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_第1页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_第2页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_第3页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_第4页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1概 说东汉末年,“世积乱离,风衰俗怨”,中央集权土崩瓦解,儒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动摇。思想的解放导致了文学的解放,创作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文学观念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理论的觉醒和长足的发展是其重要的标志。文学观念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文学创作主题发生了变化此前的创作大多是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主,此时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和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从表现政治主题到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是重大变化。古诗十九首:“盛年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

2、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植:“转篷离本根,飘飘随长风。”“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3创作的变化创作上的变化反映到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此前之“志”虽含情,但只能是合于礼义之“情”,“志”也只是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魏晋时则突破了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个人之情。此后陆机总结为“诗缘情而绮靡”。4第二,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汉魏作家作品中的个性都十分鲜明,如三曹: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慨多气。“七子”创作这是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之后

3、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反对用共性扼杀个性,充分地表现个性。与玄学重自然、轻名教的思想相吻合。魏晋名士不受名教束缚,放浪形骸,率性而为,任其自然,正是强调个性自由发展的体现,促进了文学创作与思想的变化。5第三,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儒家在对待文艺上片面强调政治教化,对形式的独立性重视不够,忽略了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前述创作上的变化相联系,魏晋把文学看做个人精神上的安慰与心情苦闷的解脱,追求美的享受,对创作的审美特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才性论言、象、意的关系形神理论6“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第一,把文学同立德、立功并列,从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把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部门。第二,士

4、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即意识到自身价值,同时对文学本身的规律和创作个性的认识有极大提高。强调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7第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哀民生之多艰”成为建安文学创作的主题。这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自我表现。第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以帝王之尊而同士人交朋友。在诗赋创作上彼唱此和,把友谊建立在文学创作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这种尊重文人的精神一方面为文人觉醒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敢于抒发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一条广阔的道路。8第一章 曹丕与陆机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一、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曹丕针对不良倾向,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文学批评标

5、准。以往批评中两种不良倾向:1、“贵远贱近,向声背实”。2、“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审己度人”即要求批评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去评论文学,不求全责备,因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所以他在论及具体作家作品时,不仅充分肯定了当代作家的成就,而且往往在指出其优点时也指出其缺点,并在与其他作家的比较中说明他所擅长的文体。品人与评文相结合这种批评思想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9二、“文气”说 在批评史上首次提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10比较与意义曹丕的“文气”说不同于孟子的“养气说”,因为孟子的养气主要

6、指的是道德内容;也与刘勰的“养气说”有区别,风骨、养气诸篇认为气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由养而致的,而曹丕的“文气”则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具有极强的个体性、独特性。“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的“文气”说揭示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气质的关系,这对于风格研究和作家评论都有重要意义。11三、文体论 首先,提出了“夫文本同而末异”。所谓“本”即思想感情(内容);“末”指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不论哪一种文体都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表现内容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文体。其次,将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因实际功用的不同,四类文章在文体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色彩

7、上各有特征。在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次明确认识。 12曹丕的“诗赋欲丽”揭示了诗赋的艺术特征,重视诗赋的形式美,正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征,对六朝诗歌的发展和“缘情而绮靡”的诗论产生了很大影响。13四、文学价值论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关于文学作品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把文学的地位提到了空前高的程度。1.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2.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即留名千古的事业3.把文章同人的生死、荣乐相比,认为文章比人的寿命、荣乐更为重要,引起人们对文学事业的重视。14意义1、是对“三不朽”说的继承和发展,肯定了文章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文章”以新的界定,强调了文学自身的本

8、质和特点,体现了文学自觉时代的精神。2、认为文学超越个人的年寿荣乐而自有其独立性,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追求,给古老的立言不朽说注入了重视个体生命价值、揭示人生意义的新内容,充分体现了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15第二节 陆机和文赋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开创以赋论文学创作的先河。一、撰写文赋的目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章的思想或作者命意,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物;语言辞藻不能很好地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物、意、辞关系)作者说明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解决“意称物”与“文逮意”的问题。16论创作前的准备一是观察万物;二是阅读古籍;三要抱有高尚廉洁的

9、志向。观察万物能丰富作家创作的想像和获得丰富的素材;大量阅读钻研古籍,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崇高廉洁的志向,在创作中能发挥指导作用。接着从四季自然变化的刺激所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不同,来论述观察万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说明作家的激情,是有感于物的变化而动的,文以情生,情以物感。17论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及想像构思的开始要求沉思虚静,使构思时的想像达到自由翱翔的境界。要求作家具有“玄览”之心,“收视反听”,专心致志于创作,沉静于想像之中,进入一个空灵之境。构思成熟作者主观激情由不鲜明而鲜明,所表现的客观之物随之越来越清晰。创作(想像)艺术想像与物像相结合,并超越时空限制,无处不在。18论内容与

10、形式的关系“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理”指文意,“文”指文辞。以树干与树枝的关系比喻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说明文以意为主,文辞是为表达文意而发。把理、意、情看作内容要素;把文、辞、言看作形式要素,并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论述言辞、文采时还强调“贵妍”,以文辞艳丽为贵,同时指出遣词要注意变化。19论文体与风格认为文体多样性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多样及其多变。把诗赋提到文体首位,突出了它们的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是因情而生,所以要求文辞美丽;赋是铺写事物的,故要求语言清楚、明确。明确强调诗的感情特点,比“诗言志”更切实际。“缘情”强调诗的抒情性,而“绮靡”强调的是诗的语言形式特点。

11、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形式。他还对各种文体的风格进行了论述。20论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创作中要注意:一是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二是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三是力避雷同,求创新。四是精美辞句,以免平庸之讥。21防止五种弊病:一是防止因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清唱而靡应”,以致不能成文之弊;二是防止美丑混合,“虽应而不和”,以致文不调谐;三是防止重词遗理,“虽和而不悲”,以致流于空泛之弊;四是防止迎合时俗,“虽悲而不雅”,以致格调不高;五是防止清淡疏缓,“雅而不艳”,缺乏文学趣味之弊。从中可看出他的审美理想是提倡“应”、“和”、“悲”、“雅”、“艳”。反映了突

12、破儒家经学附庸后,魏晋时人的审美情趣。22论灵感“应感之会”指作家创作时的灵感冲动;“通塞之纪”指作家创作时灵感的通畅与阻塞。认为灵感来时是无法阻挡的,去时也无法遏止;灵感藏而不发时,如光息影灭;灵感喷涌时,则如震响声起。所以作家要顺乎自然,善于捕捉时机。陆机看到了灵感的偶然性。当然因时代所限他不可能对之作出科学解释。但他的讨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即较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更具体而贴近创作实际。23文赋是我国第一篇文学创作论专著,着重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鲜明地提出了“诗缘情”的主张,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在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拓的意义。24第二章 南朝文学批评与刘勰第一节

13、 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首先是魏晋南北朝经济、政治的变化和审美意识的自觉。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77页)其次,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变化。 玄佛合流对文艺创作及思想的影响:1、从言意关系上进一步深化了玄学的言不尽意论,对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趣”的艺术观产生影响。 2、佛教的形神观广泛流行,对艺术创作上的形神论影响深刻。 再次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 25第二节 刘勰与文心雕龙一、生平与思想家道中落整理佛教经典,撰文心雕龙思想上以儒家入

14、世思想为主,兼受道家和魏晋玄学的影响。26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1、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本质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原道“道”在文心中一指道家之道,即自然与自然之道;二是易系辞中的道,即天、天命。综合而言指万物有质、自然有文的美的规律。但在刘勰看来具体体现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因为它是对作为普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运用和发挥。把老庄的自然之道具体化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又把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上升为普遍的自然规律之道的体现,使老庄之道与儒家之道熔为一炉27政化贵文,文辞为功,圣人修身贵文。征圣圣人之文是阐明道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从圣人作文研习典正、体要、雅丽。文学必须以宗经为本,

15、以酌取纬书和楚骚为辅,做到奇正相参,华实并茂。宗经六义:情深、风情、事信、义直、体约、文丽,即从六个方面向经典学习。他的原道、征圣、宗经的思想是对荀子、扬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82、文体论论34种文体,包含各类文学性与实用性文体。(即分“文”和“笔”)“文”是指偏重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文体。“文”、“笔”之分意味着人们对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分逐渐明确,体现了文学观念的进步。 “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他从各种文体的起源来阐释其特点,认为任何一种文体的特点,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全面地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具有重

16、要的理论意义。293文学创作论论情采(情采篇)“情”(情、理、事、义)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采、辞、文、藻)指作品的艺术形式。论艺术想象(神思篇)心与物、情与景、物情辞之关系。虚静说。“虚”,虚怀以纳万物,“静”,静虑以明事理。积累学问、增长才干、深入观察事物、增强驾驭语言能力。对先秦道家和荀子思想的创造性发展。30隐秀说(隐秀篇)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隐”指意象的意,即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秀”指象,是客观物象的描

17、写。作家的思想感情是寄寓于客观物象的描写之中。“隐”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形象不仅要有从形象本身可以直接体会到的意义,而且要有从形象间接联想出的意义,即借助于形象的暗示、象征等体现出来的意义,即“文外之重旨”“秀”是要使客观事物的面貌非常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亲眼目睹,比生活原型更加“卓绝”31隐是艺术形象中的主体特征,秀是艺术形象中的客体特征。作为一种美学要求,体现了他以自然为美又不废弃人为加工的思想。“隐”即不要语言深奥,而应明白晓畅,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余味无穷。“秀”不是堆砌辞藻,而是自然逼真地再现。32论风格(体性篇)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作家的个性包括四方面:“才有庸俊,气有

18、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才和气是先天的(情性所铄),学和习是后天的(陶染所凝)。风格的形成是两者的结合。风格的分类(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定势时序)33论风骨体性总论作家与风格,风骨是刘勰重视、提倡的一种风格的标准。风骨指文风的爽朗刚健。风,侧重在思想感情的清明显豁生动;骨,侧重在文辞的峻健有力。联系:作者的感情气质是通过文辞来表现,文辞刚健,则情感易鲜明生动。反之则柔靡不清。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提倡刚健有力的文风,主张风骨与辞采兼备矫正齐梁文风。为唐人高举

19、汉魏风骨的旗帜提供了理论武器。344、文学鉴赏批评论(知音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创作是由情到辞,而欣赏则是由辞到情的过程。正确开展批评要做到:一、“操千曲”、“观千剑”、“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即通过丰富的实践提高鉴赏能力;二、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公正、客观;三、掌握正确的方法,即“六观”;四、遵循从形式到内容的步骤,“披文以入情”,“沿波以讨源”。355、文学发展论提出了“通变”的思想。通指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变指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变化。认为文学十代九变,而演变的原因有三:一在于政治的盛衰和社会的治乱。二在于君主的爱好和提倡。三在于学术思想风气的影响

20、。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的发展必然受制于社会生活。强调文学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指出社会心理决定文学风格的变化。如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社会心理是社会群体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共同的社会意识,它往往决定文学风格的变化。 36三、文心雕龙的地位与作用 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熏陶下产生的伟大的文学理论巨著,富有独创,自成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传统,对后世文学理论具有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有许多至今仍闪

21、耀着光辉,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赢得了世界地位。37第三节 钟嵘与诗品文赋、文心雕龙所论是广义的文学,而诗品是专论纯文学诗歌的著作。与文心一起被后世学者誉称为文艺理论的“双星”钟嵘思想上倾向于老庄玄学思想。对当时的文艺创作诗风和文艺批评现状不满38一、“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一是认为诗歌是“吟咏性情”抒发情感的,承继了自先秦以来“诗言志”的观念。但更突出了抒情的特征。“性情”即是指以感情活动为主的心灵活动。二是认为“性情”的产生源自外物的触发。或是自然界的感发,或是社会生活的触动。阐明了诗歌产生的根源,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其感情论既摆脱了儒家

22、经学的束缚,又没有泛情主义的弊病。39二、论五言诗及其历史地位至齐梁,五言诗已臻成熟,但并未取得应有地位。钟打破儒家传统偏见,积极倡导,充分肯定五言诗的地位。以诗骚为源头将诗人分为两大艺术风格。风、骚并提而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精辟地分析了历代五言诗人的创作特色,并给予了公正评价。40三、诗歌艺术论及批评论1、以自然为美的批评原则反对过份追求声律而流于形式的不良风气,主张清新、流畅的自然之美。“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主张“芙蓉出水”之美。反对堆砌典故,过份藻饰。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只要即景会心,直接描绘出激起诗情的景物或事情,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直寻”就

23、是用直接可感的形象来描绘诗人有感于外界事物所激起的感情。但他并不是完全否定人为的努力,而是认为应当通过人为的努力而达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的水平。412、诗歌创作“滋味”说中国古代文论中第一个以“滋味”论诗的诗歌评论家。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引申为审美快感。在诗品序中有三处:一是“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二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三是批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综合起来,味的意思是指诗歌所具有的绵长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即作品中蕴蓄着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的艺术境界。423、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认为赋比兴手法应该交替运用,使文意既不过深,

24、也不过浮,使读者感到既不难理解也不一览无余。赋既要“直书其事”,还要“寓言写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还应“因物喻志”,使物中有情志,即情愿形象化。兴在创作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从欣赏而言是披文入情以引起联想。三种手法要综合应用,处理好“情”、“物”关系,使情寓于物,物见于情,物情相生,含蓄有味。钟嵘对“三义”的解释,总结了诗经以来文学创作的丰富经验,吸收了魏晋以来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具有创新意义。434、风骨论以建安文学为五言诗的典范,提倡“建安风力”。第一,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在艺术表现上有鲜明的特色。第二,诗篇直接抒写所见所感,真实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弊。第三

25、,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第四,形象塑造上有明朗简洁的风格而无纤巧雕饰之病。故建安诗歌形象生动,语言刚劲有力,文质并茂,骨采兼备。44小结 文心和诗品作为南朝文学批评的双子星座,一部是综合性的理论巨著,一部是评诗的专著。一部是宏观的,一部是微观的。一部意在建造一座包含了此前各种文体在内的文学理论大厦,一部则是聚焦于五言诗这一单一的品种去进行精微的品析。它们都在各自确定的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后来者无法超越。45第四节 南北朝其他文学理论 葛洪的文学观一、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王充、曹丕的理论主张,对传统的贵古贱今观念进行批判。P71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中,今必然要胜古。

26、其次文学的发展也是从质朴到华丽逐渐演进的,因此讲究艳丽、雕饰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P72葛洪提倡宏富华丽的雕饰之文,不是离开内容专讲形式,而是在重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形式之美,突出文学自身的艺术特点,既合乎时代潮流,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益。46二、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儒家认为德行高于文章是天经地义的事。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述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葛洪认为德行与文章并重:“筌可以弃,而鱼未获则不得无筌;文可废,而道未行则不得无文。”“文章虽为德行之弟,未可呼为余事也。”(尚博)强调了文章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及其独立地位,对促进文学艺术的独立发展有积极作用47三、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批判虚美华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