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应性鼻炎.鼻超敏反应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A. 杯状细胞B.浆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MB.IgGC.IgDD.IgEE.IgI.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是:A. 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B.翼管神经切断术C.免疫疗法D.避免与变应原接触E.变应原检测.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封闭抗体的产生与脱敏的剂量有关,为何不采取持续增大脱敏的剂量,以增加治疗效果A. 大剂量不产生封闭效应B.大剂量可导致感染C.大剂量使炎性介质分泌增加,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2、D.大剂量可导致并发症E.大剂量有毒.下列哪项不是变应性鼻炎介质细胞颗粒分泌的介质:A. 激肽.前列腺素C.单核细胞D. 中性粒细胞E.细胞趋化因子8.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局部用药是( )A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B0.5%的诺氟沙星滴鼻液C 达芬霖喷鼻剂D 辅舒良喷鼻剂E 链霉素滴鼻剂病人鼻溢液稀薄透明如水样,分泌物检查见嗜酸粒细胞和少量黏蛋白,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鼻炎早期B 变应性鼻炎发作期C 急性鼻炎中期D 脑脊液鼻漏E 慢性单纯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可见( )A 喷嚏,鼻痒B 鼻黏膜充血C 血清中正常D 大量的水样涕E 鼻黏膜红肿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苍白的原因是( )A 鼻腔阻力
3、血管收缩,鼻涕增多B 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E 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A 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I 受体作用B 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C 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D 收缩血管E 抑制免疫13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是( )A 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B 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E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水肿的原因是( )A 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B 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
4、肿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加E 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作的原因是( )A 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B 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E 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16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 )A 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B 较多的淋巴细胞C 较多的红细胞D 较多的白细胞E 较多的中性粒细胞17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不包括( )A 屋内尘土BC 花粉D 羽毛E 细菌18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特征是( )A 鼻痒B 阵发性喷嚏C 大量水样鼻涕、鼻塞D 鼻腔黏膜苍白E 以上都是19变应性鼻炎不包括A 变应性鼻窦炎B
5、 支气管哮喘C 分泌性中耳炎D 慢性单纯性鼻炎20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粘膜呈浅蓝色,出现鼻塞的原因是( )A 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B 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E 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DDCDA CEDBA ABDCD AEEDB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题1. 5-BrU(5-澳尿喀呢)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 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 A G C、T、5-BrU五种核甘酸的适宜培养基上, 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协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 到G- C的替换BA. 2次 B .3次C .4次 D .5次
6、2.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CA. B.C. D.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 情况。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 精子受精,将会得到的遗传病可能是 C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 21三体综合征4.某植物种群中,B .苯丙酮尿症D .白血病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 YyRR yyRR YYRk 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30% 20% 20% 10% 10% 10%计算Y和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 A27.5% 和 22.5%A. 55御 45% B
7、. 45%口 55%D. 22.5%?口 27.5%卜列分析错误的5.在某作物育种时,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如图所示处理。步眼对蛭姓理女门总电K*卧81株 颖株钮也幼曲一秋灯h京,图肥株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由X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6.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小鼻抻上不同性状I具i TMttU阳彼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
8、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7.植株M和 植株N是两个 不同物种的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M的体细胞上N的佛细胞二壬丝杂肿细胞一植株1 ;植株M十精株N - 呦苗秋水加册处咒植株2,.纯系二倍体植物,现用以下两种方案培育新品种:若上述方案能培育成功,理论上新品种 BA.植株1和植株2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差异B.植株1和植株2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存在差异C植株1和植株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植株1和植株2的培育都须经历组织培养. 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有轻微趾蹊 的个体(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蹊)。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沙坝,使老鼠的栖息 地变成了沼
9、泽。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条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蹊,偶尔才 能找到少数无趾蹊的老鼠。最能解释这种变化的是B有趾蹊老鼠比无趾蹊老鼠繁殖力强由于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趾蹊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有趾蹊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蹊的老鼠长出了趾蹊A . B .C .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必定是多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 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我国研究人员发现“ 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稻增产,这一发现将有 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
10、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B.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C.水稻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利D.该突变基因所表达出的蛋白质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对以下几种育种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A.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可培育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培育出aabb 最简单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C.用杂交育种方法可以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D.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早熟、 健壮、果穗大、籽粒多的玉米新品种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1号
11、和2号这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12. 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C TOC o 1-5 h z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Iab1;广二1 j9.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 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 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形成C.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右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 TOC o 1-5 h z 群以b为食,它们
12、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 c表 十a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分 a s 析不正确的是C.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I,.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r1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下表列出了两个杂交组合及后代染色体的数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一一杂交组合1狮(38)虎(38)白菜(20)甘蓝(18)后代狮虎兽(38)白菜-甘蓝(38)A .狮与虎能交配产生狮虎兽,无生殖隔离B .狮虎兽个体间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体细胞杂交获得的“白菜-甘蓝”可育 D,植物多倍体只能通过体细胞杂分交获得.右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
13、体形态示意图 (a f、a+ f+代表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 .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 4个DNA 子B .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D .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 adc+bef的配子.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A.突变是指基因突变B.直接受自然选择的是基因型C.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是导致生殖隔离的前提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前不久,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以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野外的普氏野马各种基因的频率都
14、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发生定向的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19.下图表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Da图可用来表示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b图所示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般发生在四分体时期c图是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d图的变化将导致染色体上基因减少A.B.C D.20.右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
15、的DNA子组成21.现有通过用二倍体蕃茄幼叶进行组织培养形成的多株植物,随机等量地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 A和B,通过用三倍体无籽西瓜幼叶进行组织培养形成的 多株植物,随机等量地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 C和D,将A.B.C.D四组植株进 行适当处理,并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一段时间后,预期结果与处理相对应正确 的一组是C组 号未开花前 对雌蕊开花时期对雌蕊继续套袋一段 时间后取卜结的果实A/、套袋不涂抹生长素溶液/、套袋无籽着力口B套袋涂抹L定浓度的生长素溶 液继续套袋取 下有籽蕃痂C/、套袋授以二倍体的花粉/、套袋无籽大西瓜D套袋不授以花粉继续套袋取无籽大西瓜下.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
16、的是B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B.只有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其中一条 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含 A和a两个基因,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D.图中表示有3条染色体、6个DNA子和2个染色体组.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A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矍体色白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 (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克隆多莉羊.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C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
17、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C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差异C基因突变 D .可能是男性.玉米(2N = 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A)对矮秆、 抗倒伏(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川口乙(aabb),据
18、此AHKxwjihh-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00 时值 75,厂| |-|. 25lll n II n, 鹏轩高秆皤秆嫩杆 一人抗出累用C抗病串感抗病心慝AAhhC病 病图I图,(1)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 F2的高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内的基因型为。 过程e常采用 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a、b、c的育种方 法相比,过程a、e、f的优势是 与过程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 d育种的优势是。上述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目标品种的是,原因是(5)欲使玉米中含有某种动物蛋白成分可采用上述 育种方 法,若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