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是生产者B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属于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D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其不可能属于消费者2在“草蚱蜢蜘蛛蜥蜴蛇”食物链中,蜥蜴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3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

2、确的是()A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B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C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D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4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如图所示。大量捕捞花鲢后,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也将有所变化。下列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的是()A绿藻的数量增多B白鲢的数量增多C水蚤的数量增多D乌鱼的数量增多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C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向下一营养级6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

3、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b+cDc=a+b7某人工农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其中a2和b2分别为第二、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投入饲料含有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作为动力,使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B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C图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的一部分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8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

4、解作用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9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总能量往往小于消费者摄入的总能量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个体也越大11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5、荒漠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苔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2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A碳酸B碳酸盐C碳水化合物D二氧化碳1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14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全球气候变化B白色污染C水资源短缺D生物多样性锐减15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做出坚定承诺:绿色办奥。北京冬奥会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力争碳排放全部中和,打造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冬奥核心

6、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奥运会的举办通常会产生近万吨的废弃物,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奥运会专用餐具回收后加入微生物可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D废旧电池应投入相应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洞庭湖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

7、。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长期在淡水湖面进行珍珠养殖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可能引起水华现象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17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措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该措施可增大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鳍豚种群的环境容纳

8、量C可建立白鳍豚繁育中心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禁止任何开发和利用18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B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1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物物种多样性B生态环境多样性C生态系统

9、多样性D遗传(基因)多样性20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发展“石油农业”B清除污染物C生态工程D禁止产出污染物212017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其中要求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下列对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的是()A过腹还田B青贮、氨化处理C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D利用作物秸秆培养蚯蚓22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腌制时温度高低、食盐含量等会影响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B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C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发酵时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D泡菜应腌制一段时间待彻底没有亚硝酸盐后再食用23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中都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B面粉发酵制作馒头的过程中,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蔬菜变酸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可抑制乳酸菌大量增殖24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医药、工业等方面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发酵前,要先取新鲜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再去除葡萄枝梗和腐烂的籽粒B若要利用图中的发酵装置获得果酒,则充气口应保持打开C家庭制作葡萄酒,利用葡萄皮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菌D酵母菌与醋酸菌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场所不一定相同25下列相关

11、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A腐乳发酵过程,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酿制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受抑制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內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D家庭中泡菜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26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是()A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两个方面B经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基本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C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D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充分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7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

12、确的是A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B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后进行C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固体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D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基被滴落的冷凝水污染28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FeSO4(CH2O)H2O青霉素含量3g1g05g05g001g30g1L01万单位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

13、纤维素29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B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D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3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A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B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C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D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31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

14、基的表面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划线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D每次划线将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3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B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以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C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33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15、D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3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微型繁殖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B在工厂化生产紫草宁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出完整的紫草植株。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D利用植物顶端分生区部位(如茎尖)作为外植体,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苗35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下列对这些操作或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可用离心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皂苷,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C植物培养基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6、一般可以分为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D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以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36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简图,说法错误的是()A经常选择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部位作为外植体B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C若用菊花茎切断作为外植体应将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D再分化是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7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一般需下列哪些条件()消毒灭菌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充足的养料ABCD38某二倍体药用植物甲(染色体组成为

17、MM)含有有效成分A,二倍体药用植物乙(染色体组成为NN)含有有效成分B。科研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过程常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C融合细胞c的染色体组成都是MMNND过程分别涉及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9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B步骤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C步骤到的分瓶操作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D步骤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遗传物质改变40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一种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贴壁型细胞,称为诱导多能于细胞

18、,简称iPS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将iPS细胞进行悬浮培养且不会发生接触抑制的现象B培养iPS细胞需提供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C由iPS细胞产生的干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理论上不发生免疫排斥D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可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综合题41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3)若该生态系统中的蝗虫因某种原因灭绝,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其原因是_。(4)春天杂草返青,

19、“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6)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42自从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

20、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2)苹果酒在微生物_的发酵作用下可形成苹果醋。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异化作用氧气需求方面)的分别是_。(3)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4)果醋制作过程,当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的反应简式_。43孔雀石绿(简称MG)是广泛使用的有机染料,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高效的MG降解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知M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1)培养基的配制:MG降解菌富集培养基需含有NaH2PO4、KH

21、2PO4、NaCl、NH4Cl、CaCl2、MgSO4、水等,再加_作为唯一碳源。配制好的培养基,需用_法进行灭菌。(2)MG高效降解菌株的富集:如图所示,将10g土样接入含上述配制好的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直至培养液变浑浊后,换瓶重复操作23次,以达到富集的目的。(3)MG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图中所示的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是_,用该方法统计样品的菌落数目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少”或“多”),原因是_。(4)MG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将纯化获得的菌种接种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其他营养成分等适宜)上,根据培养基是否

22、出现_就可以鉴别出目的菌株,原因是_。44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叶片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块茎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过程,af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化学方法有_、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等融合法;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_、_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2)图2过程培育植物体A的过程主要应用的原理是_;培育植物体B的育种方法称为_。(3)番茄是二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共24条染色体

23、,马铃薯是四倍体(含四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共48条染色体。则图1中的杂种植株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个染色体组,图2的幼苗A、幼苗B、植物体A、植物体B、植物体C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24的有_。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详解】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A正确;B、

24、动物大多数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是分解者,B正确;C、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D、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分解者,还有自养微生物是生产者,D错误。故选D。2D【解析】【分析】捕食食物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详解】在“草蚱蜢蜘蛛蜥蜴蛇”食物链中,蜥蜴属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3D【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25、,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详解】A、动物可能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A错误;B、食物链中顶级消费者没有捕食者,B错误;C、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C错误;D、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不一定属于一个特定营养级,D正确。故选D。【点睛】4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解答本题应以反馈调节着手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图解中水蚤和白鲢之间是竞争关系,乌龟以花鲢和白鲢为食。【详解】A、由于大量捕捞花鲢后,水蚤天敌减少,水蚤数量增多,水蚤以绿藻为食,水蚤增

26、多导致绿藻减少,A错误;B、大量捕捞花鲢后,则乌鱼只能以白鲢为食,导致白鲢数量下降,B错误;C、白鲢被大量捕捞,短时间内将导致水蚤天敌减少,所以水蚤数量增多,C正确;D、乌鱼以花鲢和白鲢为食,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食物来源减少,导致乌鱼数量减少,D错误。故选C。5C【解析】【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27、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错误;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C、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故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D、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会有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C。6B【解析】【分析】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传递到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利用。【详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

28、到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四个去路:自身呼吸、流入消费者、流入分解者、未被利用,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总值为c,则ab+c,ACD错误。故选B。7B【解析】【分析】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2、题图分析:a2和b2分别为第二营养级动物和第三营养级动物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分别为第二营养级动物和第三营养级动物从人工投入的有机饲料中同化的能量。【详解】A、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B、能量

29、流动逐级递减,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错误;C、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能量,因此图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C正确;D、图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正确。故选B。8D【解析】【详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动植物遗体中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C选项为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

30、径。 故选D。9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C、物质循作为能量的载体,而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循环不停的往复进行,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的,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正确。故选D。1

31、0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

32、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A错误;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是作用在个体内的,B错误;C、人工鱼塘需要通过不断地投放鱼饲料,以满足鱼生长发育对能量的需要,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总能量小于消赞省摄入的总能量,C正确;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个体不一定越大,D错误。故选C。11B【解析】【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

33、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在题干的4个选项中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D【解析】【分析】碳循环的特点: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物质循环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

34、与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经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返回无机环境。因此,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故选D。13A【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有密切的关系,能量可驱使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A正确;B、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多种方式,如寄生关系、腐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只

35、是其中一种,C错误;D、物质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A。14B【解析】【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锐减。【详解】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白色污染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解析】【分析】1、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其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根据生物富集可知,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网)逐级积累。【详解

36、】A、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植物能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A正确;B、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C正确;D、重金属离子不能被分解,废旧电池应投入相应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称为生物富集现象,D正确。故选B。16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7、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长期在淡水湖进行珍珠养殖,由于不断投入饲料,则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B正确;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沟渠

38、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有利于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D正确。故选C。17D【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即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种措施,A正确;B、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以改善长江白鳍豚的生活环境,可增大

39、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鳍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建立白鳍豚繁育中心是一种易地保护措施,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D。18C【解析】【分析】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某一人口单位,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详解】A、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A正确;B、在生态足迹中,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B正确;C、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

40、集合,C错误;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因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19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详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D正确,故选D。20C【解析】【分析】(1)

41、生态工程实例的模式各具特色,关键是理解其中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3)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详解】大力发展“石油农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A错误;循环经济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不仅仅是清除污染物,B错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C正确;循环经济是指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而不是禁止产出污染物,D错误。故选C。21C【解析】【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42、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过腹还田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A正确;B、青贮、氨化处理作为牲畜的饲料,也是增加了能量的利用环节,处理方法比较恰当,B正确;C、将农作物秸秆田间焚烧,会污染环境,降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该方法的利用不恰当,C错误;D、利用作物秸秆培养蚯蚓的过程也能将秸秆中的能量进行利用,D正确。故选C。【点睛】22D【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

43、,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A正确;B、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B正确;C、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

44、,以防杂菌污染,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D、泡菜应腌制一段时间待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再食用,D错误。故选D。23B【解析】【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 糖源都充足

45、时,醋酸菌特葡萄汁中的糖分 年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 30C- 35C 。【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也就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B错误;C、泡菜主要是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而使蔬菜变酸,C正确;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时大部分乳酸杆菌已死亡,可抑制乳酸菌大量增殖,D正确。故选B。24B【解析】【分析】1、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2、果酒和果醋制作过

46、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去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28,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详解】A、进行发酵前,为避免杂菌污染,挑选的新鲜葡萄先进行冲洗12次,再除去枝梗和腐烂的籽粒,A正确;B、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应该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让酵母菌进行

47、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利用图中装置制作果酒时,充气口应先打开后关闭,B错误;C、家庭制作葡萄酒,利用葡萄皮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菌,C正确;D、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为真核生物,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细菌,为原核生物,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酵母菌与醋酸菌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场所不一定相同,D正确。故选B。25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选用的菌种为兼性厌氧型的酵母菌。果酒制作的过程中,初期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然后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对装置进行密封处理。2、果醋的

48、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腐乳发酵过程,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B、酿制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B正确;C、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时形成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C错误;D、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D正确。故选C。26C【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

49、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常用的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两个方面,A正确;B、巴氏消毒法大约是70,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基本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B正确;C、煮沸消毒法是在100煮沸消毒56min,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微生

50、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C错误;D、接种时,对接种环等金属用具通常用灼烧灭菌法,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充分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D正确。故选C。27D【解析】【详解】A常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液体培养基无法分离,A错误;B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前进行,B错误;C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直接计数单个菌落数,C错误;D平板倒置是避免冷凝的液体掉到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D正确;答案选D。28D【解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生长因子等;培养基

51、中含有琼脂的一般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而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详解】A、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凝固剂琼脂,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CH2O)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B正确;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C正确;D、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D错误。故选D。29A【解析】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

52、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用该方法可以将菌种分离,也能观察菌落的特征,但是不能用于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一定的梯度浓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可以分离菌种,也可以观察菌落的特征,并且能够用于计数。【详解】A、平板划线法能对细菌分离纯化,但是不能计数,A错误;B、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C、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

53、可以用于菌种的计数,C正确;D、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D正确。故选A。30D【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D正确,ABC错误。故选 D。31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

54、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划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终得到单细胞菌落,A正确;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在划线,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B正确;C、平板划线法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区域的菌种,C错误;D、每次划线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在平板表面行轻快地滑移动作,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D正确。故选C。32C【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

55、,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火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2、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详解】A、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A正确;B、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需要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

56、以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B正确;C、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液的pH,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错误;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由于细胞较重,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D正确。故选C。33D【解析】【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ABC、出现杂交污染的可能原因有:

57、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ABC正确;D、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比较集中,不会导致杂菌污染,D错误。故选D。34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植物微型繁殖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且为无性繁殖,因而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B、在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要扩大培养细胞即可,不需要培养出完整的紫草植株,B错误;C、愈伤组织属于未分生状态,且分裂能力强,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对愈

58、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C正确;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植物茎尖等分生区为实验材料可培育出脱毒苗,该方法利用了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带毒少或无毒的特点,因此该方法获得的苗木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D正确。故选B。35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2、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有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有聚乙二醇(PEG)。【详解】A、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法、电融合法等,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A正确;

59、B、现在利用人参细胞培养来生产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皂苷,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C正确;D、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除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外,还要在蔗糖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的缓冲液中进行,以免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此时原生质体已无细胞壁,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36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

60、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实验中选取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部位进行培养更容易脱分化,A正确;B、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B错误;C、若用菊花茎切断作为外植体应将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不能倒插,C正确;D、实验中外植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过程中需先后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再分化是重新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