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_第1页
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_第2页
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_第3页
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 .分析学生5确定方法与工具(包括媒介)图1 OECD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古至今思想家、 教育家及学者都在探讨。现在的公民所要具备的 核心素养是什么?经合组织从1997-2005年开展 “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简称DeSeCo)研究项目,将核心素 养用来描述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素养 中最关键、必要并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核心素 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与关键能力 2016

2、年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发布中 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 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 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培 养成为我国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标杆。从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始,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 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校本 课程逐渐走入各学校。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落实于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呢?本校着眼于发展学 生的核心素养,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挖掘地域资 源,构建校本课程,通过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 进行了相关校本

3、课程建设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各有突 破,各放异彩。斯基尔贝克开发程序、塞勒等人的 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托马斯的程序等都是较为有名 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在众多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中,我们选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 开发程序,它所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比较注重 学生在学校课程方案当中的重要性,共包含八大步 骤2,如图1所示。这八个步骤在逻辑上遵循一定的顺序,但在 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任何一个起点出发,要 注意的是,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到其他的七个步 骤。本校依据经合组织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关注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

4、注科技教育的特点,渗透 跨学科融合的学习理念,着手全面建设科技教育 校本课程以成全人的发展为宗旨确定明确 的课程目标科技教育是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总称,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 值观、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全 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既扩充学生对 科学知识的掌握,又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科学和技术、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照核心素养 的三个方面以及六大素养,不难看出科技教育中 所承载的份量之重。为此,学校力求通过科技教育 的课程实施成全人的发展。在科技教育的课程目 标的设定上,着力体现学校文化、学科特点,促

5、进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培养目标 的达成“成全人的发展”是本校的办学理念,它与核 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人”不谋而合“诚.敏”是学 校的校训,“人缘善缘 文缘雅缘创缘”是$五缘” 学子的必备品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科 学教育系列课程的学习,践行至诚至信、敏而好学 的校训,培育动手动脑、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 创造、尊重欣赏、自尊自信、博雅多通等五缘学子 特质契合学科的学习特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 程。科技教育的天地更为广阔,更是如此。课程的 具体目标为学生通过科学教育系列课程的学习, 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

6、解与 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 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 究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 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 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多元 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 以学校 为基础开发的课程。是学校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 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环境条件和师生的独特 性与差异性,制定具有个性和灵活性以及在统一 基础上具有多样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 从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独特

7、性出发,是民主开 放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者是教师,当 然也需要学校层面、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在教 师分析、学生分析、地域文化资源调查了解的基础 上,学校构建了多元、开放、立体的科技教育课程I湿地校本 一lerlIEAIM 校本一图2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以科学课为唯一渠道的科技教育模式, 通过多元链接、微型叠加和模块组合,弥补单一、 线性课程的缺陷,形成了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校 本课程系列化、科技节活动多样化和兴趣组活动 特色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使学生获得多元 的、适宜的、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发挥教师所长,人 尽其才,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开展课程建设,成全 教师的发展,从而成全学校的

8、发展。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 体就是教材。课本与教材,课程与生活相联,生活 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都可以成为教材。除 了完成国家课程中科学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外, 学校和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通过选 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 行再加工、再创造,开发本校校本课程。注重学生 与自然、学生与文化、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生活、学 生与技术、学生与自我和他人等关系,探索国家课 程的地方化、校本化以及校本课程的特色化,使之 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促进学生核心素 养的提升。例1:学

9、校地处五缘湾,附近有着厦门市最大 的湿地公园一五缘湾湿地公园。学生大都居住 在学校附近,距离湿地公园很近。湿地是*地球之 肾”,湿地公园里蕴藏着许许多多大自然的奥秘, 是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 一方天地。为了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丰富的 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 识,学校在三年级开设了湿地课程,开展项目式学 习,以湿地公园里的动物、植物、水质、气候条件及 人文历史等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 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问题意 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个性品质以 及社会责任感。例2:五缘湾有著名的帆船游艇港,码头上时 时都停泊着

10、各式各样的帆船,海面上常常是帆影 点点钟宅是厦门市最大的畲族村,原住民的 子女都在学校就读,送王船是畲族的习俗,传说中 的王船、福船文化值得探究,值得传承,于是,就有 了四年级的船模校本课程。为此拓展开,加上车 模、空模,形成系列的三模课程。让学生在模型原 理、设计、制作、操纵的一系列研究体验中,学习相 关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提高动 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再则通过组织 学生参加三模的各级各类竞赛磨炼学生的意志品 质、心理素质。例3:学校为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 合的试点项目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 组的老师们基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开设 了编程猫校

11、本课程和LOGO语言校本课程,学生 们在编程的世界中,用它们的语言编写出更与地 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各种有意思的程序,在*玩$ 中提升信息素养。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开放的 课程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发 展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学校课程的实施方式。在统 整项目式课程、拓展性课程实施中,可采用*统一 课程分学段差异化实施”“主题化研究性学习$*学 生选修与基础课程相结合”*多层面的校园科技活 动”等方式,构建人性化、个性化课程学习体系,多 元课程互补,以面促点,以点带面实施科技教育。 从全面铺开的校本课程、校园科技节活动,到自主 选择的兴趣班,再到各级各类的科技活动竞赛,形 成人人参

12、与、人人热爱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丰富 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在主题化的研究性学习中实施多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趋势,是全面提 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学科间的 交叉融合是将原本失去联系的各个学科之间重新 建立起应有的联系,重建合作的关系,主动去构建 知识间的联系,习得系统的学习方法,养成高阶的 思维方式,从而能够运用学科融合知识与方法,解 决现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养成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在“湿地探秘”的 主题化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以课堂学习、魔法教室 的场景虚拟、湿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统整多学科 融合学习。在科学课堂中,通过教师讲授,结合视 频学习,图

13、片和文字介绍,了解四季湿地里的不同 景观特点和生物活动特点。在信息课、音乐课、美 术课、语文课中,结合信息技术、古今中外的湿地 相关的文学诗歌艺术绘画作品欣赏、音乐熏陶,让 学生多方面认识湿地,感受湿地魅力,建立湿地的 整体印象。之后通过外出考察和夏令营的方式,让 学生走进五缘湾湿地公园,实地考察、体验、探索。 从课内到课外,从文字资料到音视频资料,从虚拟 场景到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湿地,感受湿地的四季变化。学生在魔法教室里欣赏了世界各 地湿地不同季节的美,在湿地公园里调查了湿地 动物、植物、水质,再把多角度、多方式的感受、体 验用图表、电子报刊、文字报刊、绘画作品、诗歌等 表达方式实现

14、个性化的分享、交流。就此打通了学 科的连接,通过多学科融合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好 奇心、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沟通协调、动手操 作、收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分享表达等能力。这 种将知识和技能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融入于语文、 音乐、美术、信息等课堂去学习和运用的方式,重 建了学科联合,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单 一学习为综合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在特色课程实施中采用普及与选修相结合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应以 学生为中心,在安排各年级的课程时,要关注学生 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等个体需求,既要传 递知识,传承文化,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 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才能促进学

15、生全面发 展、主动发展。例如:在“三模”的校本课程设置中, 采用分年级分项目开展,三年级车模、四年级航 模、五年级空模,在每周必修课的基础上,设有选 修课。必修课全员参与,选修课给兴趣特长明显的 学生提供进阶研习的时空,促使这部分学生特长 的进一步得到发展。在五、六年级的编程猫和 LOGO语言的课程设置上也同样有必修及选修的 设置。在学校科技节各项活动赛事安排上同样也 要充分考虑年级的特点,处理好普及与选拔培优 的关系。在拓展性课程中拓宽学校课程建设主体与 要素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实施者。在课程建设实 施中除了挖掘本校教师的特长,激发教师参与课 程开发的积极性之外,还要探索社会资源进入学 校的途

16、径及实现条件,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资 源体系。尤其在选修课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购买 服务的形式,如创客类课程,学校的技术力量、设 备等较为有限,可引进专业机构引领教师学生共 同学习;三模的进阶学习也可采用专家和本校教 师结合的方式开展;部分项目式学习中的专业知 识则必须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项指导,如湿地中 的鸟类观察、水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 拥有科学准确的认知以及更开阔的思维、广阔的 视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的有 效实施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评价,科学的评价是实现 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只有从多个层面多个要素 全面评价,才能保障和提升课程的质量。要变传统 的数值型评价为依据学生的思维、活动、反应、练 习等展开的过程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指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评 价的要素力求立体多元。例如:关注学生的课堂表 现,参与校本过程中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兴 趣是否浓厚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学习 的过程对于敢于提出问题,认真找证据解决问题。 老师可制定评价量表,及时记录学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