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和细菌内毒素资料讲解_第1页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资料讲解_第2页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资料讲解_第3页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资料讲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原和细菌内毒素一、热原 (progon)医院临床在使用药品注射剂时,常有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灰白、休克、严重时导致死亡,这种症状称为热原反应。为提高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人们对热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直到 1923 年Seibert 提出了用家兔检测热原的方法。在1942年美国药典首先将家兔热原检查项收入药典成为法定方法,中国药典1953 年版开始收载该方法,随后的世界各国药典都以动物热原检查法作为药品质量监测的方法之一。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优点, 可在规定时间里观察到家兔的体温变化, 相应反应了热原质引起哺乳类动物复杂的体温反应过程。 所以,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热原检查法,为

2、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的要求, 该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这种热原检查法, 只局限于某种药物进入体内 (血循环) 是否能引起体温变化或热原反应作为判断药品是否污染热原的方法, 已不能满足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 其缺点:标准化程度低, 无法判断检查样品中存在的热原质到底是什么或是哪一种物质。由于试验动物家兔是处在被细菌污染的环境中, 通过吸入或皮肤感染细菌内毒素而被免疫,导致动物的个体差异较大。试验动物受到药品的药理活性干扰, 而影响体温变化 (如放射性药品、 抗生素、生物制品等),实验结果难以判断。设备及实验费用昂贵(如建设动物房、水电、动物饲料等

3、耗费),做一种药品需要 280 元/次,而鲎试剂仅28 元/次。综上情况分析, 鲎试验法可避免以上动物热原检查法的不足, 该技术的成功和应用真可谓是药品质量监控一场大革命。什么是热原?目前国内外仍未有统一的认识, 但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中, 一个共同的意见,都普遍认为:它是指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欧洲药典委员会副主席J.Van Noordwijk 提出:“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 但所有已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 。 在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 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热原。二、细菌内毒素( Endotoxin

4、)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 Lipoply Saccharide )和微量蛋白( Protein )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其化学成分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层的脂多糖,其化学成份主要是由O-特异性链、核心多糖、类脂 A三部分组成。 O特异性链:位于脂多糖分子最外层的多糖链,是由35个单糖(一 般不多于 25 个)连成为一个多糖链。其单糖包括戊糖、氨基戊糖、已糖、氨基已糖、 脱氧已

5、糖等, 单糖的种类、 位置和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 因菌种不同而异。因此,它决定菌体热原的特异性。二 核心多糖:核心多糖的变异性较小, 位于类脂 A 和 0特异性链(内层)之间,在结构上分为内核心和外核心。外核心含有数种己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 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组成。 内核心含有庚糖及特殊的酮糖( 3- 脱氧 -D- 甘露糖 -辛酮糖KDO。这部分结构对不同菌株的LPS基本相似,而且KDC以不耐酸的 酮糖链与类脂A 的氨基葡萄糖连接,是构成内毒素脂多糖的核心部分。三类脂A:位于LPS分子结构的外层,是由氨基葡萄糖、磷酸和脂肪酸(10 18C)组成,故称之为糖磷脂,也是细菌外膜的一种,形成单体聚

6、合物。具有 疏水性(强)和亲水性(弱)的双相性。但是,类脂 A可从。-特异链及核心多 糖分离出来, 游离的类脂A 可自身凝聚成大分子的复合体而难溶于水, 并具有生物活性。 所以, 类脂 A( Lipida ) 是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反应的主要基团。该基团没有种属特异性, 所以各属细菌的类脂A 结构相似, 其毒性反应相似。 如发热、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导致休克等。(附图 2)由于类脂A有4条主链和2条支链的脂肪酸与内酰胺连接组成,所以提纯的 内毒素LPS是极为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内毒素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在工作中内 毒素稀释应尽可能地缩短时间,并要现配现用。三、内毒素的生物

7、活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据文献报道,在很早期(约19世纪末)的意大利学者Centanne通过菌属自 溶的方法, 从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提取出一种类似毒素的物质, 因为这种物质对动 物体产生致热活性的同时, 亦产生出一种病理学病性反应, 而被命名为致热毒素( Pyrotoxina ) 。 同时由德国的 Buchner 也从多种细菌中提取到相似的致热毒素,并证实了这种毒素在导致白细胞数目的改变同时, 具有增强机体对细菌感染时的 免疫能力。因此建立了“发热疗法”。在美国纽约的临床医师, William B . Coley用加热法杀死录杆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将上清滤液用于各种恶性肿瘤 (特别是肉瘤) 的治疗,

8、取得较好的疗效。他将这种细菌上清液命名为 Coley 氏毒素。此后murrayJ.Shear 证实 Coley 氏毒素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为内毒素。直到 1933 年 Boivin 等学者在研究鼠伤寒杆菌的致病机理时, 从鼠伤寒杆菌中提取出内毒素。在50 年代以后,对内毒素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经过大量实验表明, 内毒素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活性, 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和静脉注射提取的内毒素溶液时,可导致动物体发生内毒素休克和死亡。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如大肠杆菌、 沙门氏杆菌、伤寒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其它微生物(病毒、立克次

9、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感染时,这类菌属随病灶渗液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到各种组织器官和体液细胞内繁殖, 这类菌属在体内死亡和解体后, 才稀放出大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据初步实验表明,当机体内毒素浓度阈值0.005ng/ml时,可诱生内源性热原质如月中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B 2干扰素 等。 这些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细菌内毒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肝脏和胰腺时,可使肝细胞损伤,使糖原异生酶(如葡萄糖6 6 磷酸酶、糖原合成酶) 的活性降低, 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 同时内毒素作用于胰腺导致胰腺功能障碍, 并形成胰岛素抵抗, 造成血糖升高致使并发心肌炎和心肌肿大的系列高血糖症状。所以,革兰氏阴性菌属感染或在病灶中的细菌进入体液细胞繁殖,当其死亡或解体后产生的内毒素, 可多次进入血液, 引起反复发作, 其病理变化极为广泛, 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 而引起各器官的功能障碍。 其中 以网状内皮系统最常见,淋巴、脾、肝、肾、骨髓中均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月中,以肝脏有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