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资料_第1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资料_第2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资料_第3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资料_第4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关于传热系数K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 、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K 实际是个平均值;B、总传热系数K 随着所取的传热面不同而异;C、总传热系数K 可用来表示传热过程的强弱,与冷、热流体的物性无关;D、要提高K 值,应从降低最大热阻着手;答案: C2、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效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A 、斯蒂芬 -波尔兹曼定律;C、折射;B 、克希霍夫;D、普郎克;答案: B3、在确定换热介质的流程时,通常走管程的有(),走壳程的有()。、高压流体;、蒸汽;、易结垢的流体;、腐蚀性流体;、粘度大的流体;、被冷却的流体;答案:、;、4、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 ) 。、产生对流

2、的原因;B、流体的流动状况;C、流体的物性;D、流体有无相变;E、壁面的几何因素;答案 :A 、B、C、D、E5、某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将湍流流动的空气加热至指定温度,若需进一步提高空气出口温度,拟将加热管管径增加一倍(管长、流动状态及其他条件均不变)措施是:、不可行的;B、可行的;C、可能行,也可能不行;D、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 A解:原因是:流量不变d2 u常数当管径增大时, a. ul / d 2,u0.8 / d 0.21/ d 1.8b. d 增大时, 增大,d综合以上结果,A1/ d 1.8,管径增加,A 下降根据 mcp t2 t1KAt mKAtmAt2t1ln Tt

3、1对于该系统 KTt 21mcpAln Tt1即Tt2,你认为此lnTt1A则Tt2 t 2本题在于灵活应用管内强制湍流表面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N u即物性一定时,u0.8 / d 0.2 。0.023Re 0.8 Prn ,根据连续性方程,流量不变时,变化。Vd 2u常数4,所以管径变化,管内流速也发生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热阻小,可以忽略不计,总热阻近似等于管内传热热阻,即K6、对下述几组换热介质,通常在列管式换热器中K 值从大到小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A 、 ;B、 ;C、 ;D、 ;冷流体热流体水气体水沸腾水蒸气冷凝 水 水水轻油答案: D7、为了在某固定空间造成充分的自然对流,有下

4、面两种说法:加热器应置于该空间的上部;冷凝器应置于该空间的下部;正确的结论应该是()。A、这两种说法都对;C 、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错;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D 、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错;答案: B8、下述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 ; C、 ;B、 ; D、 ;空气流速为30m/S 时的 a;水的流速为1.5m/s 时的 a;蒸汽滴状冷凝时的a;水沸腾时的a;答案: C9、传热过程中当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都较大时,影响传热过程的将是()。A、管避热阻;B 、污垢热阻;C、管内对流传热热阻;D 、管外对流传热热阻;答案: B10、在冷凝器中用水冷凝苯蒸汽

5、,水走管程, 其雷诺数 Re1.2104 , 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若将水的流量减半,其对流传热系数( )。0.80.8;A、 (1/2); B 、 A,即已有传热面积大于所需传热面积,所以此换热器合用。3、将流量为 2200kg/h的空气在蒸汽预热器内从20加热到 80。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116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现因工况变动需将空气的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 问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完成新的生产任务?请作出定量计算(要求: 换热器的根数不作变化)。冷凝段冷却段分析:由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着眼考虑:空气流量增加20%而进出口温度不变,即Q增加 20%。因为蒸汽的冷凝系数

6、远大于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 , 所以总传热系数 K 接近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 空气流量增加后, 总传热系数增大, 但其增大的幅度不能满足热负荷增大的要求,故可以改变的只有tm 及 A。解:蒸汽空气 ,又管壁较薄可忽略其热阻K空气空气0.023 Re0.8 Pr 0.40.023d Ws /0 .8Pr0 .4ddd24W A0.8在物性不变的前提下空气C1d 1.8(a)QKA t mndLt m由题意, n 为常数QC 2WA0.8t mL将 (a)式代入:d 0.8( b)(a)、( b)二式中 C1 、 C2 均为比例系数。设“ 1”,“ 2”分别代表工况改变前后的情况,由(b)式:QW

7、A0.8d0 .8tm2L2122Q1W AL1d2t m110 .8t m21.20.8L 2d1L1d 2t m1Q2Q1已知:1.2t1t 2K A100t1ln100t 2(b)比较( a)、( b)二式得t 2t1100t12 ln 100t 2Kt mK 将已知数据代入ln100301483(3530)10029090.0604t 267.5增加冷凝量为t234.1 C2WcC p c(tt1 )2 (34.1 30)WQ21.64Wc C p c (t 2WQt 1 )35 30即蒸气冷凝量增加了64。此例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控制热阻的理解。由于原来的冷却水出口温度已经很低,冷却水

8、流量加倍后,平均温差即传热推动力增加很少,这可由t 2 与 t 2 的比较看出。但因蒸气冷凝给热系数远大于冷却水的对流传热系数,所以管内对流传热热阻就成为整个冷凝过程的控制热阻。冷却水流量加倍后,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增大到原来的 20.8 1.74 倍,控制热阻相应降低, 导致总传热系数几乎以与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相同的幅度增大, 结果使冷凝液大量增加, 由此可见, 降低控制热阻,是增大传热速率的一个重要途径。4、废热锅炉由25mm 2.5mm 的锅炉钢管组成。管外为水沸腾,绝对压强为2.8MPa,管内走合成转化气,温度由550降至450。已知转化气一侧,10000W /(m2 )。若忽略污垢热阻,求

9、换热管的壁温解:方法一:1) 先求总传热系数(以管子内表面为基准)Ki=242W/(m2 )(2)平均温度差 11bdid i2.8MPa 下水的饱和温度为230。o d oKiidm1.002520120tm(550 230)(450230)270 C(3)热通量25045 22510000250.0040.00004950.00008Qdi2qi0.00413Qt m24265.3kW/mAiK i270qoK ot mK it m(4)管壁温度Aodo1)先着眼于管内的对流传热20。2由牛顿冷却定律:2422527052.3kW/m又qi550i (TTw )T45023500 Cqi6

10、5.3Tw T10239500250i再眼于管外的对流传热250W /( m2 )水侧 Tw 及 tw 。t w tq023052.3 103235100000方法二:先求传热过程的总热阻及分热阻(基于内表面)1R1 R21b didiRR3d m0 d 0Ki10.002520204522.5 10000 250.004 0.0000495 0.00008=0.00413( m2 )/W再求管壁温度在连续传热过程中,温降与热阻成正比。故TTWR1tWtR3TtRTtR550450已知: t = 2300c T =2= 500 R1 (Tt ) t w = T-R5000.004(500230

11、)239=0.00413t w = t +R3 (Tt )R2300.0008(500230)2350.00413=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分析:由于管内外水沸腾传热系数较大,管内合成转化气对流传热系数相对要小得多, 所以壁温接近水的温度。 又因为管壁的热阻较小, 所以温降也小, 也就是说管壁两侧温度比较接近。两种方法略作比较可以发现,第二种方法更简捷、直观。壁温的估算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重要。 无论选择换热器类型还是选定换热器都需要知道壁温,一些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也需要知道壁温。5、在列管换热器中用蒸汽加热空气,蒸汽走完程,空气走管程且作湍流流动,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 (1) 空气的压强加倍; (2

12、) 传热管的数目加倍试估算 / ? t m将如何变化?解:( 1) 蒸汽 空气由 Q =KA t m得 Q/t mKA空气dudGRe=K空气A由上可知,当压强加倍后,管内空气的,u 将有所改变,具体说增大 u 减少,但质dG量流速 G = u不变。即 Re=不变。cp又r=不变 不变 Q/t m亦不变化( 2)传热管数目加倍。传热管数目加倍,则传热面积A 加倍;但流通面积增大 1 倍后,流速相应减少 1 倍,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减至原来。0.574 倍。0.50 8(Q /)2A2t m 20.57421.15(Q /)A11t m 16、平均温度为270的机油从一 108mm6mm的钢管中流过

13、。已知油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为 340W/(m2 ) ,大气温度为12。试求: (1) 每米管长的热损失;(2) 若管外包以导热系数为 0.045W/(m ) ,厚度为20mm的玻璃棉作保护层,此时的热损失又为多少?假设管壁及污垢热阻可以忽略不计,外壁对空气的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可用TWWT的单位为2a =8+0.05t来计算。其中t 表示壁温,; W/(m ) 。解:( 1)设油和空气的温度分别为t 1、 t 2。从热油和空气的传热来看Q=KA(t1-t 2)欲求 Q必先知 K,而 K 又与 T 有关。由 T 的计算式可以看出, 求解 t W是关键。但从外壁对周围环境的联合传热方程 QT=

14、TA(t W-t) 分析,要想求得 t W又须知 QT。如此应采取试差法求解。设未保温时管外壁温度为265则T =8+0.05 265=21.3 W/(m 2 )每米钢管的外表面积A= dL=3.14 0.108 1=0.339m2散热量QT=TA(t W-t)=21.3 0.339(265-12)=1827W校核壁温由 Q=KA(t 1-t 2)11111其中:K1T34021.32=0.0499 ( m) /WK=20W/(m 2 )又 Q=20 0.339(270-12)=1753W稳定传热时, QT 应等于 Q;现 QTQ,说明假设的壁温偏高。重设 t W=250T =8+0.05 2

15、50=20.5W/(m 2 K) QT=20.50 0.339(250-12)=1654W校核壁温111340 20.5 =0.0517(m 2 )/WK=19.3W/(m 2 K)Q 19.3 0.339(250-12)=1688WQTQ,说明所设壁温合理。16541688故每米钢管的损失约为2=1671W。设保温后外壁温度为 50T =8+0.05 50=10.5W/(m 2 )此时每米管长的外表面积2A =(0.108+0.04) 1=0.465mT散热量 QT=10.5 0.465(50-12)=186W校核壁温b由于增加了保温层的热阻,总热阻111b110.02K1T34010.50

16、.045 =0.543(m 2 )/WK=1.84W/(m 2 )0.3390.465传热面积取保温层内、外表面积的平均值A=2=0.402m2Q=KA(t1-t2)=1.84 0.402(270-12)=190WQ QT,说明所设壁温合理。186190188故保温后每米钢管热损失仅有2=188W,为不保温时的1671 =11.3%。2分析:比较保温前后可以看出:保温前总热阻为0.0517(m )/W ,保温后总热阻为0.543(m 2 )/W,大了一个数量级;保温前钢管外壁温度为 250,保温后保温层表面温度降至 50,下降了 200。本例提示我们:高温设备经保温可极大限度地减少热损失,因此

17、是十分必要的。7、用传热面积 A1=1m 2的蛇管加热器加热容器中的某油品,拟将油温从t1 20 C 升至t 280 C 。已知加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200W /( m2C) ,油品质量 m500kg ,比热容 cp2.2kJ /(kgC) 。容器外表面散热面积S2 12m2, 空气温度 t20 , 空气与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10W /(m2C ) ,加热蒸汽的压强为250kPa 。试求:1)所需加热时间;2)油品能否升至 90 C 。不考虑管壁热阻及油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热阻。分析:显然,这也是个不定态的问题。蒸气通过蛇管加热器使油品不断升温,当油品温度超过容器外空气温度后在自身升温的同时又不断向

18、器外空气散热。器内器外传热推动力都随时间不断变化。但不管情况如何改变, 热平衡关系却总是成立的。因此,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其间这样一个平衡关系: 蒸气的加热速率等于油品的吸热速率与容器向外散热速率之和。又:油温升高的过程即为器壁向环境散热量不断增加的过程,直至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此时的油品温度即为其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解:油品从20 C 升至 80 C 所需时间查表得, 250KPa 时蒸气的饱和温度TA=127蛇管加热器的传热速率QhKA1 TAt式中 t任一瞬间油品温度,CQcmc pdt油品的吸热速率d器壁的散热速率QA2t t由热平衡关系QhQc Qa故 KA TStdtmc p d

19、A2t t将已知条件代入2001 127 t5002.210 3 dt10 12 t 20dtdd3438t整理86.9d343880dt积分020 86.9tQ3438 ln 86.92086.9807810s2.17h油品可能升至的最高温度令加热器的传热量与器壁的散热量相等即 KA1TAtA2tt代入数据200 1127t10 12 t20解之t =86.9 T138.9 , 所以此蒸汽能满足传热要求。19、有一套管式换热器,甲流体(走管间)和乙流体(走管间)在其中逆流换热。生产要求将流量为810 kg / h 的甲流体( CP0.8Kcal / kg)从 120冷却至 70,管壁的对流膜

20、系数12000Kcal / m2h ,并可视作不变。乙流体由20被加热至 50。 35的水的粘度为 0.72Cp ,已知内管内径为0.0508 m,乙流体的平均流速为0.15 m/ s ,管内壁对乙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系数2627Kcal / m2h,内管两端压强差为P 。如果管壁及污垢热阻不计,流体的物性常数及摩擦力系数均可视为常数。求当此换热器内管两端压强差经调节增至3P 时,完成这一传热过程所需的传热面积。Plu 2解:当内管压强差为P 时,d23 Pl(u ) 23d2内管压强差为P 时,u23u3uu0.150.26m / suRedu0.05080.15 9941.0510 40.72

21、10 3湍流当内管压强差为 3P(u0.26m / s) 时,管内流动也肯定为湍流0.80. 822u6270.26974kcal / m2 h则u0.15K122000974655kcal / m2h122000974又由原工况: w1 C p1 T1T2w2 C p 2t 2 t1可得:8100.8(12070)w2C p 2 (5020)w2 C p21080kcal / h 热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不变(生产要求)w1C p1 (T1T2 ) w2 C p2 t 2 t18100.8 120 700.261080 t 2100.15解得: t 237.3 t mT1t2T2t112037.370 2065ln T1t212037.3ln平均温差:T2t17020则由 w1 C p1T1T2KAt mP 可得: 8100.8 120 70655A 65A0.761m 220、有一换热器,并流操作时,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5和 70,热流体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