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_第1页
最新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_第2页
最新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_第3页
最新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_第4页
最新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开展途径与政策建议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开展途径与政策建议蒋和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开展研究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准确分析世界农业开展趋势与我国农业开展的现状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开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选择。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今后国家政策将向农业倾斜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根据中国国情,建设我国现代农业,辅之以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一、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开展途径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开展历史说明,兴旺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开展

2、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展道路。从我国村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农户资本积累少,城乡二元结构特别突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这是我国的国情。因此,建设中国现代农业,其实现途径如下:(一)坚持实现城乡统筹,实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战略农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根底系统,因此,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战略纳入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战略之中,把农业现代化纳入农村现代化战略之中。从我国国情出发,只有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才能有效地改善现代农业建设的外部环境条件,加速传统农业向

3、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从我国人口近80在农村的国情来看,既难以完全依靠城市工业积累为现代农业提供足量的资金,也不可能完全靠城市二、三产业开展来吸纳现代农业过程中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城市化结合进行,撤除城乡壁垒,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城乡开展、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要让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让务工经商的离农的农业人口既离土又离乡,引导土地合理流转相对集中,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使农业现代化跟上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二)

4、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平安,促进农产品供给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而且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入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开展,今后一个时期,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趋势难以逆转。近年来,虽然农产品总量供求根本平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资源短缺、根底薄弱的矛盾日益显现,农产品供给压力逐年加大。这就决定了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必须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关键,按照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的要求,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坚持不

5、懈地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平安,不断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平安和经济社会平安对重要农产品的需求。(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根底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开展的现代农业道路,应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

6、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国家应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免费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现有人员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四)稳定小农与开展大农并举在实现现代农业的兴旺国家中,农业经营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化、规模化的大农经济,另一种是不少欧洲国家及日本为代表补贴型的小农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农业不适宜走美国式的农业道路,也不适宜走欧洲国家及日本为代表的农业道路。建设我国现代农业,适宜走两种农业经营模式并举的新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稳定开展以小农家庭经营为根底,走内涵式的小农集约经营的道路。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引导小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小农的组织能力。有目的推广技术适用,资

7、金投入不多,经济效益明显但消耗劳开工时较多的经营工程,生产一些高附加值农产品,导致产出有较大幅度增大,以到达尽可能扩大农业产业内部劳动力吸纳率,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选择国有集体农场、龙头企业、种养殖专业大户,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农经济,实行有偿转让土地,走内涵式的大农规模经营道路。在高效种养业、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创汇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领域开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种养业的生产规程,农产品加工的标准化流程,质量检验检测规程,有意识的采用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适度,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经营工程。使农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有竞争

8、力的产业。(五)构建以村户为根底的现代农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是我国的根本国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村户始终是农业的根本生产单元,是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以村户为根底,构建以村户为根底的现代农业体系。1构建以村户为根底的农业生产体系。尊重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实际,在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循环高效、村户受益的原那么,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以村户为根本单元、既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又能促进不同类型农户增收致富的农业生产体系。2.构建以村户为基点的农业经营体系。在农户自愿的根底上,引导农民开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行

9、业协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构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3构建以村户为对象的农业效劳体系。构建以乡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为根底,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效劳为补充,以村户为根本效劳对象,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效劳体系,提供良种、技术、农资、信息、资金、机械、收购、储藏、加工、标准化、销售等一条龙式的效劳。4构建以村户为重点的农业投入体系。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整合各类工程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

10、分户落实,形成以村户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投入体系。5构建以村户为单元的农民培训体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现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围绕农民需要,调动政府行政力量和利用市场机制,建设中央、省(市)、县、乡、村的培训体系,构建起上下衔接、直接到村、面向农户的适用教育平台。6构建以村户为载体的村落文化体系。在城郊、交通兴旺地区及旅游风景区,以生态农业为根底,兼具风景和自然保护特色,兼顾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体验教育,开展生态农业园、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为旅游观光者营造“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的良好环境。(六)实施以节省土地资源,实现土地替代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的技术路线由

11、于我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我国应更多地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如推广设施农业栽培技术、间套种技术、复种以及立体种养等集约用地技术。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三大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对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更显得紧迫和重要。强调土地节约型技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劳动节约型技术,以机械化为标志的节约劳动型技术是现代农业开展的趋势,它与先进的节地技术相辅相成。如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是一项重要的节地型技术措施,但复种指数提高后将是农民的劳动强度加大,劳动季节性缺乏的矛盾更为凸显,如没有适宜的机械技术相配合也是难以为继的。从我国大局部地区的情况上看,目前上不具备大规模推进节地型机械技术的条件,应选择一些经济

12、条件和规模较好的沿海地区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率先推行农业机械技术,根据条件的成熟再向全国其他地区逐步转移。因此,在技术选择取向上,我国应坚持节地型技术和节劳型技术相结合,以节约土地型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以土地替代和劳动替代相结合,在近期要在以土地替代和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的前提下,实行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的策略。(七)实施开发人力资源的高就业、低本钱的技术路线相结合,高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因此,“生部门的努力能奏效的。必须建立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政体系,综合运用有关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开展。因此,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须建立起建设现代农业的配套政

13、策体系。包括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支持政策、农业投入政策、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政策、土地流转政策、适度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共同推进政策。下面就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农业,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建议1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平安,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水产业等那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国家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其他各产业的协调开展。既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也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个时期看,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粮食需求呈持续性和刚性增长趋

14、势,而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条件恶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兼顾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水产等其他产业开展的同时,必须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支持保护的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保护根本农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平安。2.保护以耕地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资源,是农业支持保态农作制+生物工程(良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农业工程(设施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因特网+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成为我国未来的农业技术改造的目标模式。二、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国外兴旺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经验告诉我们,支持农业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不是某

15、一单项政策和某一特定护政策的根底性措施。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根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等杠杆,改革资源占用与生态损害的补偿方法。一是明显提高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的税额。将草原、森林、湿地、农村非农用地等,纳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并根据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经济开展水平,确定适宜的税率。凡依据农业资源征缴的占用税,应全部作为农业开展基金,用于农业资源修复。二是落实土地出让金总额的1 5直接划入农业土地开发专项基金的政策。确保因地价上升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回流农业土地的复垦或开发。三是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扩大农村沼气、户用太阳能、风能等可

16、再生能源利用补贴力度,出台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补贴补助政策。对牧民禁牧、休牧,渔民季节性休渔给予补贴,促进草地资源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3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健全农民收入支持政策。调整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对象和范围。将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的品种由目前的水稻、小麦扩展到棉花、油料、杂粮、豆类等重要农产品;并对粮棉主要产区给予重点支持, 实施的水平确定为本钱价格根底上前三年市场价格的80,并使之制度化。在稳定粮食直接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的根底上,提高直接补贴标准,扩大直接补贴范围。逐步建立农资增支综合直补与农资价格的联动机制,按照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幅度,调整农资

17、增支综合直补标准,补贴范围由粮食扩大到棉花等经济作物,切实实现对农民农资增支的补偿。4.采取多种形式的农业补贴手段和方式。除了财政拨款外,还应通过完善财政贴息制度、资金配套投入、税收优惠及减免、发行政府债券等手段,发挥财政投资对农业扶持、倡导的功能,引导银行、企业、个人投资农业工程,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参照国外兴旺国家农业补贴的做法,我国可选择的方式有:农业公益机构经费、农业根本建设拨款、农业自然灾害补贴、农业保险补贴、新产品价格补贴、农业投入品价格补贴、病虫害控制效劳补贴、技术培训推广咨询效劳补贴、农产品检疫效劳补贴、粮食公共存储费用补贴、根本保障收入性补贴等农业补贴方式。5.突出

18、农业补贴重点。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重点放在补贴农业生产要素上。一是重点补贴优质化、专用化农产品、绿色产品以及精深加工的农产品生产;二是农业投入应以良种和节水型灌溉中的水电费补贴为主,其中良种补贴又要向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倾斜;三是对受冲击较大的粮、棉、油、糖等敏感性农产品主产地的中低收入农户进行补贴;四是以贴息贷款和直接补贴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方式,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购、加工和销售活动。(二)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支持政策建议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建议(1)农业科技投入政策。国家财政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投资的主体,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财政用于

19、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以上。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吸收海内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事业。要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2)完善科技管理政策,建立科学、标准、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在宏观管理上,确立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的主导地位。有效集成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资源,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市场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跨地区联合攻关,促进重大技术突破。在工程选题与立项上,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加强中央与地方、科研与生产、行政

20、与推广的结合。同时,政府应统筹开展规划、加强宏观协调,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要完善专家的咨询与决策制度,实现管理和决策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实行“一次评审,分期检查,长期投资的策略,完善公众共享的工程信息库和专家沟通机制,有效解决重复立项以及少数人多渠道申请工程等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三公评审机制。(3)建立科技制度分类评价体系。在绩效评估上,针对工程和岗位不同,分类进行评价。对不同岗位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考核不搞一刀切,逐步建立和完善可比性评估体系,在明确工程绩效目标的根底上,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同时,标准工程执行的监管行为,推进网络办公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科学高效

21、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此外,根据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周期长等特点,对工程的检查评估不宜过于频繁,否那么容易助长急躁和虚假之风。(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围绕农业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假设干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部门重点实验室、农作物改进中心、良种繁育基地、野外观测台站等。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工程,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开工程、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2.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建议(1)各级政府要从农业建设基金中提出一局部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和相关科研成的中试、推广工作。对农民采用新技术可以借鉴兴

22、旺国家的技术效劳补贴、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实现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有效结合,要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到农村建立农业科技中试和示范基地。允许它们与生产单位实现联营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并按规定收取技术转让费,或实行利润分成。鼓励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到农村去技术承包,对其合法收入给予保护。要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依托涉农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去。(2)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工程专项补贴规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建立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体系。以科技入户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节本增效技术推广补贴制度为主要内容,支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

23、绿色食品,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在扩大科技入户补贴规模的同时,出台农业标准化推广补贴和节本增效技术推广补贴制度,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3)建议将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与农资综合补贴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实用效果好的农业生产资料的推广和使用,改变目前农业生产资料补助运行中的“广发薄收现象,这有助于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真正目的和用途。 (4)对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效劳队伍而言,他们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对农民开展公益性技术指导效劳、病虫害防治和疫情监测等方面充当重要角色,不可替代。因此,在基层机构设置上,建议县级农

24、技推广机构可向乡镇派驻农技人员,可以跨乡镇设置区域站,也可因地制宜建设农业推广综合站Q建议国家编制部门应增加县和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数,吸收农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这既可解决局部农科大学生就业,又为农民提供技术效劳。也有利于推动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三)农业投入的政策建议1加快农业投入立法建议。制定?农业投入法?,科学界定农业投入的概念和内涵,财政支农的范围和口径,统计财政支农范围和统计方法,明确投入主体和相关责任,建二起从中央到地方涉农投资规划、方案、信息沟通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 2设立农业产业开展基金。参照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的做法,通过财政增收局部中划

25、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发行新的专项国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 立农业产业开展资金,专项用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3开展农业投资补偿制度。为缓解投资主体投入农业后的资金不能迅速有效地聚集成返还利润的现状,国家应考虑建立农业投资补偿制度。具体做法是通过调整国家的产业投资政策,从宏观角度调整工农业的利益分配格局,从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农户及其他投资者优惠,通过实行补助、贴息等多种形式的支出方式,确保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4.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农业开发和建设。要认识民间资本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效应,从法律上明确民间资本对农业投入的合法地位,在金融

26、、财政、投资等政策上给予适当鼓励和引导,保证其与其他投资主体享有平等待遇。尤其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开展,引导其对农业的持续投入。5.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投入。抓住国家推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调动和保护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购置力缺乏和资金筹措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补贴的拉动作用,提高农机化的开展速度和质量。(四)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1.近期内,应当继续发行国债,并确保用于农业的投资占农林水气的比重不低于20;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农业根本建设投资,确保农业根本建设投资占根本建设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到10左右;占农林水气的比重稳定

27、在20左右。国家投资应重点用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包括五大体系即良种繁育体系、农业资源和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和农业质量标准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四大基地即农产品商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农村能源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此外,还有农村道路、邮电通讯、能源、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农村小型根底设施。在产品和产业及区域上,国家投资应重点向优势产品优势区域集中投资。 2以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机械装备应用为重点,实行有差异化的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扶持政策,设立粮食主产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资金,该资金应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全部减免粮食主产

28、区的地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根底设施建设,扩大粮食生产的规模。(五)土地流转政策建议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市场化的农地产权交易。按照自愿、平等、有偿的原那么,采取各种具体的细化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转包、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标准土地调整行为,保证?土地承包法?的严格执行。促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本钱低、收益高的农业经营大户,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手中集中。允许农户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折合为股份投入涉农企业(包括乡镇工业),分享工业开展的收益,促进土地持有者收益稳定、持续增长。2加大政府支农的力度。土地流转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流转方面有支付能

29、力的需求缺乏。也就是因为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差,缺乏能带来规模效益的种田能手和科技型农民。因此,应大力培育企业家型的农民和种田能手。对那些对农业有兴趣,有能力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政府要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把其培育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增强对土地流转的需求。在农地的流转中,要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尝试给予种田大户和规模经营的组织以奖励,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可借鉴国外(如法国)实行离农奖励金的措施鼓励其离农就业,加速土地流转。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优越的条件。3.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效劳。建立土地流转效劳组织,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关效劳,逐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效劳平台,不断健全流转机制。从事

30、土地流转效劳的中介组织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土流转双方自愿接受的中介效劳。要把开展土流转标准管理与提供土流转效劳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效劳之中,全面加强和改善土流转管理与效劳工作。4.探索引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的投入支持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为土地流转和实现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创造必要的根底条件。近些年工商企业通过流转租赁农民承包土地经营,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地方没有引发大的矛盾和冲突。但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要求看,对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经营必须依法标准,因势利导,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不利影响。(

31、六)适度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政策建议1标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关键环节在农村土地问题上,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分散的土地使用权集中到种田大户和养殖大户的手中,不失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根本举措。政府要明确农民对农地永久经营权,标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转让,通过参与分红和取得转让资金专心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转移,从而为农地更大规模的集约化规模经营创造条件。2开展农业大户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积极支持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经营能人流转。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有关种粮、良种、农机、生资等补贴资金应落实到实际经营大户。在税收

32、、保险、银行信贷等方面应对大户给予积极支持,为大户提供生产经营必需的各项效劳,确保大户开展有良好的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支持畜禽、水产养殖大户开展,扶持养殖小区开展,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全面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和养殖效益。3大力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有利于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环境,在法人登记、资金、税收、信贷、农资供给、进入市场等方面给予专业合作组织与国家、集体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同等的优惠政策。通过宣传、示范、引导、鼓励农户在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销售、农资购置、资金融通等领域自愿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效劳组织。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移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一是对老年农民采取土

33、地换保障;二是对兼业农民进行土地股份制;三是对非专业农民实行(如按季承包、委托代管、组建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土地流转。农民本人也可以转为农业工人或外出找工作,这样,土地就可以逐步向专业农户集中。(七)农业保险政策建议1.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作为支持与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政府需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法规制度,采取以政府组建农业保险公司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农业保险基金以政府财政补贴和农户投保费构成,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和保险费给予财政补贴,并实行免税政策。2.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保险公司应结合农业产业化开展的趋势开展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综合性保险品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的生产,实行法定保险,对法定保险工程给予30一50的保险补贴,并建立农民收入保险制度,使之逐渐成为农业生产者最低收入水平的保障手段。3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