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鉴赏:抒情方式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从委婉含蓄的角度而言,诗人多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传达情感,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 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是景,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件。“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诗歌 中最常见的抒情媒介就是景,也可以说是意象,由意象的组合营造意境,在意境气氛中传 达情感,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情景关系,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尽相同。关系视图一、借景抒情由来是“先有情,后有景”,因为诗人已有某种特殊的或复杂的情感于心中涌动,故所 见之景“皆着我之色彩”,所写景物也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读者那么可以通过把握典型意象色彩和意境气氛明确感知诗人的情感,此为借景抒
2、情。例如一: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秋风是急”的,猿声是哀” 的,小洲是“清的,沙是“白”的,无边的“落木萧萧,不尽的长江滚滚”,诗人运用 视听感受、动静描写将一系列意象均附上凄凉萧索之色彩,而这种明显的主观倾向实那么源于 后两联中悲秋作客多病艰难苦恨“潦倒”等情感体验。秋天不一定可悲,但 是当年迈多病,寄居异乡,生活困顿潦倒的诗人登楼远眺之时,心中郁积已久的悲怆凄凉,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般,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眼前之景“皆着我之色彩
3、“,景与情紧密交融, 诗意更加深沉而富有张力。例如二: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借助典型意象“秋风萧萧,“雁群南去,表达孤客”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又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中第二句即点明情感客愁新,三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远眺旷野无人,感受只有一轮孤月 与自己亲近,孤寂之情似乎寻得了慰藉,却也更添寂寥。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情景关系?请简要分析。答: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景
4、抒情。(借什么景一一抓意象、品意境)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妻子,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 里,这阶下的“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 的情态。(抒什么情一一明情感)诗人借此抒发心中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和寥落愁绪,(艺术 效果)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借景抒情的诗作,往往在诗句中既见景又见情”,景物描写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或者 运用典型意象,比方“西风黄叶梧桐杜鹃”等;情感表露那么可找到情感关键词” 作为依据,比方“愁”“悲”“客”孤“喜“霜鬓”等。二、寓情于景明显表现为“只见景,不见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正面 不着一字,“一切景语皆情语读
5、者找不到“情感关键词”,需仔细分析体会,于意境中品读诗人情感。寓情于景使景 与情到达水乳交融的状态,所以情景交融”通常与寓情于景”连用,用来表达这种手法 所到达的艺术效果,这也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二例如一: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句句写景,却句句含情。诗人不着一字之情感,读者却在阅读时明显能够感受 到轻松明快的基调和诗人兴奋愉悦的心情。这是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 水路返家时所写的,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全部融汇在写景之中。例如二: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6、人舟自横。外表上看这首诗四句都在写景,但细细品读就可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前两句 写诗人最是喜爱自甘寂寞的涧边野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鹏,后两句写春潮不断上涨,夹 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蕴含了诗人随缘自适、怡 然自得的恬淡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情怀。本诗重在写景,却暗中含情,使诗 意更加深远而耐人寻味,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萋萋,草木衰飒。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答:本诗的情景关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了什么景)诗人站立城头观赏 景
7、致,只见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衰飒的野草,山间清泉任其流逝,烂漫的山花无人欣赏, 虽鸟语婉转却也是兀自空啼,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境;(蕴含 什么情)全诗不露丝毫情意,却句句是情、字字关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 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的深沉叹惋。寓情于景的明显特征在于全诗重在写景,通过意境烘托心境,继而表达情感,比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等诗句,都需要读者在字里行间细细 琢磨咀嚼,在脑海之中形成画面,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彼时彼地的情感体验。既是“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形成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它一边表达 情感,一边描写景物,相互烘
8、托,景情无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情景交融的好处 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于“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情景交融关键在“融”,也就是情与景融合为一,情景并同,情景浑融,浑然无迹。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开头直接将愁 绪表达于“无言独上西楼”之中,接着用“月如钩”表达一种月光朦胧,凄清的意境,第 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感,梧桐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交融在 一起,相互烘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寂寞之情。例如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
9、愁何在,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O 便下襄阳向洛阳。诗的前半局部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局部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景象,凸显了急于 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情景并茂,自然天成,喜悦心情与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的景象共融。例如二: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夜晚在客 船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羁旅思想之情。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 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
10、有声有色。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橘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答:诗的前半局部描写“旅夜”的景象,通过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 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的后半是书怀”,含蓄表达了诗人心 中的不平,表现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全诗景情相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比照, 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 际遇的写照。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
11、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情,日景J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 那么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意境的创作就是把二者集 合起来的艺术。在阅读中可以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行文流畅。三、触景生情重点在于一个“触”字,即先见景,后有情,情感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本来 心情平静,由于偶然的外界景物的刺激,触发了心中的某种情感油然而生,继而开始抒情。例如一: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情”是为生情7诗人在洛
1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关键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为触景“,何人不起故 城春夜偶然间听到的悠悠笛声,触发了心底的思乡之情。例如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二字是触景生情的关键,原本闺中“不知愁的少妇于明媚春日精心装扮登上 高楼,忽然抬头看见杨柳春色,继而触发一系列的联想与心理变化,她也许会想起与丈夫依 依惜别的场景,也许会想起平日夫妻恩爰的生活场景,也许还会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慢慢消逝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发而 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
13、流淌出的情感。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注】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问: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抓意象、品意境)诗人答:主要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触什么景 无聊远望,看见杳杳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断霭、古寺流莺,一派萧条空旷之境;(生什么情(生什么情明情感)诗人不免心头一 惊”,这不正是远在渭水的家乡田园之景吗?从而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触景生情手法的分辨关键在于细心品读,抓住触发情感从无到有”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比方春日登楼怀归中的聊引望忽自惊,进而分析诗人“惊”的
14、原因,明确思乡之 情的由来。再如“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显然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在面对岳 飞墓时自然而然触发的情感。四、以景衬情是用景物来衬托、表现情感,是运用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以景衬情”其本质 上与“寓情于景”有共同之处,可以理解为寓情于景。但景与情有正衬和反衬的区别。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作陪衬,也叫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利用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正向对应)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反向对应)(-)情景正衬情、景正衬是指在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 心情
15、,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以乐景写乐情。比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 杨荫里白沙堤J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机盎然的西 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 无处不表达诗人对西湖的独有之情。又如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安花J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以哀景写哀情。比方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 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16、榕叶满庭莺乱啼J诗歌景象肃杀萧条,情感凝重深沉,以哀景 写哀情。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人在阳春三月 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又如范仲 淹渔家傲秋思,以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景象,营造了萧瑟荒凉的气氛,表达的军事态势 的紧张,边塞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思乡,壮志难酬和忧国的情怀。(二)情景反衬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作品中, 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美好气氛之间的矛盾,却能收到很好 的艺术效果。以乐景写哀情。贾至春思二首(其二):“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
17、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J首句已经用嫩黄.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枝飘拂 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清楚媚;次句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写出了花 枝披离、花气氤氯的浓春景象,使画面的春光更加艳丽,春意更加喧闹。前两句里诗人写足 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又如杜甫 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写哀 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 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以哀景写乐情。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18、我来思,雨雪霏霏J雨雪霏霏,冰天裂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又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 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J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草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 象,表现闲适的心情。以乐景写乐情
19、, 以景衬情常常着重关注情景反衬,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 以山村欢乐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闲适生活的喜爱。 古人论诗常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之说, 意思是用萧条凄凉的景物来抒写欢愉的心情,或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悲伤的心情。“红花还 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会使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更 浓烈更深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J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春意融融,杨柳依依,本应心情愉悦,却因出征边疆,充满感伤 和不舍。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寒风瑟瑟,雨雪霏霏,出征归来,本应充满喜悦,但景象却如此 悲凉,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
20、.耐人寻味。五、以景结情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特点,常见于诗歌末尾。它是指诗歌在叙事、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耐人咀嚼,使读者在景物描 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南宋沈义父在其词学理论专著 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典型的以景结情 手法。例如:王昌龄参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歌前三句以“琵琶新声抒写“别情与边愁”,正当读者寻味这缭乱的愁绪如何 “听不尽”之时,诗人却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描绘一幅月照长城、悲凉壮阔的莽苍画面, 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韵味,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另 如王昌龄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 鸣虫J本诗第三句直接抒情,抒发离愁别绪的无穷无尽,第四句转而写景,描绘寒露挂草 根,昆虫空悲鸣的视听画面,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再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 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 落纷纷J此诗首联写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成都合同
- 音乐行业演唱会取消免责合同
- 机动车辆买卖合同
- 乡镇集体工厂承包合同6篇
- 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协议样书8篇
- 7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人脸识别门禁使用协议
- 全国山西经济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单元活动4《我爱我家试身手》教学设计
- 第16课 精进创编与体能训练方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5年硬质合金喷焊粉合作协议书
- 《克雷洛夫寓言》阅读指导课件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室内照明设计》(熊杰)794-5 教案 第7节 绿色照明、节能照明与应急照明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护理课件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妇产科运用PDCA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品管圈成果报告书
- 第四章泵的汽蚀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 课堂精练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北师大版2022
- GB/T 90.1-2023紧固件验收检查
- 着衣母婴卧像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