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_第1页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_第2页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_第3页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_第4页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对比综述工程硕士李瑾摘要:到目前为止,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主要是两种,x射线衍射法和NMR 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关键词:x射线衍射法NMR法到目前为止,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主要是两种,x射线衍射法和NMR法。其 中X射线的方法产生的更早,也更加的成熟,解析的数量也更多,第一个解析的蛋 白的结构,就是用x晶体衍射的方法解析的。而NMR方法则是在90年代才成熟并 发展起来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首先是X射线晶体衍射法。该方法的前提是要得到蛋白质的晶体。通常是将表 达目的蛋白的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中,然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 表达,目的蛋白提纯之后摸

2、索结晶条件,等拿到晶体之后,将晶体进行x射线衍 射,收集衍射图谱,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蛋白质的原子结构。x射线晶体衍射法的优点是:速度快,通常只要拿到晶体,最快当天就能得出结 构,另外不受肽链大小限制,无论是多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或者RNA、DNA,甚至是 结合多种小分子的复合体,只要能够结晶就能够得到其原子结构。所以x射线方法 解析蛋白的关键是摸索蛋白结晶的条件。该方法得到的是蛋白质分子在晶体状态下 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与蛋白质分子在生物细胞内的本来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晶体 中的蛋白质分子相互间是有规律地、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的,运动性较差;而自然界 的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则是处于一种溶液状态,周

3、围是水分子和其他的生物分 子,具有很好的运动性。而且,有些蛋白质只能稳定地存在于溶液状态,无法结晶。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很早就被科研人员观察到 了,但将这种方法用来解析蛋白质结构,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NMR法具体原理 是对水溶液中的蛋白质样品测定一系列不同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谱,然后根据已确定 的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通过对各种二维核磁共振图谱的比较和解析,在图谱上 找到各个序列号氨基酸上的各种氢原子所对应的峰。有了这些被指认的峰,就可以 根据这些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上所呈现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它们所对应的氢原子之间的距离。可以想象,正是因为蛋白

4、 质分子具有空间结构,在序列上相差甚远的两个氨基酸有可能在空间距离上是很近 的,它们所含的氢原子所对应的NMR峰之间就会有相关信号出现。通常,如果两个氢原子之间距离 小于0.5纳米的话,它们之间就会有相关信号出现。一个由几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得到几百个甚至几千个这样与距离有关的信号,按照信号的强弱 把它们转换成对应的氢原子之间的距离,然后运用计算机程序根据所得到的距离条 件模拟出该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该结构既要满足从核磁共振图谱上得到的所有 距离条件,还要满足化学上有关原子与原子结合的4一些基本限制条件,如原子间的化学键长、键角和原子半径等。NMR解析蛋白结构常规步骤如下:首

5、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提纯的目的蛋 白,在蛋白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未聚合,而且折叠良好的蛋白样品(通常是 1mM,3mM,500ul,PH6,7的PBS)装入核磁管中,放入核磁谱仪中,然后由写好的程 序控制谱仪,发出一系1313列的电磁波,激发蛋白中的H、N、C原子,等电磁波发射完毕,再收集受 激发的原子所6放出的“能量”,通过收集数据、谱图处理、电脑计算从而得到蛋白 的原子结构。用NMR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方法,可以在溶液状态进行研究,得到的是蛋白质分 子在溶液中的结构,这更接近于蛋白质在生物细胞中的自然状态。此外,通过改 变溶液的性质,还可以模拟出生物细胞内的各种生理条件,即蛋白质分子所处的

6、各 种环境,以观察这些周围环境的变化对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溶液环境 中,蛋白质分子具有与自然环境中类似的运动性,可以观察到整个结构表面的一些松散链段的运动性,而蛋白质的 活性部位往往是在整个结构的表面,因此NMR方法为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底 物或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观察手段。到目前为止,用该方法来解析蛋白质结构 已经十非常成熟。它的优点就是,蛋白在液体中得到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事 实上所有已发表的NMR结构都是十个或者二十个结构的ensemble(集合),这就是 因为这些结构都是进行能量优化后符合条件的结构,或者说就是溶液中的蛋白结 构。因为是动态就很容易的研究蛋白

7、与其他蛋10白或者配基的相互作用。缺点是,该方法受蛋白质大小的限制,到目 前为止NMR解析蛋白结构的上限是50kd。从1980年代初NMR法出现至今,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方面 有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仪器技术本身的发展,能够产生的磁场越来越强;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也越来越快,更多地是由于实验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由二维的 核磁共振实验发展成三维甚至更多维的实验。借助于基因技术可以得到同位素富集的蛋白质样品, 核磁共振的实验也从原来单一的核发展到三种甚至四种核同时在一个实验中共振而 产生相关信号。核磁共振方法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单一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研 究发展到蛋白质动力学方面的

8、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以及小分子的 相互作用和药物筛选中蛋白质分子与药物分子的结合等方面。在此过程中,NMR技术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围绕这 一技术提出的许多原创性观点和方法已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结构组学的研究也会随之兴起,核磁共振技术 在这方面的应用会更多更广。这些应用的需求反过来也会促进核磁共振技术本身的 进步和发展,使之更趋成熟和完善。参考文献:.李兰芬,南洁,and苏晓东,蛋白质晶体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生物物 理学报,2007(04).江凡,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物理,2007(04).姜厚理,冯锐,and杜泽

9、涵,核磁共振测定蛋白质构象.军事医学科学 院院刊,1993(02).胡红雨and鲁子贤,核磁共振法研究蛋白质和多肽的结构和功能.化学 通报,1995(07).施燕红,郭晨云,and林东海,蛋白质NMR样品制备技术.生命的化学, 2006(02).朱春明,et al.,基因工程法制备(15)N标记的蛋白质样品.清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6).黄鹤,et al.,多肽和蛋白质NMR预饱和实验中饱和转移效应的研究.波谱学杂志,1998(05).高广华and王大成,蛋白质溶液NMR结构测定的一些新进展.生物化学 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03).施蕴渝and吴季辉,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功能.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08).林东海and洪晶,用NMR技术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波谱学杂志,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