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_第1页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_第2页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_第3页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_第4页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PAGE 252第十章 普通平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普通平衡实际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市场根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当一个市场的价钱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价钱,这是部分平衡分析,这种分析是研讨一个单独市场的变化。但是实践上,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与市场之间总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比如,中国南方的一场大洪水,将使得国内的粮食价钱上升,而相应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产品价钱,就会相应的上涨,这能够带动的是一连串的价钱变化。一、普通平衡与部分平衡 1 部分平衡分析 只调查某一个市场的供求平衡,而把其他市场、其他主体排除在外,这种分析方法

2、我们称作部分平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部分平衡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讨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钱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应和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钱和供求情况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是马歇尔最先于1890年,在他的代表著作中运用的,同时也成了马歇尔经济学说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普通平衡分析 普通平衡分析是指,在分经济问题时假定各种商品的价钱、供求、需求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的。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应和需求的情况,而且也要遭到其他商品的价钱和供求情况的影响。因此一种商品的价钱和供求的平衡,只需在

3、一切商品的价钱和供求都到达平衡时才干决议。 通常以为,普通平衡实际是瓦尔拉斯在他的中创建的。瓦尔拉斯以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平衡形状时,一切消费品和消费要素的价钱将有一个确定的平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应,将有一个确定的平衡量。他还以为在“完全竞争的平衡条件下,出卖一切消费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卖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下面举一个例子来阐明。假设消费者以为苹果和葡萄是可替代物品。这样,两种产品的相对价钱就会对两个市场的总量产生影响。图10.1画出了两个市场的初始平衡。元/每斤 3.5 3 2 0 苹果 图101 (a) 元/每斤 1.10 1.00 0.80 葡萄 图102 b图a表示的是苹果市场,图

4、b表示的是葡萄市场。开场的时候,苹果的需求曲线由表示,供应曲线由表示,苹果市场在价钱为2元,产量为时到达平衡。葡萄的最初需求由表示,最初的供应由表示,并且在价钱为0.80元,产量为时到达平衡。如今假设由于某种缘由,葡萄的供应变成,假设这时苹果的价钱依然坚持在2元的程度的话,那么此时的平衡点为,1.00。但是,由于葡萄市场的价钱升高,那么葡萄的需求量下降,这时影响了苹果市场。以最初的平衡点作为参照,苹果的相对价钱从2/0.80变成了2/1.这时消费苹果就变得相对的廉价了。相对价钱的变化导致了苹果需求的添加,在图a中,需求量向右上由变成了。假设葡萄的价钱坚持不变,那么苹果市场到达了新的平衡,平衡点

5、为,3。然而,两个市场还没有到达最后的平衡。对于苹果需求的变化,又改动苹果的价钱,从而改动了苹果和葡萄的相对价钱。葡萄的相对价钱从1/2降到了1/3。而此时,葡萄变得相对的廉价了与最初平衡点相比,因此葡萄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挪动,如图b。但是这次挪动又会再次影响相对价钱,使得苹果的相对价钱变得廉价,苹果的需求添加。这样,苹果相对于葡萄的不断的变化,可以到达最终平衡,如下图的苹果和葡萄的产量分别是和。并且苹果与葡萄的最终平衡价钱分别是3.5元和1.1元。 请留意,图示方法给出的最终平衡的价钱是根据苹果市场和葡萄市场的变化假设的。假设我们要计算实践市场的平衡点,我们需求估计出这些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函数。

6、给定这些函数,就可以经过就解两个市场需求与供应的量的联立方程,来得到平衡点。 经过苹果市场与葡萄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平衡分析和普通平衡分析的区别。以上分析的是普通平衡的情况:一个外部的影响出现,那么系统内的一切相对价钱都开场发生变化,直到在两个市场到达最终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相互的影响都曾经思索进去。而对于部分平衡分析来说,当出现外部影响的时候,其影响仅仅就是供应曲线的一次挪动从而决议了价钱和产量。葡萄的外部影响的部分平衡分析由图102画出。元/每斤 1.00 0.80 葡萄 图 102 图102是没有相互作用的葡萄市场的变化图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外部的影响使得葡萄的产量由下降到

7、,价钱由0.80上升到1.00元。很显然,部分平衡分析到达的结果是不对的。由于在最终平衡点,葡萄的价钱要高于1.00,产量也不会高于。因此,可以看出部分平衡分析的结果只是普通平衡分析结果的一部分。 到这里,他能够会以为我们前面的很多结论都是错误的,由于那是部分平衡的结论而不是普通平衡的结论。现实上,也不完全是这样。由于,部分平衡思索的是外部变化引起的最初的变化。在几乎一切的市场中,最初的影响都要远远达于其后的影响,因此用部分平衡来表示价钱和产量的变化就可以以为是对的。由于最初的影响在相互的影响中,占的份量最重,部分平衡分析的结果就给出了一个价钱和产量变化的正确的方向。例如,葡萄的最终平衡的价钱

8、是不会小于0.80元的,虽然相互的影响会使苹果的相对价钱上升,但是也不会改动这一结论。这样,我们以为部分平衡是最初影响的描画。这在我们需求知道价钱和产量变化的方向的时候是很有协助 的。但是,当需求准确数量或者相互影响非常明显的时候,普通平衡的分析就是更好的选择。 二、二人交换的普通平衡 1交换的图示分析 二人交换的普通平衡是最简单的买卖的普通平衡的方式,其是指当社会消费的初始禀赋既定的条件下,经过要素一切者之间的买卖使得买卖者到达成效最大化的平衡情况。 下面我们先用埃奇沃斯方框图来描画这种普通平衡的过程。埃奇沃斯方框图,名字取自英国数理经济学家埃奇沃斯Francis YEdgeworth184

9、51926,是一种图示方法,用来解释两个经济主体如何在自愿买卖中获利。首先,我们假设有A、B两个人,他们各自的初始资源禀赋如图103所示,A初始拥有25单位的X和5单位的Y,B拥有15单位的X和35单位的Y。 Y Y 35 5 A 25 X B 15 X 图103a 图103b 图104,是A、B两个人对于X和Y两种商品的无差别曲线。无差别曲线越偏向右上,代表了更高的成效。从图中看出,U4 U3 U2 U1 。 Y U4U3 U1 U2A X 图104 aY U4 U3 U1 U2B X 图104 b 如今,我们想把两个商品空间合在一块。我们将B的商品轴旋转180,得到图105。X 15 B

10、35 Y 图105 如今,我们就可以将两种商品合在一块。将A的X与Y,和B的X和Y分别相加,得到X与Y的总量分别为40,40。这样,我们将A与B合并在长和宽都是40的方框中,如图106 40 X 15 0 B 40 Y Y E 5 350 40 A X 25 40 图 106 40 30 X 15 0 B 40 Y U1 U0 F 15 25 5 G H E 35 0 U1 U0 40 A 10 25 40 图107 图107是参与了无差别曲线的埃奇沃斯方框图。显然,在初始禀赋点E处,A、B两个人的成效程度都很低,双方都可以经过挪动本人的无差别曲线来使得本人的情况好一些。但是,他们面临一个问题

11、,即在资源数量固定不变的时候,这样的挪动将使得对方的情况变坏。比如,当A的成效曲线移到经过F点的曲线时,A确实使得本人的Y商品添加了10个单位,但是B的成效程度变坏了,由于他损失了10个单位的Y,成效由U0 变成U1 。这样,在G点与F点,A与B都不会自愿进展交换。 给定A与B的无差别曲线的外形,总有一个区域可以使得两个人都获益。在图107中,这个区域是A的U0 与B的U0 曲线交叉的地方。比如,在H点,A减少了X持有量,添加了Y的持有量,这样使得A经过H的新的无差别曲线有了更高的成效程度。同样,对于B有一样的结论。因此,只需在这个区域中,自愿的交换才干发生。只需买卖本钱是足够小的,我们知道,

12、经过买卖可以使AB双方都受害。买卖最后到达交换效率点,在这一点他们将停顿买卖,由于一切买卖可以获得的益处都曾经获取终了,假设其中的一个人要继续获得买卖的益处,那一定是在损害另一个人利益的根底上的。40 20 15 B 40 契约曲线 R 10 30 H 在H点MRS相等 5 35 E 40A 20 25 40 图 108 如图108所示,A和B最后买卖之后,A的财富为20单位的X和10单位的Y,B的财富为20单位的X和30单位的Y,买卖最后平衡点由H点给出。A和B的无差别曲线在H点相切,这意味着,两条无差别曲线的斜率在H点是相等的。由前面我们知道,边沿替代率MRS是无差别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因此

13、,可以得到: (10.1) 从另外一个角度思索,我们依然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假设最初的禀赋点为E,此时A的MRS为1/2,而B的MRS为3。这阐明A情愿用1单位的Y交换2单位的X,而B情愿以3单位的Y来换1单位的X,即用6单位的Y 交换2单位的X。显然,这样的交换率可以让双方都得到改善。假设B给A两单位的Y换取A的两单位X,那么A、B都会获得益处。只需A的MRS和B的MRS不同,那么双方就会获利。因此,只需双方的买卖到达交换效率点,即两个人的边沿替代率相等的时候,才会终止。数学分析 我们要证明的是,在平衡点处有。用表示A的成效函数,用表示B的成效函数。在给定B的成效函数程度既定,是,在这个约束条

14、件下,求另一方的成效最大化。 目的函数是: Max (10.2)s.t. = (10.3) (10.4) (10.5)其中,是X的初始总量,是Y的初始总量。根据目的函数和约束条件,得到以下拉格朗日函数L= (10.6)其中,是成效约束的拉格朗日乘数,是禀赋约束的拉格朗日乘数。由拉氏函数F.O.C: (10.7) (10.8) (10.9) (10.10)由上面四个式子得到: 10.11 (10.12) (10.13) (10.14)用10.11比(10.12),再用10.13比10.14,可以得到: (10.15)由此,得到买卖的普通平衡条件 帕累托效率与契约曲线 买卖最终所到达的平衡形状称为

15、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或者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可以这样了解,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形状,任何使得某些人情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当且仅当不存在任何可以使得某些人情况变好的同时而不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的变化时,便到达了帕累托最优。在图108中,边沿替代率相等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我们从初始禀赋点,经过自愿买卖就会到达帕累托最优的。普通情况下,从不同的禀赋点出发会得到不同的帕累托最优点。假设坚持图108中的总资源不变,不断变化初始禀赋,我们会得到很多帕累托最优点。这样我们得到了一条曲线,就是契约曲线。如图108中的曲线AHRB。契

16、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一个帕累托最优,买卖双方假设达成契约,该契约所规定的配置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不然,他们可以继续交换以提高双方的成效。 实践生活中,我们更常见的情况是帕累托改善,即是指在不影响其他人成效的情况下,添加本人的成效。由于实践上我们很难到达帕累托最优,它实践上是帕累托改善不断完成的实际结果。帕累托改善分成两种情况,系统中的每一个人的情况都得到改善的情况成为强帕累托改善,一部分人改善而另一部分人的情况没有改动的情况称为弱帕累托改善。 与帕累托改善的概念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卡尔多改善,它是指使得一部分人得到改善的程度大于另一部分人遭到损害的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使得系统内的总成

17、效得到添加。 4成效能够性曲线如图109 a,图中的点E、F、H为契约曲线上的三个点,对应的A、B两个人的成效程度分别如下图。如我们前面的分析,三个点处A、B的无差别曲线一定相切。阐明了在给定一方的成效程度,另一方将有一个可以到达的最大成效程度与之对应,将这种对应关系画在如图109b中,得到的是E,F和H。这只是其中的三个点,假设将契约曲线上的一切点都对应到图109b中,即可得到成效能够性曲线。成效能够性曲线表示在给定一个人的满足程度的情况下,另一个人可以对到达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由E向H逐渐挪动,B获得的成效越来越小,A获得的成效越来越大。 图109b中的成效能够性曲线是在社会

18、产出为X=40,Y=40时,社会成员所能到达的最高的成效程度。假设社会产出不变,那么成员的成效程度不能够超出这一成效能够性曲线。 40 B 40 U0 H U1 U2 FU2 U1 E U0 A 40 40 图109 (a) U2 E U1 F 成效能够性曲线U0 A H 0 U0 U1 U2 图109 b两厂商消费的普通平衡 前面我们分析了个体如何进展选择,买卖以到达最优配置,实践上有一个假定,就是总产量是给定的,也就是每一个个体都只需固定的初始禀赋。其实,当初始禀赋发生变化的时候,即各种产品的消费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知道平衡将遭到影响。下面我们就来阐明,如何最优效的组织资源进展消费,到达

19、消费的普通平衡。含义与条件 假设有两个厂商,在技术与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它们都拥有两种一样的投入要素,社会资源的配置使得两个厂商产品产量总和到达最大,这就是所谓的消费的普通平衡。假设产量没有到达最大,那么进展重新的配置要素,那么将提高产量,使之到达最大。我们依然还是假设社会中只需两个厂商,两种消费要素,只需一个资源禀赋点,两个厂商可以进展要素的交换。下面我们阐明到达消费普通平衡的条件是两种消费要素的边沿技术替代率对于运用这两种要素消费的商品来说是相等的。图示分析 同样我们也用埃奇沃斯方框图来进展图示分析,但这里运用的是埃奇沃斯消费方框图,这与买卖的图示是有所区别的。假设有两种产品,X、Y

20、,消费这两种产品的要素是K和L。假设K和L的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分别为K0 和L0 . 两种要素都是充分运用的,并且消费X的要素添加,那么意味着消费Y的要素减少,反之亦然。在图1010中,画出了消费X、Y初始要素的配置情况。图形是将Y的等产量曲线图倒转180,与X的等产量曲线图合并而成。我们知道在初始点A,消费X用KX ,而消费Y要用KY ,而且KX + KY = K0.同样,对于L,有LX + LY = L0,同时在这一点X的产量为200单位,而Y的产量为450。 由于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边沿消费力之比,即,在几何上,MRTSL,K 等于在等产量曲线给定某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在A点可以看出X

21、等产量曲线与Y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并不相等,由于在这点两条曲线并不相切。这样,在初始点。比较两条等产量曲线,发现Y的等产量曲线更加峻峭,阐明 。设 5,=1,因此与消费Y的厂商相比,消费X的厂商L的边沿产量与K的边沿产量的比要相对的低。这意味着,假设两个厂商交换他们各自的要素配置,那么有能够同时添加双方的产量。 L0 LY Oy K0 Y450 Y500 C KX +5 B K Y 5 X300 Y800 D KX X50 X200 K Y A K0 Ox LX L0 图 1010 思索下面的交换,消费Y的厂商用5单位的K,用来交换消费X厂商的1单位的L。这时Y的产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X厂

22、商多了5单位的K,并且少了1单位的L。实践上X厂商只需1单位的K就可以保证产量不发生变化,由于它的技术替代率是1,显然这是X的产量将会添加。图1010中,点A到点B挪动就阐明了这个交换过程。Y消费商依然消费450单位的Y,由于B是在等产量曲线上挪动。而此时X的产量曾经由200变成了300。 这个例子就阐明了,只需两个厂商的边沿技术替代率不同,那么就能够有要素的转移可以添加总产量。因此,厂商就有动力去改动它们的投入组合。而一旦要素的边沿技术替代率相等,那么任何要素投入组合的变动必然要其中的一个厂商的产量下降。这时,厂商将没有动力去改动投入组合。这是也就到达了我们所说的消费的普通平衡,此时。在图1

23、010中,点A和点B都不是消费平衡点,由于在这两种情况下,经过交换要素都可以添加产量。消费平衡的条件意味着,两个厂商的等产量曲线相切,即在两条等产量曲线的某个交点处,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例如,在点C和点D,两条等产量曲线相切,这样点C和点D都是消费的普通平衡点。在埃奇沃斯消费方框图中,实践很多这样的点。一切这样的点构成的曲线成为消费契约曲线,如图1010中的曲线Ox DCOy 。曲线上的点都是消费的最优平衡点。在消费中资源配置最终所到达的平衡形状称为消费的帕累托最优,它是指对于消费进展任何方式的重新组合都只会在添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其他产品产量的形状,即不存在添加一种产品产量而不减少另一些

24、产品产量的对消费重新组合的能够。 3.数学分析我们要证明的是,在平衡点处有。用表示X的产量,用表示Y的产量。在给定Y的产量数程度既定,为,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求X的最大产量。 目的函数是: Max (10.16)s.t. (10.17) (10.18) (10.19)其中,是K的初始量,是L的初始量。根据目的函数和约束条件,得到以下拉格朗日函数L= (10.20) 其中,是产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数,是禀赋约束的拉格朗日乘数。由拉氏函数F.O.C: (10.21) (10.22) (10.23) (10.24)由上面四个式子得到: 10.25 (10.26) (10.27) (10.28)用10.2

25、5比(10.26),再用10.27比10.28,可以得到: (10.29)于是,得到消费普通平衡条件 (10.30)4消费能够性曲线 消费能够性曲线又叫消费转换曲线。由图1010中的消费契约曲线,可以导出消费能够性曲线。在图1010中,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一组X和Y的产量。例如,点C对应着X、Y的产量分别是300,和500单位,点D应着X、Y的产量分别是50,800单位。将一切契约曲线上的点所对应的产量画到图1011中,即得到消费能够性曲线。 由于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有效率的点,因此消费能够性曲线上的点是社会在既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能够到达的最大产出点。如图1011,C和D是消费能够性

26、曲线上的点,是最大产出点,而在曲线内部的点A和B,就是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点。 Y D MRT=1/2800 MRT=2500 C B A 0 50 200 300 800 X 图 1011消费能够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阐明从用一种产品的消费来替代另一种产品的消费的时机本钱逐渐添加。用消费能够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来表示这种时机本钱,这个值叫做边沿转换率MRT(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它可以表示为: 如图1011,在D点边沿转换率为1/2,这意味着要消费1单位的X,必需放弃1/2单位的Y,即在D点,添加消费1单位的X的时机本钱为1/2单位的Y。沿着消费能够性曲线

27、向右下,在C点,MRT添加到2,因此时机本钱也添加,这时要消费1单位的X,就要放弃2个单位的Y。 也可以用消费的边沿本钱来了解边沿转换率。例如,在D点,放弃消费1/2单位Y的资源来消费1单位X,意思是说,在这一点X的边沿本钱是Y的边沿本钱的2倍。这就意味着,消费能够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边沿转换率都等于投入要素的边沿本钱的比。即,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 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是指在消费与买卖同时到达平衡的情况。前面所说的消费的平衡与买卖的平衡都是部分的。即消费到达平衡的时候买卖能够并没有到达平衡,买卖到达平衡的时候消费能够没有到达平衡。 假设经济中产出是10单位的X和8单位的Y,给定消费能够性曲线上

28、的一点M,得到如图1012方框图。在方框图中给出了A、B两人的无差别曲线,这样我们得到了买卖的契约曲线ODEFM。在消费能够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一个消费的普通平衡。但是,想要同时到达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就必需满足商品的边沿替代率等于消费商品的边沿技术替代率,即 假设这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够同时到达消费和买卖的普通平衡。比如,假设A、B在D点到达平衡而不是E点。这样,在D点的MRS是3,阐明A、B之间情愿用3单位的Y来交换1单位的X。实践上,消费一单位的X只需求3/2的Y。这样,整个社会将选择更多的消费X,少消费Y,以到达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比如,点N,使得MRS XY =MRT XY=3。

29、 这个过程与前面讲到的消费的或者是买卖的普通平衡的调整过程是差不多的。由此,我们得出了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的条件为 。 Y 148 M MRT XY =2/3 F E N D0 10 X 图1012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讨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就是如何使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包括消费要素和产品在各个部门或不同的个体之间的配置或分配到达最优,也就是说,福利经济学主要是在讨论如何使要素投入在企业之间到达最适度配置optimal allocation,使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到达最适度分配optimal distribution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最适度,是指要社会福利最大化。一福利、效率和公平 1福利 庇

30、古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根底,以为福利是指个人获得的成效和满足。莱夫特威奇那么把“福利定义为“组成一个经济社会的人们的幸福形状。但从经济涵义上来说,只需那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计量的福利才称的上“经济福利,而只需“经济福利才是“福利经济学研讨的主要课题。本书所说的福利是指,在经济社会中对经济主体有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财富。 如何判别一项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实施是好还是坏,或如何判别一项变革是一种改良或是相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很多分歧。对这类问题有四个不同的判别规范: 第一种是帕累托改善的规范,即一项变革假设它不使任何人受损而使一些人获益,那就是一种改良。然而,在现实中,这条规范是收到严重的限制

31、的。第二种是卡尔多改善的规范,即从变革获益的人们对待他们所得的利益,比从变革受损的人们对待他们所受的损失,用货币价值来衡量,评价要高些,那么这一变革就是一种改良。 第三种是席托夫斯基提出的,是针对卡尔多规范而言的。卡阿多规范虽然阐明一项变革是一种改良,但是它又会阐明,在变革之后回到变革以前原来形状的一项变动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卡尔多规范能够阐明增收一项课税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增收了这项课税之后,卡尔多规范能够又以为减收这项课税到从前的程度也是一件好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席托夫斯基建议只需当我们把从原点到新点的变动看作是一种改良,而把重新点到原点的变动看作不是一种改良时,一项变革才算得上是一

32、种改良时,一项变革才算得是一种改良。 第四种是判别规范是柏格森提出的,建立在一种明确的“社会福利函数之上的。他以为,只需组成了一系列“明确的价值判别,并把它们结合到“社会福利函数中去,判别规范问题才干处理。 社会福利函数是由柏格森最先提出,而后萨缪尔逊,阿罗等人进展了不断补充和进一步的论述。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社会选择问题及其所反映的个人偏好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建立在个人的偏好根底上之上,但是又不同于个人偏好函数。由于个人偏好函数具有假设干良好的特性,比如完备性,传送性等等。然而,基于个人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就能够不再具有这样的性质了。举下面的例子来阐明这个道理。 我们用投票的方法来

33、加总个人偏好。假设大多数消费者偏好x胜于y,我们就可以一致以为“社会偏好是x而不是y。如表101,列出了三个人,每个人作出了三种选择x、y和z的陈列。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y,偏好y胜于z,并且同时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经过多数投票加总消费者偏好是行不通的。 阿罗不能够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指出,经过反映社会中一切个体的偏好而进展的民主投票是不能产生社会福利函数的。这一定理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阿罗在五十年代出的一本叫做一书中提出的。 表 101 不同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 消费者 A 消费者 B 消费者 C x y z y z x z x y 阿罗以为,

34、任何建立在个人偏好根底上的公众决策机制必需满足一些根本要求:1集体理性:即假设一切个人的偏好具备完备性、传送性和自反性,那么任何决策机制所导出的集体偏好也必需具备这些特性。2无限制性:公众决策机制不得排斥任何方式的个人偏好,只需该偏好具备完备性、传送性和自反性。3帕累托较优性:假设每个人都以为方案A比如案B优越,那么集体偏好也必需以为A比B优越。4偏好独立性:集体偏好对A和B之间的排名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两选择之间的排名,而跟人们对其他选择的排名无关。 阿罗不能够定理指出,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公众决策必然是一个独判决策,即以一个人的偏好顺序替代一切的社会偏好顺序,而这是与也建立在个人偏好根底上的公众

35、决策机制是相违背的。因此说,满足上述四项条件的公众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下面我们构造社会福利函数,假设x是资源的两种配置方式,社会福利函数是指各消费者个人成效函数的函数,可以用来表示,其中表示资源配置方式x给消费者i的成效,而W表示资源配置x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成效。比如,可以以为W是个体成效的一种加权方式,即,权数被定义为个体成效在整个社会福利中的重要性。这种方式的社会福利函数也被称作古典成效主义。 另外一个福利函数是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福利函数阐明社会福利的配置独一的由境况较差的经济行为人的福利决议。一旦给定了社会福利函数的详细方式之后,我们就可以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平衡解。 U B G

36、U M E H U N 0 U M U N G U A 图1013 在前面消费与消费的普通平衡中,我们知道,给定消费能够性曲线上的一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买卖的埃奇沃斯方框图与之对应,因此也就可以得到一条买卖的契约曲线,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条成效能够性曲线,如图1013中的曲线U MU M,其中,E点为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点。假设在消费能够性曲线上另取一点,那么经过同样的过程又可以得到曲线U N U N,同样,H点也为消费与买卖的普通平衡点。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类似的很多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图1013的曲线GEHG。 最大成效能够性曲线是指衔接成效曲线上的一切满足消费与买卖普通平衡条件的点。它阐明重新

37、改动消费与买卖的过程,假设使一部分人的情况变好的话,那么一定会使另一部分人的情况变坏。接下来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我们就可以得到最大话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点。 假设,根据前面所述,我们曾经得到了社会福利函数,并且构造了如图1014的社会无差别曲线W1,W2 ,W3 。分开原点越远,阐明成效越高。 U B W2 W3 W1 0 U A 图1014 U B G W3 E W2 W1 0 U AG图1015 如图1015,无差别曲线和最大成效曲线的切点为E,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平衡点,同时很显然,这一点也是帕累托最优平衡点。效率和公平二福利经济学定理 前面说过,我们能够到达普通平衡形状,可是下面的这个问题

38、很重要,就是如何使这一平衡成为帕累托最优。在图108中我们知道,平衡点是帕累托最优配置。由于平衡点是在契约曲线上,而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即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普通平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一结论。 用和来表示普通平衡的配置。假设有另外一个帕累托较优配置为X a ,Y a和 X b ,Y b,这样我们有: 初始禀赋是对于a来说是,对于b来说是。有供求平衡有, 实践上,这样的配置是不存在的。设平衡的价钱为,这时A选择了而不是,阐明在此价钱下,A买不起,即 对于B,也一定有,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到: 再根据供求平衡式,得到显然时不能够的。由此可

39、知,假设存在另一个帕累托较优的配置是不能够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保证了竞争市场可以使贸易利益到达最大,即一组竞争市场所到达的平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可以经过价钱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 另外一个相反的问题是,假设给定了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可不可以经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到达这一配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经过完全竞争市场实现。其中,有一些消费者偏好的凸性假设和另外一些别的假设。第二定理阐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志愿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有配置。这在政策

40、方面的启示实践上是要求政府不用用干涉市场的方法来到达政策目的,而可以经过再分配的方法来到达同样的目的。由于市场收到政府的干涉就会导致价钱的扭曲而改动了实践决策行为,呵斥效率损失。第三节 外部性和产权 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断隐含的假定着,每个经济行为人在进展消费和消费决策时,是不需求思索其他人的行为的。他们之间的全部影响,都是经过市场发生的。在本章,我们将放宽这个要求,调查有外部效应时对经济产生的后果。外部性 普通说来,假设某人或者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个体又没有为这一后果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那么这种危害或利益就被称为外部经济,也就外部性。收到的危害叫做负的外部性,得到

41、的利益叫做正的外部性。比如说,空气污染就产生典型的负外部性,由于它使得很多其他的,与产生污染的经济主体没有经济关系的个体支付了额外的本钱。这些个体希望减少这样的污染,但是污染制造者却不这样以为。例如,一家造纸厂排放废气,它可以建造设备以减少废气排放量,但是它从中却得不到收益。但是,在造纸厂附近居住的人们却可以从减少废气的排放中大大受害。 同样,假设邻居家院子里美丽的华在春天都开放了,他也可以以为这对他来说是正的外部性,由于他能够没有支付任何本钱而得到了赏心顺眼的觉得。 我们用图示来阐明外部效应带来的本钱。假设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同时流经下游的一片农田。P MSC S=MC MSC c P*Pc D

42、 Q* Q c 0 Q 图1016对造纸厂的需求曲线是D,它的供应曲线由S表示,它实践上等于工厂的边沿本钱线。在价钱为Pc 的时候供求到达平衡。但是,由于造纸厂流经下游的粮田呵斥了负外部性,这样实践上消费的本钱不只是这些的。将这些额外的本钱加到一块就叫做边沿社会本钱,由图1016中的MSC表示出来。当产量为零的时候,社会本钱就等于厂商的边沿本钱。与边沿本钱同理,社会本钱也是递增的。 这样,从整个社会来看,最优的产量应该是Q*,而实践上由市场机制决议的产量为Q c 要大于Q*。因此,在有负外部性的条件下,完全竞争将导致消费或消费的过度。 科斯定理和产权在上个例子中,我们假设粮田遭到污染,但是却没

43、有方法控制。实践上,这要看农民们和这个造纸厂进展谈判的本钱来决议。要看能否有权进展污染。假设法律上或者任何规章上都没有规定污染是不对的,那么造纸厂就有权进展污染。进一步,我们假设农民和造纸厂谈判不需求任何本钱。那么农民们就可以付一些费给造纸厂,让它来减少污染。如图1017,由于造纸厂的产量由Q c 变成Q*,添加的社会本钱等于A+B+C的面积。这就是农民对多付给造纸厂的费用。实践上侥幸的是,造纸厂却不需求那么多。由于从Q*到Q c 造纸厂添加的消费者剩余为A的面积。因此,只需付费超越A,造纸厂就能够接受条件。但是,这是在假设消费者毫无组织的情况下,假设消费者很有效的组织起来,他们将要求造纸厂添

44、加产量到Q c,由于这样消费者可以获得消费者剩余B。这样,假设B大于A,消费者可以为此付费给厂商B,只需厂商将产量添加到Q c. 因此,农民的付费就必需超越B,才干使得厂商降低产量。只需谈判的本钱不断都是足够低的话,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科斯定理是说假设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买卖本钱为零,那么在有外部效应的市场上,买卖双方总能经过协商到达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而这与最初的产权划归哪一方没有关系。在上例中,假设买卖本钱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划归给谁,最后的产量都将是Q*。 P* CPc B A Q* Q c 图1017 假定,农民的农田是遭到维护的,即不允许随意遭到污染,那么造纸厂将会向农民们付费,按照给农

45、民呵斥的本钱付费,这样最后厂商的本钱线变成了MSC,平衡点为Q*。 虽然当买卖本钱为零时,不论产权归谁一切,总是能到达社会产出的效率点,但是当产权不同时,财富的分配是不同的。假设造纸厂有权污染,他们就会收到农民的付费,因此他们的财富添加。但是,假设农民有权回绝被污染的话,那么农民将收到厂商的付费,这样农民的财富添加。因此,在无买卖费用的经济中,改动产权仅仅是改动财富的分配,而对于最终的社会产量是没有影响的。三、 庇古税 处理外部性还可以经过政府纳税或发放补贴的方法来处理。根本的思想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在他的中讨论过的对污染征收庇古税的思想。经过适当的增税或补偿使得总产量到达社会最优产量。我们以

46、处理负外部性为例。假设政府可以计算出社会本钱,那么征收税率为MSCMC,即是厂商的产量减少到Q*。 P S+ MSC S=MC P* F MC* E D Q* Q c Q图1018 在增收庇古税之前,造纸厂产量为Q c,庇古税使得供应曲线向上平行挪动个单位。此时,市场的供应曲线就是S。这时市场到达平衡点Q*。因此,增收庇古税处理了外部性带来的非效率问题。 庇古税可以产生有效率的结果,但是,假设个体买卖可以完成同样的结果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非要政府来制定税收的政策了。科斯定理阐明了,假设买卖费用为零,那么实现这种有效率的结果其实并不需求政府的参与,而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在决议产权是如何界定的也就是财

47、富的是如何划分的,而它没有必要参与厂商的产出过程。 可是,实践中买卖本钱通常是很高的,因此进展谈判通常是非常昂贵的,以致于是不能够的。这是,由政府来运用税收或者补贴的手段来处理外部性的问题是通常是有效率的。但是,由于经济是不断动态开展的,因此这种方法也最好要慎重才行。由于,刚规定的税率或者补贴方法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马上就不适宜了。 第四节 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是指一种商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争夺性。非争夺性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它的消费不能同时回绝其他人对它的消费,一旦提供了这种商品,其他人就可以没有本钱的同样进展消费。非排斥性是指,任何一个消费者也不能回绝这种物品或效力的消费。比如说国防

48、、法院、警察机构等等都可以以为是公共产品。 严厉的说,只需同时具备了非争夺性和非排斥性两种特征才是真正的公共产品。国防可以算作是这样的产品。而另外一些类似的产品,如免费的电视转播,虽然具有非争夺性可是并没有非排斥性。 私人产品是指具有排他性和争夺性的那一类产品。即当一个消费某一种私人产品的时候,其他的人是不能够同时对它进展消费的。他买的苹果吃掉了,他人就没法去吃了。同时,消费者也可以由于某种缘由而回绝消费私人产品。由于,假设他不付钱,那么他就不能得到苹果。二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 由于公共产品可以被不只一个消费者同时消费,因此,公共产品的需求总量应该是消费这种产品的一切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而

49、不是前面所说的横向的加总。如图1019, P S E C D T B 0 A Q 图 1019假设,社会只需两个人,A和B。图中D T下面的两条需求曲线就是A和B的需求曲线。这样,总需求曲线就是经过A和B的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而得到的。由于,在每一点公共产品是确定的,而此时消费者是同时消费的,即一切人情愿为此支付的价钱应该是每个人情愿支付的总和。给定公共产品的供应曲线,那么公共产品的最优供应量就应该是图中的点E。在E点,社会边沿本钱等于社会的边沿收益。同样,我们的边沿分析的结果依然成立。 这一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为如下的有约束的问题 , 其中,G表示公共产品的数量,分别是两种私人用品的消费量,用货

50、币计量。W1 ,与W2 是两个消费者初始财富。第一个条件表示在满足第二个人的成效不小于的程度,第二个约束条件表示消费品的总开支等于总财富。构造拉式函数,并把带入得到分别计算 由此,我们得到 上式的两项分别为两个人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沿替代率。因此,在最哟条件下,我们得到一切居民的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边沿替代率的总和要等于消费公共品的边沿本钱。由于私人产品是用货币度量的,因此就表示添加一单位的公共产品,最多情愿牺牲的货币数量。也就是所说的需求函数P(G),这样上式可以重写成:P1(G)+ P2(G)=MC(G) 这也就是我们在图1019中表示的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得出的总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的交点。 我们知道,实践上假设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话,那么提供量就要小于前面的最优供应量。缘由是:首先由于公共物品是非争夺性的,因此每一个消费者都想免费运用这种产品,想免费搭车。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就是说,既然不付费也能享用到这种产品,那么就没有一个人情愿为此而付费。由于,每一个人都以为本人不支付费用并不影响消费这种公共产品,由于很多人都会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