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_第1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_第2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_第3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复习我国古典诗歌的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熟练掌握课内诗歌对解读课外诗歌的意义。2、掌握古典诗歌的解读方法及其常见的答题思路。教学重难点:掌握古典诗歌的解读方法和常见的答题思路。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音乐导入 课前播放汪正正歌曲飞得更高。同学们,在明年的高考中,大家想不想借此机会飞得更高?请大声地告诉我,(生:想)。我也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在明年的高考中飞得更高更远。但是从今年考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有一只拦路虎在阻拦着大家的前进,那便是“诗歌鉴赏”。从考场情况来看,今年的诗歌鉴赏一共是8分,但我们的考生平均得分只有2.

2、53分,只占分值的30%。所以,这节课我就想再和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做好诗歌鉴赏题。二 新课堂教学(一)平时就有不少同学向我反映:我们不会答诗歌鉴赏,请告诉我们答题的“套路。”言下之意是只要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套路”,就拿到了解读诗歌的“万能钥匙”。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我们要鉴赏诗歌,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只有读懂诗歌,才有可能做得对,所以读懂是本,做对是标。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所谓的答题技巧。可是考场时间有限,又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怎样快速读懂诗歌呢?我建议同学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屏幕展示:1 看题目。透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就有可能大致知道诗歌的类别,明白诗歌的大致情感。2

3、识作者,连背景。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常见诗人的身世背景、生命历程和创作风格。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3看意象、内容。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色彩和内涵,抓住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瞬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诗的内容有时也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和大致情感。4抓注释。通过注释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难点,并有助于理解诗意和诗情。)(二)1(1)如果我们能熟练运用以上知识,就基本能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快速地读懂诗歌。当然这还不够,要想让我们在诗歌鉴赏方面拿高分,还得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规范的答题思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路”。这一点我们已经讲过,同时我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一

4、样,首先要立足课本,因为我们的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古代的经典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都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如果我们在背诵的同时,能对它们的鉴赏技巧了如指掌的话,将会对我们课外的诗词鉴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首词。请大家大声朗诵一遍:(大屏幕出示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问题: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解析:我们先用刚才的方法来解读这首词,从词的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这类诗可以是借古抒怀,来写自己的抱负、遭遇;可以是借古讽今,来写现实的变化和不足;也可以是借古鉴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作者往往是借叙古事来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或者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或怀人伤己、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而我们又知道,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期间,在押解前往黄州途中,虽然是苏东坡在示众,可是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丢人。在黄州期间,所有的朋友都离弃了他,可他却不知是为什么,所以他对人性的了解远不如他对文学的了解。所以当他面对传说中周瑜当年建立赫赫战功的古战场赤

6、壁时,联想到自己的不平遭遇,满腔愤慨之情无处可诉,唯有借笔墨以泼之。所以这首词抒发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我们借助题目和对作者经历的了解,弄明白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再回顾一下鉴赏感情题的一般步骤吧。(大屏幕:(1)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概括思想感情(概括)。(2)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分析)。)(2)那下面请大家依据刚才的提示来组织一下这道题的答案。(生:(1)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和感慨。(2)作者用“小乔初嫁了”这一事实,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轻气盛、才华横溢,衬托出周瑜的潇洒风姿。然后再通过“肖像”“仪态”描写,描绘了一个风度翩

7、翩、潇洒自如、成竹在胸、不露声色中就成就一番功业的青年才俊形象。最后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从生活、外貌、职位和功业几方面进行了对比,从而抒发作者人生短促、功业无成之感。)2 (1)下面我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来解读一首今年的高考诗歌。 (大屏幕:春日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1)周朴(?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2)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3)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4)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8、解析】从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的思想倾向我们已经熟悉了,再看注释,878年,这是晚唐之时,晚唐时的国势已经日渐衰微。再看诗的内容:这首诗的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因为“消魂”是极其哀愁的意思,这哀愁却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地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山,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诗歌采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2)请大家根据刚才的了解来组织一下这道题的答案。(大屏幕那边:(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之情。(概括)(2)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是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分析)(三)1大家看到了吧,鉴赏同样手法的题型,课内诗歌与课外诗歌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不是巧合呢?我们再来看一首课内的诗歌。(大屏幕:秋兴八首(其一)

10、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问题: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简析】我们从诗中的“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之情。而且从题目来看,作者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手法,看到秋天的景物而感叹,所以我们在鉴赏时就要弄清景与情的关系,再联系它的写作背景,当时杜甫流于夔州,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唐王朝仍然是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比如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

11、王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所以我们在诗歌中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然后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鉴赏手法题的答题步骤。(大屏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句意);(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情感)。)2 下面请大家根据以上理解来组织一下这道题的答案。(大屏幕:(1)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作者以“玉露”“枫林”“气萧森”“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点名了时间、地点,既传神地写出了风云变幻、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观,又形象地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黑暗社会。(3)从而流露出作者忧国忧

12、民的情怀。)3我们再看一首今年的高考的诗歌。(大屏幕: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1)朱樱:樱桃的一种。(2)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闭紧门户。问题:请指出诗的颔联所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1)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方法来组织一下本体的答案。 (生组织交流。)【简析】从题目看,交代了特定的地点和时间;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这类诗作者常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所以我们在鉴赏手法时就要从描写的手法入手。这首诗

13、歌描写了余杭道上四月的生机勃勃,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尾联写人事,顺次而下,条理井然,描绘生动,如在目前。颔联写景,运用了大量色彩的词语,而且是典型了列锦,只要抓住其中一种即可。(大屏幕:(1)诗的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艺术手法。(2)诗句中的朱、清、绿、白四中颜色相互映衬,明丽喜人。(3)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心情。)(2)除此以外,这一联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用了“列锦”的修辞,什么是“列锦”呢?请看大屏幕。(大屏幕 列锦:“列锦”又称“列词”,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

14、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方法。)(3)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是由纯名词叠加构成的意象,它们都是典型的列锦。而这一联也是一样,作者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图景。所以这道题,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来答,不妨这样组织语言。(大屏幕 (1)诗的颔联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2)作者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3)烘托出了一派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学好课内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