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_第1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_第2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_第3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_第4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外滩金港广场工程B区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方案工程概略 工程简况 拟建的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心医院管理医疗楼、行政及后勤楼、门岗、渣滓房、污水处置工程位于中山市东部,火炬开发区南部,京珠高速公路与逸仙路交汇处的北侧,逸仙路与岐关路之间地块,原始地貌为海陆交护堆积捷地,交通便利。中心医院建筑用地总面积120405,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文生活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筑包括一幢12层的住院部、5层的医技部、5层的门诊部、6层的行政办公楼及其它配套设备,其中住院部、医技部、门诊部有一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16881.8。地下室基坑尺寸:地面相对标高-2.8m,基坑支护设计思索到石粉渣垫层,其相对标高-

2、7.30m,设计深度4.5m,基坑外形为工字型,基坑支护底边线长度871m。 场地工程地质根据提供的,场地地层岩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填土层Qml素填土 eq oac(,1)层:灰、灰褐色,松散,干-很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少量建筑渣滓和生活渣滓组成,含有少量根系,成份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鱼塘间的田埂上及种植地范围,层厚普通较小,层厚0.352.4m。2、第四系海陆交互堆积相Qmc淤泥1层: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粘性强,具腥臭味,顶部1.0m普通含大量的贝壳类生物遗骸,生物遗骸最大可达5cm,底部部分含有棕褐色腐木,腐木最大直径可达50cm,有机质含量1.83.8%。该层实测标贯击数03击,

3、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Cu=8.5921.98KPa,平均剪切强度Cu=13.02KPa,剩余强度Cu=1.728.13KPa,平均剩余强度Cu=4.19KPa,十字板剪切强度规范值13.45 KPa,三轴剪切强度规范值Cuu=8.0KPa,uu=1.6o。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在场地西南角部分缺失或尖灭,层顶埋深0.0518.40m,相应标高-17.532.20m,层厚1.418.4m。粘土2层:灰白、灰黄、灰红色,可塑,部分软塑,含有少量中细砂粒,部分含砂量较高,偶见有腐木。半数钻孔分布有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及北侧,部分以透镜体方式出现,层厚0.79.4m。中砂3层:浅黄、黄、褐黄色等,饱

4、和,稍密,分选差,石英质为主,泥质含量不均,部分见有贝壳,底部见有粗砂或砾砂,偶见有腐木,在zk26、zk36、zk45、zk46、zk47、zk52、zk61、zk62、zk68钻孔底部见有1020cm石英质碎石普通位于全风化岩顶部。该层顶埋深2.021.3m,相应标高-19.950.27m,分布厚度0.47.1m,平均厚度2.94m。场地大部范围分布有该层。3、燕山期花岗岩场地下伏岩层为燕山期花岗岩,细粒构造,块状构造,勘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带:全风化花岗岩1:黄褐、红褐、肉红色,巩固,原岩构造较明晰,岩芯呈土柱状,除石英和粉末状钾长石外其他成份均高岭土化,部分夹有强风化岩

5、碎块。该层层顶埋深3.122.8m,相应标高-21.91-0.95m,层厚0.45.4m,平均厚度2.06m。强风化花岗岩2:黄褐、红褐、棕褐色等,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土夹砂石状或碎石夹土状。该层顶板埋深0.3525.1m,相应标高-23.911.73m,层厚0.69.6m,平均层厚3.18m,各钻孔均有揭露。中风化花岗岩3:灰白、锈黄、锈褐色,细粒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巩固,敲击声哑,岩芯多呈块状,少量短柱状,柱面粗糙且多条陡倾角裂痕。埋深1.933.9m,相应标高-32.55-0.23m,揭露厚度0.35.9m。微风化花岗岩4:灰白、青灰色,部分浅红色,岩质巩固,细粒构造,主要成

6、分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陡倾角裂隙及劈理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及长柱状,柱面光滑。埋深5.837.9m,相应标高-36.55-4.13m,揭露厚度2.05.7m。 周边环境基坑北侧2m有小溪,其它三面场地宽广。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7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

7、7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7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监测目的与要求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构造施工等部分,且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基坑开

8、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周边环境维护要求较高。根据围护构造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监测维护应思索到以下各要素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构造施工,基坑开挖面积大,施工流程多,对周围环境的维护要求较高。 基坑北侧有小溪,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对敏感,应严厉控制地下水的浸透、土体的变形,确保周边正常运用。 基坑周围地下原始场地均为池塘底,土质为软土,该层透水性较好,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景象;应做好围护构造的止水、隔水及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平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资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要素

9、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实际上预测工程中能够遇到的问题,而且,实际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实际指点下有方案地进展现场工程监测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缜密的监测方案。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经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别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能否符合或到达预期要求,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做有效指点与控制。经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开展趋势,及时反响信息,到达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经过监测及时反映基坑形状变化,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一直处于平安、可控的范畴内;将现

10、场监测结果反响给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情况开展,进一步优化方案,到达优质平安、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效果。为此对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提出:基坑平安等级为二级,变形监测监控值:围护构造墙顶最大程度位移监测报警值38mm,围护构造墙顶最大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20mm,周围建筑的最大位移监测报警值50mm,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3设计根据GB50497-2021(JGJ 8-2007)(GB50026-2007)(GB/T 12897-2006)JGJ12099(GB50007-2002)(DGJ08-11-(DBJ08-61-97) 本工程相关围护设计阐明及图纸(电子版)。设计根本原那么

11、将设计的监测工程有机结合,并构成有效监测系统,各监测工程的数据成果可以相互印证、比较校核;能充分发扬监测系统作用对基坑进展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延续性。监测设计中应采用比较成熟的监测手段和方法,运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经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运用,以保证监测数据成果的真实可靠。设计的监测工程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况相顺应,以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为原那么,在突出关键部位明确监测重点的同时,应思索基坑整体形状监测需求,在确保全面、平安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络,减少测点数量,提高任务效率,降低本钱。经过建立平面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为外表监测系统提供一致

12、的、稳定可靠的外部监测基准,在精度选择应以表变形监测点监测精度要求以及测绘技术现状程度为参考根据合理确定,可以测定任务基点绝对变形、检测其能否稳定即可,而不用追求过高。根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详细要求进展针对性布点,对工程勘察中地量变化起伏较大位置和施工过程中有异常部位,应结合实践情况合理调整监测点布设位置,实施重点跟踪监测。监测工程内容基坑开挖施工的根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软土地基中进展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构造、土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任务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本身在

13、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到达维护环境、最大限制维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阅历,按照平安、经济、合理的原那么,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基坑周边和外围布点,拟设置的监测工程如下: 周边环境监测地下综合管线垂直位移监测外围道路及周边重点设备的沉降监测 基坑围护监测围护顶部垂直、程度位移监测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锚索轴力监测坑外潜水水位观测监测网精度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的“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围护构造墙顶最大程度位移监测报警值38mm,围护构造墙顶最大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20mm。结合GB50497-2021表6.2.3 基坑围护墙坡顶程度位移监测精度

14、要求(mm) 设计控制值(mm) 20D40 40D60 D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 1.5 3.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任务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表6.3.3 基坑围护墙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 竖向位移报警值20S6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30.51.5注: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丈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结合现有测绘技术程度和基坑监测工程实践,来最终确定平面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最弱点点位精度。平面精度设计将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转化为平面点位中误差M平2mm监测点平面点位误差包含起始误差和丈量误差,

15、其中起始误差也就是指外表变形监测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当起始数据误差小于测点观测精度的1/2时,这种影响可忽略不计,由此得出最弱的平面监测控制点包括任务基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应满足下式:当平面最弱点的坐标分量中误差一致时:经过计算得出:对于平面监测控制最弱点,其点位中误差相对于基准点而言应1.0mm,主要方向分量0.71就常规控制而言,普通要求起始点精度应高于待定点,以减少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外表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已然很高,要使构成平面监测控制的最弱点其点位精度远高于监测点精度而到达忽略不计,将非常困难。建立变形监测控制的目的在于为工程外表变形监测提供外部基准,经过任务基点作为过渡传送方式测定工程外

16、表变形监测点相对基准点的平面和垂直方向位移变化量,因此变形监测控制可以确定其任务基点坐标值,在点位精度选择上可以满足相对基准点稳定性给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即可,不用追求更高精度。顾及现场地形环境以及通视条件能够采取的观测方法,拟定平面监测控制中最弱点中误差与平面监测点点位中误差一致,按2mm控制,主要方向分量应1.4高程精度设计以水准基点至垂直监测点单程50站计算,监测点高程方向点位中误差约为2mm,拟定垂直位移监测网采用几何水准丈量方式,为避开起始数据能够带来的影响,垂直位移监测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按1/2倍M思索。即:确定高程监测控制最弱点高程点位中误差为1.0mm综合监测控制精度设计要求见下表

17、1:变形监测控制设计精度要求表项 目最弱点精度目的中误差说 明点位中误差mm主要方向分量mm平面基准网士2.00士1.41相对于平面基准点高程监测网士1.00士1.00相对于垂直基准平面位移监测网设计图形与精度估计依基坑工程现场地形条件和初步拟定的程度位移监测点观测,拟定在基坑南侧、西侧、北侧、东侧、中间各设置一座平面位移监测网点。由此4座平面位移监测网点组成大地四边形,点名编号为TN1TN4, 详细布置详见附图。拟采用常规观测方式进展观测。点位精度精度估算按下述步骤进展:选择程度方向中误差m=1.8,测边精度 ms=1mm+1ppmD,以TN1为固定点、TN2为固定方向,按经典自在平差进展精

18、度估计。对拟定平面位移监测网的精度目的、可靠性目的、灵敏度目的做统计分析。平面位移监测网点位精度估计表:序 号点 名误 差 椭 圆 要 素点 位 误 差长轴(mm)短轴(mm)长轴方向dMx(mm)My(mm)M(mm)1TN20.560.00146.4370.520.220.562TN30.610.34156.5520.410.560.703TN40.600.45.1330.530.530.7502= 1.62m= 1.27sms= 1.41mm单位权中误差:Mu = 1.2728(s)从精度估计表可以看出:采用经典自在网平差模型进展精度估计,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大为0.75mm,满足平面位

19、移监测网所设定最弱点点位精度2.0mm的精度要求,具有较大精度贮藏,由于监测网点分布于基坑四侧,且观测边南面、北面长,如此条件会对观测产生不利影响,坚持较大精度贮藏是确保建网目的实现的必要措施之一。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描画监测网质量的可靠性目的是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才干的量度,它包含多余观测分量、内可靠性、外可靠性、平差值中误差和残差中误差五项内容。选定显著性程度01和检验效果090,非中心参数03.86,计算得内、外可靠性目的。其最大和平均目的下表: 平差方法多余观测分量内可靠性外可靠性最小平均最大平均最大平均经典程度方向0.29470.40257.11086.15735.97194.7765边

20、长0.65860.69504.73814.63282.77902.5585从上表分析,程度位移监测网多余观测分量平均值均大于0.3,而且内、外部可靠性目的较好,边角的权匹配也较恰当。为调查某网点的灵敏度,经过协因数阵逆阵中对应于该点的子块,引入灵敏度椭圆,它表示了该点不可发现的变形范围,即超出该椭圆的变形才干发现,位于椭圆内部的变形均不能发现。经典平差方法精度估计灵敏度(长半轴值)统计见下表: 序 号测 点椭 圆 要 素坐 标 方 向长轴(mm)短轴(mm)长轴方向X 轴(mm)45度(mm)Y 轴(mm)1TN20.550.0023.1690.2530.4320.4872TN32.861.7

21、869.0432.4692.6801.9073TN42.881.3054.6732.4552.1501.355从上表可看出,监测网的灵敏度长半轴均在3mm以下,且长、短半轴较为相近,符合设计思想。监测网精度总结网名精度目的可靠性目的灵敏度目的本网设计要求本网普通要求本网基准网最弱点点位精度为0.752最小可靠因子ri=0.29,平均ri=0.660.3灵敏度椭圆长半轴在5mm仪器设备和观测方法根据监测网图形设计和精度估计所确定的先验方差,选定相应的仪器设备,拟采用瑞士徕卡公司消费的TC1200全站仪进展测角、测边,其标称精度为测角m=1.0,测边ms=1mm+1ppmD,配合运用相应的基座、支

22、架、棱镜等设备附件,并备有温度计和气压计。所运用的仪器及其配套附件应定期组织检测和检校,全站仪应由具备鉴定资历的单位或机构检测,出具鉴定证书。根据监测基准网精度估计的观丈量精度及构图情况,监测基准网观测拟按边角全测网进展。选位与埋设实地确定点位平面位移监测网点名X坐标mY坐标mTN12492995.239510532.464TN22493131.839510479.699TN32493.408510593.488TN42492982.980510669.048上表为图上设计的网点概略坐标,TN1、TN2、TN3、TN4相距基坑分别为:29.7m、23m、10.6m和30m标型设计平面监测基准网

23、点标型全部采用带有强迫对中安装的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的造埋构造见附图钢筋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下部浇筑在基岩或处置后相对稳定的根底上,上部为流线标型,外层标柱标示有关点名和工程称号,标桩中心用由16或由20钢筋作骨架直到根底,顶部浇筑有三槽式强迫归心,可采用衔接螺丝衔接全站仪,观测墩上部加装带锁维护罩,维护强迫对中标志在丈量中的运用平安,下部埋设水准丈量标志。点位开挖和根底处置根据地质条件,混凝土观测墩埋设点位开挖与处置,对于选在基岩露头点处且根底岩石完好新颖时,可稍做处置即可直接埋设,对于普通风化较深的地方那么应进展加固处置方可作为观测墩埋设根底。总之,采取有效措施使平面监测网点埋设结实、稳定

24、,以保证变形计算成果的可靠和监测任务中的长期运用,详细要求可参考有关规范执行。资料要求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应大于425号;石子为质地巩固的碎石或卵石,不透水性高。石子粒径为5mm50mm,石子大小比例均匀,不宜采用一致大小的石子;沙子最好运用石英沙,也可以运用河沙或峡谷风化沙。沙粒大小应在0.15mm4mm之间,含泥量不超越3%;水宜采用清洁的淡水;所运用的钢板、钢筋、盘条及水泥要符合国家相应的建材规范;需备置一定数量的木材、草袋及其它辅助资料。观测标墩浇筑为保证监测网标墩的建造质量,有利标点埋设稳定可靠,方便以后监测任务的长期运用,混凝土观测墩建造应满足以下要求:运用模具按设计尺寸严密加

25、工,浇筑时根据标型构造按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和标墩顶部强迫对中盘安装步骤完成。当上道工序浇筑强度到达规范后,方可进展下道工序的任务,各工序的结合处要凿毛、清洗,以加强结实度,混凝土要严厉按各资料配比,沙料、石子须洗净,留意模具上紧、铅垂、摆正;浇灌时,由周围向中间逐次添料,每次不要过多,并时时震捣,力争使各部位的混凝土密实均匀,以防出现峰窝,见周围出浆,平面起粘方可添料;留意各工序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待整体标墩埋造完成后进展28天的养护期。埋设任务完成后,进展必要的现场挡护和排水处置。锥型柱体顶部埋设强迫对中底盘;埋设时,基座对中精度不低于0.1mm,强迫对中盘调整程度,其倾斜度不大于4; 在锥型

26、柱体顶部安顿强迫对中盘维护标盖,并将顶部整体加装金属维护罩;随时接受监理人的监视、检查和指点,并将各点现场埋设、浇筑的全过程填写在仪器安装埋设记录表内并报送监理。外业观测程度角观测程度角观测采用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按三等执行,要求观测6测回,测角中误差应满足1.8,最大三角形闭合差应7.0。方向观测法观测的各项限差技术要求:上、下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6.0,一测回2C互差小于9.0,同一方向各测回之间方向值互差应控制在6.0以内。留意选择观测天气和有利观测时机,制止在大风、雨、雾天气下观测,作业时留意要求明晰度高、呈像稳定,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准确、可靠。观测开场前仪器进展一定时间的

27、晾置,使仪器温度与外界环境坚持一致。观测过程中,测站、镜站采取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严厉整平仪器,使仪器竖轴倾斜传感器的自动补偿系统发扬作用,到达补偿目的。 一测回操作程序按现行的的规定执行。但照准目的时,无须二次照准目的读数。观测时,调整好仪器望远镜的焦距和照准目的位置,同一测回内要坚持不变。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应在补偿范围以内,当气泡位置接近限值时,在测回间应重新置平仪器。方向观测的补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以及观测中的本卷须知遵照中相关要求执行。各期观测运用仪器和照准目的及其附件均应与首期观测坚持一致,以便于进展各期观测成果的比较。边长观测边长要求3测回观测,每测回观测数据2

28、组,一测回边长较差不大于5mm,测回之间边长中数较差应小于7mm,边长需进展对向观测可不同时,往返测观测较差应满足2a+bD,式中的a、b分别为全站仪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边长观测目的采用与仪器配套的观测棱镜,运用仪器、棱镜、其他辅助设备和一切气候温度、气压、湿度仪器鉴定合格后方可运用。观测时选择气候条件稳定的时段,雨天、潮湿天及其他不利天气制止观测。边长观测不要求同时对向观测,但对气候要素影呼应予以注重。观测边长超限时,除存在明显的孤值外,须重测该边长的一切观测值,重测、补测按要求执行。每次观测时,测前、测后分别在仪器站和棱镜站读取温度、气压。温度读0.1,气压读至1Par天顶距观测天顶距观

29、测按中丝观测法6测回进展,目的采用与观测仪器配套的棱镜覘牌。为了尽能够减少大气垂直折光系数不稳定的影响,普通选择在10至16时目的成像明晰时进展观测。一测回天顶距观测盘左照准目的1次读数,盘右照准目的1次读数。每个方向天顶距观测的目的差互差以及天顶距测回间互差应满足6.0和4.0,重测和补测执行有关规范。天顶距观测与边长观测应在一样时段内完成,观测时需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二次,读至0.5mm,两次读数之差小于1mm时取其平均值记簿,以确保三角高程的观测精度。观测工程取位程度角、天顶距和边长记录及观测计算取位如下表: 项 目读 数中 数计 算程度角0.10.010.01天顶距0.1

30、0.010.01边 长0.1mm0.01 mm0.01 mm观测的作业要求选派有实践工程阅历的、掌握仪器性能、操作熟练的观测员从事外业观测任务。一切设备及附件必需配套运用,各项技术目的满足限差要求。操作规程、限差要求,数据记录和计算取位严厉遵照设计书与相应规范执行。现场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品德,对出现的问题进展及时的分析处置,并提出处置意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如发现观测成果异常,应及时分析缘由,并采取处置措施,以确保观测采集数据的可靠性与正确性。数据处置及资料整编数据处置前,应对外业观测手簿、起算数据进展全面检查校正,进展数据分析及分

31、类整理。将观测的程度角、天顶距、边长以及记录的仪器高、棱镜高、温度、气压按一定格式组成数据文件,观测数据的计算处置采用二维平差方法,计算程序应该是经过鉴定或验算证明是正确的程序软件。平差数据计算成果输出中应包括:原始观测数据、平差计算成果、点位精度目的等。将各项记录、原始数据、观测成果应及时处置存留备份;资料整理、填表制图、异常值予以识别剔除、对成果做初步分析整编。根据监测网观测外业数据采集情况、技术设计方案落实与执行和平差处置结果,编写,对观测过程和技术执行进展总结阐明,做出监测网观测成果的客观评价,提供最终观测成果表。 控制观测频率平面位移监测控制建立初期需延续进展两次独立观测,坐标成果差

32、值在允许范围内,取两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坐标值,以后每月观测1次,后期可依平面位移监测网网点稳定性适当减少测次;当出现自然灾祸、工程发生艰苦险情或任务基点日常检测异常情况应适当添加监测控制的观测次数。平面位移监测网复测后应留意网点间空间边长的比较,以便对网点的稳定性做出正确评价。垂直位移监测网设计网形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包括基准点、任务基点和联络点,为加强点与点之间校核,提高成果的可靠性,选点位置应尽量布设成附合或闭合环线,网形和观测道路力求简单合理。基准点数量埋设为4座,分为两组埋设,便于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变化,点位选埋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地方,并且便于长期保管的稳定位置。根据基坑支护

33、方案设计情况和做沉降观测的工程内容,在接近基坑附近的平面位移监测网点观测墩下部埋设水准任务基点,联络点是指基准点、任务基点之间的衔接构图时应布设的点,其所在位置应相对稳定,根据现场情况拟每70m80m设置1座水准点。垂直位移监测网水准点埋设数量如下表:名 称埋设数量备 注任务基点、联络点7接近观测目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水准基点4座2组变形影响范围以外水准基点编号为:BM11、BM12、BM21、BM22,水准任务基点编号为:TB1TB7,其中:TB4TB7为设置在平面位移监测网观测墩下部的水准任务基点;将以上11个点组成图形,以实践水准线路构成节点,以添加多余观测数量和检核条件,确保外业观测质

34、量和观测的可靠性。精度分析和丈量等级按照基坑工程区域地形和场地条件,按初步拟定的水准道路估计水准长度约1km,以闭合水准进展精度估计,其最弱点高程精度应满足: 其中:mr为最弱点高程精度 m0为每公里水准丈量的中误差计算得出:假设保证垂直位移监测网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小于1.0mm,水准丈量按标点造埋开挖与标型水准任务基点和联测点须平整清理开挖现场,范围约1.5m1.5m成方形,点位开挖上部开口约1.2m1.2m,深度至完好岩石或较为巩固的密实土层约为1.4m,由上至下挖成方型柱体,底部要求整齐平整,开挖中严禁运用爆破手段,采用人工凿挖。标石构造参照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分盘石和柱石浇筑,衔接处要

35、进展凿毛清洗处置,构造规格参见附图。埋设完成后,应尽量防止点位位置的积水和渗水。柱石和盘石必需现场浇注,水准标志运用不锈钢金属标志,标志须安放耿直居中,镶嵌结实,其顶部应高出标石面12cm。因本工程地基为软土,任务基点根底下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D500,按单桩承台施工,详细做法详见工程图纸。浇筑的要求 标石浇筑的要求参照7.2.5节执行。外业观测首期观测进展延续两次独立观测,合格之后取其均值作为首期观测成果作为基准值。仪器设备水准作业仪器采用满足等水准丈量要求数字水准仪1套,标称精度应到达0.3mm/每测站,其主要部件包括:主机、脚架、电池、记录模块、3M条码水准尺和尺垫,仪器的检测任务委托具备

36、国家检测资质的单位完成,在观测前后都进展了水准仪的角值进展了检验,把检验后的角值输入到水准仪的设置中,并作相应i角监测记录。观测要求采用几何水准的丈量方式,按等水准的技术目的要求进展施测。在初次观测前,可用水准仪单程丈量整个水准道路,选择水准仪的架设位置和水准尺的永久立尺标桩,并设标志标示。观测前、观测后对运用仪器及标尺由检测部门进展检定,并按检查工程对仪器和设备进展检查。水准观测须选择观测天气和最正确观测时机,观测应在标尺呈像清浙而稳定时进展。记录外业观测时的气候情况及现场作业情况,提交水准丈量各测段任务小结,以便于与往年各类观测资料的比较。各期水准丈量运用的仪器和条码水准尺均与首期一样。特

37、别值得留意的是对跨江水准应严厉按规范规定的最大视野长度、观测方法和限差要求执行,制定必要的观测实施方案。作业前应拟订作业程序和本卷须知,高程传送设备的检定和矫正应符合规程、规范要求。观测限差水准仪测站的操作程序应符合要求。严厉遵照中的表7关于测站视野长度(仪器至标尺间隔 ),前、后视距差和视野高度的规定,表8关于测站观测限差的规定和表9关于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的限差。基准值与观测频率确实定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初期需延续进展两次独立观测,当两侧观测成果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取两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作为高程基准值,以后每月观测一次;当出现自然灾祸、工程发生艰苦险情或其它特殊情况应适当添加监

38、测网观测次数。周边环境监测地下综合管线垂直位移监测施工暂时管线监测点设计监测点应选择距施工区域最近的管线、硬管线(如上水,煤气,下水等)、埋设管径最大的管线;监测点尽能够设在管线出露点,如阀门、窨井上。拟在基坑南面的自来水管线以及重要的建构物设置监测点,每条管线上测点间距为20米,测点详细布置有待管线协调会后,再结合实践情况确定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编号可按类别、数量顺序编号。 管线监测监测点固定好后,用水准仪测得监测点的标高,对于重要点位可利用程度位移监测网任务基点,利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方法观测,为保证监测点坐标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每一次观测应极坐标观测4次;监测点初始标高和位置需独立观测两次取数据

39、成果平均值。对于监测的管线不便设置直接点的尽能够以管线敞开井、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构造直接观测。详细布点时应针对不同管线性质以及与基坑的间隔 关系,确定不同监测力度,亲密观测其变形情况。外围道路沉降监测监测点设计因本工程基坑距周边道路在3000m以上,而且三面中间有小溪隔开,故道路拟不做监测点。道路沉降观测因本工程基坑距周边道路在3000m以上,而且三面中间有小溪隔开,故道路拟不做监测点。基坑围护监测围护顶部垂直、程度位移监测程度位移监测点布置沿基坑四侧支护桩顶冠梁位上布置程度位移监测点,程度位移监测点标型采用固定标志,其埋设应与支护桩顶部严密结合,可以真实反映该位置程度位移变化,详细设置

40、数量见下表:围护桩顶部程度位移监测点布置表:序号分段编号平均测点间距测点个数备注1ABBEE14座全部程度位移监测点合计40座。2BbeE13座3EF,HI15座4FG13座5GH18座6IilL12座7ll LLM、NA113座8MNN12座观测方法对于基坑西侧和东侧程度位移监测点变形,采用全站仪以视准线法完成数据采集,在程度位移监测网点TN1TN4分别架站,每侧两点互为后视,按小角法分4段施测,以公共监测点为校核点做观测成果检查。最大间距应控制在72m以内,来保证观测目的的准确及明晰,以两端网点作为全站仪架站点和固定觇牌后视点,并在该段的监测点上架设活动觇牌,记录观测数据,逐段完成各段监测

41、点观测。对于北侧和南侧不能以视准线观测的个别监测点,那么采用极坐标法进展观测。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与观测以基坑四侧支护桩顶冠梁作为水准观测线路,以便调查支护桩顶的高程变化情况。将“程度位移监测点标志直接作为“垂直位移监测点,使垂直位移与程度位移相对应。垂直位移监测点观测将采用几何水准方式完成,利用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水准任务基点TB3TB7与垂直位移监测点分段组成符合水准线路,按等水准技术目的和要求进展施测,以确定监测点高程方向变化。坡顶沉降监测点布置与观测以基坑四侧“坡顶边水准观测线路,以便观测“坡顶边的高程变化情况。将“程度位移监测点标志直接作为“垂直位移监测点,使垂直位移与程度位移相对应。垂直

42、位移监测点观测将采用几何水准方式完成,利用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水准任务基点TB3TB7与垂直位移监测点分段组成符合水准线路,按等水准技术目的和要求进展施测,以确定监测点高程方向变化。平面、垂直位移监测点外业观测完成后应及时予以数据处置,根据所运用的任务基点计算观测成果,分析各监测点的点位位移情况、变化规律、开展趋势,反映边坡工程的平安形状,构成信息反响。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测斜孔布置基坑外侧测斜孔布置表:序号分段编号间距数量备注1东侧27个间距是指测斜孔之间或与角点间隔 。2西侧27个3北侧24.47个4南侧217个埋设方法采用钻孔方式埋设时可用110钻头成孔,钻进尽能够采用干钻进,埋设直径为70

43、的公用监测PVC管,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表水的渗入。留意测斜管导槽方向,并用细砂填充管外缝隙;测斜管上端应显露地表40cm,并安装测点维护安装。埋设时要留意对测斜导管接头处进展密封处置;测斜导管的上部要特别留意防止机械损伤。为确保测斜管底部稳定,测斜管埋深应在基坑底部3m5m以下。观测方法采用测斜仪丈量法,对围护桩体、土体进展程度位移观测,观测仪器采用美国SICON公司测斜仪。SICON测斜仪由传感器石英挠性伺服加速度计、测斜导管、衔接电缆和数据采集显示仪等四部分组成。它的任务原理是,当传感器导轮在导管里运动时,给敏感质量石英摆片一个轴向加速度,使它产生惯性力。转换器

44、将该机械运动转换为电压信号,经伺服放大器变换为电流信号并反响给处于磁场中的力矩线圈,从而产生一个平衡惯性力的反响力,使敏感质量又回到原有位置。由于被测倾斜度使传感器的重力加速度g与铅垂线成角,被测g的垂直分量为gsin,该角近似正比于输出电压或 电流信号。设丈量间隔为L,管头程度位移为零,第n段管深度程度位移等于程度位移计算公式如下:S1=AO1- A1801/2-AO01-A18001/2 1S2=AO2- A1802/2-AO02-A18002/2+ S1 2Si=AOi- A180i/2-AO0i-A1800i/2+ S1+ S2+Si-1 (3)式中:S1测斜管最下端观测点的程度位移m

45、m;S2测斜管第2观测点的程度位移mm;Si测斜管第i观测点的程度位移mm;AO1、AO2AOi测斜管第1、2i点正向程度位移观测值;A1801、 A1802、A180i测斜管第1、2i点反向程度位移观测值;AO01、AO02AO0i测斜管第1、2i点正向程度位移初始值;A18001、 A18002、A1800i测斜管第1、2i点反向程度位移初始值。上述计算过程由仪器的数据处置软件自动完成。进展现场观测时,首先经过衔接电缆将传感器放入测斜导管底部,开场观测后,由管底向上提升传感器至待测位置,每隔500mm测读一次,测完后,将传感器旋转180再测读一次,作为一测回。留意两次观测深度一致。每周期观

46、测为两测回。观测频率土方开挖、腰梁施工期间,频率为1次/d,遇变形较大时,频率添加为2次/d;开挖深度到达设计深度完成放射混凝土面板施工后,频率为1次/15d。锚索轴力监测轴力监测布置轴力监测点布置应与上部的程度、垂直位移监测点相对应,构成监测断面,在调查上部监测点程度、垂直位移的同时,监测下部的锚索轴力变化,从中反映基坑侧面竖向整体变化情况。根据“剖面图各段设计锚索为一层三层不等,对一层三层设置轴力监测,详细布置如下: 基坑轴力监测点布置表:序号分段编号平均测点间距测点个数备注1ABBEE11层,4个/层总数量合计43个。2BbeE无无3EF,HI16.21层,5个/层4FG13.51层,3

47、个/层5GH12层,8个/层6IilL无无7ll LLM、NA11层,13个/层8MNN11层,2个/层传感器安装在锚索张拉前将锚索轴力计安装在孔口垫板上,再安装张拉机具和锚具,同时对轴力计的位置进展较验,合格后开场进展预紧和张拉锁定。监测方法轴力计就位后,加荷张拉前,应准确测得初始值和环境温度。反复测读,三次读数差小于1%,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基准值。基准值确定后,分级加荷张拉观测。每级荷载测读一次,最后一次加荷张拉终了、锁定锚头后进展稳定观测,每5分钟测一次,延续三次读数差小于1%为稳定。以后进展锁定后的观测。锁定后观测频率土方开挖、腰梁施工期间,频率为1次/d,遇变形较大时,频率添加为2次

48、/d;开挖深度到达设计深度完成放射混凝土面板施工后,频率为1次/15d。坑外潜水水位观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展大面积疏干降水以坚持基坑内土体相对枯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假设止水帷幕的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呵斥危害性影响,严重将呵斥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坚持一适当的程度,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形状,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和承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断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络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

49、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延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监测初始值测定为获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丈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运用。稳定规范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越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维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运用。施工监测频率根据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平安。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阅历,拟定监测频率为见下

50、表 (最终监测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监测内容监 测 频 率围护施工坑内降水基坑工程开挖底板浇筑后支撑撤除期间周边地下管线垂直位移监测2次/周1次/3天1次/1天1次/3天1次/1天围护顶部垂直、程度位移监测/1次/1天1次/3天1次/1天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1次/3天1次/1天1次/3天1次/1天支撑轴力监测/1次/1天1次/3天1次/1天立柱桩垂直位移监测/1次/1天1次/3天/坑外潜水水位观测/1次/1天1次/1天1次/3天1次/1天 阐明 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察看相结合的方法进展。 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展适当调整。 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二三次。 4、各监测工程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报警目的监测报警目的普通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目的普通不宜超越设计限值。本工程报警目的初步拟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