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1.gif)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2.gif)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3.gif)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4.gif)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a3e85c9fb2d4c1db4c95b9baf7a716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0.1规划背景21世纪以来随着广州城市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功能外溢现象明显。自2000年7月番禺撤市设区,其城市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来作为相对独立的县级市的发展战略与城镇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为适应番禺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持续拉动番禺区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区周围村镇建设,表现出违章搭建、功能混乱、土地利用粗放、环境状况恶劣等诸多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为重整番禺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的发展策略,落实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及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协调广州城市空间拓展给番禺区带来的土地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快实现对番禺中心城区西区规划建设的科学引导和合理控制,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组织编制本规划。0.2编制过程2002年6月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广州市番禺中心组团西区概念规划;2002年11月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广州市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联合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年11月至2005年10月,广州市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对2002年11月编制的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局部修改和调整;2005年10月,广州市
3、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重新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的依据主要为: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4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1.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1.6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1.7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1.8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1.9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10广东省与广州市有关城市建设条例、规范和规定。规划原则以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该区的发展,强调规划弹
4、性原则和实施效益原则,树立生态环境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土地开发强度。规划目标以城市长远合理发展为目标,详细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使布局合理化,详细规定空间和环境,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合理配置公共配套设施,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力求创造一个具有时代特色与地方个性极具魅力的山水新型城市发展区。2.规划用地范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规划范围是西、南至市桥水道,东至西环路,北至金山大道,总用地约21.29Km2。3.土地利用现状西区规划范围是西、南至市桥水道,东至西环路,北至金山大道,总用地约21.29平方公里。整个区域
5、的用地西、北环山(大夫山系),西、南临水(市桥水道),四至界定明确,且具有良好的景观界面。地势略呈西北高、东南低,区内主要有大夫山系和孖岗等山体,且树木植被较好,此外,本区地基承载力较大,地下水位较低。本区现状用地中,非建设用地多为菜地、果园、荒地,可谓十分经济的建设用地。区内有一自西南至北的大夫山系,区内有西河涌一条,且规划区西南临市桥水道,山水条件较好,属景观生态敏感区;区内西面有大夫山森林公园,该公园良好的山水景观环境对吸引投资商开发本区极具吸引力。西区总用地约21.29Km2,目前已建设用地约6.80Km2。其中,村镇建设用地1.67Km2、占已建设用地的24.55%,工业用地2.61
6、Km2、占已建设用地的38.46%;因而,村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是本区已建设用地中最主要的两类用地。此外,未建设用地约14.49Km2;其中,可直接开发建设的用地(抛荒菜地和耕地)约4.67Km2,水体2.76Km2,林地7.07血(具体指标详见“番禺西区现状用地构成一览表”)。番禺区西区现状用地构成一览表(现状人口以85271人计)代码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占总用地比例(%)人均用地(M2/人)RR1一类住宅用地14.2435.411.664.15R2二类住宅用地10.87R12/R22中学、小学、幼儿园用地10.30CC1行政办公用地2.9144.712.105.24C2商业金融用地26
7、.55C3文化娱乐用地9.13C5医疗卫生用地5.72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40M工业用地261.30261.3012.2730.64WW1普通仓储用地10.9610.960.511.29SS1道路用地79.1980.873.809.48S2广场用地1.68S3社会停车场U市政设施用地6.356.350.300.74GG1公共绿地72.7472.743.428.53D特殊用地0.680.680.030.08EE1水域275.861616.0812.9632.35E2耕地(包括菜地)461.8021.6954.16E4林地706.5233.1882.86E61村镇居住用地166.887.841
8、9.57E7弃置地5.010.240.59城市规划总用地2129.09100.00249.69注:2006年6月规划范围常住人口23586人,暂住人口61685人,合计85271人由上述用地构成不难看出,西区土地总量较大,但可直接利用的土地资源仍十分紧缺,因而在开发利用现状抛荒菜地和耕地的同时,还必须对现状已建设用地进行调整,即重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居住用地现状现状居住形式主要以村民住宅形式为主,农村居住点零乱,村民住宅建设无序。农村居民点多为自发形成,多零散分布于禺山西路以北用地内。其中,榄山新村和沙头新村的建设在村委会的主导下,规划意识有所体现,但其新村选址仍缺乏规划引导,具有一
9、定的盲目性。区内少量的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其中一类居住主要有雍景山庄、银平花园、富图花园等,二类居住主要有丽景花园、金辉明园等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乡镇企业技术层次低。西区现有大量的乡镇工业用地(多为村办企业),呈“村村点火”的分布特征,并与村民居住用地混杂交错。其中,较大的村办工业区有小平、大平、联邦、西丽、榄山和大罗塘等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乡镇企业技术层次低,主要是初级电子加工、五金、玩具、制衣等轻型加工产业。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这些依托广东人的商品意识和由此而生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建立起来的,以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加工制造产业,将面临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和提升产品技术层
10、次,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及企业组织化水平的严峻考验。因此,除本区的小平工业区以珠宝、黄金首饰、工艺品加工为主,有较稳定的市场,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以外,本区其它企业的经营大多举步维艰。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规划区内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当缺乏,由于受番禺区中心城区中区的影响,西区在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发达的中心城区中区。行政办公设施方面。沙头街道办事处现设置在中心城区中区的捷进中路,在景观大道和禺山西路的交叉口的西南面新建了番禺区气象局,另外在银平路设有沙头街派出所。金融商业方面。商业网点布局分散,未能形成集聚优势,商业中心及商业网点、商贸市场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规划区内
11、的商业布局形式主要以沿路的线形发展,商业分布在东面南北向的西环路和该区中部东西向的禺山西路这两条主干道两侧,商业的形式主要以石材批发市场、饮食、酒店等为主。另外,在一些村里和居委设置了一些肉菜市场,主要有沙头市场、横江市场、大罗市场、小平市场、汀根市场等。较具规模的有大罗冷冻食品储运物流中心、沙头综合批发零售市场。文化娱乐设施方面。主要有番禺博物馆和红星俱乐部。番禺博物馆是2000年12月区政府命名的首批“番禺区风景名胜区”之一。占地240亩,一期用地40亩,已建成多功能主体陈列大楼一座,总建筑面积达15500m2,其中展厅面积8000多m2,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共10个;二期用地200亩,包
12、括东汉古墓群景区及文博园用地。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瓷器、金器和书画石刻等。可开发博物旅游,建成史迹博物公园或文博公园。2004年,番禺博物馆内增设了冼星海纪念馆、党史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设施方面。主要有设置在沙南路北侧设有区级的明珠体育场,占地约有96000平方米。教育设施方面。自大罗小学和小罗小学合并为大罗小学后,辖区内有1所中学、6所小学以及两间私立中学。中学为沙头中学,两间私立中学分纪元职业高级中学和英豪中英文学校,小学分别为大罗小学、大平小学、小平小学、汀根小学、横江小学和南双玉小学。医疗卫生方面。区内主要有在大夫山的番禺疗养院和沙头街卫生服务中心。3.4绿化与道路交通现状西
13、区西面有风景秀丽的大夫山系和孖岗等山体,峰峦叠翠、植被茂密;而且市桥水道从规划区西南面穿过,为其提供了开阔的滨水空间。公共绿地主要是以规划区西面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主,另外还有村属的公园和一些零星的街头绿地。“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本区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是其开发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重要的有利条件。区内主要有禺山西路东西向横穿。该路东接市桥中心城区,向西北接东新高速和105国道,为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主轴;其断面形式为两块板、双向4车道,中间有绿化隔离带。区内还有银平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以及沙南路、捷进路等在区内穿过。整个路网除禺山西路以外,多属乡村级公路或低等级城市道路,且路网布局十分零乱。区外西环
14、路沿街有临时性的公用货运站,货车沿街停放。市桥水道涨潮时可以通航,另外在区内南面的番禺水泥厂在市桥水道上设有专用码头。3.5市政公用设施现状规划区内现有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太少,对区内的居民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规划区内主要的市政公用设施主要有:3个加油站、一个天然混气厂、一个区级的殡仪馆和一个110KV沙头变电站。西区现由区沙湾水厂、东涌水厂组成的区供水系统供水。现西环路下有DN1600和DN1000两条供水主干管,禺山西路下有一条DN400和DN600供水干管。4.规划区功能与规模确定功能定位原则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原则。即从广州市及番禺区宏观区域发展出发,结合中心组团结构,最后落实到
15、本区的微观环境,得出既符合广州及番禺区域发展以及中心组团布局结构的需要,又体现自身特色的功能定位。层次性原则。考虑到本区用地面积较大,且作为中心组团的有机部分,它必然具有不同功能交叉、共生的特点,因而,很难用一个单一的“功能定位”或“概念”来涵盖只能采用层次性原则,逐步理清发展思路,得出不同层面的功能定位。生态性与人性化原则。宜人的人居环境必然蕴于自然生态之中,因此要通过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山体、河涌,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对于功能定位的意义,并推动人居环境的良性发展。功能定位分析总体功能4.2.1.1番禺素有“广州最后一块生态净土”和“香港的前庭、广州的后花园”的美名。目前,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发展商“
16、屯兵”珠江、南下番禺、铸造“华南板块”的势态日渐明显,作为“特具南国水乡特色和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广州重要卫星城市”的中心组团将首当其冲。而市桥城区内部已没有集约发展的余地,急需开辟新的房地产发展空间。再加上西区良好的区位条件、山水条件、建设条件,特别是大夫山森林公园的磁力作用,使本区在殡仪馆搬迁之后极宜于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高尚居住社区。4.2.1.2根据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中心组团“东西横向发展轴沿市莲路及禺山大道,向东发展高新产业,向西发展以体育、休闲、度假设施带动发展的高尚房地产业”。我们认为,这里提到的西区发展方向比较合理。这些休闲设施其实不但可以带动本区高尚房地产业的发展
17、,而且也不排除上升为休闲旅游经济的可能;这也与中心组团“积极开发完善本区旅游项目”的职能相吻合。当然,这里的体育、休闲、度假设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休闲、度假设施。关于这一点,拟在“主体功能定位”里展开分析。4.2.1.3本区现有大大小小的工业区及单独的厂区共10个,其中较大的工业区有小平工业区、大平工业区、联邦工业区、榄山工业区、大罗塘工业区、西丽工业区等6个。这些工业区大多从事机电、电子、五金、珠宝首饰加工、玩具、制衣等工业生产,其生产工艺水平不一,厂区环境、效益及污染也不尽相同,完全保留与完全搬迁均不现实。比较现实的作法是保留一些厂区环境好、效益好、无污染、不影响总体布局结构的工业园区
18、,而搬迁或合并那些厂区环境差、无发展空间、效益差、有污染或影响整体布局结构的厂区。这样,规划本区的总体功能也少不了加工工业园区这一块。综上所述,本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或总体概念)应为:高尚社区、体育休闲、工业园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山水型新城区。主体功能根据前述分析不难看出,本区的主体功能应该是“高尚住区+体育休闲”。当然,这里的“体育休闲”尚可以细化,以突出特色、形成独具创意的“卖点”。从“体育”角度看,根据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本区要搞现代化大型体育中心,有一些比赛项目将在该体育中心开展;但从本区高尚住区的要求出发,本区的体育活动项目还要从休闲康复体育和娱乐体育着手,即要在本区安排具有
19、休闲、康复和娱乐功能的体育设施,如保龄球、健身超市、按摩中心、儿童游艺厅、氧吧、滑冰场、水上娱乐中心、小球类练习馆、二洞高尔夫球练习场、马术练习场等等。另外,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且广州市政府决定在规划区西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区建设亚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从“休闲”角度看,也非一般意义上的休闲,而要结合本区独有的博物馆以及珠宝首饰加工业,形成文物字画、珠宝首饰的博览休闲。具体而言,一是要围绕博物馆这240亩风水宝地,进行二期开发,建成公益性、休闲性的文史博物公园;二是围绕小平工业区的珠宝、首饰加工,既展示珠宝、首饰成品或其它工艺品,也演示其加工工艺,甚至可以让游人自己动手,加
20、工一些简易的珠宝首饰工艺品;三是要利用现有的大夫山森林公园,使之成为整个番禺区人民周末旅游休闲观光的公共场所。从“山水”角度看,本区的山水条件可谓自然天成。利用现有的大夫山森林公园和周边的山水资源,在本区做山水文章是无容置疑的题中之义。综上所述,本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体育休闲山水住区。规模确定规模确定的原则4.3.1.1以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为原则,优地优用,寸土寸金。4.3.1.2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山水资源、体现由中心城区中区(东)向大夫山森林公园(西)的生态过渡及本区生态敏感性为原则。这一原则决定了本区的开发建设只能采用“低密高绿”方式,因而其人口规模不宜过大。4.3.1.3以符合国
21、家土地政策、与上一层面规划指标相衔接为原则。4.3.1.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比如,目前本区村民不大可能在规划后完全搬离本区(只能就地平衡),并且其建房用地水平也无法在短期内降至城市常住人口的水平;因此,只能从实际出发,对现有村庄进行规划控制,采取改造或适当集中归并的方式。4.3.2西区人口规模计算本规划拟采用居住建筑建设指标推算法等方法来计算本区的人口规模容量。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已经建设审批的情况,一类居住用地13.14公顷,建筑面积共有9.20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有1064人;二类居住用地143.31公顷,建筑面积共有228.48万平方米,户均户均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约有
22、73113人;村镇居住用地148.26公顷,建筑密度为35%,户均用地面积为120平方米,约有14003人。所以在西区规划的人口共有88180人。综合该区的功能定位、生态环境条件、人口与用地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确定本区的人口规模为:8.8万人;用地规模为:21.29Km2。5.用地布局总体用地布局本规划在研究西区现状建设条件及山水生态肌理的基础上,结合西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两个组团,四个功能带”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模式。“两个组团”即是在规划范围内以景观大道为分界线,分成东、西两个组团,东组团为新城发展组团,西组团为生态休闲组团;“四个功能带”分别为东组团东部中高密度居住功能带、东组团中部绿色体
23、育休闲功能带、东组团西部中低密度居住功能带和西组团观光休闲体育功能带。东组团东部中高密度居住功能带该功能带紧邻中心城区中区,现状已有一定量的住宅建设。为保持中心城区中区城市建设的空间肌理和连续性,规划认为该功能带应以中高密度开发作为其土地利用特征;其中,该功能带北部以中密度开发为主,南部以高密度开发为主。东组团中部绿色体育休闲功能带该功能带位于西组团的中心地带,该功能带的开发应以不破坏山、水生态为基本原则,以低密度开发为主体模式。沿东组团中部轴线规划一条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0.5Km的功能绿地带。该功能带又由区内道路划分为5个不同用途的功能区,由北至南分别为:垂钓及珠宝展示区、都市文博休闲
24、区、休闲娱乐体育区、体育中心I区和体育中心II区。5.1.2.1垂钓及珠宝展示区该区有大面积的水体和山体。规划拟作为垂钓及绿化休闲区来加以开发,并保留其两侧的部分珠宝生产厂家作为珠宝观展项目,形成集观赏、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区。5.1.2.2都市文化中心区休闲区该区有番禺博物馆和龟岗山一座,山体周围有汉墓群。规划拟将该区开辟成融文史博览、文化活动中心(包括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岭南艺术与观光游览为一体的文博休闲区都市文博公园。5.1.2.3休闲娱乐体育区该区位于禺山西路北侧,区内有缓坡适于开展高尔夫、马术、滑冰等娱乐、休闲体育项目。规划拟将该区开辟为集休闲、娱乐、健
25、身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娱乐体育区。5.1.2.4体育中心I区该区位于禺山西路南侧,用地较平坦。规划拟将该区开辟为区级的大型体育中心区,其中包括大型体育馆、游泳馆以及相关的场馆及练习场地等内容。5.1.2.5体育中心II区该区居市桥河北,有大面积水面。规划拟结合滨水景观轴线设置大型体育场,并开展水上娱乐活动以及保龄球、健身中心、游艺厅、氧吧等康复体育活动。东组团西部中低密度居住功能带该功能带紧邻大夫山森林公园,具有较优越的山水环境条件。为避免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冲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地段的土地价值,规划认为该功能带应以中低密度开发为其土地利用特征;其中,该带北部以中密度开发为主,中、南部
26、以低密度开发为主。西组团观光休闲体育功能带该功能带以西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并与南面的滴水岩森林公园形成一条南北向的生态绿廊。该功能带分成两大功能区:大夫山森林公园(北区)禺山西路以北为观光休闲区,其中综合安排有游览、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健身、游乐等功能;大夫山森林公园(南区)禺山西路以南为体育运动区,规划为运动员训练场与住宿、休闲区,其中配置各类运动场地、运动员宾馆。另外,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且广州市政府决定在规划区西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区建设亚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5.2居住用地规划本区的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为“2个居住区,7个居住小区,11个居住社区”。规划利用本区
27、东组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景观大道、西组团中部体育休闲功能带、西河涌水系、禺山西路和银平路等开敞空间走廊,将东、西部功能带分割为西丽、沙头、榄山、小平、汀根、横江和南双玉等7个居住小区。为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本规划按居住区(35万人)和社区(7000人/2000户)两级管理体系进行布置,将这7个居住小区分为2个居住区和11个社区。两个居住区以规划的银平路为界,东西各一个,11个社区基本在7个居住小区的基础形成,其中西丽、榄山、沙头、汀根4个居住小区分别划分为两个居住社区,而小平、大罗、横江和南双玉小区为独立居住社区。西丽居住小区西丽居住小区位于本区东部,紧邻市桥中心城区,现有部分工业用地和市政设
28、施用地(如变电站、殡仪馆)。规划拟将工业用地和殡仪馆迁出,建设中、高密度的二类居住区。该组团规划分为两个居住社区:东社区包含BC0409-01、BC0409-03和BC0409-05两个街坊,总户数为3455户;西社区包含BC0409-02、BC0409-04和BC0409-06两个街坊,总户数为3441户。沙头居住小区沙头居住小区位于本区东部,紧邻市桥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多被农村居民点覆盖。规划拟保留并完善沙头新村与丽景花园,而拆除旧村、改作中高密度开发。沙头组团规划分为两个居住社区,南社区包含BC0406-04街坊,总户数为2388户;北社区包含BC0406-01和BC0406-03街坊,总
29、户数为4052户。榄山居住小区榄山居住小区位于本区东北部,紧邻市桥中心城区,现有榄山村、小罗村、大罗村两个居民点和榄山工业区、大罗工业区,用地多被建筑覆盖。规划拟对该组团实施更新改造,拆除旧村、完善新村。该居住小区以银平路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居住小区,南社区区,包含BC0403-01、BC0403-02、BC0403-03和BC0403-05街坊,总户数为3223户;而北社区包括BC0402-02和BC0105-02街坊,总户数663户。小平居住小区小平居住小区位于本区中的中部,现有小平村和小平工业区。规划拟保留并完善小平工业区,且采用混建模式,使外来人员公寓和工厂混合布置。具体范围为汀沙路以北,
30、银平路以西。包含BC0401-05和BC0401-06街坊,总户数为1694户。汀根居住小区汀根居住小区位于汀沙路以南、禺山西路北侧,银平路以西,东面紧邻大夫山森林公园,是本区环境较佳的地段之一,现有汀根村、莲湖村等两个农村居民点和少量工业用地。规划除部分村民新村之外,拟将现有建筑全部拆迁,作为低密度开发的高级住宅区。该组团规划以汀沙南路分为南北两个社区,南社区包括BC0404-04、BC0404-05和BC0404-06三个街坊,总户数为2580户;北社区包括BC0404-01、BC0404-02和BC0404-03三个街坊,总户数为3916户。横江居住小区汀根居住小区位于本区西南部、禺山西
31、路南侧,紧邻大夫山森林公园,是本区环境较佳的地段之一,现有横江村一个农村居民点和少量工业用地。规划为村民新村之外,拟将现有雍景山庄保留。该小区包括BC0107-06-04、BC0107-06-06、BC0107-07-02、BC0107-07-08、BC0107-08-02和BC0107-09-03地块,总户数为1281户。南双玉居住小区南双玉居住小区位于本区西部、禺山西路南侧,紧邻大夫山森林公园,是本区环境较佳的地段之一,现有南双玉村一个农村居民点和少量工业用地,规划为村民新村。该小区包括BC0107-04-01、BC0107-05-01和BC0107-06-05地块,总户数为753户。规划
32、居住用地面积为(包括村镇居住用地):368.34ha,总居住户数为27556户。5.3工业用地规划本区现状的工业企业较多,规模不大,但布局分散、建设无序。规划重在调整分散、无序的工业区,使其向北部工业地段适当集中,形成相对完善的以珠宝首饰加工、机电电子、玩具制衣等无污染工业为主并逐步升级换代的工业发展区。除了联邦工业区在规划区的中部,其余规划的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规划区的西北面。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106.74ha。5.4绿地系统规划西区规划绿地系统为“一心、两带、一轴”的格局。“一心”:以西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核心,从北往南并与南面的滴水岩森林公园形成一条南北向的生态绿廊。“两带”:充分利用在
33、东组团中部的天然河涌水系及附近的山体,在河涌两边自北到南规划为滨水公共绿地及城市滨水公园,形成一条南北贯穿的滨水绿带;另一个绿带是通过在市桥水道两边规划滨水绿地、城市公园及沿河的道路绿化,在本区西南形成新城市滨河景观绿带。“一轴”是指东组团中部绿色休闲带形成的绿主轴。都市山水公园规划在本区西南部结合现状山水地貌,建成“都市山水公园”这一市区级城市公园,既满足中心城区居民休闲、游憩的迫切要求,同时又以规划区西面的大夫山森林公园为绿核,成为规划区西南的滴水岩自然保护区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的绿色生态有机延续。体育休闲带规划在本区东组团中心地带,结合规划路网及山水地貌,建成低密高绿、融于自然的绿色体育休
34、闲带,发展独具特色的竞赛体育和康乐体育以及文物博览和珠宝博览等休闲项目。该体育休闲带的建成使绿色休闲和娱乐体育、功能体育、文物博览、珠宝博览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满足本区居民的休闲游憩,亦可以为中心组团的旅游服务。滨水绿地规划在本区分别沿西河涌和市桥水道建立宽3050m的景观绿带,既改善城市景观风貌环境,亦可供区内、外市民游憩休闲。居住区级绿地为优化住区生态环境、提高住区居住质量,规划以居住区中心绿地(包括小广场)、宅旁绿地以及道路绿化构成完善的住区绿地系统;同时,规划要求积极发展区内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并注意加强对原有乔木(特别是大榕树)的保护。规划要求各居住区内绿地率达到35%以上。防护绿地规
35、划沿禺山西路、景观大道、北二环路,分别形成一定宽度的绿化防护带,既作为区内绿地的补充,且可以满足现代交通要求与步行环境需要。规划本区防护绿带应选择吸污、滞尘、降噪功能强且形态优美的树种,使乔木、灌木和草花相结合,突出现代园艺风格,绿地统计-览表项目绿地面积(平方米)绿地占总用地比例(%)人均用地(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用地(G11)3516089.4526.7239.87街头绿地(G12)5742.130.040.07滨水绿地(G12)344427.782.623.91防护绿地(G22)554390.374.216.29绿地总计4420649.7333.6050.13其中公共绿地(G1)3866
36、259.3629.3843.85城市建设总用地13158574.28100.00149.22结合考虑岭南风情。在本区西侧东新公路两侧规划宽100米的防护绿带。总之,本区绿地系统将形成以大夫大夫山森林为核心,以市桥水道景观绿带和西河涌的滨水绿带为依托,以东组团中部绿色休闲带为绿主轴,结合都市山水公园、体育休闲带居住区级绿地、防护绿地,构成优美自然的“青山绿水西区”。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规划用地平衡表(规划人口88180人)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占总用地比例(%)人均用地(疋/人)居住用地(R)一类居住用地(R1)13.14203.9415.3623.13二类居住用地(R2)153.57社区服务中
37、心(R22)4.17中学(Rl、R2)13.56小学(Rl、R2)13.38幼儿园(Rl、R2)6.12公共设施用地(C)行政办公用地(C1)28.18262.0919.7429.51商业金融业用地(C2)55.17文化娱乐用地(C3)36.41体育用地(C4)90.04医疗卫生用地(C5)51.03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9)1.25工业用地(M)一类工业用地(Ml)106.74106.278.0012.11对外交通用地(T)公路用地(T2)1.691.690.130.19市政设施用地(U)供电用地(U12)1.7016.011.211.82供燃气用地(U13)3.16公共交通用地(U21)1.
38、17其他公共交通用地(U29)1.47邮电设施用地(U3)1.00殡葬设施用地(U6)6.50粪便垃圾处理用地(U42)0.38其他市政设施用地(U9)0.63271.212.967.93271.212.967.93道路广场用地(S)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2)296.5522.3331.99绿地(G)特殊用地(D)城市建设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S31)城市公园用地(G11)街头绿地(G12)滨水绿地(G12)防护绿地(G22)军事用地(D1)351.610.5734.4455.44440.0633.1450.131.201315.861.200.09100.000.14149.22水域(
39、E1)93.61耕地(E2)25.39林地(E4)512.06村镇居住用地(E61)164.40村镇企业用地(E62)17.78水域和其他用地(E)813.2392.22规划总用地2129.09从“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规划用地平衡表”中可知该规划范围内的人均用地的面积为149.22平方米/人,用地规模相对偏大。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由于该区内规划了市区级城市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从用地平衡表中也可以看出该规划区内的绿地人均指标是相对较高的,达到了50.13平方米/人;二、同时由于该区内规划了区级的大型体育中心区一一体育中心I区和体育中心II区,所以该区体育用地的面积也相对较大,达
40、到了90.04公顷。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都与本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体育休闲山水住区相一致的。总经济技术指标表内容指标单位总用地面积21290869.10规划用地面积12123831.73建筑基底面积1926796.96总建筑面积9214841.56容积率0.76-建筑密度15.89%绿地面积6057121.84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846167.88就绿地率49.96%公共绿地率31.72%机动车位56862个非机动车位179925个居住户数27556户户均人口3.20人居住人口数88180人用地地块划分与细分本次规划根据规划实际管理的需要,实行三级地块控制体系:一级地块为规划管理单元,二级地块为街坊地
41、块,三级地块为街坊内部的单一用地性质地块。按二级地块整体成片开发时,应以其内的三级地块的设施配置和控制指标为基础,在保证相应的设施配置内容和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三级地块的界线。一级地块划分以城市主干道和城市次干道为规划管理单元的划分界线。结合“番禺分区规划管理单元”的划分,番禺中心城区西区有BC01和BC04两个功能区,番禺中心城区西区共划分为12个规划管理单元(BC0105-BC0107、BC0401-BC0409)。街坊划分以城市次干道或城市支路作为街区地块的划分界线,并尽量保证街坊内的用地性质相同或相近。这种划分方式,使城市道路独立于街坊之外,便于整体开发时,首先进行市政道路的建
42、设。西区共划分为58个街坊。三级地块划分三级地块划分以用地性质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为划分界线,为单纯用地性质地块。西区共划分为229个地块。用地地块规划控制用地地块控制体系规划控制指标按用地性质和控制方式分为: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配置和和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两大部分。前者是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对本规划区必须配套建设的各类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内容从数量到位置进行核算和布置(详见附表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后者则对每个街区地块的地块面积、使用性质(主导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又保证有一定的弹性和兼容性,便于规划管理的灵活应运。规
43、划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参照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各项相关指标,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进行值域取舍,以吻合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土地使用相容性说明本次规划确定了每一个街区块用地的主导使用性质,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不能随意更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土地使用性质有其兼容性,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城市建设实际需要,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可行性,不断满足形式变化对城市建设的需要。本次规划提出附表规划土地使用相容性一览表,供城市建设管理参考。土地使用与建筑适建规定本次规划提出附表规划土地使用与建筑适建规定表,规
44、定何类何种街区地块允许建何种建筑,不允许建何种建筑,何种建筑在有条件时允许建,供城市规划管理参考。7.2用地地块主要控制指标在本次规划中,各地块指标的控制内容以表格形式的表达主要有地块编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毛密度、现状用地性质、征地状况、规划建设状况、实施建议、配套设施、相关详细规划以及备注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规划依据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2005.12.1实施)的相关规定来确定控制指标体系。(1)用地性质:某一地块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45、BJl3790)划分的土地利用的类别。(属于强制性内容)(2)用地面积:地块的净面积。(属于强制性内容)(3)容积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导则中所提供的容积率为上限值,即需小于或等于。(属于强制性内容)(4)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导则中所提供的建筑密度一般为上限值,即需小于或等于。(属于强制性内容)(5)建筑控制高度: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高度上限值,即需小于或等于。(属于强制性内容)(6)绿地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导则中所提供的绿地率一般为下限值,即需大于或等于。(属于强制性内容
46、)(7)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8)现状:该地块当前实际建设情况的说明,包括单位名称、设施名称等内容。(9)征地状况:该地块当前征地情况的说明,包括征用情况的说明、征地属性等内容。(10)规划建设状况:该地块建设情况的说明,分为未建、已建、部分己建等情况。(11)实施建议:对地块规划建设实施情况的说明。(12)配套设施:地块内具体的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两部分内容。(13)相关详细规划:对该地块所涉及的已审批相关详细规划的说明,规划建没除遵循图则要求外,还需遵循相关详细规划的具体内容。(14)备注:其他内容的补充说明。主要用地指标控制标准如下列指
47、标控制表所示: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表区住宅层数人口毛密度(人/公顷)住宅容积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区区团区区团区区团区区团区1-3(低)2703400.81.00.91.032354-6(多)3704004901.11.21.51.31.31.62830327-9(中高)4705006201.41.51.91.61.62.0252830三10(高)6807409002.12.32.82.42.42.9222528区1-3(低)2502900.70.90.80.930324-6(多)3403704701.01.11.41.21.21.52528307-9(中高)43
48、04706001.31.41.81.51.51.9222528三10(高)6206808701.92.12.72.22.22.8202225注:居住区用地规模:50-100公顷,小区用地规模:10-15公顷,组团用地规模:1-5公顷。人口规模按照1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户、3.2人/户的标准计算。用地规模处于小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参照居住区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用地规模处于组团与小区之间的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参照小区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用地规模小于1公顷的居住用地规模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参照组团建筑容量指标控制执行。旧城改造项目且用地周边公建配套项目较为完善的,其各项控
49、制指标可适当增加,最大不超过组团控制指标的1.25倍。本表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用地分类建筑密度(%)容积率备注一类工业三30且W50W2.0工业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20%,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工业类别不宜低于30%,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绿地率不应低于40%。二类工业三30且W45W1.6三类工业W40W1.0注:工业区内工业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取值一般低于上表数值。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技术经济控制指标表用地分类建筑密度(%)绿地率备注行政办公用地40%三35%商业金融用地40%三30%建筑面积20000就40%三35%建筑面积20000就文化馆40%
50、三35%40%三25%旧区改造或场地条件限制时图书馆40%三35%40%三25%旧区改造或场地条件限制时博物馆40%三35%40%三25%旧区改造或场地条件限制时影剧院40%三35%40%三25%旧区改造或场地条件限制时用地分类建筑密度(%)绿地率备注体育用地W40%三30%建筑面积20000就W40%三35%建筑面积20000就医疗卫生用地30%三40%教育科研用地30%三40%高等院校30%三35%其余教育科研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30%三40%(以上内容摘自广州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2005.12.1实施)本规划中各地块的指标控制及其他相关的具体要求祥见附表四: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公共
51、设施规划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控制:按不同级别进行分级配置规划按照市区级、居住区和社区三个层次,分级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按设施的公益性与市场性的不同属性进行配置。严格确定公益性设施的项目、布点和规模;而对市场性设施的控制可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确定其布点的基础上,让市场对设施项目和规模具有一定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结构详见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框架图和附表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框架图行政办公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大予0OOm2/处)(用地面积:大予000m2/处
52、)社区居委会(警务室);小区综合管理处;社区文化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健身场所;托老所/托幼所;储蓄所;社区商业服务点;物业管理委员会;公厕。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两个居住区分别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幼儿园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11个居住社区分别配覺)道路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与区域交通的衔接由本区东新公路和景观大道往北接钟村镇,向南则由通珠海、中山,东北侧的市广路北通大石、广州;而区内东西走向的禺山西路向西北又与东新公路交接,从而为西区及中心城区中区开辟了北到广州,西到顺德、大良的便捷通道。同时,穗深港铁路从规划区的西面通过;广州轨道10和12线也经过规划区,并且在规划区设置了三个轨道站点。与
53、中心城区道路的衔接西区现有的禺山西路成为中心城区东西贯穿、通达性好的城市主干道。同时,西区东傍中心城区中区的西环路,该路是中心城区内环之一,从而也使西区与中心城区南区形成了便捷、快速的联系;本区北面、西面的北二环路、景观大道则与西环路组成了中心城区的半环形道路,除承担着中心城区内各组团的外围联系以外,还起着与京珠高速公路共同疏解中心城区远期过境交通流的作用。汽车客运站在BC0407-02-02地块规划一汽车客运站场,用地面积为1.69公顷。西区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原则9.2.1.1满足区内各类交通流量的要求;9.2.1.2强化与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的联系与衔接。9.2.1.3与西区功能定位及内
54、部用地结构相适应。9.2.1.4有利于强化西区山水环境景观特征。9.2.1.5尽可能利用现有的道路基础。道路网络体系9.2.2.1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规划道路分为四级: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支路。9.2.2.2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中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绿化分隔带中,城市快速路中间设有中央分隔带,有四条以上的车道,沿线控制车辆出入。本区的城市快速路有西部的东新公路和北面的金山大道,机动车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9.2.2.3城市主干道又称全市性干道,是城市中为常速主要交通服务的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平面交叉口间距以7001200米为宜。城市主干
55、道作为路网骨架,双向46车道。本区内有五条城市主干道,分别为南北向的景观大道、西环路和银平路,东西向的禺山西路和北二环路。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5078米,机动车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9.2.2.4城市次干道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次干道联系各主干道,并与主干道组成城市主干道路网,在交通上起集散作用;同时由于次干道沿路常布置有公共建筑和住宅,又兼具生活性服务功能。城市次干道的交叉口间距一般以350米500米为宜,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机动车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9.2.2.5支路为城市一般街坊道路,起到交通汇集作用,以生活性功能为主,为方便出行支路的间距以150米250米为宜。支
56、路红线宽度为223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30公里/小时。9.2.2.6规划拓宽原有部分道路,新建北二环路、景观大道、银平路以及东新公路等规划路,使得西区道路交通体系形成“两横四纵”的网络结构。“两横”是指:北二环、禺山西路;“四纵”是指:东新公路、景观大道、银平路和西环路。道路交叉口处理9.2.3.1交叉口形式城市主干道西环路、禺山西路与景观大道的交叉口以及景观大道与北二环路的交叉口均采用立体交通形式;主干道交叉口以及主干道与25米的次干道的交叉口原则上采用拓宽交叉口设右转车道的方式。9.2.3.2交叉口道路转弯半径规划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应符合规划道路转弯半径一览表的要求。规划道路转弯半径一
57、览表(单位:米)交叉口级别主一一主主一一次次一一次次支支一一支转弯半径20302025152012151012公共交通规划9.2.4.1公交线路(1)西区内与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关连紧密的主要是禺山西路及银平路;并且,它们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分别贯穿了本区的南北、东西两个方向,构成了西区与中心城区主要的公共交通转换干线。因此,本规划拟在这两条路上设置公交路线,并使其成为整个中心城区公交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2)根据西区的功能定位与布局特点,规划拟以西区主干路及部分次干路形成本区内部的公交环线。该环线联系区内各主要功能组团,是本区一条集交通、生活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区内自营公交线路。从西区的功能定
58、位出发,为强调本区的山水、休闲、生态特色,建议该环线上的公交车采用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电瓶车。9.2.4.2公交站点本规划根据本区内城市公交与区内公交的线路走向,及人流的聚散特点和公交站点的服务半径来考虑公交站点的分布;同时,还注意使这些公交站点与本区的功能布局相关联,以形成各功能组团、体育休闲设施、公建商业地带与公交站点之间的良好关系与紧密配合。在本规划区内分别在BC0406-04-02和BC0407-02-04地块设置两个公交始末站。停车场9.2.5.1停车面积标准机动车车位面积:地面停车场按2530m2/车位;停车楼和地下车库按3035m2/车位。摩托车车位面积:2.52.7m2/车位。自
59、行车车位面积:1.51.8m2/车位。9.2.5.2社会停车场从满足区内公共停车要求出发,规划分别在禺山西路东、西两端及银平路北端共布置5处社会停车场,详见规划社会停车场一览表。另在体育、休闲用地内,根据游人数量配备足够的社会停车场地。规划社会停车场一览表序号地块编号停车场面积(m2)停车泊位数量(个)1BC0401-01-0514467.854822BC0403-04-0313075.744363BC0403-05-0317553.765854BC0404-05-0612388.794135BC0406-03-0714843.414956BC0407-03-076995.462339.2.5
60、.3配建停车场商业中心、办公楼、宾馆、公园等公共设施及居住区、工业区等,必须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和自行车、摩托车停车场及自用停车场。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的配建停车标准必须符合“番禺区配建停车场(库)停车泊位下限”。规划道路一览表道路性质道路编号道路红线宽度(M)机动车道数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M)断面形式(m)主干道A-A60双向8车道206-4-16-8-16-4-6B-B60双向8车道106-6.75-16-2.5-16-6.75-6B1-B172双向8车道07-9.25-15.75-8-15.75-9.25-7B2-B278双向10车道07-8.5-19.55-8-19.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医疗服务合同有什么特征
- 2025委托经营管理合同(详细)
-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训练
- 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 2025广告场地租赁合同样本版
- 演出合同范文集合
- 续签借款简单的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廉政合同范本年
- 旅游资源开发合同2024
- 选择性必修一 期末综合测试(二)(解析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数学选修一
- 学校制度改进
- 各行业智能客服占比分析报告
- 年产30万吨高钛渣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 民谣酒吧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3年珠海市招考合同制职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表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
-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申请表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