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08孙权劝学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08孙权劝学学校:_姓名:_班级:_一、课内阅读(2021广东花都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书:写信。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1对下列语

2、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B见往事耳 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2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A2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3C1本题考查重

3、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意思是: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不是“管理”。故选A。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士(指读书的人)、三日(多日)、更(另外)”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刻画人物时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并不是

4、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故选C。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二、对比阅读(2021青

5、海西宁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和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

6、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7、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媵人持汤沃灌 汤:(2)但当涉猎 涉猎: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所宜有之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以衾拥覆 蒙辞以军中多务C久而乃和 蒙乃始就学D足肤皲裂而不知 结友而别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7(甲)文提到,尽管学习条件优越,但有些太学生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8(甲)(乙)两文劝学方式有何相

8、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4(1)热水 (2)粗略地阅读5B6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7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8都用了现身说法的劝学方式。甲文宋濂现身说法,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马生想要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物质诱惑,勤学好问、专心致志。乙文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益处),使吕蒙无可推辞,开始学习。4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

9、其意思。(1)“媵人持汤沃灌”的句意是:仆人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2)“但当涉猎”的句意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5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A.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C.乃:副词,才/连词,于是,就;D.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可不译;故选B。6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余(我)、从(跟随)、负箧(背着书箱)

10、、曳屣(拖着鞋子)、行(走)”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概括作答。本题可筛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中的“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来作答。其意思是:并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采

11、用了“以身说法”的方法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孙权劝学一文,除了给吕蒙讲学习的道理之外,孙权也采用了“现身说法”的方法,讲了自己读书的亲身体会,孙权贵为国君,竟然“常读书”,以此达到规劝的目的。据此分析作答。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

12、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

13、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

14、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

15、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2020湖南益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16、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B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中有足乐者(送

17、东阳马生序)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D蒙乃始就学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的“诫”与孙权劝学中的“劝”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乙文则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

18、长的重要性。C甲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乙文记事简练,仅通过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表现人物性格。D甲文通过“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来论证“静”对修身养德的重要作用;乙文通过鲁肃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吕蒙的进步之大。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C10B11C12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的,助词/到,动词;B.用,介词/因为;C

19、.两个都是“只”;D.于是,就/竟然;故选C。10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B.“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其中“孤”是“单独”的意思;故选B。11本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甲文先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方法和途径。“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表述错;故选C。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淫慢:放纵懈怠。句意为: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句中重点词: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

20、: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何:怎么。见事:知晓事情。句意为: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

21、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2020湖南衡阳中考)文言文阅读(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22、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蹊x:踩踏

23、,践踏。挞t:用鞭子或棍子打。曷h:为什么。恬:安静、平静。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而异之 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24、。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13B14B15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16D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故选B。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副词,另外/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

25、按照;D助词,无意义/助词,的;故选B。15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本题重点词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如此:像这样。曷:同“何”,为什么。听:听任。为:做。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故选D。甲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26、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侯,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

27、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

28、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十二章)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珠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

29、咸易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均可诵读,或当食忘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注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殊:根本寝展:丑隴易:轻视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箸:筷子。1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裘葛之遗(_)(2)假诸人而后见也(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4)或对客不听其语

30、(_)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A板桥幼随其父学/其真无马邪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自钱孔人,而钱不湿C蒙乃始就学/乃重修岳阳楼D自以为大有所益/全石以为底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21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C丁文板

31、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17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18遗:赠送,接济 假:借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或:有时19C20(1)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笃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就在这中间了。”(2)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21B17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

32、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努力,自己有独到见解,不随便屈从流俗。据此可划分停顿为: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遗:赠送,接济。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古义今义不同。19A代词/难道。B表顺承/表转折。C都解释为“于是,就”。D认为/把作为,当作。故选C。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

33、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咸:都。21B.“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理解有误。原文并没有体现吕蒙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这个话题。故选B。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

34、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

35、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板桥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个子高,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又喜欢说大话,极其自负,批评人不论其身份。那些前辈都很憎恶他,告诫子弟不要跟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努力,自己有独到见解,不随便屈从流俗,自悟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的性

36、情才力在不能达到的地方也能充分发挥。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他们不知道板桥并非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诵读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在马上,在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没有听见客人对他说的话,有时又忘记自己说的话,这都是在默诵书中的话。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吗?(2019广东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37、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2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_(2)及鲁肃过寻阳_(3)即更刮目相待_(4)有人从学者_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4(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的?22推辞

38、 等到 重新 跟随,跟从23(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24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2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更”是古今异义词,“重新”;“及”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23试

39、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才略(才能和谋略)、复(再)”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义(意义,道理)、见(通现,显现)”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2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分析作答。从甲文“蒙辞以军中多务”看,吕蒙认为自己没有读书学习的时间;乙文中,从学者说“苦渴无日”,表明自己学习

40、没有时间。从中可以看出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没有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孙权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来,来鼓励吕蒙要抓住时间,粗略浏览并了解历史;而董遇则直接教导从学者,从“冬天、晚上和阴雨天”挤出时间来学习。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

41、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

42、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2017湖北襄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43、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倥偬(kng zng):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权谓吕蒙曰 谓: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_(3)即更刮目相待 更:_(4)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以:_26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言多务,孰若孤?_(2)如是者

44、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_28(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的品质。29(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5对说,告诉 研究 重新 因为26D27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 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没什么感到苦的。28结友 有恒和生活勤朴29示例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45、甲:选自资治通鉴 :司马光 年代:北宋乙: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林则徐 彭玉麟 张之洞 李鸿章 年代:清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

46、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我最近军务事情纷繁紧迫,吃睡不安。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心又是勤劳朴实的根源。我虽然在军队中,还天天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红笔圈批,每天必定了结这些功课为自己定下的好习惯。偶然遇到事情繁忙,虽然第二天补充书写补看,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忙里偷闲而为之。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下策,所以一定要早起些,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决不肯今天耽搁,对有第二天可以朴实;也不肯把明天有事,今天准备。这样的几年,不曾间断,也没有任何痛苦。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

47、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明日”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明天”的意思。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的停顿有误,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2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8、但”“涉猎”“往事”“尝“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8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一个空,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中得出答案为“结友”;第二个空,从“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中得出答案为“有恒”。29本题考查概括分析的能力。根据文中“孤岂

49、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得出读书可以采用泛读法;从“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可以得出定量读书法,重视坚持的作用;从“用朱笔圈批”可以得出圈点批注法,即读书要把握住重点。(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50、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解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及鲁肃过寻阳 (2)蒙辞以军中多务(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1翻译下列语句。(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3

51、2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33孙权、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30(1)到,等到 (2)推托 (3)迟,晚 (4)怎么31(1)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32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看: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33示例:孙权劝学为君王(孙权)劝导臣下(吕蒙),孙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劝学的依据。师旷劝学为臣下(师旷)劝导君王(晋平公),师旷以三个恰当的比喻对晋平公进行劝学,而不是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据。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

52、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2)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3)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4)句意为: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安:怎么。3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2)句中重点词:安,哪里;而,表转折关系;戏,戏弄。3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孙权劝学“卿今

53、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中引申出来的成语是:吴下阿蒙;“吴下阿蒙”在文中指身处吴下的吕蒙,现比喻人学识尚浅;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中引申出来的成语是: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睛;“刮目相看”意为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首先结合吕蒙的实际情况,指出对吕蒙的希冀了解往事;然后以“卿言多务,孰若孤”来对吕蒙因军中事务多的原因,予以回绝;最后孙权说“

5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自身经历来证明读书的益处,读书的重要性,以自身的说法,劝告吕蒙要读书;文炳烛而学中师旷劝学比较委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少年好学比作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比作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比作蜡烛的光明,而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仍旧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让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

55、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炳烛而学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敢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

56、,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在昏暗中行走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2021云南官渡七年级期末)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予少时读书,一

57、见即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少时。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节选自秦观精骑集 序,有删改)(解释)负:依仗。 滑稽:巧言善辩。 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比:近。 艾:惩戒。 殆:表推测,大概。3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2)及鲁肃过寻阳_(3)即更刮目相待_(4)喜从滑稽饮酒者游_3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予少时读书,一见即能诵。36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甲)

58、文中的吕蒙不读书的借口是“A_(原文)”;(乙)文的认为荒怠他学业的是“B_(原文)”和“善忘”。37(甲)文说“蒙乃始就学”,但并没有展开写他如何学习。请你结合两文相关内容,推测吕蒙进步的原因。34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到,等到 擦拭 跟从/跟随35(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年少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36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不勤37勤奋好学;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读书有天赋;有选择的读书;有人监督与点拨/帮助;善于反省,知错就改。3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1)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

59、句意:等到鲁肃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句意:就重新另眼看待了。刮:擦拭。(4)句意: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交往。从:跟随。3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2)重点词:予,我;少时,年轻时;即,就;诵,背诵。36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理解。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根据“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分析,甲文中的吕蒙不读书的借口是“蒙辞以军中多务”;根据“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分析,乙文的认为荒怠他学业的是“不勤”和“善忘”。3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

60、力。答案不唯一。根据“乃始就学”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分析,合理的推测吕蒙进步的原因即可。示例:吕蒙认识到“学”的必要性,于是开始博览群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不断积累,勤奋刻苦,终于取得很大的进步。(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