明”

3、等贡献,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丰富多彩、成就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创造出许多精品。本专题的教学,应当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领略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在初步了解中国科技史和文化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应当启发学生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后来发展滞后的原因。教学难点: 本专题的教学难点首先在于涉及的具体知识既专且深,如何将艰深的专业知识浅化,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接受。 其次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认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成就,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增强学生历史意识、创新意

4、识和世界意识的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具体学习要求分节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基础、高一现状)教学备课的基本依据学段体例相同史观与不同方式相关内容对比初中通史+单元历史与社会(二)较全境式呈现文明通史:史前时代文明起源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来临和席卷全球走向现代文明农耕文明时代:盛世文化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古代科技的典范高中模块+专题专题式呈现文明通史:政治文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对比 学情: 第一:高一大多数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是感兴趣的,内心有好奇心,关键是

5、看教师如何去开发这种潜能。 第二:高一学生很多已经对初中历史有种陌生感,有一种“断层”,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不利的地方。 第三: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其过分依赖老师的心理,容易导致单纯记忆基础知识而疏于思考。 因此,运用浅化机制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知识,提高能力。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科指导意见: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难点: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和明清时期中

6、国科技滞后的原因 教学处理建议: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纪念邮票,结合初中和课前预习的知识,解读邮票所包含的信息。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指南针”的教学建议:指南针的发明是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建议放在第一个位置讲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指南针的演变过程;从形式的变化说明其用途的变化(扩大)突出强调指南针对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

7、勺尾指向南方。 指南鱼指南龟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纸的发明”的教学建议: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结合邮票上的信息指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蔡侯纸”是不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纸?蔡伦造纸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哪里,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何启示?如何理解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汉代造纸流程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的教学建议:从“火药”的名称引导学生了解火药的发明过程,明确“火药”发明的最迟时间(唐朝)讲解火药的使用过程阅读教材中鲁迅说的一段话和马克思关于火药的表述,归纳火药的贡献。炼丹引爆图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

8、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果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果”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火药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铁蒺藜”。铁蒺藜上面有尖刺,象菱角形。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火箭模型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明代架火战车 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支、火铳2支、长枪2支,此车由两人操作。 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印刷术的进步”的

9、教学建议:在邮票中,关于印刷术的有效信息基本具备,教师可以根据邮票设计以下问题进行教学:其背景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名称及印刷技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结合教材了解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传播和影响。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雕刻木板 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它长一丈六尺、

10、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重点知识的巩固和落实建议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整理四大发明的产生、外传和影响,以板书的形式指导学生总结记忆。名称发明过程传播和影响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从P26“学习思考” 及P27“阅读材料与思考”(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一段话)等材料,来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和明清时期科技发展滞后原因 (从中体验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拓展设计:(知识的运用和探究)二 中国古代的艺术学科指导意见: 概

11、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戏剧”等三目为课外阅读内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关系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书法艺术” 的教学建议总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结合甲骨文的资料补充讲述中国汉字的起源。通过讲述书法艺术的定义使学生明确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对五种书体的特征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建议使用多媒体,通过展示五种字体的名作,让学

12、生在享受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的过程中,了解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把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历代书法家(可以更多)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两个标准进行分类:一是根据字体对作品归类;二是根据朝代对作家归类。 为什么书法艺术在中国独树一帜?汉字是象形字;中国人很早用毛笔书写,人们在手握毛笔挥运于纸上的过程中,已承载了书法者的思想感情;跟绘画有联系;它们大多和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

13、,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松、菊。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书法的源流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因此,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殷商的甲骨文起至唐楷书形成之前,中国文字的发展就

14、是书法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可以分成篆、隶、楷、行、草五种,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书体的发生期(二)秦代的小篆发展到汉代的隶书书体的形成期(三)从汉代隶书发展到魏晋之后的楷书、行书、草 书书体的成熟期(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 -书体的发生期1、甲骨文: 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其产生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因其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上而得名,其内容大多是商代国王占卜的内容。2、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因为青铜在古代又称为“吉金”,故又把它称为金文。字体整齐遒劲,古朴厚重3、小篆

15、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秦 李斯 峄山石刻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二)隶书的出现-书法的形成期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相传是一位当时的狱吏程邈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因当时写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于是这种字体就被称为“隶书”。 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1、楷书(三)书体的成熟期楷、行、草书的出现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

16、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楷书字型方正,结构严紧,笔画祥备。2、草书怀素自叙帖 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书写流畅、快速。但不易识别。张旭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

17、/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彩飘逸,极至情趣。)3、行书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黄州寒食诗贴 苏轼名家作品赏析: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米芾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18、。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赵孟頫闲居赋(行书)文征明赤壁赋 文征明过庭复语十节卷 新石器时代: 商: 商周: 春秋战国: 秦: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官)、隶书对文字做了有益的尝试,紊乱文字书法秦-小篆、汉隶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一门艺术书圣;原因新的高峰楷书(欧、颜、柳体)、草书更个性化有意无法、个性化“四大家”汉字书法 重点知识的巩固强调个性化文征明、董其昌社会平民化、世俗化赵孟頫 元代有意无法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代注重规范法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盛世气象隋唐

19、虚玄灵动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魏晋南北朝艺术特色书法名家时代风貌朝代 明代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图一 图二 图三图四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试题设计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各种字体的特点?重点知识的巩固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20、可乐也。 请回答: (1)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当时用什么字体写成的? (2)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书法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3)这篇文章的名称是什么?试题设计“书圣” 王羲之、 行书兰亭序材料一: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材料二: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评张旭书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政治如何影响书法? 草书有何特色? 时代精神与书法风格的关系如何?拓展设计难点突破(时代精神和书法的关系)教材分析和教学处理建议: 关于“绘画艺术” 的教学建议总的教学思路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补

21、充说明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通过展示几幅代表性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在享受中体会和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通过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文人画和山水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展示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尝试进行分析。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材质:绢帛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魏晋的凸显个性 佛教、道教的发展,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凸显个性。顾恺之 “以形写神”(布局严整,线条流畅)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局部)唐朝的雍容华贵唐代阎立本步

22、辇图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吴道子:盛唐时期 特点:“吴带当风” 艺术成就:“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想想看: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天王送子图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明清的怪僻清新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郑板桥的兰竹图按题材分:

23、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 设色与墨笔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中国画分类 重点知识的巩固阅读下列材料: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郑板桥赞美黄慎请回答: (1)文人画有什么特点? (2)郑板桥诗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什么特点?材料设计难点突破(分析文人画和山水画的关系)观察图片: 这是何时、何人的作品?该作者的人物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东晋,顾恺之。 布局严整,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拓展训练重点知识的运用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尝试对

24、书画的鉴赏:展示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鉴宝节目: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科指导意见: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体会古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重点: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明成就的代表作家 难点:唐朝时期诗歌兴盛的原因;宋词兴起的原因;明清小说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著作及思想和艺术成就教学思路建议:鉴于本部分知识繁多,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

25、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可通过设置相应展台,由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亦可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建议结合“学习与探究”之三-“艺术中的历史”开展教学活动,体会蕴涵丰富内涵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的经典楚辞的魅力汉赋的风采李杜诗篇万口传宋代词苑元曲与市民生活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关于古代中国文学展台的设想:以宋代词苑为例宋词派别及代表: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陆游(南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息。

2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办

27、文学作品欣赏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见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材料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辛弃疾词的风格有什么特点?(2)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李清照的词流露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重点知识的落实重点的突破议一议: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8、,”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查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提示: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着、成功的三步曲。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前二者是成功的基础。所引的三句诗分别出自于: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柳永蝶恋花(又名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29、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讨论题难点突破 论题: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思考题:有人说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试从疆域及民族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宋代文学具有这种基调的主要原因。 北宋统

30、一,疆域缩小,如幽云十六州仍归于辽;南宋时,“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疆域更加缩小,与唐代相比,相形见绌,宋人内心抱有遗憾。所以宋人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差不多跟宋王朝同时出现。对辽、西夏和金的侵扰是无力抵抗的,宋的统治者对外政策变得越来越软,采取给“岁币”甚至“南宋皇帝向金称臣”的办法来换取苟安。宋词里所表现的爱国忧国的情绪越来越沉痛、激切。特别是靖康之变后,悲愤的声音几乎成为南宋一百五十年文学的基调。关于“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一目,建议:(1)对此部分内容学生们比较熟悉,不但初中历史课学过,很多小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选讲过其中著名章节。学生也读过这些小说,或观看过相应的

31、影视片。建议教学中突出两方面:一是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二是几部著名小说的特点。(2)关于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学蓬勃发展。(3)通过活动课加深对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的理解。如: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或放映根据明清小说改编拍摄的相关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设计

32、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去组织参与,合作探究,既立足课堂、课本,又延伸到课外、社会,既依托历史学科知识,又借助了语文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探究】(历史习作或制作,调查)1、探究学习 主题一:古诗文和现代诗文比较有什么优点? 活动方式:分组讨论,收集资料,形成研究报告(注意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探究方法:材料法;讨论法; 成果展示:相互交流与评价。最终形成一篇小论文。 主题二:红楼梦人物分析(介绍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探究方法:阅读、分组讨论 方式:写阅读笔记,交流2、实践活动 形式一:抽样调查儿童在就学之前有多少人背诵过唐诗和宋词? 形式二:阅读四大名著。资

33、料 补 充【知识卡片】 文房四宝 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工具。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依赖于毛笔的发明。1、笔 毛笔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软毫多用羊毛、鸡毛等制成,含墨能力强,书写时笔画可以有丰富的变化,行文连贯饱满,气势不断。在书写行书与草书时更能表现书写者的情感。硬毫弹性及利墨性好,书写气势锐利稳健,且较容易控制,适合用于书写楷书等结构要求严格的书体。兼毫由两种动物的毛发制成,兼有软毫与硬毫的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有了一支好的毛笔,书法家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创作。2、墨 古时书法家写字用墨颇为讲究,用墨块加水研磨成墨汁使用。由此又可以分为油烟墨

34、、松烟墨等等。3、纸 在书写和创作书法作品时我们用的纸通常都是“宣纸”。宣纸有生宣与熟宣之分,生宣未经加工,发墨、渗水能力极强,书写流畅,笔划变化丰富,中间浓,两边淡立体感强烈,所以适合用于书写行书和草书,使书法作品更具表现力。熟宣在经过加工以后,其发墨性受到了控制,书写时笔画线条的凝聚加强,适合于书写小楷等笔画线条较小的作品。4、砚 砚是在书写时盛墨用的。我国共有四大名砚即端砚(广东端州),红丝石砚(山东青州),澄泥砚(山西绛县),和洮河砚(甘肃临洮县)。好的砚台质地坚润,发墨细腻,蓄香持久,且极为珍贵,历来为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秦风 蒹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