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_第1页
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_第2页
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_第3页
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_第4页
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 PAGE * ROMAN IX前 言数据中心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提供的巨大数据处理能力是国家战略资源,是实现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保障,同时因其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使绿色数据中心成为中国制造 2025 中绿色制造中的重点领域。数据中心在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需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其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数据中心是提供数据计算、存储、交换等资源的服务和其他应用服务的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具备以下特点和作用:1)是支撑经济转型的重要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是提供大规模数据交换、计算、存储等功能

2、的核心基础设施,是满足大规模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核心节点,是政务、金融、商务、制造、科研和民生服务等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数据中心是我国开展经济转型的关键配套和支撑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2)是支持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数据中心是提供计算等能力的资源池。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应用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都需要以海量数据处理为基础,需要大量调用计算资源开展。数据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承载该方面的需求。3)是信息安全的关键节点数据中心作为海量数据集中处理的物理设施和平台,由于其在信息链路中的核心作用必然成为信息安全的关键节点。数据中心的安全除信息安全技术

3、领域外还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物理环境安全。IT 系统无法规避由于运行环境不能满足要求而导致的功能丧失。4)是节能重点对象数据中心耗能巨大,对资源需求多样。根据美国能源局的统计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已经占美国年发电量的 1.5%,据估算我国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占比与美国基本相当,已经达到三峡的年发电量。依据对我国全国范围内 7000 多家数据的耗电量的调研,不考虑规模前提下,数据中心单体年均耗电量超过一百万度。数据中心在大量耗电的同时也消耗大量水等其他资源。在新常态下我国的数据中心领域的发展存在着挑战又有着机遇。从人类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农耕经济到工业制造经济到技术经济再到信息经济的基本过程

4、。在以德日为代表的技术经济受到美国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的巨大挑战后,如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使信息经济红利可以反哺回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这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两化深度融合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划和战略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需求。因此我国数据中心领域存在着一个长期的快速发展的窗口。更好的建设、利用、管理数据中心,关系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不断完善数据中心的相关标准,其更加符合数据中心发展与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客观需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使其更加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录一、 数据中心能耗基本情况

5、1 HYPERLINK l _TOC_250037 我国数据中心节能势在必行1 HYPERLINK l _TOC_250036 我国政府对数据中心节能工作高度重视3 HYPERLINK l _TOC_250035 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是深入推进节能的重点领域4 HYPERLINK l _TOC_250034 二、 推进数据中心节能面临诸多挑战5 HYPERLINK l _TOC_250033 缺乏主动节能的内生动力5 HYPERLINK l _TOC_250032 用能管理与运行管理脱节6 HYPERLINK l _TOC_250031 IT 设备增长缺乏科学规划7 HYPERLINK l _TO

6、C_250030 节能改造资金支持难以落实7 HYPERLINK l _TOC_250029 能耗计量不完备、不规范8 HYPERLINK l _TOC_250028 缺少明确、量化的节能目标9 HYPERLINK l _TOC_250027 缺乏节能技术知识和信息9 HYPERLINK l _TOC_250026 三、 数据中心节能前提和常见问题10 HYPERLINK l _TOC_250025 物理环境11 HYPERLINK l _TOC_250024 业务保障13 HYPERLINK l _TOC_250023 信息安全14 HYPERLINK l _TOC_250022 综合管理1

7、6 HYPERLINK l _TOC_250021 、常见高耗能问题汇总19 HYPERLINK l _TOC_250020 、小规模机房问题分析21 HYPERLINK l _TOC_250019 、常见耗能问题的解决方案22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四、 能效提升技术手段及其适用范围简介26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直接自然冷却方式26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间接自然冷却方式26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机房围护结构的保温处理27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4.4 封堵2

8、7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合理调整机房内的设备布置,设立冷、热通道28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优化气流组织,按需调整通风地板的数量和通风量29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封闭冷通道,对冷量及风量精细化管理30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封闭热通道,对热量进行预处理或适度排放31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安装盲板封闭服务器机柜的空隙,防止气流短路31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热管式空调和液泵节能技术32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提

9、高室外冷凝器的换热效率32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及时更换新风过滤器32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调整机房空调的加湿范围,引入湿膜加湿理念33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引入近距离送风和制冷理念,提高冷却效率33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引入气流遏制系统的理念,确保正确的气流走向34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采用热回收技术34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一体化的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34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五、 数据中心电能使

10、用效率的测试方法35 PAGE 38一、 数据中心能耗基本情况我国数据中心节能势在必行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迅速。数据中心是一个聚集了大量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IT 设备的场所,是实现数据信息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等业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促进了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占全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三分之一的北京地区为例,2005-2010 年,北京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年均增速高达 53.8%。近年来,云计算迅速发展,为满足其发展需求,预计未来 5 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房面积还需再翻一番。我国数据中心能耗

11、增速快。数据中心主要由 IT 设备、空调系统和供配电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 IT 设备和系统是核心,通过空调和供配电等辅助系统的支撑保证正常工作。IT 设备通常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不仅自身消耗大量电力,同时需要用空调系统除去其产生的巨大发热量,还需要配电系统为其不间断供电。数据中心中设备发热密度高达 3002000W/m2,是普通公共建筑的数十倍;目前单台(1U) 服务器功率可达 400W,一个标准机架功率都可达到 4kW 以上,而其占地面积仅为 0.48m2。数据中心这类高发热密度机房要求全年 8760 小时不间断运行,其运行能耗远远高于普通公共建筑。因此,数据中心是能源消耗强度非常高的场

12、所,单位面积年耗电量多达几千度,较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多出一个量级,比一个普通居民家庭全年用电量还多。近年来,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使其能源消费量迅猛增长。有研究测算,2009 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为364 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2%。另有研究显示,2011 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 70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5%。我国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整体偏低。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常用电能使用效率(EEUE,与 PUE 相似但考虑因素更符合我国国情)指标来表征,它是数据中心总电耗与 IT 设备总电耗之比。电能使用效率值越高,意味着数据中心能效水平越低。目前,美国数据中

13、心平均电能使用效率为 1.9,谷歌、雅虎、微软等大型用户的最先进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据称可低于 1.3。我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使用效率在 2.02.5,还有大量电能使用效率高于 3 的数据中心。就大型数据中心而言,以北京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为例,电能使用效率据称在 1.82.0 之间,一些数据中心服务商的机房电能使用效率可达 1.6 以下;而我国政务类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则普遍高于 2.5。我国数据中心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研究表明,应用现有节能技术, 即可使数据中心 IT 设备系统、空调系统、配电系统平均实现节能25%、36%和 18%,使数据中心整体平均实现节能 35% 。空调系统方面,在

14、具备条件的地域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的技术,可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 40%65%。我国数据中心具有发展快、能耗高、能效低的特点,存在着巨大节能潜力,亟需加快开展节能工作,提高能效水平,避免数据中心能耗的爆炸式增长,促进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政府对数据中心节能工作高度重视数据中心能耗快速增长引发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数据中心节能已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写入相关文件,成为全社会节能工作的一部分。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 号)提出“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

15、号)提出“开展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降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冷却耗能”。有关部门和地区已经开展了数据中心节能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联合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同时正组织有关单位编制数据中心相关节能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国管局开展了中央国家机关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工程。北京市在开展电力需求侧试点工作时,将数据中心节电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制造 2025在绿色制造中指出“绿色数据中心” 是重点领域之一。相关行业规划对数据中心节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有些还明确了量化节能目标。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推广绿色数 据中心、绿色基站、绿色电

16、源,统筹数据中心布局、服务器、空调等设备和管理软件应用,选址宜优先考虑能源丰富的地区,利用自然冷源等降低能源消耗,选用高密度、高性能、低功耗主设备,积极稳妥引入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化机房的冷热气流布局,采用精确送风、热源快速冷却等措施”,并提出“到 2015 年,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下降 8%”。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新建大型云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 1.5 以下”,并将推进绿色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建设作为发展重点之一,要求: “引导新建的大型 IDC 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绿色 IDC 标准体系,引导企业降低运营能耗。鼓励采用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等云

17、计算技术建设绿色 IDC。推动采用精确送风、热源快速冷却等措施,优化 IDC 机房的冷热气流布局。”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是深入推进节能的重点领域数据中心机房是各类单位耗能的重要方面。调研显示,在有数据中心存在的办公建筑中,数据中心能耗约占整栋建筑能耗的30%-40%。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共机构耗电量增长迅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据中心机房的加快建设及其能耗的持续攀升。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机房能效水平有待提高。据一项摸底调查显示,在有分项能耗统计数据的中央国家机关数据中心机房中,电能使用效用高于 2.5 的机房约占 1/3。被调查数据中心机房有一半以上没有开展能源消费分项计量;此外,大量数据中心机房

18、,其管理水平整体水平较低,运维管理制度不健全。所以,从全国层面来看,数据中心机房的整体能效水平不容乐观。数据中心节能有待深入推进。我国目前成体系的推动数据中心节能技改工作是在国管局推动下开展的。早在“十一五”末期,国管局就启动了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节能工作,在数据中心节能方面,走在了各个部门行业的前列。“十二五”时期,国管局更是将“绿色数据中心” 建设列入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作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着力实施。前期的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节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国家机关层面,覆盖范围较小,影响力度有限,要对全国数据中心节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需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深入

19、地推进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节能。从前期了解的情况看,目前要全面推进数据中心机房节能还面临一些障碍。一方面尚未完全掌握全国数据中心机房的数量、规模、能耗等情况,使节能工作缺乏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前期实践发现的我国数据中心节能管理薄弱、节能改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缺乏系统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二、 推进数据中心节能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数据中心节能提效工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认识,但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机构到民营企业,管理者都反映节能工作障碍重重, 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要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提效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主动节能的内生动力对于开展数据中心节能提效工作对于公共机构和企业普遍缺乏内生动力。

20、公共机构由于是财政拨款单位,能源成本压力小,从根本上来说,缺乏节能的内在动力。企业缺乏将数据中心节能提效与运维管理人员的绩效关联,设立必要的奖惩制度,所以管理和运维人员也缺乏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全社会节能工作的不断推进,节能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公共机构节能也在国管局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很多单位已经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并增强了节能意识。但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是节能工作中较新的领域,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者尚未充分意识到节能提效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近年来数据中心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其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机房管理者在缺乏节能动力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的

21、原则,常常以机房安全为由,拒绝开展节能改造,或者提出 诸多特殊要求,使节能改造的实施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更有单位甚至打着信息化建设的旗号,为机房能耗快速增长争取更多用电指标。用能管理与运行管理脱节在企业和各级公共机构中负责本单位节能工作的管理人,对节能工作有较为清晰的理解,具有较强节能意识和积极性。调研发现,这些部门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数据中心机房是本单位的用电大户,但是很少有单位将数据中心机房节能列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重点。因为, 数据中心往往归单位的信息部门管理,难以提出硬性节能要求。往往以信息化建设或安全运行为由,拒绝开展深入的节能改造,通常只是参与一些简单的行为节能工作,如随手关灯等。一

22、些承担过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反映,由于部门间协调问题时常导致方案不能完全按设计方案执行,施工进程也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节能改造的效果。IT 设备增长缺乏科学规划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近年来我国信息业务需求快速增长,相应地,作为信息业务硬件支撑的数据中心机房也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数据中心内 IT 设备的数量增长较快,用电增长迅猛。IT 设备是数据中心中最主要的耗能设备,同时 IT 设备发热量又是机房空调负荷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机房 IT 设备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房的耗电量,合理规划 IT 设备用量,将大大有利于机房节能。但是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单位的 IT 设备增长

23、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虽然对IT 设备的采购都需要做预算,但对 IT 设备需求与业务量的关系缺少科学分析,为了确保满足业务需求,经常会多报预算。另外, 在出现应急业务需求时,很多单位都是简单地额外购置新 IT 设备来应对,未优先考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由此导致单位数据中心 IT 设备的保有量高于信息业务的实际需求,也超出正常的安全冗余度要求,数据中心机房内 IT 设备的利用不充分,带来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节能改造资金支持难以落实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需要一定的改造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单个机房的改造费用通常都在百万元以上。不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机构通常没有设置节能改造专项经费,导致自身缺少实施改造的专项资金

24、。缺乏节能资金支持的企业和公共机构,即使设法解决部分经费用于节能改造,但经费额度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难以支持深入的节能提效改造只能放弃。能耗计量不完备、不规范能耗计量是数据中心重要的节能基础性工作,对数据中心来说也不例外。要实现较好的机房节能管理,需要完善的机房能耗分项计量。但目前来看,我国数据中心的能耗计量状况十分不乐观。据针对特定领域的抽样抽样调查只有 31.6%的机房有分项计量,30.1%的机房只有整体计量,还有 38.3%的机房无计量。此外,有分项计量的机房, 计量设备的安装也不很规范。为满足节能管理需求,数据中心机房的能耗计量,除了需要计量总电耗外,至少还需要单独计量 IT 设备系

25、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但实地调研发现,很多有分项计量的机房只能准确给出机房总电耗和空调系统电耗,而不能给出 IT 设备系统电耗。因为 IT 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表装在了 UPS 系统前端,UPS 系统自身也消耗一部分电力(约占机房总能耗的 1015%),所以这种方式计量得到的 IT 设备系统电耗其实是 IT 设备系统和 UPS 系统的总电耗。如果以此为准计算机房的电能利用效率指标将偏离实际情况。分项计量的缺失和不规范,导致数据中心的能耗统计数据质量较低,不仅难以准确掌握全国数据中心的总体能耗情况,也难以将能耗数据在各地区、各机房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进而影响了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提效工作的全面、深入

26、推进。缺少明确、量化的节能目标要有力地推进节能,需要提出明确、量化的节能约束性目标。目前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尚缺乏这样的节能目标,究其原因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业界尚缺乏衡量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的国家标准。第二,目前业界常用的,由美国绿色网格组织提出的表征数据中心能效的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本身也不完善。第三,数据中心规模、业务类型、所在地区等因素都对其能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理想的数据中心能效指标应该一套指标体系,对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类型、不同气候区的数据中心有所区分,或考虑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对指标进行修正,目前这样的能效指标体系已建立并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颁布。缺乏节能技术知

27、识和信息目前大部分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主要关注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机房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机房节能技术知识,对相关信息了解较少。调研发现,有些机房实际是有节能改造需求的,但由于管理人员不了解节能技术,往往采取了更不节能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些机房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管理人员则普遍认为是空调制冷能力不足导致的,大多数机房考虑通过加装新空调或更换制冷能力更大的空调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机房由于机房空间有限,无法安装新空调或更大的空调,甚至考虑扩建数据中心。其实,如果掌握一定的机房节能技术知识就会知道,局部过热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机房空调制冷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空调送风气流组织不够合理,如:机柜没有按照冷

28、热通道模式摆放,送风通道不通畅,送风距离过长等;或是因为机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好,如:缺少外墙屋顶地板保温、有较大外窗且没有遮阳措施等。只要对气流组织进行优化,做好机房围护结构隔热防晒, 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加装或更换空调设备,可能会解决局部过热问题,但一定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局部过冷,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和资金浪费。此外,调研也发现,一些实施了节能改造的机房,对节能技术的选择并不理想。能够利用自然冷源的机房空调设备一定比单纯的高效精密空调节能,但有些机房却更愿意将有限的改造资金用于购买新的精密空调。新空调往往比老旧空调能效高,自然能带来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效果却不如可利用自然冷源的空调明

29、显。专家在评判机房节能改造方案时,一般认为投资回收期超过 4 年的效益就不太好了,但实际调研发现有些机房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收期可达 10 年之久,这说明机房管理者对节能技术的认知不充分,对节能技术的选择不合理。三、 数据中心节能前提和常见问题数据中心节能提效是建立在数据中心的安全前提下的。因此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对数据中心进行的任意资源利用效果测试都必须在其机房场地满足 GB/T 2887 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应视为无效。在计算机场地安全方面我国也有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数据中心是容纳一个计算机场地和它的支撑系统的一组建筑物、一幢建筑物或一幢建筑物的部分。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

30、储、传输、交换、管理的设施和服务平台。由于其在信息链路中的核心作用必然成为信息安全的关键节点。就近年来多次大型数据中心服务中断事故的社会影响来看,数据中心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威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已成为政府及企业的重要诉求。数据中心的节能前提涉及物理环境、业务保障、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四个维度:物理环境数据中心投资巨大,不仅是企业的宝贵财产还是企业业务运行的核心支撑。其中,IT 设备属于核心设备,对支撑其运行的场地环境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保障 IT 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必须满足 IT 设备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的环境要求,对供配电设备电能质量、磁干扰场强、静电电位

31、、地板振动加速度、接地电阻等安全技术要求。此外,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运维人员进行日常的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监控及维护支持,因此,数据中心不仅为 IT 设备及其辅助支撑设备运行管理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运维人员创造健康适宜且安全的工作环境,满足运维人员对照度、噪声等要求。物理环境除了为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安全且满足其正常运行的物理环境,还指对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控制手段,且充分考虑到自然灾害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威胁并加以规避。在数据中心安全中,物理安全是数据中心安全的基础。物理环境又分为场地环境和安防监控。场地环境IT 设备运行环境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

32、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环境就是指机房及其设施,它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环境,包括机房环境条件、机房安全等级、机房场地的环境选择、机房的建造、机房的装修和计算机的安全防护等。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在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等标准中有详细的描述。环境与人员环境与人员安全通常是指防火、防水、防震、防振动冲击、防电源掉电、防物理、化学和生物灾害等,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监控系统通过设计数据中心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对进出数据中心的人员进行监控以保障数据中心内的各类设备的物理安全,避免遭到人为蓄意破坏。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系统通常由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

33、警系统组成。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所有安防系统中最为直观的,能够让安保人员直接观察到安防区域现场状况的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外主要出入口、通道、电梯厅、数据中心边界及其他重要位置进行视频监控, 实施显示和记录现场情况,以便安保人员采取措施。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也被称为门禁系统,是数据中心物理安全防范的子系统,采用电子信息设备与软件信息技术,在出入口对人或物的进、 出、进行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是为了防止人为非法入侵,利用探测技术,探测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行为并发出报警信号的系统。业务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始终是政府与企业关注的焦点,数据中心由

34、于各种原因导致故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损失上,而是多方面的,甚至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数据中心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威胁不仅限于火灾、地震等小概率的自然灾害,也会受到人为错误、流程缺陷带来的威胁。业务保障是指为保障数据中心业务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套安全措施(如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措施)来保护数据中心业务不间断运行或在故障后迅速恢复,最大限度保障数据中心业务的可用性。系统冗余系统的结构及配置直接决定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及可靠性,我国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将数据中心分为 3 级,并对建筑结构、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等基础设施按不同级别及不同可靠性的配置要求进行了描述。灾难备份为灾难恢复而对数据

35、、数据处理系统、网络设备、基础设施、专业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GB/T 20988-2007信息技术安全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通过业务分析,明确关键业务进程并排定次序,按先后顺序进行备份。灾后恢复灾难恢复是一个在发生计算机系统灾难后,在远离灾难现场的地方重新组织系统运行和恢复运营的过程。灾难恢复的目标是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使业务数据损失最少甚至没有业务数据损失。二是快速恢复数据中心运营,使业务中断的时间降为最短。信息安全近年来,信息面临的威胁逐年增加,作为承载客户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而言,信息安全成为数据中心安全的重要一环。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资源的非授权泄漏、更改、破

36、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辨别、控制和否认。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网络安全数据中心网络自身设计、构建和使用以及基于网络各种安全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安全审计等。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位于一个或多个安全的内部网络和非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进行网络访问控制的网络设备。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安全策略,可以实时监测、限制、清洗或拒绝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但防火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防范未经防火墙或绕过防火墙的攻击,而且它很难防范来自于网络内部的攻击。防火墙可以作为数据中心网络最基本的防护屏障。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

37、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搜集 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的一种机制。它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入侵检测系统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防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的功能有:入侵检测、流量监控分析、访问控制、会话拦截、病毒防护、等。它的局限性是有时会漏报、误报。入 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配合使用,将对数据中心网络形成“动态防护

38、”。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流的数据采集、分析、识别和资源审计封锁软件。通过实时审计网络数据流,根据用户设定的安全控制策略,对受控对象的活动进行审计。它侧重于“事中”阶段。该系统综合了基于主机的技术手段,可以多层次、多手段的实现对网络的控制管理。通过多级、分布式的网络审计、管理、控制机制,全面体现管理层对内部网关键资源的全局控制、把握和调度能力。为全面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审计、检查当前系统运行状态的有效手段。系统安全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系统安全,以及为提高这些系统安全性而使用安全评估管理工具所进行的系统安全评估。数据安全主要指对数据的保存以及备份和恢复。日志完

39、整的用户身份认证以及安全日志审计跟踪,对安全日志和事件的统一分析和记录。综合管理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对数据中心的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并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安全是指通过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手段,确保数据中心健康稳定运行。管理制度为确保运维管理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协调地进行,需要根据管理内容和要求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网络管理制度包括网络的准入管理制度、网络的配置管理制度、网络的运行/ 监控管理制度等。系统和

40、应用管理制度包括对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的配置管理制度、运行/监控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存储备份管理制度包括备份数据的管理制度和备份设备的管理制度。故障管理制度包括对故障处理过程的管理制度、故障处理流程的变更管理制度、故障信息利用的管理制度及重大故障的应急管理制度等。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对运行维护人员的能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人民银行系统外部人力资源使用的管理制度等。管理流程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运行维护体系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运维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

41、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通过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更加清晰,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并可以帮助运维部门进行持续的服务改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运行维护流程包含的环节有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事件管理是指发生的对 IT 体系某一环节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故障、以及影响业务流程的情况,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问题管理问题是指导致事件产生的原因,许多事件往往是由同一个问题引起的。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已经处理

42、的事件,经过回顾分析后,可能形成一个问题;重大事件,虽然经过紧急处理恢复服务, 但未找到根本原因,也形成一个问题;对于趋势性事件的分析,并形成问题。变更管理变更请求通常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某些改变而产生,变更请求来源于问题管理环节或由用户提交。变更管理通过一个单一的职能流程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一切变更,范围可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文档等的变更。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服务管理的一个核心流程,能确保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中所有IT 设备/系统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 包括各IT 设备/系统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实现有效服务管理奠定基础。配置管理流

43、程着重于管理生产环境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元素, 并为其他相关流程(如事件管理等)提供信息,使这些流程更有效地运行,从而确保应用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员及团队针对目前信息系统 IT 资源现状以及对技术支持的需求,组成各类别维护人员的专家队伍,集中的开展运行维护工作。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包括人员配置、职责划分、人才库建立、人员培训、 人员考核、人员待遇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为做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打好基础。、常见高耗能问题汇总通过对大量数据中心的实地调研和汇总分析,各数据中心维护结构、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还有一些易

44、导致机房高能耗或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的问题,现将其中部分主要问题汇总如下,以便各数据中心管理部门参考借鉴:(一)维护结构及设备布局主要问题:外窗太多,冷量损失大;室外机摆放位置不当或由于空间问题,安装过密,导致不利于散热;空调室外机放置应避免噪音扰民问题;机房位于大楼顶层,保温不好,温升明显;空调室外机维护不及时,造成效率降低。(二)空调系统及气流组织主要问题机柜布置没有按冷热通道摆放;采用的送风方式不科学,为下送侧回或侧送侧回;新风机使用的是换气机,无法保证机房正压;下送风机房,由于地板下线槽过高过宽,地板下线缆过多、布局混乱或架空地板支腿较短,无法形成送风静压箱等原因,导致送风阻力过大,阻挡送

45、风;机房内个别机柜高温,如屏蔽机柜散热不好,为解决散热问题,管理人员把机房温度调到 19左右,产生较大的能源浪费;机房内无新风,且窗户可以随意打开,所以机房含尘浓度无法保证,尘土堆积;机房内暖气无法拆除,且无法关闭,冬季出现空调制冷, 暖气加热的极端耗能现象;玻璃门机柜通风不好,机柜内走线很乱,机柜内散热不好;很多机柜下走线口没有封堵,漏风严重,造成远端机柜的风量很小;空调区与主机区的回风由于各种阻隔,造成回风不畅;(三)运行管理主要问题: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缺少节能管理专业知识,认为实行节能改造将对机房日常运行造成风险 ;配电无计量,无法了解机房能耗情况;机房管理方法不正确,对改进意见不容易接受

46、;机房局部有在热通道设置风口的现象。、小规模机房问题分析从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机房多数规模较小。小规模数据中心能效水平通常比大规模数据中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几点:由于使用单位的需求不同,对数据处理需求较小的单位,在数据中心规划初期就决定使用小型数据中心,导致设计上存在缺陷。由于小型数据中心投资较少,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被忽略,甚至使用了非专业的施工团队,导致施工质量较差。数据中心较小,其能耗并不凸显,因此某些单位对数据中心能耗关注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措施。大型数据中心一般较小型计算机机房更有利于进行整体节能设计、应用节能技术和实施节能管理。示例:通过对 108 个计算

47、机机房的空调的数量和备用情况进行统计,情况各不相同:有 46 个机房设有新风机,29 个机房没有使用新风机,使用新风机的机房占到了 61%。新风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给机房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空气;二是维持室内正压,进而达到维持室内空气洁净的目的;三是稀释室内有害气体。所以新风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机房中采用新风换气机的,看似好象节能,其实维持正压的功能没了,所以在机房里只能用新风机,而不能用新风换气机。有些机房在春、秋等过渡季可以利用室外的新风作为天然的冷源,其节能效果明显。但因为在目前技术水平和国内空气质量恶劣的情况下,机房环境会受到损害,降低了机房的安全性,所以再没进行可行论证前并

48、不建议。、常见耗能问题的解决方案围护结构及设备布局数据中心机房的围护结构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和室内温度状况。围护结构不佳会导致冷量流失,造成较高的空调能耗。解决方案:对采用玻璃幕墙的机房,应在原有玻璃幕墙的基础上, 加设隔墙,或在内、外采取遮阳措施,也可考虑改用其他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围护结构方式。主机房不应设置外窗,如不可避免时,应加装双层固定窗,机房外窗应设有窗帘以避免阳光的直射,并且主机房应尽量设于北侧,将有外窗的一侧设置为内部通道。总之,数据中心机房围护结构改造的施工风险较小、可操作性较强。节能效果明显,应优先进行考虑。空调系统及气流组织空调系统是数据中心机房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之一。随

49、着信息设备向高功率、高密度的方向发展,空调系统的能耗也显著增加,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十分迫切。解决方案:室内设定温度过低的解决方案:室内设定温度过低一种原因是担心信息设备不能有效运转,但是根据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11),A 级、B 级电子信息主机房的环境温度为 241,虽然根据国外相关经验,适度提高室内设定温度,如 2728,可能不影响信息设备的运转。但现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执行,限定数据中心机房的室内温度设定在标准规定范围内,以保证基本安全。某些数据中心由于气流组织不合理,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整体降低机房环境温度的做法。对于此类问题在下

50、一步的节能改造中,应通过调整机房设备布局、送风方式和管路布置等进行综合整改后,再适度提高室内设定温度。保密机柜等单体热密度大的设备,可以采用近距离制冷空调的方式,解决局部热点问题。对于没有布置冷热通道的机房,可重新进行机柜布局的按照冷热通道布置设备,形成冷热通道。不可重新布局的,可采取其它的送回风方式,改善制冷效率。对于高密度、高功率的机房,应严格将冷热空气分开,防止冷热空气掺混。对使用时间过长的空调设备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采用效率更高的新设备来替代老旧的设备。对于电能使用效率指标大于 2.0 的机房,应该对其空调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和测量,确定其能耗高的本质原因,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90%以

51、上的数据中心机房均没有采用自然冷却,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采用自然冷却系统,以获得非常好的节能效果。总之,经调研发现,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室内设定温度过低、没有设置冷热通道等)。可以先对普遍问题进行统一整改,然后再结合数据中心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改造。运行管理节能不仅要从硬件着手,运营管理作为能够确保数据中心机房各系统高效有序运行的手段,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是更有力的手段。制冷系统和供配电系统是数据中心内除 IT 设备外两大首要耗电系统, 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运维管理能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解决方案:1)建立合理的用电、节能、维护保养等制度,并订立相关的奖惩措施,确保制度高效的运行

52、,真正起到监督、规范的作用。2)定期对维护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良好操作习惯,建立节能意识。3)建立能耗监管平台,实行精细化管理。管理制度虽不能直接影响能耗的大小,但是正确、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方案能够使运维人员的安全节能意识提高,指导运维人员规范操作,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浪费现象的产生,对节能减排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房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机房建设和运维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保证机房内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是其第一要务,所以节能不能以牺牲机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代价。四、 能效提升技术手段及其适用范围简介为降低数据中心机房的能耗,在不降低机房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数

53、据中心机房的绿色节能减排,除了采用节能设备和节能措施外,实行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适用于机房的实用节能技术和措施大致有:直接自然冷却方式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室外低温新风引入机房,冷却机房设备的制冷方法,也称为全新风冷却方法。具体是指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设定温度时,通过新风机将室外的冷风直接引入室内,对室内机器设备进行冷却的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高效节能技术。其缺点是:它在解决单一的温度问题时非常有效,对于温度、湿度和含尘浓度等多参数的控制存在难度,尤其是对于空气质量严重不合格的北方地区尤其如此。因此在数据中心采用全新风冷却技术节能效果很好,但也降低了数据中心的

54、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不宜在没有切实把握控制室内环境的情况下采用。间接自然冷却方式相对于直接自然冷却,间接自然冷却是通过把室外的冷量引入室内,同时保证室内外空气相互隔绝。采用该方法免了室外湿度和含尘浓度等诸多参数对机房内的影响。间接自然冷却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有很多,包括热管空调、转轮空调和氟泵等都属于间接自然冷却的技术实现。间接自然冷却方法避免了室内经过处理的干净的空气与外界直接交换,但由于通过了一次热交换损失了一些效率。间接自然冷却空调系统要达到电制冷同样功率时,其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尺寸都更大, 占用空间更多,并须在室外温比室内温低 510 度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因此数据中心机房内还必须配置机房专

55、用空调系统,也就是说必须配置两套空调系统。机房围护结构的保温处理机房围护结构的保温主要是为避免因室内外冷热交换导致空调功耗的额外增加。对于南方区域,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时间长, 保温可以直接减少空调机的额外负荷;对于北方区域,虽然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时间长,但夏季最高温度并不低,如果机房保温不良, 则在中午高温时机房温度将急剧升高。机房需要超额配备空调设备消除这种额外的热量来源,否则有可能造成服务器高温宕机。因此机房围护结构的保温在南北方区域同样重要。封堵封堵是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节能措施,分为机房内外孔洞的封堵和地板孔洞封堵两种。机房内外的封堵主要是指对吊顶内或活动地板下的消防、强弱电、

56、空调及新风等管槽穿过墙体与机房外直接相连的孔洞封堵。这种封堵可以避免机房室内外空气无序流动。在机房是负压环境时外界未经处理的空气直接进入机房内,带来额外的温湿度和粉尘;在机房是正压环境时,孔洞会流失大量机房内空气,有可能造成机房局部正压不足。地板孔洞封堵则是保证地板下的冷风有效利用的实用方法之一。其能让冷风输送到指定位置。许多国家机关数据中心都在机柜下开走线孔,导致大量冷风涌出,既浪费了冷量,又造成了冷热风混合,升高了回风温度,降低了空调机的效率。严重的漏风可导致空调配置的增加。合理调整机房内的设备布置,设立冷、热通道合理的设备布置不仅提高机房美观性,方便使用和维护,也能提高机房的能效。部分传

57、统机房内的设备布置采用队列式的布置,如下图所示。这种布置方法虽美观,但危害明显。该布置方法使机柜前的冷空气被逐级加热,导致后面的机柜进风温度越来越高,直至服务器高温宕机。图 1.传统机房设备布置方式该布置方式的问题在机房使用初期通常不会显现。在机房使用初期,机房总负荷低,空调的冷量足够弥补冷热风混合的损失而,但随着设备的增加,热负荷越来越大,以及空调效率降低,后排机柜的进风温度将不断提高,最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目前推荐的设备布置方式是冷热通道的布置方式,见下图所示。图 2.推荐机房设备布置方式该布置方式在空调设计容量足够,地板下送风通道没有障碍送风通畅前提下,原则上保障所有机柜的进风温度相一致

58、。当空调摆放在机柜的侧面,且尽量让空调对准热通道摆放时效果最佳。优化气流组织,按需调整通风地板的数量和通风量机房内设备的发热量主要是依靠冷风的流动带走,所以气流组织必需考虑冷风吹过设备的方式。设备发热量小而冷风量大,则造成冷量浪费,冷风短路而增加能耗;设备发热量大而冷风量小,则造成设备持续发热,产生局部热点。为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出现,应根据需求及时调整通风地板的数量和通风量。这是是既节能又能保证设备安全 的一种方法。由于设备发热量是变化的,很难精确控制,经常增减风口地板也不现实,所以应该根据机柜的平均温升来决定风口地板的位 置和数量。另外在大量增减设备或者增减大容量设备后,都应该重新调整风口地板

59、。封闭冷通道,对冷量及风量精细化管理根据需求及时调整通风量在理论上可行,但如果不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实际上很难实现。为解决通风量难以控制,出现冷风量太大造成冷风短路或冷风量不足造成局部机器过热问题,可以采用封闭冷通道以放宽对机柜冷量和风量控制这一个控制气流组织的技术措施。其可以减少或杜绝冷风短路现象发生,避免冷热风混合。具体形式参见下图。图 3.传统下走线机房封闭冷通道示例现代机房更多采用上走线方式,建议至少一种线采用上走线方式,以减少下送风制冷方式的风阻。封闭热通道,对热量进行预处理或适度排放封闭热通道与封闭冷通道作用相同,都可以减少或杜绝冷风短路现象的发生,避免冷热风混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气

60、流组织的方法。两者差异在于:封闭冷通道节能效果较封闭热通道好,封闭热通道在空调机发生故障时,数据中心温度的上升比封闭冷通道要慢。但封闭冷通道实施上较易实现,封闭热通道相对要复杂,而且由于有冷水管进入机房,存在水淹的隐患。封闭热通道示意图如下:图 4.机房封闭热通道示例安装盲板封闭服务器机柜的空隙,防止气流短路在机房设备布置时,由于空机柜或者机柜内无服务器的空格的存在,会导致冷热空气通过这些空隙混合,导致气流短路,所以在这些空隙处增加盲板封闭空隙,可以提高冷热通道的散热效果,间接起到了节能的作用。热管式空调和液泵节能技术热管空调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5 度以上时可以通过关闭或部分关闭压缩机,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