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7液体药剂_第1页
药剂学课件7液体药剂_第2页
药剂学课件7液体药剂_第3页
药剂学课件7液体药剂_第4页
药剂学课件7液体药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剂型。特点: 1、吸收快、作用迅速, 2、浓度可控, 3、易分剂量、便于服用, 4、但稳定性差、运输不便。 分类第二节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且两部分分处两端,具有“两亲性”。两亲性:低浓度降低表面张力高浓度形成胶团 1、胶束:由于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形成了多分子或离子(通常是50150个)组成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称为胶束

2、。2、临界胶团浓度(CMC):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增溶剂的HLB值: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 O/W型乳化剂的HLB值:为816; W/O型乳化剂的HLB值:38 润湿剂的HLB值:794、起昙: 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5、昙点:发生

3、起昙时,转变的温度称为昙点。6、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7、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增溶(2)乳化(3)润湿(4)起泡与消泡:HLB13的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表面活性剂(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如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等 。特点: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容易被酸破坏,碱土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盐 硫酸化蓖麻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等。特点:乳化性

4、很强,并较肥皂类稳定,主要用作外用软膏剂的乳化剂。 3、磺酸盐常用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等;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特点:其水溶性和耐钙、镁盐的能力比硫酸化物差,但不易水解,特别是在酸性水溶液中较稳定。广泛用作洗涤剂。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本类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如氯苄烷铵(洁尔灭)、溴苄烷铵(新洁尔灭)、氯化(溴化)十六烷基吡淀等。 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较稳定,除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此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特点:在碱性介质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起泡性好,去污力强;

5、在酸性介质呈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杀菌力很强。 主要有: 1、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卵磷脂。常用于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的制备。2、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特点:毒性和溶血作用较小,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和溶液pH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因而应用广泛,可供外用和内服,部分品种可用于注射剂。 1、司盘类 常用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型乳剂的辅助乳化剂。2、吐温类 主要用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和增溶剂、润湿剂和助分散剂。3、卖泽:常用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4、苄泽类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常用的有普朗尼克类,如普朗尼

6、克F-68(泊洛沙姆188)。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一、中国药典对药物溶解的不同程度表示。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lml中溶解;易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l不到10ml中溶解;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略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l00不到1000ml中溶解;极微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二、增加溶解度的常用方法(一)、增溶1、原理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7、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缔合形成胶团。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结合,进入胶团的不同部位,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2、影响增溶的因素有:(1)、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2)、被增溶药物的性质(3)、溶液的pH及电解质等(二)、助溶 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机理: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三)、制成盐类 弱酸、弱碱类药物制成盐类。(四)、应用混合溶剂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

8、剂称为潜溶剂。 第四节 各类液体药剂 一、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液体制剂。特点: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成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体系稳定,比同一药物的混悬液或乳浊液作用快,疗效高,但必须具有足够的溶解度满足治疗需要的药物浓度。制备:1、芳香水剂:纯净的挥发油或化学药物多采用溶解法。含挥发性的中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2、露剂:适用于芳香药物的制剂,供内服应用。 制备:药材的处理,加水浸泡;水蒸气蒸馏;收集馏液,加适量的防腐剂,调节pH值;分装;灭菌。3、甘油剂指含有不低于50%的(W/W)甘油的溶液或药液。常用溶解法和化学反应法

9、。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分类与特点:1、高分子溶液: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为热力学稳定体系。如:胃蛋白酶、阿拉伯胶等。2、溶胶: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称为溶胶,又称为疏水胶体。属于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外观澄明,但具有乳光。制备:1、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加水浸泡、溶胀、胶溶,必要时研磨、搅拌或加热。2、溶胶的制备:多采用分散法和凝聚法。胶体溶液的稳定性1、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水溶液中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可阻碍质点的相互聚集,水化膜的形成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任何能破坏水化膜的形成均会影响其稳定性。2、

10、溶胶:溶胶胶粒上形成了厚度大约12个离子的带电层,称为吸附层。在荷电胶粒的周围形成了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扩散层。这种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了电性相反的电层称双电层。另外,溶胶质点由于表面所形成的双电层中离子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外形成水化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溶胶的稳定性。 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类型与组成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一种液体以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分W/O型、O/W型乳剂。乳剂的组成:油相、水相和乳化剂。 2、常用乳化剂类型(1)表面活性剂. (2)高分子溶液阿拉伯胶,O/W型乳化剂,西黄著胶,常与阿拉伯胶合用以增加乳剂的黏度。(3)固体粉末 亲

11、水性的固体粉末有:氢氧化镁、二氧化硅等,形成O/W;亲油性固体粉末: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等,形成W/O型。3、乳化剂的选用(1)根据乳剂类型选择:O/W乳剂应选择O/W型乳化剂,W/O乳剂选择W/O型乳化剂。(2)根据给药途径:口服乳剂选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乳化剂。外用乳剂应无刺激性。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3)根据乳剂性能选择:乳化性强、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的乳化剂。(4)选用混合乳化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得混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4、混合乳化剂的计算:HLB混合乳化剂=(WAHLBA+WBHLBB)/(WA+WB)5、乳剂的制备: 干胶法:适用于阿拉伯

12、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耆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的乳剂制备。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在稀释至全量。湿胶法:油相加至含乳剂的水相中。油、水、胶的比例和干胶法相同。新生皂法:油相、水相混合后产生新生皂类乳化剂,迅速研磨而形成初乳,再加水稀释,适于乳膏的制备。机械法: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一般不考虑混合次序。 6、乳剂的稳定性 影响因素: 乳化剂的性质 乳化剂的用量 分散相的浓度 分散介质的粘度 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 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混合次序以及药物的加入方法 微生物的污染等等。7、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1)分层(2)絮凝 (3)转相(4)破裂(5)酸败 四、混悬液型液

13、体药剂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混悬液的液体药剂 。 特点:混悬液属于粗分散体系,且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 适用范围:治疗剂量在给定的溶剂体积内不能全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常用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1、润湿剂:主要是降低药物微粒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加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使其易被润湿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口服混悬剂常用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等作为润湿剂,适用于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液 。2、助悬剂: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粘度,又能在药物微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间互相聚集或结晶的转型,常用的助悬剂有:(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2)高分子助悬剂。3、絮凝剂 能使混悬微粒形成絮凝状聚集体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4、反絮凝剂 能使絮凝状态的混悬微粒变为非絮凝状态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 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等。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1、分散法:亲水性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加液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加入剩余的液体至全量。疏水性药物应先加润湿剂研匀,再加其他液体研磨,最后加亲水性液体稀释至全量。2、凝聚法:化学凝聚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不溶性药物而制成的混悬剂。物理凝聚法:微粒结晶法。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