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_第1页
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_第2页
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_第3页
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_第4页
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马志才1.TSV技术简介TSV(throughsiliconvia)技术是穿透硅通孔技术的缩写,一般简称硅通孔技术,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TSV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成为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如图1.1所示是4层芯片采用带载圭寸装方法(tapecarrierpackage,TCP)(见图1.1(a)和采用TSV方法(见图1.1(b)封装的外形比较。业内人士将TSV称为继引线键合(wirebon

2、ding)、载带键合(TAB)和倒装芯片(FC)乏后的第4代封装技术。图1.1TSV封装外形比较2.TSV及其技术优势缩小封装尺寸;高频特性出色,减小传输延时、降低噪声;降低芯片功耗,据称,TSV可将硅锗芯片的功耗降低大约40%;热膨胀可靠性高。3.TSV的主要技术环节1)通孔的形成晶片上的通孔加工是TSV技术的核心,目前通孔加工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反应离子刻蚀,另一种是激光打孔。激光技术作为一种不需掩模的工艺,避免了光刻胶涂布、光刻曝光、显影和去胶等工艺步骤,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未来当TSV的尺寸通孔降到lOUm以下时,激光钻孔就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这两种技术的细节及其选择仍然在探索

3、中,不过一些先期进入的厂商已经推出相应的加工设备。此外,形成通孔后还有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的淀积以及孔金属化等工艺技术。图3.1是6个芯片堆叠采用TSV封装的存储器示意图。rpenJ图3.1采用TSV封装的存储器示意图2)晶片减薄如果不用于3D封装,目前0.30.4mm的晶片厚度没有问题,但如果晶片用于3D封装则需要减薄,以保证形成通孔的孔径与厚度比例在合理范围,并且最终封装的厚度可以接受。即使不考虑层堆叠的要求,单是芯片间的通孔互连技术就要求上层芯片的厚度在2030ym,这是现有等离子开孔及金属沉积技术比较适用的厚度。目前较为先进的多层封装使用的芯片厚度都在100ym以下。未来芯片厚度将达

4、到25ym甚至更小。晶片减薄目前采用磨削加工,要经过粗磨、精磨和抛光等不同的加工工序。晶片减薄技术中需要解决磨削过程晶片始终保持平整状态,减薄后不发生翘曲、下垂、表面损伤扩大、晶片破裂等问题。3)TSV键合完成通孔金属化和连接端子的晶片之间的互连通常称为TSV键合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工艺有金属一金属键合技术和高分子黏结键合等,而目前以金属一金属键合技术为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实现机械和电学的接触界面。例如铜一铜键合在3504000C温度下施加一定压力并保持一段时间,接着在氮气退火炉中经过一定时间退火而完成TSV键合。现在这种TSV键合已经有相应设备问世。图3.2是已经完成通孔处理并将多

5、层芯片键合的TSV封装剖面图。图3.2TSV封装剖面图4.TSV的技术关键3DIC技术继续向细微化方向发展,硅通孔3DIC互连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孔的刻蚀。TSV穿孔主要有两种工艺取向先通孔(viafirst)和后通孔(vialast),前者是在IC制造过程中制作通孔,后者在IC制造完成之后制作通孔。先通孔工艺又分为两种前道互连型和后道互连型。前者是在所有CMOS工艺开始之前在空白的硅晶圆上,通过深度离子蚀刻(DRIE)实现,由于穿孔后必须承受后续工艺的热冲击(通常高于1000C),因而多使用多晶硅作为通孔填充材料;而后道互连型则是在制造流程中在制造厂实现的,一般使用金属钨或铜作为填充材

6、料。显然,先通孔方法必须在设计IC布线之中预留通孔位置,在IC器件制造完成之后,在预留的空白区域进行穿孔,一般采用激光钻孔的方式,通过电镀镀铜实现孔金属化,因而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这两种方法哪个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其中诸多技术细节仍然需要探索研究。在晶圆制造CMOS或BEOL步骤之前完成硅通孔通常被称作Via-first。此时,TSV的制作可以在金属互连之前进行,实现core-to-core的连接。该方案目前在微处理器等高性能器件领域研究较多,主要作为SoC的替代方案。Via-first也可以在CMOS完成之后再进行TSV的制作,然后完成器件制造和后端的圭寸装。而将TSV放在圭寸装生产阶段,通

7、常被称作Via-last,该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可以不改变现有集成电路流程和设计。目前,部分厂商已开始在高端的Flash和DRAM领域采用Via-last技术,即在芯片的周边进行通孔,然后进行芯片或晶圆的层叠。Aviza公司DavidButler10月在SEMICONEuropa期间的演讲中,比较了以上两种最基本的集成方案(表1)。可以看出,Via-first工艺的设计需要在IC设计阶段进行,对关键尺寸(CD)控制的要求比Via-last制程更为严格。LamResearch公司3DIC刻蚀产品线资深产品经理SteveLassig则认为,对于TSV工艺开发,目前最需要的是业界尽早就最佳工艺集成方案达

8、成共识。正是因为业界未能达到共识,目前硅通孔技术可以说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Via-fiViJ-l.kSLCMOSAI3EOL之苗BEOLABoudijif_|设计阶投秦人1DM门诃血ehipIDM察时测厂常要严烙的CD輕剣匚门控嘲可说相对返核通札寬蘆5-2(him通真宽虞aj-snutii圳戏比AR到1帰世比HR3;1到15;1骨料*ft;A丫im母,Y賦Igoiwiu表1硅通孔方法比较此外,3DTSV的关键技术难题还包括:通孔的形成;堆叠形式(晶圆到晶圆、芯片到晶圆或芯片到芯片);键合方式(直接Cu-Cu键合、粘接、直接熔合、焊接);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的淀积;铜的填克(电镀)、去除;再

9、分布引线(RDL)电镀;晶圆减薄;测量和检测等。5展望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的预测,TSV技术将在垂直方向堆叠层数、硅品圆片厚度、硅穿孔直径、引脚间距等方面继续向微细化方向发展。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层数上将由37层裸芯片(DIE)堆叠演进到多达14层裸芯片的堆叠;而为使堆叠14层芯片的封装仍能符合封装总厚度小于1mm的要求,在硅晶圆片减薄上也将由2050ym进一步缩小至8ym的厚度;硅穿孔的直径也由4.0ym缩小至1.6ym引脚间距由10ym缩小至3.3ym。此外,TSV技术的发展重点还包括制造工艺开发、3DIC设计测试、多尺寸穿孔技术、静电保护等。TSV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如图5.1所示:

10、CMOS鮒番理聽曙NAhD,过礼尺1SUjimAneik-hKlI坐RmrH宜片ifr|尺寸丄gnat叶CMOStrc,w图5.1TSV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图DIGITIMESResearch指出,随芯片集成度提高,除让芯片设计成本与时间随之增加外,芯片面积亦随芯片复杂度的提升而增加,在终端产品持续朝短小轻薄与节能省电方向发展下,更促使半导体厂商于制程微缩研发的持续投入。根据摩尔定律(MooresLaw)的预期,随芯片制程技术升级,芯片密度及产出数量每隔18个月将会成长1倍。然而,随着晶圆代工制造跨入纳米级世代以来,摩尔定律进展速度放慢的声音就始终未曾停过。事实上,从65纳米制程升级至45纳米制

11、程,即长达24个月的时间,从45纳米制程升级至28纳米制程,更是历经33个月的时间,不仅远超过摩尔定律所预测的18个月,且制程升级所需时间也明显拉长。如何能够MoreMoore及MorethanMoore,研发出兼顾高度集成与芯片效能,同时具经济效益的先进制程并导入量产,能够在相同制程下,提供更小IC面积,与更高度的集成,硅穿孑L(ThroughSiliconVia;TSV)3DIC制程技术即成为半导体厂商重要技术研发方向。也因此,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高通(Qualcomm)、美光(Micron)、台积电(TSMC)、日月光(ASE)等半导体大厂,皆先后投入TSV3DIC的研发行列,并各自提出不同TSV3DIC解决方案,就是希望未来能在TSV3DIC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在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