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人类,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 A.史记上的记载说明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制工具(正确答案)C.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D.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答案解析:答案:B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2.小明同学假期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参观时,观看了4D科普动画电影北京人,他在电影中不可能看到北京人( ) A.用石器猎取动物B.结成群体生活C.用骨针缝制衣服(正确答案)D.用火烧烤食物3、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和树的种子等。 表明北京人( ) A.过着群居生活B

2、.会使用火(正确答案)C.会饲养家畜D.会种植庄稼4.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 种植粟和水稻 饲养猪狗等家畜 原始聚落的出现 火的使用A. B.C.(正确答案)D.5.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甲骨文、史记B.甲骨文、殷墟遗址(正确答案)C.封神演义、青铜器D.青铜器、史记答案解析:答案:B 第一手史料主要指实物史料,如遗址、遗迹、化石等6.同学们议论起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生活中的共同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建房子过

3、定居生活B.会使用磨制石器C.都会纺线织布,种植水稻(正确答案)D.会饲养家畜7.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 )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A. B. (正确答案)C. D.8、“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中可看出华夏民族的( ) A.生活习惯B.发明创造C.神话传说D.形成特点(正确答案)9、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 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条拜黄帝,表达对 他的景仰。清明拜祭黄帝的传统有利于( ) 寻根溯源 传承和弘扬

4、中华文明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 增强民族认同感A.B.C.D.(正确答案)10、史记,五帝本纪中记 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 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 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这表明,尧禅让给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选贤与能(正确答案)B.战功的大小C.血缘关系的远近D.文化水平11. 据礼记.礼运 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的“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正确答案)C.郡县制D.行省制12.古书记载,周公兼制下,立七十一国”。其中“太公姜尚入齐,周公旦入鲁”。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正

5、确答案)C.建立县制D.推行郡县制13.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正确答案)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14.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 打制石器B. 原始陶器C. 青铜铸造(正确答案)D. 瓷器烧制15、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由此可见,鼎除了可用于祭祀外,还可用作( ) A.装饰品B.食器(正确答案)C.乐器D.兵器16.春秋时期,农业

6、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 A.陶器制作技术的成熟B.水利工程的兴修C.青铜器的改进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正确答案)17.如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的历史人物是( ) A.周武王(正确答案)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1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争霸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了,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华夏 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A.B. C.D.(正确答案)19、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

7、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正确答案)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20、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 人有( ) 勤于耕织的人 经商的人 战场立功的人 固守传统的贵族A. (正确答案)B.D.C.21.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正确答案)22.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这是对他教育贡献的至高评价。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 ) 创

8、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提出“仁者爱人”A.(正确答案)B. C. D.2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 弘扬社会正气B. 寻求国家治理方案(正确答案)C. 塑造理想人格D. 建立中央集权统治24.四川旅游的宣传语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修建于秦朝时期 是李冰主持修建的A. B. C. (正确答案)D. 25.下列有关秦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秦朝的建立者是赢政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

9、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局面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A.(正确答案)B.C.D.26.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 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统一车轨C.统一文字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正确答案)27、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起义爆发地点是大泽乡在陈建立了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A.B.(正确答案)C.D.28、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

10、同原因是( )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正确答案)29、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字样反映的战争发生在( ) A.商纣王和周武王之间B.夏桀和商汤之间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D.项羽和刘邦之间(正确答案)30、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休养生息(正确答案)3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正确答

11、案)32.“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下列属于汉武帝在“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措施是( ) A.建立皇帝制度B.建立刺史制度C.颁布推恩令D.推行儒学教育(正确答案)33. 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正确答案)D统治者的腐败3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末年B.西汉后期C.东汉初期D.东汉后期(正确答案)35.某同学准备

12、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玄奘西行C. 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答案)D. 鉴真东渡36.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正确答案)37、“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i)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

13、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B.长安(正确答案)C.咸阳D.北京3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D.华佗医术高明, 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被人们誉为“神医”(正确答案)39.下列关于先进科技的表述,不属于东汉时期的一项是 (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B.华佗制成

14、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确答案)D.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40.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B.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东汉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正确答案)C.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D.其作者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产生重大影响4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正确答案)D.西晋迁都长安42.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

15、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正确答案)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43、“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确答案)B.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使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割据D.使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44.下列事件中,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的是( ) 昭君出塞 少数民族内迁赤壁之战苻坚锐意改革A. (正确答案)B. C.D. 4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16、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到开发的原因有(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社会相对安定 自然条件好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方生产先进A.(正确答案)B. C.D. 46.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 民族交融的加强(正确答案)B.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 政权分立的加剧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47.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三国以前,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 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但也出现过几次短期的统一。下列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 ( )曹魏前秦 西晋 北魏A.B.C. (正确答案)D.48.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