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1.gif)
![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2.gif)
![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3.gif)
![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4.gif)
![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df940f4d887f609fc67c89f77507cc0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周祭祀活动的渊源西周祭祀活动浅析 刘万军2004级文物与博物馆管理专业内容摘要:西周祭祀活动的历史源源流长分布较广,本文通过对祭祀活动的 主要场所、起源及祠庙所发挥的作用与作为青铜饮食、牺牲玉帛祭祀所使用的器物, 并对今年来考古发现的祭祀遗址都做了简单的浅析,提出了西周祭祀活动在人类整 个生命的历史长河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关键词:西周祭祀渊源周族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的古老部落。约在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联合许多方国部落,大败商朝军队于牧野,灭商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前期一 直以今陕西省西安附近的丰、镐为都城,因在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以 西史称西周。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
2、,由周公摄政,武王弟弟管叔、蔡叔与商王后 裔武庚叛乱。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叛乱,迁移部分商遗民于洛邑,建造东都“成 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西周是继夏、商两代之后建立的又一个奴 隶制王朝。武王克商纣后,不仅推翻了殷商的政治统治,而且将土地收归“王”有, 消灭了商朝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诗小雅北山为了维护周族的统治秩序,周王自称天子,通过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等级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将原始的氏族血缘传承关系变为政 治统治上世袭继承的宗法制度,建立了家国同一的权力结构和周族的“家天下”。 一、祭祀的主要场所及起源、(一)祠庙的产生和发展
3、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祭祀活动是与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分不开的。父系氏族社 会的人们认为,人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其灵魂却还活着,并且还在时时关注着活人; 死人的灵魂与活人之间还保持着血缘关系,所以,死人的灵魂需要活人的关注和保 护。在他们眼里,本氏族的始祖、首领以及对本氏族的存在和发展有功的人物的灵 魂都是本氏族的保护神,祖先崇拜的观念因此而产生,祖先祭祀的活动因此而出现。农业虽然与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密切相关,但终究是人类自己发明创造的, 人们对于远古先祖的非凡贡献,总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代代口头相传过程中不断赋 于其神话色彩,最后加以神格化,成为农神而进行崇拜,可以说,对自己血亲先辈 的崇敬是原始
4、宗教的早期形式之一,其起源时间也是非常古老的,最早被作为农业 神祗崇拜的是远古的女性祖先,因为农业的发明本来就是妇女的功绩。在民族学上 可以找到很多材料。如云南永宁纳西族把当地最壮观的十木山视为女神偶像,定期 举行祭祀。四川木里县屋脚村有一个岩洞,里面有一个石质女神-巴丁拉木。当地 普米族妇女不育时就去祭祀巴丁拉木,由巫师作一个腹部突出的木质女鬼,然后把 木鬼送走,认为这样妇女就可以怀孕了。此外,东北鄂伦春族的火神也是一个老年 妇女。京族的姑娘庙、门巴族的觉母女神、水族的娘娘神等等,都是对女祖先的崇 拜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农神的崇拜就改为男性为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神农。据考 证神农应该是位女性,
5、民间传说中就有把神农称为神农婆的,但是后代的文献记 载和画像石都将神农描绘成男子的形象,这显然是父系社会的产物。神农是中国古 代最重要的也是最受崇拜的农神,直至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历代的统治者都要举行 隆重的仪式来祭祀他,以祈求农业的丰收,也成为重视农业生产的象征。另一位重 要的农神是后稷。后稷就是周族的祖先周弃,是唐尧时代的农师,虞舜时代的农官, 虽然自商以来祀之,但彼时的周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周族很早就祭祀他。周 弃是负责管理黍稷等农作物的官吏,故亦称后稷。其生活年代是在陶唐虞夏之际(史记周本纪),也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因是周族的祖先,故自西周政 权建立之后,便受到隆重的祭祀,规定建国之
6、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礼记祭 义Q。郊祀后稷以配天史记封禅书Q。早于他的稷神柱反而逐渐淹没, 被人们淡忘了。祭祀需要场所,祖庙就是专门用来祭祀祖神祖先阴灵的场所。我国古代的 祖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王室、诸侯、皇帝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建筑 物,又叫太庙或宗庙。一类是臣民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建筑物,又叫家 庙、宗祠,南宋以后被称为祠堂。祖庙建筑随着祖先崇拜观念的出现和祭祀活动的展开而诞生,又随着祭祖活动 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并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太庙的产生和发展要早于祠堂。在原 始氏族社会时期,人们祭祖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什么祭器和供品,只是直接 面对祖先的遗体、遗骨、遗物或者生
7、前的居室,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示哀悼、追 思、尊敬、感激和祈求降福、庇佑而已。(二)祠庙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祭祀文化也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进入 到了早期的人为宗教时期,在天神、地祈、人鬼的祭祀之中,人们特别重视祭祀人 鬼祖先的阴灵。此时,帝王专门祭祀祖先的场所一一宗庙建筑已经出现,在河 南偃师的二里头,考古学者就发现了夏王朝王室祭祖的宗庙建筑。殷商时期,王室对祭祀更为重视,出现了祭祀父亲的考庙、祭祀高祖父的显考庙和 祭祀始祖的太祖庙。王室祭祀祖先的五庙制已经形成。这是王室祭祖制度化、规范 化和王室祖庙建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到了西周,王室成员更把祭祖活动视
8、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重要手 段,他们不但把祭天、祭地看成是天子的权利,而且把祭祖和朝廷的政治活动联系 起来。这样,宗庙不但是王室成员祭祖的场所,也是国家举行大典、宣布重大决策、 策命大臣和召会诸侯的场所。从政治上看,王室的宗庙和国家的朝廷处于同等重要 的位置,但从礼制上说,宗庙的地位要高于朝廷。所以左传上说:“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在宗庙的建筑上,西周初期仍旧沿用了殷商时期的五庙制。但是,当在周朝的 建立中功勋卓著的周文王、周武王的世系排列超过四代之后,按规定,他们就不能 在五庙中继续享受后人的祭祀了。为了能在祖庙中继续供奉和祭祀周文王、周武王, 五庙制被打破了,变成了七庙制,以供
9、奉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始祖和文 王、武王七位祖先。西汉时期,皇家祖庙太庙、宗庙的修建不但遵循着七庙制,而且皇室成员 还在先皇墓前和先皇在世时巡幸过的郡国大修太庙,形成了皇家祖庙遍国中的局面。 到了东汉,汉明帝刘庄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七庙制和在郡国建太庙的旧制,实行了同 堂异室制和陵寝制。所谓陵寝制度,就是在墓前修建庙堂,其主要作用是朝拜和祭 祀先皇。所谓同堂异室制,就是把各位先皇的神位集中在一座太庙中,共同祭祀。 这样,皇室成员祭祀祖先的重心就从城内移到了城外。这种制度从汉明帝起一直沿 用到了清末。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种皇家祖庙太庙和宗庙的建设和祭祀制 度并没有多大改变。家庙又称宗祠、家
10、祠、祠堂,是广大臣民供奉和祭祀祖先的祖 庙。它的出现时间比王室、皇家祖庙晚得多,建筑规模也要小得多。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它通过血缘关系把本族的全体成员联系起来。祠堂又有宗 祠、家祠和统宗祠之分。宗祠是人们供奉和祭祀同族始祖的场所,支祠是同族中人 供奉和祭祀各支祖先的场所;家祠也称家堂,是同族中人各家各户供奉和祭祀各自 直系祖先的场所;而统宗祠,则是几县、十几县甚至几十县同族中人集资修建的供 奉和祭祀本族始祖的场所。在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广大臣民是无权修祠祭祖的。人们祭祀祖先, 只能在自己的居室中进行。从战国到汉代,民间祭祖一般采用墓前祭祀的方式。魏 晋南北朝、隋、唐全北宋,朝廷虽然允许民间
11、修建祖庙,但等级规定很严格,有资 格修建祖庙的人物寥寥无几。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家礼问世以后,臣民的祭 祖建筑才被称为祠堂。明代,祠堂建筑得到了飞速发展。明世宗嘉靖皇帝允许民间 广建祠堂,使祠堂兴建之风席卷全国。清代,民间修建祠堂的风气有增无已,安徽、 福建、广东、山东等地都相继建造了不少祠堂。这些祠堂规模不算太小,建筑艺术 和装饰艺术都很突出,在我国祠堂建筑史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宗庙是中国古代社会身份性阶层祭祀祖先和举行其它重大活动的礼制性建筑。 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现象的发生,国家的形成,为体现不同社会阶层的等级尊卑差异, 统治阶层对不同社会阶层祖先宗庙的庙数、祭祀仪式进行了详细、严密的规定。
12、由 于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传统 礼仪,尤其是在借鉴夏、商礼仪基础上加以损益而形成的内容更丰富、更完善的周 礼大量散佚、消失,因此,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陆续编纂成书的若干传世文献,尤 其是被儒家尊奉为经典的诗、书、礼、春秋等,对周代天子宗庙 礼制的记载也是相当零散,其中既难免夹杂有后世制度,也难免有后人向壁虚造的 成分。或许受到师说传承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相同等因素的影响,自汉代讫 清代,历代儒者在遵循前人有关成说的基础上,多从不同的角度对周代天子宗庙的 庙数、祭祀礼制问题进行阐述。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清儒在传承此前历 代儒者有关学说的同时
13、,又依据自身对经义的理解而有所取舍、损益、创新。儒家 经典中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的庙数、祭祀礼制问题为切入点,对有关论述进行粗略 的探讨商、周时期,神灵祭祀,尤其是对已经故世的祖先进行祭祀,在当时思想意 识及社会生活领域具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这一点从有关传世文献以及出土的 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记载中均可得到证实。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 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Q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从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可以看出,祖先崇拜在商代的重要地位远非上帝神和其他自 然神可比。就目前已经发现的卜辞记载来看,可以确定为祭祀祖先的卜辞共有15000 多条,超过其他任何一类辞例记载的数量
14、。而关于上帝的卜辞总计仅600多条。从有关的商代甲骨卜辞及周代金文铭词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祀祖先的仪式 相当庞杂、繁复。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观念的更新,全春秋战国时期,商、周时 期种类繁多的祭祖仪式已经逐渐衰歇、消亡。简便易行的按照春、夏、秋、冬四个 季节定时祭祀祖先的四时祭祀制度逐渐形成,并陆续被当时及稍后秦汉时期的学者, 尤其是儒家学者作为周礼编纂记录于诸多文献之中。Q同时,对祭祀规模高于四时祭的稀、裕祭的记载也开始散见于有关文献。两汉 以后,随着儒家典籍陆续成为统治阶层钦定的官方经典,其中记载的四时祭、稀、 裕祭也逐渐成为历代王朝举行宗庙祭祖主要祭礼,对其含义的阐释也一并成为历代 儒者
15、所关注的话题。周礼春官大宗伯也记载了祠、的、尝、烝四时祭制度。 因“祠”与“襦”通,故诗经、尔雅、春秋公羊传、周礼记载相 同。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的,夏曰稀,秋曰尝,冬曰烝。” 根据宗法制度,王位须由嫡长子继承,称作天下大宗,既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 也是天下共同的政治领袖。其他嫡出诸子与庶子均称作小宗,分封为诸侯,在本国 又为大宗,其位亦由嫡长子继承,以国名为姓氏。于是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 的“尊君抑臣”礼治思想和“尊卑、贵贱、亲疏”有序的等级关系。左传云: 西周初期采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人有贰宗,士有隶弟子”的 办法大举分封,将征服的土地和贵族分封给同姓
16、宗族和异姓诸侯,令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可设采邑分封给卿大夫;卿按同一方式设采地分封给其下的卿或大夫;大夫与 士以此类推。而受封的诸侯、卿、大夫和士则逐级向上纳贡和出兵保卫其利益。周 族原本非常重视宗庙祭祀,建立西周王朝后,为了加强宗族内的凝聚力,更是将氏 族社会对祖先的崇拜推到了极全。我国古代社会祭祀文化的集中体现:晋祠奉祀的 唐叔虞即属于西周初期周成王的嫡亲兄弟。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1042年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 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 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
17、河、汾之东, 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宓里所说的唐国,乃是古帝尧陶唐封地,在今山西翼城。 唐叔虞死后子燮继位,改国号为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曾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 生过重大影响。晋世家传位35代,由于韩、赵、魏三卿分晋,公元前369年晋国陨没, 历时共约670年,历史不可谓不长。而唐叔虞祠的建造正是因应了西周宗法制度的需 要,且因枕峰峦而际晋水,晋祠也便由此而得名。晋祠作为西周初期宗法制度的实 物佐证,在中国现存的祠庙建筑中仅此而已。这就使得晋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 有的突出而又普遍的历史价值变得尤为重要、尤为珍贵。论及晋祠的文化特色,可 从现存祠庙、碑刻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中加以评说。如今像晋祠这
18、样的文化遗产在我 国也仅此一例,堪称古代社会祭祀文化的缩影。祠庙建筑作为祭祀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得以延续, 而且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仅次于帝王宫殿和大型佛寺道观,正因为统治阶级对宗 法制度和礼治思想的政治需要,并极力推崇这类礼制建筑的结果。晋祠便产生在这 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它的存在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不过倘若我们换个角度 观察思考,这种民间祭祀融于风景秀丽的山水园林环境,与旅游观赏结合在一起, 无疑会使晋祠的祭祀文化变得更加贴近民众,更加丰富多彩。二、祭祀的主要用具(二)青铜饮食与牺牲玉帛的出现和发展新石器时代祭祀即已发生,但我们对当时的祭祀已难述其详了。想来以陶鼎
19、、 陶盘、陶豆向神供上猎物食品的做法在当时应是普遍的,这在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的 习俗中仍能见到某些痕迹,可见新石器时代的祭祀中,饮食具并无等级的意义。以 饮食具作为祭祀礼器的现象在夏商周时期最为昌盛,且社会各阶层的日常饮食活动 也严格遵从以饮食具的多寡来标示身价的规定,这也是孔子所梦寐以求的周礼的 核心内容。秦汉以降,青铜礼器的作用渐趋式微,人们再也不用考虑日常饮食、宴 请宾客时是否使用或使用多少鼎豆之类的问题了,但对神灵祖先的祭祀中依然保留 了太牢、少牢之礼,并一直延续到清代。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明确指出:夫礼 之初,始诸饮食,认为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而饮食活动首先要通 过饮食具来
20、进行,因此饮食具在礼制系统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这种重要性集中表 现为青铜饮食具在夏商周时期同时作为重要的礼器而存在,鼎也由此演变成国家政 权的象征。青铜饮食具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场合,而祭祀在古代一直是国之要政,左 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认为国之政以祭祀与战争最为重要,所以历代统治 者对于祭祀一直是有谨而不敢怠,祭祀也因此成为礼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祭 祀的对象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门窗户牖,甚至作为炊具的灶本身也成为灶神。这些 神祇在祭祀典章中被按照世人的标准分出高低贵贱,这便是大祀、中祀和小祀。不 同等级的神享受不同标准的供奉。而且祭祀者本身身份的不同也必须在祭品和祭仪 上体现出来,由此可见
21、,祭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制度通过一 定的仪式来演示一番。对神灵的祭祀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神的虔诚和畏惧, 主要通过三叩九拜的动作和动听悦耳的语言来表达;二是对神的讨好与祈求,主要 通过向神供奉上好的食品和珍宝来显示。这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取得与神沟通的渠 道。说穿了,这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以钱财行贿活动的翻版, 不过是更加明目张胆而已。祭神所用物品叫牺牲玉帛。牺牲就是毛色纯一的牛、羊、豕(猪)三种家畜, 三牲具全称为大牢或太牢,用于供奉大祀诸神;有羊、豕而无牛称为少牢,供奉中 祀、小祀诸神。只有贵为天子者方可使用太牢之礼,诸侯、大夫及其以下人等,只 能使用
22、少牢,否则就是越礼。至于平民百姓之祭,以碗、盘盛上自家最好的瓜果配 上一碗大肉,足以表示对神的诚意了。这种神、人的等级主要是通过礼器即饮食具 来具体体现的,先将牺牲洗净陈于俎案,然后用刀匕将牺牲切割放入镬鼎中烹煮, 煮熟后取出放入升鼎中调和五味并加温,调好后又取出置于俎上,切割成更加细小 的块,最后把可以食用的小块肉食盛放在豆、簋中呈上神位。天子祭祀时,要陈列 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 士三鼎二簋三俎,而一般百姓则严禁用鼎,否则被视为非礼。史载孔子少有大志, 未成年时就演习摆设鼎、豆类礼器祭祀,却被贵族讥笑。而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有 些诸侯使用九鼎
23、之礼,有的大夫使用七鼎之礼时,便哀叹礼崩乐坏了。可见,以 礼器多寡为标识的祭祀制度在春秋末年已逐渐被冲破了。三、近年来发现的祭祀遗址河北省的考古人员日前在易县北福地遗址发现一个史前祭祀场所,面积达90多 平方米,为距今7000年到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专家认为,这是史前宗教 祭祀的一个重要发现。北福地遗址位于易县县城西南12、5公里中易水河北岸的台地 上,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地带,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一米。2003 年和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当地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 掘,总发掘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根据地层关系,考古人员将北福地遗址分为两期。
24、 北福地一期遗存的特征以盂与支脚为典型陶器,均为夹砂云母陶,不见泥质陶。文 化面貌与磁山文化早期相似,属较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北福地二期遗存特征以釜、 钵与支脚为典型陶器,有泥质陶器,属前仰韶时代遗存。北福地一期是目前华北地区较早的早期新石器遗存,这次在北福地遗址发掘中发 现的祭祀场所,位于遗址中房屋区的西侧,长10、8米、宽8、4米。据参与发掘工作 的易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张朋鸣介绍,专家们初步考察分析后认为,这个祭祀场 所可能是举行祭天地、祈求丰年的宗教仪式场所。在祭祀场内,共发现90多件非常 精美的石器、陶器,还有小石雕,分组堆积,据此推测,这里的祭祀仪式可能是通 过奉献祭品来完成。西南地区首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经营过程控制》课件
- 2024年城市渣土清理专项协议
- 2024专业金属打磨工职业合同
- 《Rood治疗技术》课件
- 【大学课件】建筑企业管理总论
- 《儿童咳嗽》课件
- 《语文下册兰兰过桥》课件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 2024乡镇府人文宣传工作计划范文
- 托班第二学期计划范文
- 枸杞知识简介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 2023秋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1-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及反思)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论文3000字(1) (1)全文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一套)
- 10000字万能检讨书【九篇】
- 个人和企业间资金拆借合同
- 范进中举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电视节目策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传媒学院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 年天津市房管局手房买卖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