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_第1页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_第2页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_第3页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_第4页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生物部分1.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ATP等的

2、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答案】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冷藏的低唱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有机物损耗;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人。2. 取A、B 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 在A、B 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

3、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解析: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1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分),当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分)。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是蜡烛能否继续燃烧的原因。氧气充足时蜡烛能继续燃烧,氧气不足蜡烛就会熄灭(2分)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在A钟罩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蜡烛很快熄灭(1分);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能为蜡烛继续燃烧补充氧气(1分),

4、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评分说明】:“变化的原因”部分也可以这样写:钟罩内氧气是否有得到补充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原因。钟罩内氧气得到补充,蜡烛燃烧时间长,钟罩内氧气没有得到补充,蜡烛燃烧时间短。对应的“原理解释”部分也可以这样写: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在A钟罩内蜡烛燃烧没有得到氧气补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很快熄灭(1分);在B钟罩内植物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吸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不断释放出氧气,为蜡烛继续燃烧补充氧气(1分),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评分要点:1.燃烧、光合作用的知识、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的判断3分;2.导致钟

5、罩内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钟罩内氧气是否充足的原因)2分;3.A钟罩蜡烛燃烧的解释1分;4.B钟罩蜡烛燃烧的解释1分(必须包含光合作用知识和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判断的内容)3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答题要点: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种子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NaOH溶液会吸收

6、二氧化碳;杯内外气体压强的比较。4分答案: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正在萌发的种子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杯内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杯内气体减少,导致杯内气体压强减小,使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使杯内水面上升,杯外水面下降。3分答案: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正在萌发的种子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杯内气体减少,导致杯内气体压强减小,使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使杯内水面上升,杯外水面下降。2分答案: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

7、理。示例:正在萌发的种子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杯内氧气。杯内气体减少,导致杯内气体压强减小,使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使杯内水面上升,杯外水面下降。1分答案:答出1点。 示例: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使杯内水面上升,杯外水面下降。4.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

8、,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答案】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

9、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寄生虫及其它小动物,其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光合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和水等。【解答】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

10、,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寄生虫及其它小动物,其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5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

11、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要点:叶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叶片在黑暗中,不进行光合作用仍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NaHCO3稀溶液既能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CO2,又能吸收CO2。浸在液体中的叶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光照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此时叶片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当

12、浮力大于重力时,叶片上浮。黑暗中,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仍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释放CO2。释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时叶片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当叶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叶片下沉。6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兴起,有更多的人参加马拉松运动。马拉松已经远远不只是一场比赛,它是你认识自己,认识一座城市,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马拉松是一场比意志、比耐力的运动,运动员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在跑步途中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请你解释原因。解析:(3)跑步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但由于供氧不足,以致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缺氧的状态,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物理部分1.小金用如图所

13、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问:人的拉力F与第一次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2与1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给以推导。(2)变小 (1分)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因此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而被提升的砝码由于靠近支点,因此砝码升高的高度减小,有用功减小。由的表达式可以看出:由于减小不变,因此比值变大,分母变大,就减小。即(2分)2光滑斜面甲与水平

14、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能在乙斜面到达的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及理由。(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达到的高度变为2h,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并说明理由。答.(1)从释放点到B点静止,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在AB水平面上由于摩擦而消耗的机械能。因为AB=3AC,在AC上损耗的机械能是AB上的三分之一,所以乙斜面上时机械能比甲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少了三分之一,故上升高度h=2H/3。(2)小球在乙斜面上升高度为2h,即4H/3,因为A

15、C段上消耗的机械能与第一次相同,即损耗H/3高度的机械能,所以释放高度是5H/3。3.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答题要点:雨滴中单色光的形成;光在雨滴内发生了反射;单色光经雨滴折射后 的角度差异;雨滴的高度对进入人眼单色光种类的影响;大量雨滴的综 合效果5分答案:答出5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 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数量巨 大的雨滴最终导致各种单色光大量进入人眼,使人观察到彩虹。4分答案:答出4点,且逻辑

16、关系合理示例: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 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使人观 察到彩虹。3分答案: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后以不同角度射 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使人观察到彩虹。2分答案: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进入人眼,使人观察到彩虹。1分答案:只答出1点,没有其它科学性错误示例:太阳光经过雨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人观察到彩虹4.小科洗热水澡后发现;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表面布满了小水珠,而与出水管相连

17、的金属出水阀表面仍保持干燥。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出水管相连的金属出水阀温度高,水蒸气不能遇冷,不能液化故没有小水珠。 5.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加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答案】(1)排球下落和与地板的每次碰撞、及排球上升过程中,能量始终守恒。由于排球与空气摩擦、与地板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和转移出去,但这些能量的总和仍然保持

18、不变。(2)排球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地面的弹力,弹力小于重力,排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弹性势能。到B点时,排球重力等于受到地面弹力,动能达到最大从B点到形变最大,弹力大于重力,重力势能和动能全部转化成弹性势能。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能量转化的知识,关于能的转化要牢牢把握能的变化,根据变化来判断能的转化。(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答】(1)排球下落和与地板

19、的每次碰撞、及排球上升过程中,能量始终守恒。由于排球与空气摩擦、与地板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和转移出去,但这些能量的总和仍然保持不变;(2)排球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地面的弹力,弹力小于重力,排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弹性势能。到B点时,排球重力等于受到地面弹力,动能达到最大从B点到形变最大,弹力大于重力,重力势能和动能全部转化成弹性势能。 6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

20、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解释长陡下坡,刹车失灵的汽车,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起来越快,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减速。(1分) (1)避险车道设置在下坡拐弯处的右边,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便于司机看到,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能做出合理判断(1分) (2)有一定的坡度,是利用动能转化为势能,使车减速(1分)(3)铺上疏松的碎石、沙土,是为了增大摩擦,使车减速(1分) (4)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的作用,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车减速(1分) 避险车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安全减速。7.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

21、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答题要点: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重力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内气体密度小,浮力大)肥皂泡上升的原因(浮力大于重力)肥皂泡受到浮力减小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内气体温度下降,热胀冷缩,体积减小)肥皂泡下降的原因(浮力小于重力)8.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睡眠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

22、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化学部分1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小科同学对3种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甲 乙 丙 (1)有些同学说:“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的CO2浓度很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2)有些同学说:“O2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但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疑惑,于是又进行了

23、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O2 和CO2,发现收集满O2比CO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1)当CO2沿导管到达图甲集气瓶底部后,由于CO2密度大于空气,排挤出集气瓶中原有的空气,最后得到较纯的CO2;当CO2沿导管到达图乙集气瓶底部后,由于CO2密度大于空气,大多数CO2会从瓶口逸出,残留在集气瓶中CO2不多,故CO2纯度不高。(4分)由于CO2溶于水,O2在水中的溶解性比CO2小,CO2溶于水中的量多,故用排水法收集相同体积的 O2耗时少。 (2分)2.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

24、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答案要点】燃烧的条件 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加入后,会沉在油的下方,起 不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油锅的温度很高,水加进去之后容易汽化,水汽化过程将油滴带出,增加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示例: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考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密度 汽化【解析】物质能够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有助燃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