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10-30数控转塔冲床和PROCAM2003学习资料_第1页
MP10-30数控转塔冲床和PROCAM2003学习资料_第2页
MP10-30数控转塔冲床和PROCAM2003学习资料_第3页
MP10-30数控转塔冲床和PROCAM2003学习资料_第4页
MP10-30数控转塔冲床和PROCAM2003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机器简介-第2页操作软件介绍-第3页加工实例-第4-13页加工中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第13-15页实习小结-第15-16页参考文献-第16页机器简介发展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通信,空调,计算机,交通工具等物品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对外型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数控转塔冲床已经成为钣金加工企业不可缺少的加工设备。MP10-30型数控转塔冲床的介绍 MP10-30型数控转塔冲床是气压主传动的数控板材加工设备,它利用专用数控系统对机床的运转进行精确控制,能将板材沿X

2、,Y方向精密定位,并能任意选择安装在转塔上的模具按预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对板材进行加工,可一次自动加工完成不同尺寸,形状,位置的孔,从而实现钣金加工的自动化和高效率。 功能,特点的说明:机身结构为C型钢板焊接的双机架机身,整机经壁炉回火去应力处理,采用六只高强度可调整弹性减震垫支撑,无需地脚螺栓。采用SIEMENS 840D数控系统,SIEMENS 840D系统为控制数控转塔冲床的专用系统,具有冲床所需的专用软件功能,内置PLC功能,采用广为应用的S7-2000软件编程,简洁的国际通用的G代码编程。采用硬质,高密度细毛刷与滚轮钢珠结合的大工作台,硬质毛刷降低了机床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而且对加工板

3、材表面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工件在满行程内都有很高的精度,大工作台可以满足整张板材加工时都有合理的支撑,保证操作工人的安全。转塔采用欧洲流行的薄转塔,配以长镶套的结构,简化了转塔结构,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转塔采用成对加工技术,确保上,下模的同轴度。机床配用长导向结构的模具,与世界上所有的长导向的模具都可互换,转塔上的工位采用A,B,C,D,四种分类。转塔上设有32个工位,以适应板材冲孔灵活多变的要求。采用高精度的滚珠丝杆和直线滚动导轨,X,Y轴运动精度,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都极高。气动数控转塔冲床有以下特点:速度快,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效率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好,提高同批工件重复性精度对加工

4、对象适应能力强,尤其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可加工普通机床无法或难于加工的零件操作软件介绍MP-10数控转塔冲床使用的是PROCAM操作软件,此软件可以将CAD图形导入,然后对图形进行修改、编程。2.1 PROCAM操作界面在冲加工系统(Punch),Utility(功能栏)工具条及Snap(捕捉)工具条保持与CAD系统中一致。只是Punch(冲压)工具条代替了CAD工具条,而菜单栏仍然相同;但是有些在CAD系统中不能应用的菜单命令被激活可以使用。同时,系统栏变成模具信息。2.1 工作区显示板材尺寸及加工区域加工区域:除了零件以外,工作区中包含两个大的矩形。实线的矩形表示板材,在FANTUT

5、P后置中缺省的板材尺寸是1270mm X 1000mm。你可以在设置信息(Setup Information )对话框中改变板材的尺寸,关于这一改变将进行解释。虚线的矩形表示机床加工范围。对FANTUP后置而言,整个加工范围是1270mm X 1000mm2.2 冲压编程过程在CAD系统中画零件图退出CAD系统,选择机床名称进入CAM 系统设置板材夹钳等信息 定义模具生成加工轨迹生成NC程序加工实例下面通过实例来做一个零件在大标准板材上排样加工的完整过程。此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CAD系统中得到零件图在CAD上做必要的编辑退出CAD系统,选择机床名称进入CAM 系统设置板材夹钳等信息 定义模具生

6、成一个零件的加工轨迹排样重复定位/轨迹的优化及模拟检查生成NC程序通过这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将会对数控转塔冲床有一定的认识。A)在CAD系统中得到零件图在此例子中,我通过DXF接口,传入一个DXF文件做Train.dxf文件可以在您的AutoCAD或其它CAD软件上按1:1比例绘制以下图. 单位为毫米, 注意保持图形的完整性,不要有重复线段和断点将图形画好后,在计算机特定目录中保存为Train.dxf。如果您不想画此零件,在东大软件制作。输入一个Train.dxf文件打开PROCAM 2D从File(文件) 下拉菜单中选择Open(打开) 项, Open File(打开文件)对话框出现。 在上面

7、将目录指定到您刚才保存Train.dxf文件的所在目录上(或将有Train.dxf文件的东大软件光盘插入光驱,将目录指定到光驱上。);且将文件类型选择为DXF,选择文件列表中的Train.dxf,按回车键(Enter)或Ok键如果没有在界面上看到零件,请点击界面右下角的紫红色小方框,将零件显示在界面中间。从Setup(设置) 下拉菜单中选择Unit(单位) 项,打开Unit(单位)对话框,确认在对话框内选择Metric Decimal(米制(M)),单位为米制。另保存此文件到ProcamPartsTrain.prtB)在CAD上做必要的编辑DXF或其它数据口转过来的图形,可首先在PROCAM上

8、检查有无断点,有无重线,且如果图形颜色不好,也可编辑修改颜色。在我们此例子中,如图形没有问题,我们将在图形上加角微连接。3创建0.4的角微连接点击Shape(形状),则Shape(形状)对话框出现。在Shape(形状)对话框上点击New(新建),则Set Shape(设置形) 对话框出现。在上面做如下设置,则定义了0.4毫米的角微连接,按OK(确定)键。在形状对话框内出现了新建的角微连接形状,名叫4CJ。在形状对话框上此任意处点击,4CJ名字将出现在Shape(形状)后的框内,表示当前使用此形状点击OK(确定)键,关掉形状对话框。4加角微连接点击Point(画点)命令键在铺捉工具条里点击端点键

9、换一颜色,如在图形的八个角所在线上点击,定义将加上微连接的如下位置。C)退出CAD系统,选择机床名称进入CAM 系统退出CAD系统进入CAM1)按下CAD工具条中的CAM按钮在出现的数控系统类列表中选择FANTUTP后置(此为标准的FANUC 0P 系统)按下OK(打开)键,接受FANTUP的选择。从File(文件) 下拉菜单中选择Open(打开) 项, Open File(打开文件)对话框出现。做有关CAM的设置从Setup(设置) 下拉菜单中选择Fabrication Display(钣金加工显示) 项, Fabrication Display (冲裁加工显示)对话框出现。在上面点上如下的

10、选项,这样使得CAM系统显示机床加工范围,显示板材,显示夹钳,并在模拟时设为实体模拟。D)设置板材夹钳等信息 在Setup Information(加工信息设置)对话框中设置下菜单条中的CAM (加工)菜单,选择CAM下拉菜单中的设置信息Setup Information(加工信息设置),设置信息(Setup Information)对话框就显示出来(图1.6)上面做如下设置。程序号为1111,板材为2m*1m,厚度为2mm,夹钳1在400 mm位置,夹钳2在800 mm位置。按OK(确定),则在界面上看到红色表示加工范围,板材,夹钳的虚线及零件图。如果没有在界面上看到,请点击界面右下角的紫红

11、色小方框。E)定义模具8定义模具按下系统栏中模具按钮(tool button),将显示Punch Tools(冲模) 对话框。在工位3的任一地方,按下鼠标使之高亮度显示,然后按Edit(编辑)按钮,将显示Set Tool(设置模具)对话框。将设置以下模具信息(见图3.1),在Station 3完成各信息的输入后,按下OK 按钮。工位349132930模具类型椭圆/长圆形椭圆/长圆形方形矩形圆形圆形模具子类型FB平底FB平底FB平底FB平底FB平底FB平底X 尺寸54542030Y 尺寸445直径86角度09000备注图3.1 冲加工模具目录4)使用表2.1的信息输入其余5个指定工位的模具信息,

12、按下OK按钮退出Punch Tools(冲模)对话框。F)生成一个零件的加工轨迹9选工具栏中的Insert Toolfits(自动加工)按钮。确认下列命令处于高亮状态 -Search Turrent (搜索转塔) -Toolfit Outside (对外冲模适配) 该命令告诉系统:被选零件的外轮廓实体的加工轨迹应该在轮廓外面,而内轮廓实体应该在里面加加工轨迹。-在提示行中有以下文字:Select entity to toolfit(选择实体以自动加工)1)为了区分CAD图和加工轨迹,这时换一颜色,如。2)框选整个零件,然后按下BUTTON 2按钮,系统自动从转塔中选择模具生成如下黄色加工轨迹。

13、11保存文件G)排样下面,在一张2M*1M的大板上排多个这个带有加工轨迹的零件,进行整体加工。点击界面右下角的紫红色小方框,即全显示按钮,将零件、板材、加工范围都显示出来。(如在步骤6及7中做了正确的有关CAM的设置)点击Utility(功能栏)里的Move(移动)命令按钮。点击Modifier(编辑栏)里的Grid Layout(单零件自动排样)命令按钮。提示栏提示:拾取要移动的实体。框选零件,排样.框选零件,按下鼠标2键。则出现Part Layout(单零件排样)对话框,将框内不带点或钩的设置项设置为如上所示。按框内的的Recalulate(重新计算)键, 系统将根据您不带点或钩的设置项里

14、所填数字计算出带点或钩的设置项里填写的数字.按框内的的Preview(预览)键,系统将排样结果预览到界面上。如OK,则按鼠标2键返回Part Layout(单零件排样)对话框.在Part Layout(单零件排样)对话框内按OK(确定)键, 则在界面上则出现如下的排样结果. 保存文件。H)重复定位/轨迹的优化及模拟检查我们看到这里板材上的CAM加工实体一部分超过了加工范围,就必须使用重定位命令功能键来移动板材,使得加工范围以外的轨迹移到加工范围以内,从而所有CAM加工实体得以加工.下面我们用的是自动重复定位的方法. 如果所有CAM加工实体没有超过加工范围,则不须此步骤。做自动重复定位1)在PU

15、NCH(冲压)工具栏里,按下重定位命令键(Reposition)。2)在Modifier(编辑)工具栏里,按下自动重定位命令键(Automatic Reposition)。-系统自动生成显示一个重定位区,它被定义为Rep1。-将光标移回工作区。则会发现重定位销跟着表示冲头的光标移动,这时系统等待您给出重定位销Y方向的位置。(重定位销X方向的位置已由系统自动得到)。只有重定位销按定义的位置压下后,夹钳才可松开。3)将定位销移到有板材的地方,按下鼠标键,确认定位销位置。-+End 标记 变成绿色,表示在重定位前后的加工实体已完全分配好 。-自动重定位功能会自动顺次排列,将重定位动作定义在上一步工作

16、区域里的最后一步CAM加工后.这样得到正确的加工顺序 (CAM 加工, 重定位, CAM 加工.)。 但在重定位以前和以后的CAM 加工轨迹并没有被优化成最佳轨迹路线。-如果您现在就保存文件且生成NC程序,ProCAM将按原来的顺序依次生成每个定位区域里的加工轨迹的NC 代码,要进一步优化缩短程序,我们必须做轨迹优化。加工轨迹的优化在PUNCH(冲压)工具栏里,按下优化命令键(Opitimization)在Modifier(编辑)工具栏里,按下单个窗口优化键(Single Part) -这时,在Modifier(编辑)工具栏里,要确认所有的项都被选中。包括夹钳快速避让键-提示行提示:选取实体进

17、行优化,完成后按鼠标2键窗口选取所有实体后按鼠标2键-窗口要足够大,选取到每一个重定位区域。(即每一个加工实体和重定位区域都变亮)Optimize Sort(优化-模具类型)对话框出现,在上面点击Size(尺寸)项 ,则所用模具按从小到大排列。再在第四行任一处点击,将30*5的矩形模具点亮选中,按右面的Move After(后移)项,再点击最后一行,将30*5的矩形模具放到最后一行。按OK(确定)键关闭对话框。-提示行提示,要您选择这次优化的加工实体跟着的以前的CAM实体按鼠标2键,表示没有要跟着的加工实体。提示行提示,要您点取加工起始点,在工作界面左下角任一处点击一下,等待系优化结束,所有加

18、工轨迹不在亮显。17模拟查看加工轨迹在Utility (功能)工具栏里,点击Order (顺序显示)键,系统进入模拟状态在系统栏里出现模拟工具栏,在上点击Reset to Start(从开始)键,点击Go to End(到结束)键,模拟加工开始并进行到结束。保存文件。I)生成NC程序1)按下Punch (冲加工)工具栏中的Post Process(后处理生成代码程序)按钮-显示Save Post File 对话框- NC程序及Setup Sheet文件被默认保存在procadtxt目录中。如果你想将这些文件保存在另外一个地方,你可以改变目录路径。- 给程序文件名. 如果你使用缺省扩展名.txt

19、时,不需要键入扩展名。如想使用其它扩展不名,则需在文件名后加上扩展名。下OK(保存)键。显示Post(生成程序)对话框和编辑工具栏里命令工具栏。3)移开Post(生成程序)对话框,以便你能看见零件图。确认Highlight Cut(高亮刀具)按钮是高亮度显示的;确认View Code(查看代码)按钮是高亮度显示的。 按下Run按钮。-系统生成NC 程序并在Post dialog box(后处理生成对话框)中显示出来。-当你按下Run按钮时,系统生成两个文件: *.TXT(机床NC程序)及*.SET(操作说明)。6)生成的程序为:%_N_MPF_1_MPF;$PATH=/_N_MPF_DIRN5

20、 R121 = 0 R125 = 0 R126 = 0 N10 R141 = 0 R142 = 0 R143 = 0 N15 R144 = 2000. R145 = 1250. R146 = 2. N20 L101N25 G01 M20N30 F=R119N35 LT(24)N40 G90 X295. Y275. M25N45 X255. Y210.N50 X255. Y190.N55 X255. Y170.N60 X255. Y150.N65 X255. Y130.N70 X295. Y65.N75 X75. Y275.N80 X115. Y210.N85 X115. Y190.N90 X1

21、15. Y170.N95 X115. Y150.N100 X115. Y130.N105 X75. Y65.N110 G01 M20N115 LT(28)N120 X95. Y35. M25N125 X131. Y35.N130 X167. Y35.N135 X203. Y35.N140 X239. Y35.N145 X275. Y35.N150 X275. Y305.N155 X239. Y305.N160 X203. Y305.N165 X167. Y305.N170 X131. Y305.N175 X95. Y305.N180 G01 M20N185 LT(3)N190 X73. Y30

22、9.5 M25N195 X73. Y293. SPP=16.5N200 SPP=0N205 X132. Y210.N210 X132. Y185.5 SPP=24.5N215 SPP=0N220 X132. Y154.5N225 X132. Y130. SPP=24.5N230 SPP=0N235 X73. Y47.N240 X73. Y30.5 SPP=16.5N245 SPP=0N250 X297. Y30.5N255 X297. Y47. SPP=16.5N260 SPP=0N265 X238. Y130.N270 X238. Y154.5 SPP=24.5N275 SPP=0N280

23、X238. Y185.5N285 X238. Y210. SPP=24.5N290 SPP=0N295 X297. Y293.N300 X297. Y309.5 SPP=16.5N305 SPP=0N310 G01 M20N315 LT(19)N320 X333. Y182. M25N325 X333. Y158. SPP=24.N330 SPP=0N335 X323. Y182.N340 X323. Y158. SPP=24.N345 SPP=0N350 X313. Y158.N355 X313. Y182. SPP=24.N360 SPP=0N365 X303. Y182.N370 X30

24、3. Y158. SPP=24.N375 SPP=0N380 X293. Y158.N385 X293. Y182. SPP=24.N390 SPP=0N395 X77. Y158.N400 X77. Y182. SPP=24.N405 SPP=0N410 X67. Y182.N415 X67. Y158. SPP=24.N420 SPP=0N425 X57. Y158.N430 X57. Y182. SPP=24.N435 SPP=0N440 X47. Y182.N445 X47. Y158. SPP=24.N450 SPP=0N455 X37. Y158.N460 X37. Y182. S

25、PP=24.N465 SPP=0N470 G01 M20N475 LT(23)N480 X45. Y215. M25N485 X69. Y215. SPP=24.N490 SPP=0N495 X69. Y225.N500 X45. Y225. SPP=24.N505 SPP=0N510 X45. Y235.N515 X69. Y235. SPP=24.N520 SPP=0N525 X69. Y245.N530 X45. Y245. SPP=24.N535 SPP=0N540 X45. Y255.N545 X69. Y255. SPP=24.N550 SPP=0N555 X69. Y125.N5

26、60 X45. Y125. SPP=24.N565 SPP=0N570 X45. Y115.N575 X69. Y115. SPP=24.N580 SPP=0N585 X69. Y105.N590 X45. Y105. SPP=24.N595 SPP=0N600 X69. Y95.N605 X45. Y95. SPP=24.N610 SPP=0N615 X45. Y85.N620 X69. Y85. SPP=24.N625 SPP=0N630 X301. Y85.N635 X325. Y85. SPP=24.N640 SPP=0N645 X325. Y95.N650 X301. Y95. SP

27、P=24.N655 SPP=0N660 X301. Y105.N665 X325. Y105. SPP=24.N670 SPP=0N675 X325. Y115.N680 X301. Y115. SPP=24.N685 SPP=0N690 X301. Y125.N695 X325. Y125. SPP=24.N700 SPP=0N705 X325. Y215.N710 X301. Y215. SPP=24.N715 SPP=0N720 X301. Y225.N725 X325. Y225. SPP=24.N730 SPP=0N735 X325. Y235.N740 X301. Y235. SP

28、P=24.N745 SPP=0N750 X301. Y245.N755 X325. Y245. SPP=24.N760 SPP=0N765 X325. Y255.N770 X301. Y255. SPP=24.N775 SPP=0N780 G01 M20N785 LT(29)N790 X310. Y277.5 M25N795 X339.5 Y277.5 SPP=14.75N800 SPP=0N805 X339.5 Y62.5N810 X310. Y62.5 SPP=14.75N815 SPP=0N820 X225. Y117.5N825 X200.5 Y117.5 SPP=24.5N830 S

29、PP=0N835 X169.5 Y117.5N840 X145. Y117.5 SPP=24.5N845 SPP=0N850 X225. Y222.5N855 X200.5 Y222.5 SPP=24.5N860 SPP=0N865 X169.5 Y222.5N870 X145. Y222.5 SPP=24.5N875 SPP=0N880 X60. Y277.5N885 X30.5 Y277.5 SPP=14.75N890 SPP=0N895 X30.5 Y62.5N900 X60. Y62.5 SPP=14.75N905 SPP=0N910 G01 M20N915 LT(9)N920 X11

30、5.5 Y12.5 M25N925 X254.5 Y12.5 SPP=69.5N930 SPP=0N935 X254.5 Y327.5N940 X115.5 Y327.5 SPP=69.5N945 SPP=0N950 G01 M20N955 LT(25)N960 X12.5 Y234.5 M25N965 X12.5 Y105.5 SPP=64.5N970 SPP=0N975 X357.5 Y105.5N980 X357.5 Y234.5 SPP=64.5N985 SPP=0N990 G01 M20N995 L103N1000 M02加工中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4.1 模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

31、解决方法1. 模具磨损严重 1)原因:不合理的模具间隙(偏小) 解决方法:增加模具的间隙2)原因:上下模具不对中 解决方法:调整工位使上下模具对中 3)原因:没有及时更换已经磨损的模具导向组件及转塔的镶套 解决方法:及时更换 4)原因:冲头过热 解决方法:A.在板料上加润滑液B.在冲头和下模之间保证润滑C.在同一个程序中使用多个同样规格尺寸的冲头 5)原因:刃磨方法不当,造成模具的退火,从而造成磨损加剧 解决方法:A.采用软磨料砂轮B.经常清理砂轮C.采用小的吃刀量D.足量的冷却液6)原因:步冲加工 解决方法:A.增大步距B.采用桥式步冲2. 冲头带料及冲头粘连 1)原因:冲头刃口钝化 解决方

32、法:及时刃磨 2)原因:润滑不良 解决方法:改善润滑条件3. 卸料困难 1)原因:冲头磨损 解决方法:及时刃磨 2)原因:弹簧疲劳 解决方法:更换弹簧 3)原因:冲头粘连 解决方法:除去粘连4. 冲压噪音大 1)原因:卸料困难 解决方法:增加下模间隙,良好润滑,增加卸料力 2)原因:板料在工作台上及转塔内的支撑问题 解决方法:A. 减小工件尺寸B. 增加工件厚度 3)原因:板料厚 解决方法:尽量采用薄板5. 板料从夹钳口脱出 原因:模具卸料不完全 解决方法:A. 采用带斜度的冲头B. 在板料上涂润滑液4.2 软限位报警现象:机床移动时,突然停止,且有报警出现故障分析:1)手动时,X,Y轴运动到轴极限 2)编程错误,程序中有运动指令超过极限解除方法:1)在手动方式时,将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并按清除键 2)修改程序再运行一次,使其正确 4.3 精度有较大误差现象:板上两点距离与机床精度误差相差太大故障分析:1)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模具带料或板材不平整引起碰撞所致 2)加工中钳口板材有移动 3)由于长时间使用,机械有较大的反向间隙解除方法:1)修调好模具或整平板材 2)夹好板材或修整更换齿板 3)修改参数MD32450增加或减小实际误差4.4 基准偏差太大现象:加工好的零件与边上尺寸误差较大故障分析:1)板材两边垂直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