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午节主题阅读端午节的家国情怀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两千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烙 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对 生活的美好向往。端午节,就是我们追念先贤、求真向善的节日。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 闻为屈原。”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国家社 稷忠心耿耿,却遭奸人陷害,遭到流放。他仍然心系家国,写下
2、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 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悲愤交加,始终不忍脱离故土,最后在五月五日那天抱石自沉汨 罗江。沿江百姓舍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 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由此产生了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来纪 念屈原的习俗。屈原以他高洁的性情,嫉恶如仇的风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而名传千古,为后人 世世代代崇敬。在端午节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体悟他“求真向善”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是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端午节,也是我们期盼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节日。而从五月的气候上来看,渐入 热夏,湿热弥漫,人也容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因此端午节最早一直是
3、作为保健、 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一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 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 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我们追求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情怀。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节”“龙舟节”,其实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最初来源于远古吴 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纪念屈原还是后来才有的说法。在这一日,人们断发纹身以表示他们是龙的子孙,举行祭祀崇拜仪式,他们把所乘 的船刻画成龙形,与船上的鼓声相和,在水上进行竞赛划船的活动和游戏,这就是“龙 舟竞渡
4、”的起源。“龙舟竞渡”的习俗或多或少地给端午节增加了一点狂欢气息,江中一艘艘争上游 的龙舟,赤裸着上身的结实的汉子们,用力划着龙舟,喊着号子,伴随着急促的鼓声奋 勇争先,有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的融合,正如远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融入端午节,龙也成了中华民族 共有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那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了我们共有的情怀。其实端午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感恩的祭祀,粽子是丰收的黍子做成的贡品,在1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 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 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
5、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 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 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还有那面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乍原石鼓,重温司马光父子以生命研求石鼓 文字、历史源流之“真”,还原“五代故宫人”的梁氏家族参与抗战文物南迁、与国宝生 死相随,让人深信国之重器就是先人魂魄所依、煌煌汉字就是国人信仰所系;还有围绕 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乾隆的海纳百川心胸与“问不倒”的“海归”故宫志愿者,勾连 起几许神奇的默契。随着一件件国宝的故事徐徐展开,观众纷纷留言:“不住泪目
6、”“向 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二 今日之中国,已经鲜有为果腹、为物质欲望而排起长队的场景;人们能以坚忍的毅力守 候数小时,常常只为片刻精神享受。从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 跑”,观者的热情令人感动。衣食足而知礼仪,该怎么填平公众文化需求旺盛与精神产品 供给相对贫乏形成的鸿沟?文化领域的耕耘,又该如何对得住绵延五千年的先人遗泽, 配得上纵横九万里创造经济奇迹的大国气象?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不少人的努力 方向。比如湖南卫视出品的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邀请李亚鹏、李泉、孙楠 等明星探访民间匠人,通过深度体验,实录
7、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很好地揭示“匠心”传 承的价值与意义。不久前,“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京沪观众惊艳。而这一策展源头是英国 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现在,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 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 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 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 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 魂。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
8、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9、“乡规民约”:乡规民约:传统的规矩,现代的价值乡规民约不单是共同约定的既成规矩,更是基层社会自我教化的文化自觉,让代代中 人在春风化雨中汲取祖辈的精神财富。10从民族历史中走来的规矩铭刻在心中的文化DNA据说,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一直以来,我国 许多地方存在着形式多样的乡规民约,或记于当地史志中,或刻在村头碑石上,或在乡 间相传。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乡规民约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沉淀为厚重的文化传统,为当地 人世代尊崇。网友“小嚼菜根”介绍道,在他们福建分城洪坑村,有一块大约300年前 的示禁牌,镶嵌在一座古厝的外壁上,碑文短短百
9、余字,至今仍对村民具有约束力:“公 立禁约各宜恪遵,如或故违小则会行罚,大则呈官究治,所有约条开列于后,族人不许 犯尊欺弱、窃取物件;前堤不许架棚、作厕、栽植果木;湖埔不许开井、筑园、起盖小 屋”在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商相祠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崇俭约”,是康熙年间縻膳 生傅楠教导子孙勤俭持家的家规。后来,这个“崇俭约”成了石洞沟村最古老的村规。确实,一个好的家规不仅能够影响一代代族人,也能够升华为乡规民约,教化着当地的 民风。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前岸村的村规:“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六句话本来是萧氏宗祠的祠规十二条,记载在百年家谱中,后 来成为一
10、村之规,世世代代教化着村民。据说,村里风气特别好,几乎没有什么打架扯 皮的事,也没有不赡养老人的事。乡规民约其实也并不一定要见诸文字规章或者牌匾石刻,也可以体现在村民代代相传的 行为习惯之中,潜移默化、滋润人心。互帮互助、团结和睦、耕读传家、敬老爱幼、崇 尚节俭作为一种厚重的文化传统,它早已铭刻在乡民心中,成为精神的DNA世代传 承下去,深刻影响着乡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基层的自我“善治”作为一种文明教化,乡规民约长久以来维持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滋润着当地的社风 民俗。同时,作为中国基层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社会行为规范,乡规民约又在法 律法规之外柔性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合理调整着乡土社会
11、的生产生活秩序。农田、江河、森林是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对于自然资源的重视体现在很多地方的 乡规民约中。在浙江镇海湖浦镇的十七房村,为了保护河道清洁,在环村的河岸边竖有 一块“禁碑”,碑上刻着禁止在河边放牧、堆杂物、投污物等。如有人违反,就会罚他给 每家每户送一个馒头。因为“馒头令”的存在,在十七房村,条条河流水洁如镜,经久 不涸。除了保护自然资源,乡规民约还用来指导乡村最重要的事一一农业生产。在网友“岁月 如歌小斌”的家乡,“霜降之日摘油茶”是几百年来村民共同遵守的农业生产约定,因为11霜降之日采摘的油茶出油率最高。每年霜降前,村民会选派出监督小组守在山的入口, 对提前入山或者抄小道进山的
12、个别农户采取没收油茶籽充公的处罚O 现实生活中,乡规民约还发挥着规范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的积极作用,维持社会和谐稳 定。据网友“execell”介绍,在关坝田坝村,每年会举行砍火星节,按人户轮流值年,值 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族中大事。时代在变迁,承载着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规民约,也在顺应潮流,拥抱当代文明。对于乡规民约要批判地继承,精华要吸取,但不合时宜或者违背法治精神的内容就应当 修正或者摒弃。去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顿庄村对原来的村规进行了修订, 废除了对妇女不平等的部分条款,新增了 条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体现了对女性 的人性关怀。一些乡村为了更好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助力乡村气正风
13、清,还制定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乡 规民约。提倡新的生活习惯,比如实行垃圾上门收集、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规范家禽(畜) 养殖;各村设立义务监督员、农户间相互监督;约定农户每年义务出工整治环境的次数, 提倡简办红白及各种喜庆事宜,不比排场、比阔气和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不放烟花、 不请商业演出 从这些乡规民约中,我们看到了乡村自觉、理性“善治”的精神和传统,每个人既是规 矩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监督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乡规民约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DNA, 它根植于我们的文化,紧贴我们的生活,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规矩”。无论是引 导社会风气,还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规
14、治党和以德治党,传统乡规民约中的现 代价值都值得我们好好发掘。12人类享用之前,先抛入山上、江中,请大自然享用,而纪念屈原仍然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吃粽子的最初含义是感谢大自然的赐予,黍子的丰收提供了粮食。有了粮食才能养育人 类,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的 观念,再加上后来的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爱国,是永远的主题,屈原,则为这个主题增添了重彩的一笔。今天的纪念,是对 历史的传承与铭记,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脚踏实地,
15、艰苦奋斗,开拓创 新,勇往直前。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刘阳 来源:人民日报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 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 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开宗明义,直入主题,传统节日需要新表达、新诠释,让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生活】 端午节临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蕴, 不仅为 公共空间拓展了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 释,让人们近距 离体验了一次有“文化味”的端午节。【举例论证,承接上文
16、观点】古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 中华民 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2000多 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 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这些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举例论证,说明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然而,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不少人索性将端午 节称为 “粽子节”,仿佛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
17、吃粽子,中 秋吃月饼这 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 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 多元,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 更好地吸引年轻人,让人们更好地体验 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节日更 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反思传统节日被淡忘的现状,引出思考:如何让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 来越高,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
18、的生活。这些尝试表明,今天, 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比如,前不久,某网络视 听平台播出纪录片佳节,分为春望秋思和冬聚3集,展现了中华民族代 表性传统节日庆典如何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这些古老的传统又如何在当代中国快速的 发展中伴随人们的生活与时俱进,赢得大量观众点赞。【正面论述,看到改观,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下起到了积极 作用】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将传 统文化通过当代 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 平台上,推动传
19、统文化与最 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 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也有助于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传统 习俗更好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传统在当下更好地传承。】我国地域辽阔,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尽相同,但节日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 观是相通 的。传统节日就像一条纽带,连结着生活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 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基因。期待出现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表达方式、传播形式,让传统 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融入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让全世界更好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 多彩。【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提出期待,展望未来。】精读细思本文观点明
20、确,题目即核心观点,“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传承传统亦须与时 俱进,探索 更适合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本 文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承载了传统文化,寻找更符合当下的传统节日形 式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篇时评既看到了当下传统节日被淡忘的现状,又看到 了时代赋予传统节日新的传播形式,亦从对策角度提出来自己的主张。既有现象与现状 分析、又有对策与建议,内容充分,论述集中,是很好的时评范本。语言运用题: 2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元 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
21、要求:紧扣节 日内涵,与示例构成排比。(4分) 示例:清明节一一暮春三月,梨花凋落,清扫祭台怀亲人。【语文匠温馨提醒】本题考查的是节日传统内涵之解读,了解文化背景,锁定特定时间, 追溯文化价值和意义,句式整齐呼应,构成排比。【示例】端午节一一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悼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也可用于工匠精神)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 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 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3集纪录片 在聚集
22、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 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用目光穿透用目光穿透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 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文物修复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这 或许就是“燃”,纯粹地、执着地、充满敬畏地做一件事。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 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 而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与文物修复一样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的相遇”。“空 口袋立不起来力一些热衷大投资、大场面的文化产品,即便全
23、是高清航拍、数字特效, 也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白。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 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以“工匠精神”收获 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如果你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 是因为你不够好。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 要知道,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 素材,即使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 下戏说,止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 失去的将不
24、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 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汹的“日风”“韩 流”“美剧”对抗。精美的大座钟,即便是上百年前制造的,在匠人的精心呵护下,仍然可以运转如常。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样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才能不断焕发生 机与活力。当此之时,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 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 传统“污名化”。“为往圣继绝学”,终究是要落实到实践之中去。领导人强调,“要系统 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
25、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 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长 河里,既需要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需要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 代的文化方舟,才能让文明古国的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当修复无痕的文物被送去 展出,网友的弹幕纷纷感叹,“看到这里居然泪目”“表白修文物的男神女神”“致敬中华 文化”。这些情难自禁的年轻人们,或许不会真的投身文保事业,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 气质和价值追求,肯定会有更多理解和认同。一部纪录片,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谓殊 为不易;而更多的文化产品,如若能有同样的效果,那就善莫大焉。(让有工匠精
26、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 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 芽。) 6、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传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专家认 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 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 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 社会来传
27、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一一让真正的传 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 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 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 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 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 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
28、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6在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 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在之前我国入选“非遗”的还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中医针灸、端午节、中 国剪纸、篆刻、京剧、皮影戏、珠算等三十多项。2018年1月26日,中国正式推荐“良 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说“中华民族是拥 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良渚让我们找到属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根) 7、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经典咏流传: 一场净化国人浮躁的文化盛宴 央视热播的
29、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清代诗人袁枚 的苔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 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委员提出的“将经典咏流传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案,获得”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曾经中华诗 词大会带热了收视率,冠军武亦姝也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幕, 董卿酝酿筹备近1年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正式开播。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主 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 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并引发共
30、鸣,受到 各方关注。事实上,悄悄火爆起来的还有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一封信、一位演员、 一张讲台一一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见字如面被网友们戏称为“素颜”节目,却在豆 瓣上拿下高达9.5分的惊人分数。嘉宾们没有撕名牌,没有斗嘴,就是在读信,从古代到 现代,从亲情、友情到爱情,齐齐地通过书信一一还原,把故事还原,把真相还原,把 人物还原。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2013年的中 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 类综艺节目一步步走来,被观众所熟知,这类节目不乏寓教于乐的娱乐因素,但更多的 是温暖和温度。“高而不冷”是这类节目特色,此前文化类节
31、目不是没有,百家讲坛火了很长一段时 间,央视的开讲啦,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河南卫视 的汉字英雄都可以说是文化类节目。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坦率地讲,对于学界人士来说,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简单了 些。但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正是因为简单,很多诗词他们也很熟悉,能参与其中, 这才显示了节目并不是阳春白雪,也有耳熟能详J 对于朗读者的火爆,也许制作人董卿在札记中的知而设问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一“你 有多久没有朗读了? ”“很久了吧。”同样类比到见字如面可以说“你有多久没有写7信了? ”“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籍了? ”答案相比都是一样的一一“
32、很久了吧 有学者说,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类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如此推崇的原因。 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在书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 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有人也不赞同现在这种以传统文化博眼球的综艺节目。但让观众在电视荧屏上邂逅“诗 与远方”,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文化节目,至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读, 有人肯听,有人和我们一起回忆,那真的是再幸运不过的体验了。文化节目受到热捧,正是传统文化再一次复兴的大好时机。这些年我们教育者为了推广 传统文化也做了很多工作,提倡国学、重视书法、语文改革传承传统文化,让经典 浸润我心。当我们不断地亲近经典,真
33、正地进行经典传播时,我们找到了更利于扎根的 沃土,这个沃土是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而更能带来启发意义的是,从几档节目的热播能够看出,其实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在 清晰的赛制、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好的内容不仅不会被遮蔽,反而会焕发出更富有朝气 的生命力。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书信、一段段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光泽的文学作品可 以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 一定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周国平说过:我们的国民素质,差就差在缺乏人文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当然不能依赖综 艺节目,但真正优质的综艺,就是有这种追求。在今天太多无聊无趣的节目泡沫中,白 玉微瑕
34、的朗读者、见字如面出现,堪称惊艳。即使这是娱乐泛滥的时代,浮躁不 堪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也绝不仅仅只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而至心灵空虚,信仰缺失,以物质衡量个 人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共识,国人在并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 主观崇尚者众,又因无意从物质世界跳出看精神内涵而至精神匮乏,道德迷失,信仰匮 乏。游离在叹息与希冀之间而不觉! 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主导思想,精神决定成就,文化繁荣如宋朝,是民族之幸,精神昌 盛如汉唐,是国家之幸,历史是过去,文化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学者感慨中华如此 优秀之文化遭遇而今的落寞,也定当悲痛不已!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 肯再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书
- 土地租赁合同双方协议书七篇
- 2025无财产离婚协议书
- 面神经炎病因介绍
- 错构瘤病因介绍
- 荨麻疹病因介绍
- 11化学中考真题汇编《氧气的性质》及答案
- (2024)乳制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 专题01 单项选择(安徽专用)
- 2023年耐磨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立式储罐课课程设计
-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DB11T 1194-2015 高处悬吊作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11.5 歌曲《卖报歌》课件(14张)
- 学校微课制作校本培训方案
- Lesson 6 I can see with my eye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接力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
- 【课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文原文及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