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沪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沪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沪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沪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沪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4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XX提出了日心说。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3、xx与xx三大定律。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

2、、xx与时间的测量1、xx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cmmmumnm.(2)换算关系:lkm=103mlm=10dm=102cm=103mm=106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o比s小的有ms、ps。(2)换算关系:lh=60minlmin=60sls=103mslms=103|iso3、用刻度尺测xx(1)使用前三认清:认清是否磨损认清量程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正确

3、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l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o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物

4、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二s/t计算。(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V2o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二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二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5、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液“气(v空气=340m/s)o(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一一鼓膜振动一一听觉神经一一大脑。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5、回声的应用:加强原声金属探伤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2)乐音的特性(3个)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B、音调决定于物体

6、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咼,音调越咼。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2、噪声(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4)防止办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

7、(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第四章多彩的光-、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1)天然光源如:XX、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3)光速:真空中是3xl08m/so(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v液vv空气。二、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

8、光线、法线。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2)漫反射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5、面镜(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应用:、成像(穿衣镜)、改变光路(潜望镜)。(2)球面镜(一)凹面镜、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应用:太阳灶。(二)凸面镜、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三、光的折射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2、折射规律:折射

9、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光三基色:红、绿、xxo3、颜料三原色:红、黄、xxo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2

10、)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2、相关概念:主光轴焦点(F)光心(0)焦距(f)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2)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

11、之间。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六、眼睛与视力的XX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视力的xx近视眼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XX:利用凹透镜来XX。远视眼(老花眼)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XX:利用凸透镜来XX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xx结

12、构:目镜、物镜。 /24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3、xx结构:目镜、物镜。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4、照相机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投影仪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力的描述1、

1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单位:xx,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4)使用方法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明确分度值;校零;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

14、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屮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

15、擦。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第六章力与运动1、XX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XX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二F1+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

16、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三、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4、运动和力的关系:(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

17、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o4、单位换算:lt=lOOOKglKg=lOOOglg二lOOOmg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归零,调平。(3)左物右码。(4)读数:物品质量=耘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5)取放耘码必须用银子夹取。不能超过量程。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三、物质的密度

18、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3、单位换算:lg/cm3=103kg/m34、密度的计算公式:p=m/V5、记住水的密度。6、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7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四、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3、公式:F浮=戸液gV排五、物体的浮与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

19、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2)盐水选种(3)潜水艇(4)热气球第八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2、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压

20、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4、压强(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2)压强的定义式: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3)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Pa=lN/m2o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S2/S1;当满足受力面积S不变时

21、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F1/F2o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2、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3、液体压强公式:p=p液gh,其中h一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

22、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4、定义式p=F/S与p=p液gh的区别与联系。液体压强公式P二P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p二F/S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液体,而p二F/S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公式p=F/S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液体压强公式p=p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用公式p=F/S与p=p液gh计算结果一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p二p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5、连通器:能够根据连通器里装有同一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道理。分析船闸的构造和工

23、作原理;知道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器具和装置。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称为帕斯卡原理。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2、大气压的测定及测定仪器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常用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定大气压。3、大气压的单位除了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来表示。1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xl05Pao4、大气压的变化及对沸点的影响(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

24、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2)大气压随天气而变化,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3)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5、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而工作的。6、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机翼上下方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第九章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

25、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或写作F1丄1=F2丄也可写成F2/F1=L1/L2o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测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银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6、(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三、做功了吗1、机械功(1)功的

27、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o(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功的单位就是N-m,lJ=lNm。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四、做功的快慢1、功率(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P=W/to(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o1W=1J/s,意思是Is内完成了1J的功。lkW=1000W,1MW=1O6W五、提高机械的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n=w有用/w总=xioo%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六、合理利用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