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022年2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讲人: 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李奇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为什么我们会被深深的触动?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2、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什么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设问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特点和价值?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目 录二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一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秦先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近代“

3、百家争鸣”推崇法家国家一统尊崇儒术思想统一魏晋玄学佛学繁荣儒学创新与发展程朱理学高度繁荣陆王心学经世致用文化禁锢冲击和探索复兴与新生【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一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4,结合【时空定位】,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阶段时期概 况起源上古奠基先秦发展秦汉魏晋-唐宋元传承与转折明中后期明清之际清康雍乾冲击和探索1840年后1915-1917年复兴与新生五四运动后

4、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帝国一统与思想统一。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君主专制、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文化。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渐成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进步辽河流域浙江杭州良渚文化玉琮黄河下游长江流域黄河上游四川盆地天山南北青藏高原珠江流域【要点突破】:如何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多元性:

5、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华夏北狄东夷南蛮西戎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向四周辐射,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多元一体【要点突破】: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

6、观(天与人“不相胜”)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尚贤【要点突破】: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知识,回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人性本恶)政治思想(礼法并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宋明理学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阳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的

7、基本流派(北 宋) (南 宋) (南宋) (明朝) 【要点突破】: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知识和教材【历史纵横】,列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质和主宰就是人的心理(“心明便是天理”)-宇宙观思想核心:“致良知”“知行合一”需要实践和省察内心-方法论【要点突破】:宋明理学的认识坚持的原则

8、: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千古绝唱,光耀中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戴震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鲁迅: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余英时说: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

9、原则。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原则?认识:(坚持唯物史观)积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消极: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要点突破】: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冲击与探索,复兴与新生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鸦片战争后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渐趋中国化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

10、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项目科技文学艺术先秦时期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技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秦汉时期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汉赋;书法艺术初步发展魏晋时期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药物学巨著千金方,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

11、步,唐诗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拓展突破】丰富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学、艺术、史学高度繁荣)【拓展突破】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史学成就?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开私人撰史的先河。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刘知几写出

12、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唐中宗景龙四年,即公元 710 年) 杜佑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制体通史通典(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即公元 801 年),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文献通考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编撰的一部典章制度史,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它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

13、资治通鉴。思维碰撞: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史学成就?【拓展突破】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史学成就?中华二十四史甘坑小镇 二十四史书院问题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材料: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1)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 (2)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

14、交流、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4)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6)对外关系: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7)人物: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 (8)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决定社会意识! 分角度回答!【历史解释】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中国抗疫实践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65432重视以人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5、追求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坚持崇德尚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P4-6,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伦理观自然观家国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世观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论语.雍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仁者,人也。” 礼记.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重视以人为本 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天与

16、神之间,以人为中心。张岱年中华文化概论【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民为邦本,本固平宁。” 尚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管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子牧民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的民本思想。民本者,民为政治之本,民为统治之本之谓也。 张岱年中华文化概论【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以

17、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为天地立心(探索精神),为生民立命(奉献精神),为往圣继绝学(使命精神),为万世开太平(担当精神)。张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18、而众星共(拱)之。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翻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 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19、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太史伯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史料实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即人本思想)(伦理观)政治伦理民本思想(政治观)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家国观)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价值观)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6.主张和而不同(处世观) 【合作探究】 阅读

20、教材p7“问题探究”,根据此处的6点内涵,你能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核心概念吗?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与时俱进、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义、礼、智、信、忠、诚、敬、孝、廉、俭、耻、宽、正、勤、能(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7“问题探究”,根据此处的6点内涵,你能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核心概念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P6,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本土性多样性包容

21、性凝聚性连续性 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地区,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1)本土性【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2)多样性【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诸子百家部分代表: 阴阳家(邹

22、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兵家(孙膑兵法孙子兵法 医家(扁鹊)【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3)包容性【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兼收并蓄的敦煌文化

2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各民族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对中华民族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4)凝聚性【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5)连续性【史料实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

24、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材料一:赵志裕、杨中芳等学者2000年在香港曾发表过一个关于中庸思维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三个因素来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目标上,中国人希望达到和谐;从认知和过程来看,中国人看问题从整体去把握;从行为表现上看,中国人处理问题采取折中方法。 侯玉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材料二 仁:生命重于泰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义: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礼:求同存异,信守约定,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信: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分享经验,取信于民摘自茹莉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探微(2)当代价值: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1)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