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第1页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第2页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第3页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教学设计思路 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读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放在引起学生兴趣上。特设置两组竞争回答问题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地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 (二)教学难点 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关

2、于物候的知识素材以及一些诗人描写物候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课本99页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啊?(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让大家预习课文,并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现在有那位同学想和大家一块分享劳动成果?(找2-3人)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中国气象

3、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自然

4、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气象研究所,推进中国气象科学的研究。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其中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中国气流之运行(1933)、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中国气候溉论(1935)、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61)、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66、1972)、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等。 2用三分钟的时间通读课文,然后找同学简述所讲主要内容。(注意字词)卉(hu)勰(xi)瀛(yng)滹沱(h

5、 tu)蕃(fn)瀼(rng)涪(f)二、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包含物候现象的主要诗句,并说明包含了那些物候现象?(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达到提高积极性的作用)提示:本文由两句古诗引出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继而引出本文说明的内容及目的唐宋大诗人的作品中包含着许多物候知识;我们要了解这些知识,使之服务于人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列举了很多例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唐代大诗人

6、李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诉了人们春天到来的标志。唐代诗人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的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滚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指出杨柳抽青,表示初春季节的到来。以上是说明诗中植物的变化所昭示的物候学知识。除此,作者还举例说明诗中关于候鸟的诗句也表现了这一点。唐代诗人杜甫“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咽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告诉了我们杜鹃的分布;南宋陆游的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

7、好,梅花未动意先香”不仅证明诗人是留心物候的,而且还用以预报农时等等 2课文第二段引用了黄宗羲的一段话,仔细阅读,说说他的含意及其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提示:这段话是说大诗人能够真切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并将自然万物及其变化凝于笔端,故其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三、精读课文,细节体会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黑板,分别写出他(她)所找出的说明方法,然后请其他男女生上来补充。写完以后再分别请男女生找出每种说明方法的依据,其他人补充。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一种游戏式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甚至“辩论”获得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学生只要说出课文运用的主要方法就可以。)(课堂总结) 作者采用分类别等方法,准确分析了唐宋大诗人作品中的物候现象,山川鸟兽,月露风光,无所不及。内容丰富而不杂乱。这一课一方面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普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