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_第1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_第2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前人对它的评价甚高如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怎么让学生在掌握文言基础的层面上,深入理解这些评价,并能有自己切实的体会,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思考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做了如下的设想:在文本层面上,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文字、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统一,即(一)知识教学点(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

2、诉的语言形式。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二)能力教学点(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三)德育、美育渗透点(珍惜生命,关爱亲人,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只有立足于这一共性目标,才能挖掘祭十二郎文这篇个性文本的独特语文价值,;在教学方法层面上,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3、,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以诵读体验,讨论赏析作为课堂活动的基点,并贯穿于整个的课堂教学。其次,在课堂实际操作方面,我有几个注重。一重规律揭示,以文本为基础,力求文言积累举一反三,因为教学对象是有一定文言解读能力的高二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文言学法的指导;二重诵读感悟,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是学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感的重要途径。以默读、研读、赏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对话文本、体悟情感、提升语感,是文言教学传统复归的应有之义,可以达到以诵读促语感,以语感助理解,因此,我指名部分学生先朗读整个文本,以达到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接着重点把握前三

4、个自然段的诵读和理解;三重涵咏品味,在品味时走进文本,在涵咏时领悟情感,祭十二郎文以情之真、意之切终成“千古绝调”,以“情”为抓手,以“入情”“悟情”“品情”为教学流程,最终达成文言教学的多维目标,应是可行的思路;四重自主探究,教师由“演”走向“导”,从台前走向幕后,在对第一自然段做了解读后,二三两个自然段则完全交由学生自主探究。以上注重主要是为了让课堂有鲜明的倾向性特征,传递出我对语文学科和语文课堂教学的些许理解。在课后反思,我终于明白语文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或许,唯其有缺憾,课堂方是呈现了价值。反思课堂,学生愿说、能说、愿读、能读,充分证明了以上设计及几个注重的价值。但学生说得不甚精彩的事实告诉我,在学生对文本的前理解不甚充分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都应得到充分发挥,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邂逅更多高层次的对话。课堂书声朗朗的目标虽然基本达成了,但学生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