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站选址优化开题报告_第1页
转运站选址优化开题报告_第2页
转运站选址优化开题报告_第3页
转运站选址优化开题报告_第4页
转运站选址优化开题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模型的研究学生姓名:专 业: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2011年12月25日一、选题意义随着鞍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迅猛增长,城 市运行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政府处理垃圾的费用是一 笔很大的支出。近年来,我市引进压缩转运站等先进垃圾处理设备,即节省了运 输费用也减小了垃圾在清运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垃圾压缩转运站的选址问 题亟待解决。对转运站的选址优化不但可以解决资金的浪费,还能更好地满足市 民的需求,使居民生活更舒适。垃圾收运是指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等一系列过程的总和,是生活垃圾管

2、 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在城市垃圾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垃圾收运系统高昂的 运行成本使其统筹优化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我市通过中转站将废弃物收集和运 输分开的收运模式还较为先进.因此,垃圾中转站的优化选址是垃圾收运系统 优化研究的关键环节.选址问题是一个有广泛现实意义的优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 合理的选址方案能够优化物流系统的效率,缩减垃圾清运的费用,改善居民环境。 选址决策是一项谨慎科学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 我们的生态环境。因此使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简单化,合理化,科学化是多么的 重要。二、论文综述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优化问题属于物流系统设施选址问题。此问题比较

3、经 典。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成果如下:1909年德国学者Weber所研究的单仓库到不同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问题, 掀起了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1929年Hotelling发表了关于一条线段上的竞争选址问题。1964年,Hakimi发表的关于网络多设施选址的论文标志着设施选址研究进 入发展阶段。1996年,JessW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合并互斥的收集和设施的选择,实施分流 方案。使用0-1规划模型,追求成本最小化。1997年,Chen Y L发表论文中对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行考虑,应用模糊数学 的综合评判提出了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2003年,邱江等应用系统工程观点,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在选址、运费 及建设规

4、模等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得到转运站的较有选址。垃圾压缩转运站是新兴的事物,转运站选址问题还是有很大研究前景,各方 面的研究者与学者们还在继续为寻找到一种既有效又便捷的方法而奋斗着,我也 为此研究进行了一种方法的尝试。采用整数规划对此进行决策以提供可行的合理 方案和算法。三、论文提纲一、模型的基本建立1、建立费用目标规划模型。首先以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0-1规划模型,求解得较优选址方案。目标函数:min f = z (F + ) +(c Ml )i i i ii i i iiji=1i=1j=1约束条件:s.t.x A,i = 1,2,n. (1)s.tn ax. 0; j 0;s

5、0 (3)ii i1(中转站i被选中)Z.、,, ,(4)i 0(中转站i未被选中)(1)转运站最大需求量需满足垃圾产量,(2)垃圾清运量在垃圾处理厂能力范围内。2、建立定性指标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1)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因素集U -如*2,匕,气-费用、环境影响、周边适应性、法规规划评判集v - %,匕,匕,V4,匕-不利,不太有利,一般,有利,非常有利评判等级:X = h2,3,4,5Xx为模糊数)一级权值向量:W = (w , w 2, .,w. )Z w.k=1=1;rrcd 11cd 12rcd 13rcd 14rcd 15一级模糊关系矩阵:g% =rr cdi1cdi 2rcd

6、i3 rcdi 4rcdi5rrcdm1cdm 2rcdm 3rcdm 4rcdm5一级模糊评判矩阵Bdi 电七(2)求解定性定量指标的满意度对于定量评价因素,将实际指标值代入其相应的隶属函数,求出隶属度。对于定 性评价因素,根据专家小组对因素进行集中评判,得单因素评判矩阵。评判结果:Z BE =(b di,b ,b 心)x (1,2,3,4,53、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指标满意度并求得最优方案定义单个指标最优值的满意度为1,最劣度为0,中间值用插值法求得。定量指标S的满意度定义为1,fq = fmnM =0 + (f- f )(f - f ), f v f v fq simax q max m

7、in min q maxl0,max定性指标七满意度定义为M =0 + (Z -Z )(Z -Z),min(Z ) Z max(Z )qsdqsdmin sdmax sdmin sd成 Zqsd= min(Zqsdqsdqsd)qsd第q个方案的指标满意度为Mq=(M ,.,M )t各指标对应的指标权重为W =s(w , w , w , w ), s1s 2s 3s 44 w. = 1i=1第q个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L广WMp,这样得到s个方案的综合评价集L =(气,L ),再将其排序,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4、模型的检验模型中参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建立DEA效益评价模型对算例结果进

8、行检 验,以确保该模型的有效性。二、模型的评价本文根据鞍山市具体情况对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模 型,科学地提供了选址优化方案,实现了对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多目标决策综合选 址。但模型中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应用模型时要确保主观因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四、预期的结果针对鞍山市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问题,建立此模型,能够为城市规划提出合 理的选址方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五、参考文献Chen Y L,Wang S F A fuzzy interval multiobiectlve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the optimal planning

9、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7,89(1):35-60.Jess W.Everett.Abhijit R Modak.Optimal regional scheduling of solid waste systemI model deyelopment J.Joum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6,122(9):785-792王金华,孙可伟,房镇,等.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5.钟沅羱.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评价及车辆收运路线优化研究,X799,3 . 2010,3.刘礼砺.0-1规划问题的DNA计算算法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重庆大学.2009,4.贾传兴,彭绪亚,刘国涛,等.2006.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6( 11) : 1927- 1931六、论文写作进度安排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1月17日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2011年11月17日2011年12月24日查询资料,初步论证;2011年12月24日2011年12月25日提交开题报告;2011年12月25日2012年2月26日研读所查的文献、资料;2012年2月26日2012年3月12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