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参考_第1页
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参考_第2页
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参考_第3页
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参考_第4页
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公司经营管理方案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3 一、 企业的创新与风险管理 PAGEREF _Toc111507343 h 2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4 二、 生产的概念 PAGEREF _Toc111507344 h 5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5 三、 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PAGEREF _Toc111507345 h 6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6 四、 再造工程 PAGEREF _

2、Toc111507346 h 8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7 五、 敏捷制造 PAGEREF _Toc111507347 h 9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8 六、 决策的类型 PAGEREF _Toc111507348 h 9 HYPERLINK l _Toc111507349 七、 决策的重要性 PAGEREF _Toc111507349 h 12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0 八、 决策的原则 PAGEREF _Toc111507350 h 14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1 九、 企业经营决策的程

3、序 PAGEREF _Toc111507351 h 16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2 十、 资本金制度 PAGEREF _Toc111507352 h 21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3 十一、 权益资本的筹集 PAGEREF _Toc111507353 h 24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4 十二、 企业投资概念与分类 PAGEREF _Toc111507354 h 28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5 十三、 企业投资管理的方法 PAGEREF _Toc111507355 h 30 HYPERLINK

4、l _Toc111507356 十四、 成本费用概述 PAGEREF _Toc111507356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7 十五、 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PAGEREF _Toc111507357 h 40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8 十六、 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111507358 h 44 HYPERLINK l _Toc111507359 十七、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1507359 h 46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0 十八、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PAGEREF _Toc

5、111507360 h 47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1 十九、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1507361 h 48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2 二十、 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1507362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3 二十一、 人力资源分析 PAGEREF _Toc111507363 h 52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4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1507364 h 52 HYPERLINK l _Toc111507365 二十二、 SWO

6、T分析说明 PAGEREF _Toc111507365 h 54企业的创新与风险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任何产品、任何生产技术都不可能独领风骚几十年。因此,企业要生存,要保持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对市场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敢于提出大胆而新颖的设想,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同时;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因此,创新既意味着新的机会又意味着新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一方面鼓励和加强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一)创新的内涵创新就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

7、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时,它还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等。(二)打造创新环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个企业长久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营造和保持一个创新的环境氛围。第一,要将目标锁定在结果上,光有努力还不够,一定要设定具体的目标。第二,要鼓励人勇于迎向“可预测的风险”,还要有接受合理失败的雅量。第三,一个好想法,唯有经过严谨的、有纪律的手法才能实现。以结果为导向,鼓励尝试风险以及着重纪律这些要素相结合,让创新的想法出现并且得以实现。高级主管所要做的,是经由反复查核和询问,扮演好推动创新的角色。除此之外,要能营造一个

8、开放的环境,使得所有建议与疑问,都能在真正开放的环境里,得到彻底讨论的机会。(三)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以及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同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做好风险管理,就应分别从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方面进行努力。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而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

9、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最后,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第一种,避免风险,即消极回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而且,它有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第二种,预防风险,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第三种,自保风险,即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并且,针对发生的频

10、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但它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一般,对于较大的企业,都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第四种,转移风险,即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综上所述,企业应当在加强创新的同时,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查等活动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产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企业应当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生产的概念生产是人们制造产品或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社会财富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生产

11、主要是在企业内进行的,企业利用生产过程将低价值的生产要素转换成高价值的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出物,完成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来获取利润,达到其生产盈利的目的。根据上述功能,我们可以对生产做出如下定义:生产是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附加价值,产生效用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了若干重要的概念:生产要素、生产效用、生产的转换过程、产品和服务。下面就这些概念分别加以讨论: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资源。主要指生产对象、生产设施设备、劳动力、生产技术及生产资金等。2、生产效用生产效用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或者效用。它一般包含三种类型:形态、时间和地点的效用。物质产

12、品生产具有形态效用,如汽车、机床等产品都是改变了材料形态而创造出能满足某种需要的效用。由于时间的变换而产生的效用为时间效用,如电话、电报能使人们缩短传递信息的时间,因而具有时间效用。由于变换地点所产生的效用为地点效用,如飞机、火车将旅客和货物运送到其他地点就具有地点效用。3、生产的转换过程生产的转换过程,是指真正从事产品制造的部分,是完成生产要素向生产财富转变的过程。该过程一般由一系列的活动所组成。它们由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方法决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生产规模,其转换过程各不相同。但其转换过程中大多数都包含了作业、搬运和储存三种活动。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生产活

13、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生产是为经营创造物质财富的,是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经营计划,都要通过生产管理来实现。不搞好生产系统管理,没有高效率的生产作基础,任何经营决策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在生产经营型管理的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更高了。过去,在生产型管理的时候,生产管理的目标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产量、产值等生产任务,忽视市场需求和市场效益。生产经营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则要求企业的生产必须面向市场,从各方面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只是增加产量来满足需要,还要品种多、质量好、成本低、价格廉、交货及时。而且市场需求情况又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它要求企业不仅

14、要按上述要求组织生产,还要提高企业生产的应变能力,搞好产品换型更新,并使生产时间适应品种多变、批量小、订货来得迟要得急的市场要求。这些,都使生产管理更复杂了,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更高了。因此,生产管理的作用,就是按照预定的经营目标,运用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能,使投入生产过程的各项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有机体系,按照最为经济的方式,生产出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遵循生产目的,保证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全面完成经营计划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包括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资金、利润、

15、安全和交货期等计划指南;最后还必须有效利用企业的人力、物料、设备、资金等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对生产过程的组织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源的调度、质量的监控、产品的研发与风险管理等等。对此,将在以后的内容里详细讨论。再造工程再造工程,又简称BPR,即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彻底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它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原则:第一,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原则。首先,强调顾客满意,而不是上司满意的原则。其次,强调内外部顾客满意相统一的原则。再次,强调把供应商纳入“顾客满意”流程体系

16、的原则。现代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应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整个供应链中的全部业务流程中进行重新设计。第二,全面关注业务流程的系统优化。首先,重流程、而不重组织、重部门、重职能。其次,使用绩效度量和整体最优原则。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系统思想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它注重整体流程的系统优化,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再次,借助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的基础上的集成管理。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美国国防部为支持

17、21世纪制造业发展而支持的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开始于1991年,有100多家公司参加,由通用汽车、波音、IBM等15家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共20人组成核心研究队伍。此项研究历时3年,于1994年年底提出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方式建立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懂技术懂管理的管理人员3大类资源支柱的基础上,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做出迅速的响应。因此,敏捷制造方式比起其他生产方式更具有灵活性。决策

18、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特点,有助于管理者合理决策。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经营决策又称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而言是最重大、至关重要的决策,比如确定或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新产品开发,企业上市,兼并企业,合资经营,扩展生产能力等。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决策的重点在于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问题,注重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一般是高层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的制定必须纳入经营决策的轨道,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比如机构重组、人事调整、资金筹措与使用等,它具有局部性、中期性与战术性,影响时间较短和范围较小

19、的特点。决策的重点是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以提高管理效能。一般是中层管理者做出。业务决策具有琐细性、短期性与日常性的特点。业务决策是企业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的问题而作出的决策,比如库存控制、食堂饭菜的品种、职工洗澡时间等。它属单纯执行性决策,决策的重点在于对日常作业进行有效地组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是基层管理者做出,2、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可分: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确知环境条件,每一种备选方案只会产生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只要比较各个方案的结果,就可以做出选择。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会出现几种状态,对可能出现的状

20、态数目与概率可以预先估计,在不同的状态下,每一种备选方案可能会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因此不管哪种方案都有风险。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状态的数目与概率无从估计,对每一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也难以估计,这种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环境的不稳定性。决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直觉和估计作出决策。3、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划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例行公事所做的决策,也称常规决策,主要处理常规性、重复性的问题,比如常用物资的采购、“三包”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何时报销管理人员的差旅费等。这些问题反复或按照一定的频率出现,其特点和规律性易于掌

21、握,因而通常可将这类问题的决策程序固定下来,制定成规章或标准来加以解决。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就可以按规定来决策,不必每次重新做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非例行的、没有先例可依据的新问题所做的决策,也称非常规决策。比如新产品的开发、市场开拓、企业规模扩大等。对这些问题的决策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用常规的办法来处理。对这类决策,决策者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规则和处理经验可循,完全靠决策者的洞察力、判断力、知识和信念来解决。4、按决策的主体分: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体决策是指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一个人来完成,不需要其他人参与。个体决策具有果断性、责任明确、效率高的优点;但同时具有效

22、果差、相关人员接受度不高的缺点。集体决策是指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来完成,哪怕其中只有一个环节是群体完成,也可称为集体决策。集体决策具有决策质量高、所选方案接受度高的优点;但同时具有决策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无论是何种决策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地说某种决策一定优于另外一种决策,只能是在不同的情景下更适合用某种决策。决策的重要性一个正确的决策有助于公司茁壮成长,一个错误的决策却可以让企业一败涂地。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尽管管理工作是多个方面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都是围绕着决策而展开的。不论是管理活动中的计划、组织,还是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控制,都

23、离不开决策。而且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还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因此,可以说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事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决策既要确定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又要为达到管理目标提供行动方案,还要优化行动方案。决策选择的行动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速度、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方案选择得当,就会取得投入小、收益大的效果,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使企业蓬勃发展;否则,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为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企业的存亡。3、决策是管理者的最主要的职责有组织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决策,任何管理和决策工作都是由人去完成的。不论管理者

24、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决策都是他们的主要职责。而且,管理者的地位越高,其做出决策的作用和影响也越大。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革命无不冲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活动的影响面越来越大,管理就越来越复杂,许多新问题层出不穷。管理者面对各种尖锐的挑战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观全局,及时作出反应和决策。可以说,管理者每天都要采取许多行动,其中最主要和重要的行动就是做决策。决策的原则企业经营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它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企业内部问题,又要考察企业外部环境。因此,要做出合理的决策,通常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决策目标明确性原则、决策的民主原则、决策

25、的可行性原则、决策的满意性原则、决策的系统性原则、决策的反馈原则。1、决策目标明确性原则没有目标,决策只能是盲目的,目标模糊的决策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在决策前,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进行决策、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决策。值得一提的是目标具有多重性、层次性的特点,所以在决策时既要考虑眼下问题的解决,又要考虑整个组织的目标。2、决策的民主原则决策的民主原则就是要坚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囊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决策建立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并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专长,提高决策质量,防止个人决策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决策的实施提供了

26、保证。3、决策的可行性原则再完美的决策若不可行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可行性原则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还要顾及社会、政治、道德等因素;不仅要估计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更要预测不利条件和失败的风险;不仅要静态地计算实际与可能之间的差距,还要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动态分析。4、决策的满意性原则西蒙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所以,没有最优的决策,只有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的“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是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化的人,他以“绝对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准则”行事。但由于组织处在复杂

27、多变的环境中,要使决策者对未来一个时期作出“绝对理性”的判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决策者对相关的一切信息能全部掌握;决策者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能准确预测;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方案实施的后果完全知晓;决策不受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显然,这四个条件对任何决策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也不论素质有多高,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因此决策不可能是“最优化”的,而只能要求是“令人满意”或较为适宜的。5、决策的系统性原则性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多种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共同构成,要使整个系统良好运转,就必须全方位考虑。系统理论就是把决策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并以这个系统的整体目标为核心,追求整体效应为目的。为

28、此系统原则要求在决策时,首先应贯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要素和单个项目的发展要以整体目标满意为准绳;其次,强调系统内外各层次、各要素、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协调、平衡配套,要建立反馈系统,实现决策实施运转过程中的动态平衡。6、决策的反馈原则反馈原则能让决策者了解决策是否可行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以便及时做出调整。由于事物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决策者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致使决策在实施中可能会偏离预定目标,这就需要根据反馈情况采取措施,对原方案或目标加以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使决策趋于合理。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既然决策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决策

29、过程所经历的具体步骤: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方案实施与反馈。1、识别问题决策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来展开。问题其实就是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的差距,管理者必须首先必须找出这个差距,并分析这个差距的来由,进而为消除或缩小差距想出办法。这就好比医生看病首先得诊断出病人到底生什么病,然后才能开药方。识别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的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面,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否则就会使决策面临失败,进而使整个企业面临危险。2、确定目标发现并清楚地认识了问题,是否要采取行动和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决策目标

30、的确定。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衡量决策要实施的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标准。没有目标,决策工作就没有方向;同样的决策问题,假使决策目标不同,决策就会大不相同。目标具有层次性,所以决策目标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时候通常的做法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如合并类似目标、当目标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时,可将次要的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将单项目标综合成一个目标等。将目标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把重点集中到“必须实现”的目标上。目标之间的协调。当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时,应以总目标为基准进行协调。确定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全面详尽而有重点;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易于

31、分解,责任落实;先进合理,积极可靠,留有余地;各类目标可以相互制约,并协调一致;具有时效性。3、收集资料21世纪是信息制胜的时代,信息意味着商机。信息是决策的客观依据,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进行确定型决策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完备;决策失误依然是信息不充分、不完备。所以,在做决策时,首先应该系统、完整、及时收集信息。决策者所掌握的情报和信息资料越多、越准确,则对决策越有利,做出的决策也就越合理。比如一房地产商要开发一个楼盘,他必须要了解某些相关政策倾向、政府对本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个楼盘周围的环境、顾客的需求等信息,他掌握的信息越多,对他做出明智的决策越有帮助,才能保证他开发的这个楼盘有经济价值。对收集

32、资料的要求:广泛性。即凡与目标有关的信息资料,无论直接或间接,都要尽可能收集。科学性。即对收集来的资料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客观性。即情报资料必须客观地记载对象、时间、地点和数量等。连续性。即要求情报资料能连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尽可能连贯。对于信息的收集,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储备,充分发挥诸如“信息中心”、“资料室”、“数据库”等的作用。4、拟定备选方案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的目标和收集的资料,需要设计出多个可行的、供选择的方案,可行方案应满足以下条件:实现的可能性。即从企业内外部实现的条件和实施的结果看能否保证决策目标的实

33、现。相互排他性,即各方案必须有区别,各自独立。整体详尽性。即尽可能多地列出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方案可比性。即每一方案都应根据已确定的约束条件和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用确切的定量数据反映方案的效果,以便比较和选择。拟定备选方案有如下三个具体步骤:分析研究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及决策事物未来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决定事物未来的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适当的实现目标方案;将这些目标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对比,权衡利弊,从中初步筛选。管理者必须努力发掘出各种可能的方案,以免遗漏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拟定备

34、选方案时,应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备选方案通常来自两种途径:一是经验。经验可能是决策者自己或决策群体自己的,也可能是别的管理者或别的群体的实际做法。二是创造。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有新颖的、独创的方案,不是过去的再现,也不是别人的翻版。一个企业要确立核心竞争力,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选择方案每个备选方案从某一个角度来讲,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其缺陷,如何合理分析判断每个备选方案的利弊,应对方案进行评估论证,这是决策中的关键工作。对决策方案的论证主要有:价值论证,就是指论证该方案付诸实施后能否带来价值和带来多大的价值。一方面是从社会、经济,当前和长远,物质和精神,

35、投入和产出等多方面综合平衡方案的价值,并通过各方面的价值平衡,得出一个总的价值评价。另一方面是把决策目标和方案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来看,看方案是否比过去进步,是否有助于今后的发展。可行性论证,就是指论证方案是否可以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并取得预计的结果。首先研究该决策方案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能否利用机遇达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要进行系统可行性研究,对决策整个过程中能预见到的每个环节,对整个企业、甚至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应变论证,就是指估计原有决策条件发生变化,提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对这些措施进行论证,论证的结果就是应变方案。制定应变方案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准备,而向最好的方向努

36、力,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时,也因事先做了准备,可以应付自如,不致造成损失或尽量减少损失。6、方案实施与反馈决策过程就是管理过程,它贯穿整个管理活动,所以,决策过程不仅是一个选择方案的过程,还要考察方案的全面实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使执行者了解和接受这个方案至关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这就需要及时把执行情况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反馈到决策系统,以便及时做出修正和补充,或者重新设计方案、重新做出决策,通过“决策一执行一决策一再执行”的过程,多次反复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上决策的步骤只是决策过程的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不能教条地予以理解和对待。在实际

37、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各个阶段相互交叉的情况,或者省略某个阶段这都不足为奇。另外,对决策过程各阶段的划分也还存在其他的划分方法。比如,复旦大学的药明杰教授把决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和执行活动。资本金制度1、资本金的概述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注册资金总额。因此,资本金就是注册资本。资本金的确定可分为实收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实收资本制即要求在公司成立时确定资本金总额,并一次性缴人其出资额。授权资本制即在公司成立时,虽然也要确定资本金总额,但不要求投资者一次性缴付其全部出资额,而只要缴纳了第一期出资额,公司就可成立,没有缴纳的部分则要委托董事会在成立后进行筹

38、资。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2、资本金制度的内容资本金制度是指国家围绕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权利等方面所制定的法律规范。(1)资本金筹集制度。资本金筹集制度主要涉及筹资方式、筹资期限、无形资产出资限额、验资及出资证明、出资违约及其责任等内容。资方式。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吸收货币资金的投资,也可以吸收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的投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筹资期限。企业的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如采用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到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其中第一次筹集的资金不得低于投资者

39、认缴出资的15%,并在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吸收无形资产出资限额。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允许企业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但在同时,为了防止因企业无形资产在全部投资中占的比例太大,致使货币资金和实物投资太少,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对吸收无形资产投资一般加以一定限制。规定企业吸收的无形资产投资(不包括土地使用权)一般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验资和出资证明。企业筹集的资本金,需聘请在我国注册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人出资证明书。现金出资以实物现金额进行确认。实物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的应按合同、协议或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投资入账价值。投资者在出资中的违约及其责任。如

40、果投资者未能按照合同、协议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按时、足额出资,即为投资者违约。发生投资一方违约,企业和投资者可以按合同、协议章程规定,依法律程序要求违约方支付延期出资的利息和赔偿损失;一旦投资各方均违约或外资企业未按规定出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2)资本金管理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资本金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主要包括:资本保全制度。它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取得盈利,以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则必须用企业以前年度留用的利润予以弥补,如果以前年度利润不足以弥补的,则须由以后年度的利润予以弥补。投资者的权利与责任。它要求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责任,要求投资者必须按比例出资,并

41、分享企业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体现出资者的自负盈亏观念。权益资本的筹集权益资本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两种。1、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合同等形式吸收国家、法人、个人等投入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它从投资者的出资形式来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1)吸收现金投资吸收现金投资是企业吸收直接投资最为主要的形式之一。这是因为现金比其他出资方式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既可用于购置资产,也可用于费用支付。(2)吸收非现金投资吸收非现金投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吸收实物资产投资,即以厂房、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商品等流动资产进行的投资;另一类是吸收无形资产投资

42、,即投资者以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投资。2、股票筹资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权益资本而发行的、表示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筹资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的主要方法。发行股票不单是一个筹集资本金的问题,而且是一种利用股份公司形式筹集社会资金,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1)股票的种类。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筹资与投资的需要,可发行各种不同种类的股票。按票面是否记名,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记名股票应在股票票面上记载股东的姓名和名称,公司在发行记名股票时应当置备股东名册。无记名股票在股票票面上不记载股东的姓名和名称,公司发行无记名

43、股票应当记载其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均为记名股票。按股东权益不同,可分为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普通股股票是公司发行的代表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不加特别限制且股利不固定的股票,它是公司最基本的股票。优先股股票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证券,它虽属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性质,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一般来讲,普通股享受红利,优先股享受股息。按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国有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入而形成的股份。法人股是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依法以其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入而形成的股份。个人股是

44、社会个人或本公司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而形成的股份。外资股是指外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购买的人民币特种股票。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不同,可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A股是指供我国个人或法人买卖的、以人民币标明票面价值并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股票。B股、H股和N股则是专供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买卖的、以人民币标明其面值但以外币认购和交易的股票。(2)股票的价格。股票本身并无价值,它仅仅是用以证明股东具有的公司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凭证。但持有者又有获取公司收益的权利,即股票能给持有人带来股息和红利,因此股票就有了价值,股票的价值是指用货币衡量的作为获利手段的价值。票面价格。股票的票面价

45、格是股票票面上所标明的金额,也叫股票面值。通常为1元。账面价格。账面价格是指资产净值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即每股净资产。清算价格。清算价格是公司在清算时每股所代表的实际金额。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交易时所确定的价格。(3)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普通股筹资形成稳定而长期占用的资本,有利于增强公司的资信,为债务筹资提供基础;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不存在固定的到期日,也不存在固定的股利支付义务;普通股在使用上不受投资者的直接干预,相对于其他筹资方式,股本的使用较为灵活。普通股筹资的缺点:普通股投资风险大,按照风险收益对等原理,投资者所期望的投资报酬相应提高,从而使公司通过股本筹资的

46、期望资本成本也加大;利用普通股筹资,出售新股票,增加新股东,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股票发行过量会直接影响公司股票市价,股票过量发行会直接导致每股净收益额的降低,从而直接引起公司股价的下跌。(4)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优先股筹资的优点是:优先股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付本金;股利的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保持普通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从法律上说,优先股股本属于自有资金,发行优先股能加强公司的自有资本基础,适当增强公司的信誉,提高公司的举债能力。优先股筹资的缺点是:优先股的成本低于普通股,但一般高于债券;优先股筹资的限制一般较多;可能形成较重的财务负担,优先股要求支付固定股利,但又不能在税前

47、扣除,当盈利下降时,优先股的股利可能会成为公司的一项沉重的财务负担。企业投资概念与分类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1、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按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在非金融性企业中,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大。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性资产,以期获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多渠道筹资的形成,企业的间接投资会越来越广泛。2、长期

48、投资与短期投资按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短期投资又称为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准备在一年以内收回的投资,主要指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的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资,主要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能够形成生产能力物质技术基础的投资,也包括对无形资产和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一般而言,长期投资风险高于短期投资,与此对应,长期投资收益通常高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中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能够形成生产能力物质技术基础的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且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所以称为项目投资。3、对内

49、投资和对外投资根据投资方向,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内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从理论上讲,对内投资都是直接投资,其风险要低于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是间接投资,其收益应高于对内投资,随着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重要,机会也越来越多。4、初创投资和后续投资根据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投资可分为初创投资和后续投资。初创投资是在建立新企业时进行的投资。它的特点是投入的资金通过建设形成企业的原始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后续投资则

50、是指为巩固和发展企业再生产所进行的各种投资,主要包括:为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所进行的更新性投资;为实现扩大再生产所进行的追加性投资;为调整生产经营方向所进行的转移性投资等。5、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根据投资对象的存在形式,投资可分为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实体投资是指企业投资于具有物质形态的实物资产的投资活动,而金融投资是指企业投资于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如公司股票、债券等的投资活动。一般来说,金融投资的收益相对比实体投资要大,风险也相对比较大。企业投资管理的方法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对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进行设备的更新改进和扩张性投资,企业在做这些投

51、资之前,应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一般分为以下步骤:估算出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估计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确定投资方案的收入现值;通过收入现值与所需资金支出的比较,决定拒绝或认可投资方案。其中,估计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是投资决策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步骤。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面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它是计算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之一。在确定投资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投资决策计算中,经常会涉及现金净流量一定期内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在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时,一般使

52、用两类指标,即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1)静态指标。静态指标也叫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主要有:a会计收益率。会计收益率又称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一般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内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该指标反映单位投资一年能给企业所创造的全部利润。一般而言,投资利润率越高,说明投资效益越好,投资利润率越低,说明投资效益越差。对于独立方案,只要将计算的投资利润率与预先确定的基准投资利润率进行比较,若计算的投资利润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利润率,则方案可行;若计算的投资利润率小

53、于基准投资利润率,则方案不可行。对于互斥投资方案,首先将各方案所计算的投资利润率与预先确定的基准投资利润率进行比较,选出可行方案,然后在各可行方案中,选择投资利润率最高者。b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回收初始投资额所需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对于一个投资项目来说,其回收期越短则越好。一般用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长短来判断其是否可行,如果只有一个投资方案,则将投资方案的回收期与投资者主观上的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若比投资者主观上的投资回收期短,则方案不可行;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资方案,则比较各个方案的回收期,回收期最短的为最优。投资回收期计算简便,容易被决策人所正确理解。其缺点在于忽视时间价

54、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2)动态指标。动态指标又叫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a净现值。所谓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对多个互斥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时,比正值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b现值指数。现值指数也称获利指数,是指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的比,它用来说明每元投资额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的现值有多少。c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又称为内含报酬率。是指对投资项目未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使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正好等于投

55、资总额的折现率,或者说,内部收益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0时的利率。它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我们应按一定的判断原则做出正确的决策: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与投资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则投资项目可取;否则,投资项目不可取。且内部收益率越大越好。2、流动资产投资管理(1)流动资产的构成及管理任务。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流动性,即流动资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不断循环的,这种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相一致。流动资产的占用水平因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而异,但总的

56、来说,许多企业的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管好用好企业流动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货币资金。它是指企业可以自由运用、具有购买力、可以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能被普遍接受的一些项目。如现金、银行存款、支票、银行本票、汇票等。应收账款。它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企业之所以采用赊销方式,其原因是为了扩大销售,减少企业存货,加速存货的周转,减少存货管理中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增加盈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扩大销售,促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期投资。它是指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等。

57、存货。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质,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等。为了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必须明确流动资产管理任务。流动资产的基本任务是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得到正常供应,在此基础上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2)流动资产的控制。控制流动资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使流动资金的占用成本降低,达到效益成本最优化。现金控制。这里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现金是企业收款和支付各种费用的重要工具,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一定的现金储备量以应付日常开支的需要,影响企业现金额大小的因素有: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

58、与预计现金流量的偏差;重要的临时性支出;企业未清偿债务到期情况;企业应付紧急情况的筹款能力。只有了解上述因素对企业现金占用量的影响,才能对现金进行有效控制。应收账款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主要是信用条件的控制和收账控制。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收入,提高利润水平,一般都采用赊销方式。这种方式是企业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信用,信用条件的优劣,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销售利润。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信用政策,必须在内部建立起用户信用评估和催收账款的机构,对用户进行适时控制,将坏账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存货控制。企业存货包括生产储备物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管理要求在存货数量必须保证生产过程正常需要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存货占用的资

59、金,防止超储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具体措施包括:合理确定保险储备数量;对存货实行ABC分类管理;合理确定生产批量与订货数量;降低生产用物资的消耗定额;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物资供应在途日数和产成品销售发运日数等。成本费用概述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种费用。(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2)直接工资。直接工资是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60、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是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等。(4)商品进价成本。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包括:国内购进商品的原始进价和购人环节缴纳的税金;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是进口商品在到达目的港口以前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进价、进口税金、购进外汇价差及支出给委托代理进口单位的有关费用。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应由产品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的有关费用,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其内容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折旧费、修理费、原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