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题_第1页
气象学复习题_第2页
气象学复习题_第3页
气象学复习题_第4页
气象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论和大一、名词解释:1.大气 :由于 地球引力 的作用聚集在地球周围的一层深厚的空气层。气象学 :应用物理学原理、 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 物理现象 和 物理过程 的科 学。气象要素 :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大气状态特征的物理量。天气 :一个地方某一瞬间 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间 发生的大气状态,既包括极端状态,也包括平均状态。干洁大气 :大气中除水汽和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气压 :单位水平面积上所受的大气静压力,其大小等于单位水平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水汽压 :大气中所含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饱和水汽压 :在某一温度下

2、,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最大时所产生的分压强。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即 水汽密度 。比湿 :单位质量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饱和差 :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露点温度: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二、填空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Ar、 O2、 N2 和、CO2。2.大气中Q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短波 紫外线;CO主要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3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 的成分是 水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的 温度分布、扰动状况和电离状态,WMO:界气象组

3、织统一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 和 散逸层 5 个层次。.相对湿度为80%,当时空气中的水汽压为 20 hPa,则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是 25hPa。6写出下列气象要素的常用单位: 辐射通量密度( w/m2 ) 、 气压 ( hPa) 、 绝对湿度 ( kg/m3) 、相对湿度( %)、降水量( mm)、热容量( J/(m 3s) )。7. 一团气压为1000hPa,温度为20C,体积为1n3的干空气,如果使其等压降温至10C33,则其气压为1250hPa。-1-1。三、选择题1某空气块其饱和水汽压为 40 百帕 , 实际水汽压为 10 百帕 , 则其 饱和差 为

4、 30 百帕。2当 干球温度 与湿球温度 之差越大 ,空气中的饱和差 就越大 ,空气湿度 就越 小 。3东北偏北风的字母表示为NNE。-3。-3-3-3-35大气中的水汽(B)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B 、对大气有保暖作用C、主要集中在10km以上气层中D 、随海拔高度没有变化CO和水汽能吸收太阳辐射中 红外线部分。7.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8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C)A、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 B 、气温二露点,饱和差大于零C、气温二露点,饱和差=0 D 、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四、问答题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

5、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C/100m;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 ,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2大气中的CO2 具有哪些作用?答:(1)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主要原料,CO2 浓度增加,植物净光合能力增强;2)能强烈地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 ,降低地面的有效辐射,对地面起保暖作用。3大气中的水汽具有哪些作用?答:(1)是 天气变化 的主要角色,大气中诸如云、雾、雨、雪等的形成,是水汽直接参与下形成的;2)能强烈地吸收和放

6、出长波辐射 ,降低地面有效辐射,对地面起保暖 作用;3)水相变化伴随着巨大的热量转化,在热量由地面向上层大气传输 中起重要作用。4大气中的杂质具有哪些作用?答:( 1)影响大气的 水平能见度;2)能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 ,对 气温和地温有一定的影响;3)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核心,对水汽凝结 起重要作用。. 为什么对流层中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答:( 1)由于对流层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近,地面长波辐射强度越大;(2)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物质主要是 CO2ffi水汽,此二者的浓度随高度 增加而降低,故他们吸收的热量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为什么大气中的 臭氧含量在2025k

7、m处最高?答:由于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来源于:氧气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变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变成臭氧;在 55km以上的高空,氧分子大部分变成了氧原子,氧分子浓度低,形成臭氧的机会少;在10km以下的低空,氧原子浓度小,形成臭氧的机会少;在30-35km高处,氧分子和氧原子浓度适当,最有利于臭氧的形成,然后通过向下垂直输送,使20-25km高处的臭氧浓度最大。五、计算题解:因为u = e / E XCX 100% =50%;d ( 露点温度 ) ;答:相对湿度为50,露点温度为15。;绝对湿度;比湿;第 2章辐射一、名词解释: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辐射通

8、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辐射体表面的辐射能。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观测点地平面的交角。昼长 或可照时间:太阳视圆面中心从出地平线到入地平线之间的时间间隔。太阳常数 :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 密度。一个大气质量: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单位面积的太阳光束穿过的大气柱的质量。大气透明系数:穿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穿过前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比值。直接辐射 :以 平行光 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总辐射 :太阳 直接辐射和 散射辐射之和。光合有效辐射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 太阳辐 射光谱成分。大气逆辐

9、射 :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净辐射 :某一作用面或作用层辐射能收入与支出之差 。二、填空辐射具有 波粒二象性, 即既表现为波动性, 又表现为粒子性。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 1;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 的物体称为 黑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方式有 吸收 、 散射 和 反射 。当 绝对温度 升高 1 倍 时, 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 将增大 16 倍,其放射能力最强所对应的 波长就变为原来的倍。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放射能力是地表面的 160000 倍。(

10、 四次方 )根据 莱蕾分子散射定律 , 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的 四次方成反比 ;物体 表面的温度越高 , 其表面放射能力越强。太阳常数的数值约为1367VW- m2,当日出时角为-60 时,昼长为8小时。太阳赤纬 在春秋分时为0,冬至时为-23 27。上午 8 时的 时角 为-60,下午 15 时的时角为45。地球公转过程中 ,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回归线 之间来回移动。在地面净辐射方程B=(Sb+Sd)(1-r)-Ln 中, r 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Ln 为地面有效辐射 , Sb 为直接辐射 , Sd 为 漫射辐射。塑料薄膜覆盖,白天可透入太阳辐射 ,夜间可以有效的

11、阻截地面辐射 ,可提高土壤温度。三、选择题1.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 N 纬度间 , 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日。地球公转时, 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 的夹角。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 太阳直接辐射增强 , 其光谱中 紫外线和 蓝紫光成分增多;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波长(C)微米的波谱部分。B 、3-5DX 大于 760玻璃温室对太阳 短波 辐射透射率高 , 对地面 长波 辐射透射率低 。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最大能量 的波长是475nm。在中纬地区,只要坡度 小于中午太阳高度角 , 冬季北坡坡度增加一度, 所得太阳辐射总量等于水平面(B) 一度处的太阳辐射总量。A、纬度南移B 、纬度

12、北移C、径度东移 D 、径度西移辐射的粒子学说认为 , 电磁辐射由许多具有一定质量 、 能量 和 动量 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称为 量子。夏至日太阳赤纬 为23 27。东坡向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 最早 。根据 维恩定律 , 地球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约为10000nm。夏季 , 北京的黑夜比长沙短;冬季, 南宁的白天比武汉长。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 蓝紫色光 散射较多的结果。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可见光 中。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加快四、问答题写出 地面净辐射方程式, 并分析地面辐射平衡

13、的日变化规律及原因。答:地面净辐射公式为:B=(Sb+Sd)(1-r) -Ln。一天中,白天(Sb+Sd)(1-r) Ln , B0, B为正值;夜间 Sb+Sd =0, B=-Ln, B6),随着纬度小的增 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小的增大,正午 h逐渐增大;( 3)对任何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 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 温室效应 ”?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

14、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 大气逆辐射 ) 。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与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五、论述题试论述森林对林地净辐射的影响?答:从 林地净辐射方程入手,阐述森林对林地净辐射方程中各分量的影响。论述水平地面上 太阳直接辐射的变化 规律。答:( 1) 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日变化规律 :在晚上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0,上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增大;中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水平地面上太阳

15、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也达到最大值;下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也降低;日落后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等于 0。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年变化规律 :在一年中,夏季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大,冬季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小,这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有关。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太阳直射的纬度达到最大,由此向两极递减。这与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有关。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增大,这是因为辐射所经过的大气路程缩短,大气质量

16、减少,对辐射的消弱作用降低的缘故。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云量的变化 :随着云量的增多,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减小。因为云量增多,对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的减弱也增强。试述到 达水平地面上的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的变化 规律?答:( 1) 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日变化规律: 在晚上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漫射辐射,上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水平地面上太阳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通量密度增大,总辐射也增大;中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也达到最大值; 下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也降低;日落后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等于漫射

17、辐射。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年变化规律: 在一年中,夏季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大,冬季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 度小,这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有关。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水平地面上太阳总 辐射通量密度在太阳直射的纬度达到最大,由此向两极递减。这与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有关。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 的增加,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增大,这是因为辐射所经 过的大气路程缩短,大气质量减少,对辐射的消弱作用降低的缘故。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随云量的变化: 随着云量的增多,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减小。因为云量增多

18、,对水平地面上太阳总辐射通量密度的减弱也增强。六、计算题解:夏至日,纬度,太阳赤纬6 ,上午 9时时角=-45日出时角 cos CD 0=-tg d tg 5 CD 0昼长=2*sinh=sin 6 *sin 6 +cos 6 *cos 6 *cos 第 3 章 温度一、名词解释:热容量 :单位体积的物体 温度变化 1 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导热率:表示物体传导热量快慢的能力,即1m深度内温差为1度,1秒钟通过1平方米横截面的热量。感热通量 :地面与大气之间,在单位时间沿铅直方向 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土壤热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地表面 的热量。干绝热过程 :一团 干空气或 未饱和的湿空

19、气在作绝热升降运动的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也 没有水相变化 的过程。湿绝热过程 :一团始终保持饱和的湿空气在作绝热升降运动的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但 有水相变化 的过程。干绝热直减率:在干绝热过程中,气块升降100米温度的改变值。湿绝热直减率:在湿绝热过程中,气块升降100米温度的改变值。温度 (气温 ) 日较差 :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 )与最低温度(气温 )之差。温度 ( 气温 ) 年较差 :一年中 最热月平均温度 ( 气温) 与 最冷月平均温度 ( 气温 ) 之差。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 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候平均温度:为 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生物学温度: 所有对生物生命

20、活动起作用的温度。界限 ( 指标 ) 温度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指示 和 临界 意义的温度活动温度 : 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 的日平均温度。 TOC o 1-5 h z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 或全生育期) 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有效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 差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 或全生育期) 中,所有有效温度的总和。二、填空翻犁中耕后 ,土壤 孔隙度增大, 热容量减少, 导热率减少。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B=P+Qs+L叶,P是感热通量,Qs是土壤热通量。LE是潜热通量。一般来说,气温 日较差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气温 年较差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一天中,气

21、温最高值出现在14-15 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最热月在7 月,最冷月在1 月。土温日较差 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极值 ( 即最高,最低值) 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迟。土壤和大气中热量交换方式主要有分子热传导、 辐射 、 平流 、 对流 、 乱流和潜热转移 。导温率 与物质的 导热率 成 正比 , 与物质的 热容量 成 反比 。设气温直减率为r,干绝热直减率为rd,对未饱和空气来说,当rr d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rr d时,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当r=r d时,大气层结局中性。水的热容量比空气的热容量大。水的导热率比空气大。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大。土

22、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快,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快,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大。 TOC o 1-5 h z 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型式有:白天为 日射型 ;夜间为 辐射型 ;上午为 早上过渡型 ;傍晚 为 傍晚过渡型。 /百米,到 2000米处,温度应是10。当rd =1 C/100m, rmC /100mC/100m,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稳定的,对于饱和 湿空气是不稳定的。我国 气温日较差 ,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 年较差 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表最大,空气次之,水面最小。、10.2 ,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

23、0,则其活动积温为51,有效积温为 1。三、选择题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 感热通量方向为(B)A、地面流向空气R空气流向地面C、一侧空气流向另一侧空气 D 、地面一侧流向地面另一侧地面覆盖后 , 除阴雨天外, 各深度的(A)A、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高,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小B、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低,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小C、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高,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大D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低,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大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大,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大。向上、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 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称这时的大气是稳定 的大气。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以上 的

24、持续时期 , 称为 喜温作物 积极生长期。晴天,随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 , 位相落后;容积热容量的单位是J m3C-1。土温年较差 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直到一定的深度, 年较差为 零 ;我国月平均最高气温大致出现在7-8 月。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称为生产期。土壤 含水量 越多 , 其导热率 和热容量 越大。某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10 , 日平均气温为20,则其有效温度为10。当空气层处于逆温状态时,温度直减率r rd时,对于未饱和空气来说,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当温度直减率r0 时,所表示的大气层结为 稳定 。植物发育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时期 , 往往是植物的 温度临界期。以 0 度为起点温

25、度, 则 0 度以上温度的总和称为 正积温 。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 辐射型。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地面热量收支 差额等于零时。由于水的热容量、导热率均大,所以灌溉后的潮湿土壤,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变化是 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慢。四、问答题简述裸地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并绘图 .答: 日射型 :地表温高,向上向下均下降,一般出现在白天;辐射型 :地表温低,向上向下均上升,一般出现在夜间;上午转变型:土壤上部日射型,下部为辐射型;傍晚转变型:上部为辐射型,下部为日射型.为什么干燥疏松的土壤温度变化剧烈?答:疏松干燥的土壤 空气含量多而水分少,土壤热容量小,导

26、热率也小 ,当土壤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间的 热量交换少而慢, 白天用于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少,夜间水分凝结释放的潜热也小 ,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面最高温度为什么出现在午后 (13 时左右 ) ?答:正午时虽然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但地面得热仍多于失热,地面热量贮存量继续增加,因此,温度仍不断升高,直到午后 13 时左右, 地面热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热贮存量不再增加 ,此时地面热贮存量才达到最大值,相应地温度才出现最高值。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答: 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称为逆温。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 、 平流逆温 、 湍流逆温、 下沉逆温

27、 和 锋面逆温。林业生产中,常利用逆温层内气流铅直运动弱的特点,选择上午喷洒农药和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药效及肥效。逆温层对熏烟防霜冻也有利。试比较沙土和 粘土 、 干松土壤和 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答:沙土和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快;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和干松土降温比粘土和紧湿土也快。结果沙土和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和紧湿土的日较差大。这是因为 沙土和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和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空气块在作上升运动时会降温的原因是什么?答:空气块作上升运动是 绝热过程 。当上升运动时,因周围气压降低,气块体积膨胀,以维持与外界平衡

28、,对外作功, 消耗能量 。因为是绝热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只能取自气块本身,所以温度降低。分析 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 的原因。答:一地温度高低决定于该地区获得热量的多少,而获得热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太阳高度角和日照长短。夏季,从南到北,二者对太阳辐射量的增减是互抵作用:即南方太阳高度角虽大,但日照时间短;北方太阳高度角虽小,但日照时间长。冬季二者对太阳辐射量的增减则是叠加作用。即南方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也长;北方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也短。此外,冬夏季风也有影响,冬季北方首当其冲受冬季风的侵袭,夏季南方多云雨。五、计算题.一块温度为20C、露点温度为15c的空气从海平面开始翻越一座2500m的

29、高山,忽略空气作绝热变化时露点温度的变化,试计算该空气块翻山后到达背风坡海平面时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 取湿绝热直减率r m /100m) 。解:已知山脚时t=20 , t d=15,山高2500m;当空气块刚开始越山时,按rd上升,至iJ 500m高度处下降了 5C,气温为15C。此时空气达到饱和,即凝结高度为500m。由500m向上,按rm上升,到山顶时的气温为 t=15-(2500-500) XC,此时空气仍为饱和状态,水汽压等于 5下的饱和水汽压,空气块下降时,气温按rd增加,到山脚时的气温为t=5+2500X 1/100=30C;若设下降过程中没有水汽的损失,到山脚时的水汽压仍

30、为山顶时的水汽压。C, U=e/EXX答:到山脚时的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 30,5. 离地面 200米高处的气温为 20 /100 米,试求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若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解:已知 Z1 =200 米, Z2 =1200 米, t1 =20 /100 米?, rd=1 /100 米,设 1200米处气温为 t2 ,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 t ;(1) (t2 t1)/(Z2-Z1)=-r, t2=t1 r(Z2 Z1)=20 C/100 米X C;C+ 1 C/100 米XC;CC第 4 章 大气运动一、名词解释:

31、低压 :又称 气旋 ,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 闭合气压系统。高压 :又称 反气旋 ,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闭合气压系统。水平气压梯度 :在水平面上,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单位距离内的气压改变值。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沿平直等压线作 匀速直线运动。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沿圆形等压线作 匀速圆周运动。海陆风 :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 差异,形成 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 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这样一种昼夜风向转变的现象。山谷风:在山区,白天风从谷地吹向山坡, 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这样一种以日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焚风 :气流越山后在山的 背风坡 绝热下沉而形成的 干而热 的风。乱

32、流 :空气中的 不规则 运动。二、填空按照 三圈环流理论 ,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 、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 极地高压带四个 气压带 和 东北信风 、 盛行西风 、 极地东风 三个 风带 。在北半球 , 地转偏向力 总是指向 空气运动方向的右方 并与运动方向 垂直 。空气作 水平运动 时,所受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 、 水平地转偏向力 、 惯性离心力 、 摩擦力 等四个。在 气旋区 内 , 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在反气旋区 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减小气旋中心气压随时间 变低 , 表明气旋在加强 , 反之 , 气旋中心随时间 升高 , 称为气旋在填塞。在 自由大气 中, 摩擦力 可以忽略;而空气

33、作直线运动 时, 惯性离心力 可以忽略。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是谷风 ,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 陆风 。温度越高,气压阶越大;气压越高,气压阶越小。乱流热交换系数 ,在陆地上是白天大于夜间;而在水面上则是白天小于夜间。三、选择题摩擦层 中的 风压定律 为: 在北半球 , 背风而立 , 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C)不是地方性风。A、海陆风 B 、山谷风 C、季风 D 、焚风 TOC o 1-5 h z 在作用于空气水平运动的力中,只改变空气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空气运动速度的力是( B)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水平地转偏向力 C 、惯性离心力 D 、摩擦力 4.大气在(D)条彳下,农

34、田中风速廓线呈对数变化。A、逆温 B 、稳定 C 、不稳定D、中性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A)A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R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中低压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D、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大气中空气运动的 原始动力 是(A)A水平气压才$度力B、地转偏向力C、惯性离心力 D、磨擦力低压槽是从(A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A、低气压区R高气压区C 、鞍形场 D 、气团空气在 垂直方向 上的运动 , 一般称之为( B)A、平流B、对流C 、湍流 D 、乱流 TOC o 1-5 h z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称为(C)A、锋 B 、切变线C鞍型场D

35、槽自由大气 中的 风压定律 为 , 在北半球 , 背风而立(A)A、高压在右,低压在左R高压在左,低压在右C. 高压在右前方,低压在左后方D 、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气旋区 内, 中心的空气往往是辐合上升 的。海陆风主要是热力 原因形成的。气压场常用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和等压面上的等高线 分布图来表示。 14. 风向不稳定和风速的明显变动 , 这种现象称为(C)A、风的分布B 、风的变化 C风的阵性 D风的影响。 四、问答题 1.海平面气压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自所对应的天气如何? 答:按照气压的分布,海平面气压场有五种基本类型:低气压: 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区域,常常带来

36、阴雨天气 。高气压 :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区域,常常对应 晴好天气低压槽: 由低气压向高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它的天气与低压天气类似。高压脊 :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天气与高气压天气类似。鞍形气压区: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天气一般无明显规律,常常取决于是偏于高压还是低压,从而具有相应的天气。简述 海陆风 的成因。答:由于 海陆热力差异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海洋上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使空气自海洋流向陆地,即海风。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于是情况与白

37、天相反,空气自陆地流向海洋,即陆风。地转偏向力 有什么性质?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赤道为 0,极 地最大;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在北半球偏向于运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反之。地转风 有哪些性质?答:地转风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反比,与空气密度和纬度的正弦成反比;地转风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反之。磨擦层中的风具有哪些特征?答:在磨擦层中,风具有以下特征:( 1)随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不断向右偏转,到自由大气中风沿等压线吹;( 2)高低层风的日变化规律相反:高层,白天风速小,夜间风速大;( 3)风向

38、和风速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五、论述题1.论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答:六、计算题.一登山运动员,从海拔500m气温为25c处开始登山。当他到达高度 Z1处时,气压比出 发时减少了 1/5 ,气温为 13。他继续往上走,到 Z2 处时,气压比 Z1 处又减少了 1/5 , 气温为-1C。试问Z1、Z2处的海拔高度各为多少?解:已知开始登山时 Z0=500m t0=25C,到Z1高度t1=13C, Z2处t2=-1 C;设开始登山时的气压为 P0,则Z1处气压P1=(1-1/5)P0=4/5Po , Z2处气压为P2=4/5P1; 由拉普拉斯压高公式 Z1-Z0=18400(1+ a tm)lg(P0

39、/P1); TOC o 1-5 h z Z1=500+184001+1/273X (25+13)/21gP0 /(4/5P0)=2407m;Z2=2407+184001+1/273X (13-1)/2lgP1 /(4/5P1)=4229m;答:Z1、Z2处的海拔高度分别为 2407m?口 4229m.温度为25C,水汽压为22hPa的空气块,从迎风坡山脚处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米试求空气块的凝结高度、山顶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温为19和25解: t0 =25 , td =19 , rd =1 /100 米, (td t0)/Zd= rd ;凝结高度为: Zd =(t0 td)/rd=(25

40、 19)/(1 /100 米)=600 米; /100 米, (t 山顶 td)/(Z Zd)= rm;xxC;因气块到达山顶时水汽是饱和的,所以相对湿度r=100%。. 温度为20/100 米,且温度为10,15,20,25凝结高度为:Zd =(20 15) X 100=500米;XC;所以 t 山背脚=10+1X 1500/100=25 C, U = e/E XX 100% =39%,答: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39%。第 5 章 新陈代谢一、填空题近地气层空气中CO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光合作用速度与 呼吸作用速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光补偿点 ,光饱和时的

41、光照强度称为 光饱和点 ,光合速率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 光饱和现象。光明与黑暗的交替, 诱导作物开花结果等一系列发育过程, 这种作物对昼夜长短反应的现象 , 称为 光周期现象。4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其最高温度达35 40 ;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升高其增强更快,按指数率增大,故净同化作用最强 的温度一般为10 20 之间。5.对于森林来说,其CO铅直分布,白天靠近 林冠作用面的CO浓度最低;夜间无论是单层 林还是复层林, 林地作用面 附近浓度最高。第 6 章 能量平衡一、问答题简述森林对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影响。答:森林作用层净辐射明显增加,森林的反射率平均为1015%(针叶为10%

42、,阔叶为15%),除水面(510%)外是最小的,其得到的St 比其它表面大;另外,森林的温度比其它表面低,Ln森=田0随树种、林龄、林分密度、叶面积系数等林分因子而变化;森林作用层的感热通量大于其它植被( 粗糙度的影响 ) ;森林作用层贮热量的变化和植物新陈代谢能通量均很小,前者约占8%,后者约占1%。第 7 章 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降水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 水汽凝结物 或凝华物。降水量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降水或溶化后的固态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 水层厚度 。干燥度 :为水面 可能蒸发量与 同期内降水量之比。蒸发 :水分以 气态形式 扩散到大气中的现象。

43、蒸散 :为 植物蒸腾 、 土壤蒸发 及 植物截持水蒸发 的和。降水绝对变率 (距平):是指某地 实际降水量与 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相对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X 100%辐射雾 :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 所形成的雾。雾凇 :形成在地面物体 迎风面 呈针状或粒状的白色松脆结构的 冰晶层 。二、填空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森林 总蒸散量 包括 植物蒸腾 、 土壤蒸发 和 植物截持水蒸发 三方面。使水汽达到 过饱和 的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 、 接触冷却 、 绝热冷却和 混合冷却。水汽凝结、凝华的条

44、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 饱和或过饱和及 凝结核存在。水汽压双波型的日变化多发生在 内陆暖季和沙漠地区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高;空气中的 水汽达到饱和 时,则 相对湿度是100%影响蒸发的因子有水源、蒸发面温度、饱和差、气压、风和湍流扩散强度、蒸发面的性质、蒸发面的形状等。据雾的成因,可将雾分为 辐射雾、平流雾、辐射平流雾三种。根据降水的性质,可将降水分为 连续性、阵性和 毛毛状降水。根据降水的物态形状,可将降水分为 雨 、 雪 、 霰 和 雹 四种。大气中的降温过程主要有 辐射 、 绝对 、 接触和 混合冷却四种方式。 TOC o 1-5 h

45、z 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现象主要有 露、霜、雾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主要有云、雾 。三、选择题某时段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 降水距平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A、清晨R正午 C 、傍晚 D 、对流旺盛时属于中云的是(C)A、积云 B 层云C、高积云D 卷层云相反2008 年空气水汽压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 相似 ,空气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夏天白天灌溉有(B)效应。A增温R降温C、保温 D 、逆温 TOC o 1-5 h z 在单峰型日变化中 , 近地气层空气水汽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C)A、清晨 B 、子夜C、午后14-15时D正午7、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

46、气条件是(C)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 、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8、某地2008年春季降水量为160 mm该地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00 mm则该地春季降水相对变率为(B)A、 20B、20C、 40 D 、 409、在一年中的低温阶段,灌溉地气温比未灌溉地的(A)A、高 B 、低 C 、近似相等C中午相对湿度变小 , 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B)A、 e 增大, E 不变B 、 E 比 e 更快增大C、 E 减小, e 更快减小 D 、蒸发量增大, E 降低四、问答题简述土壤水分蒸发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阶段:当潮湿时,蒸发是在土壤表面进行 的,土

47、壤中的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达土壤表面进行蒸发。此时,土壤的蒸发速率近似于水面蒸发速率,蒸发强度主要决定于土壤温度、饱和差、风等气象因子。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减小到田间持水量70%以下,土壤表层变干,含水量减少,表层 形成一个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进行蒸发之后,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到土壤表面。由于水汽在土壤中的扩散比大气中慢得多,所以,这时的蒸发速率要比水面小些,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主要决定土壤中的含水量。第三阶段:当土壤表层非常干燥时,土壤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发生在 深层土壤 中,水汽通过土壤孔隙,再扩散到大气中去,蒸发的速率比同样条件下水面的蒸发小得多。影响森林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

48、(1) 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植物因子: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土壤因子: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暴雨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1)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一来提供足够水汽,二来提供能量;2)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以维持暴雨的强度;3)要有湿空气的不稳定层存在,以促使和维持对流的发展。4、为什么有云不一定有降水?答:要产生降水,必须要足够大的水滴,才能克服大气的阻力下降,并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能被完全蒸发掉才能到达地面。五、论述题1、试分析森林对降水的两次再分配过程及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机理。答:林冠层的初次分配过程:到达林冠作用层的大气降水

49、,一部份被林冠截留,一部份通过林冠空隙直接到达林地表面。截留的降水,一部份直接蒸发返回到大气中,一部份顺着枝条和树干到达林地表面,即树干迳流,大部份以水滴或雪团的形式从枝叶上滴落到达林地表面,即滴流。林地层的再次分配过程:到达林地的降水,一部份形成地表迳流,一部份向地下渗透,一部份被土壤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下渗的水流,一部份被土壤吸附,改变土壤含水量,一部份渗入土壤中,通过地中而流出,形成土壤迳流,一部份渗透到深层去,形成地下迳流,剩下的被乔灌木、活地被物的根系吸收后,一部分用于林地植物蒸腾,一部分引起植物体含水量的变化。在降水的两次再分配过程中,林冠对降水的截留起着重要作用,它可减少渗入土壤的

50、降水量。林冠对降水量的截留率( 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的百分比 ) 主要决定于降水性质和林冠的结构特征( 郁闭度、树种、林龄等) 。森林的平均截留率大约为10-40%,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到达林地降水量的多少,减小林地的降水动能和地表迳流,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林地土壤比较疏松、枯枝落叶层和林地植被的阻挡,使下渗水流增加,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2、分析森林对水量平衡各分量的影响。答: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使林内降水量的分布不均匀;使林内降水强度减小;使林内降水时间增长;使林内水平降水增加;对垂直降水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森林能增加大气的垂直降水 (林区蒸散量大,从而使林区湿度大,提供了

51、降水的水汽条件;林区的反射率小,吸收率大,为阵性降水提供了热量条件;森林使气流强迫抬升,抬升高度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加强垂直运动,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森林的粗糙度,乱流交换强,加强水汽的垂直输送) ;观点二认为森林对大气垂直降水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森林蒸散使大气增加的水汽量是很少;进入大气中的水汽,被大气环流带走,不会在源地积聚、停滞;森林是透风体,其抬升作用不如地形;林区降水多是由于风和地形作用造成,森林只有在对流性降水和地形性降水的场合,略能增加降水量,约1%左右)。森林对蒸散的影响:森林的物理蒸发与森林植物蒸腾二者之和。据研究,森林蒸散通常比低矮植物蒸发量大10-30%,几乎与水面蒸

52、发一样,它不仅影响地区的水量平衡状况,而且还影响地区的热量收支。森林对迳流的影响:迳流:沿地表或地下运动的水流。地表迳流:是指降水沿地表运动的水量;地下迳流:是指土壤下渗的降水量在地下运动的水流,其中从地中流出的为土壤迳流,下渗到深层变成地下水的成份,又在切割深度比较大的河道中流出。迳流系数:某一时段的迳流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林地的地表迳流量显着地小于空旷地;森林影响河川迳流:消弱洪峰,减弱迳流速度和延长迳流时间。第 8 章 天气和气象灾害一、名词解释:气团: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暖锋: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方移动的锋。冷锋:由冷气团向暖气团一方

53、移动的锋。静止锋: 锋面向冷气团一侧或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 速度很小 或 来回摆动的 锋。锢囚锋: 冷锋快行赶上暖锋或两条冷锋合并而成锋,有冷性 和 暖性 之分气旋: 又称 低压 ,是一个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气流反时针自外向内辐合。反气旋:又称高压 ,是一个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内气流顺时针自内向外辐散。西风槽:在中纬度的高空西风带中,西风气流常常产生波动,即槽和脊,波动中的槽线。切变线:是指1500mnE 3000(850hPa或700hPa)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变化的不连续线。寒潮: 凡一次冷空气侵入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8

54、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4或以下,陆上有相当三个大行政区出现了57 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出现7 级以上大风。台风: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近中心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m/s(大于等于12级)的水平空气涡旋。大风:风力达到6级(12m/s)及以上的风。干热风: 是指 高温、低湿 ,并伴有一定风力的 大气干旱 。冰雹: 是指从发展强烈的 积雨云 中降落到地面的小冰球或冰块。霜冻: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附近气层的温度降到 0或0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分为 白霜 和黑霜 。低温寒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当温度下降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生物学最低温

55、度( 通常为 5 ) 以下 ,而 高于0 ,使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植物某些组织和器官坏死 的现象。平流霜冻: 由于 寒潮 或 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 霜冻 。二、填空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 ,这个气团被称为 冷气团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 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 ,夏季为 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 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中纬度海洋气团 。在 高压系统 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 干旱 。按季节划分, 长江中下游 的干旱主要有秋旱、 伏旱。按成因,霜冻可分为 辐射、平流、混合霜冻 三类,每年的 终霜冻 是春季的 末次 霜冻。冷空气从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 可分为(

56、西北路、东路、西路、东路加西路)四条。气团按其 形成源地 不同 , 分为 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四种。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后,主要取西移 、 西北 和 抛物线 路径移动。静止锋的形成是因 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 时势均力敌,或受 地形阻滞 ,而使锋面在原地少动或来回摆动,产生降水的时间长,范围广。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移动方向是 自西向东 ,槽前脊后盛吹西南风 ,附近有上升气流 ,天气多阴。从结构上看,台风由 台风眼区、涡旋区、外围大风三部分组成,其中 涡旋区 天气最恶劣。日灼分为 根茎灼伤、树皮灼伤两种。 TOC o 1-5 h z 影响森林火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风、温度、降

57、水、空气湿度、干旱持续日数。我们学过的主要气象灾害 有 霜冻、日灼、冻拔、雨凇、雪害五种。我们学过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过程有 寒潮、台风、大风与干热风、旱涝、冰雹 。三、选择题在南岭山脉 一带出现的静止锋,通常称为 华南静止锋。干旱天气 主要是在 高压系统长期控制 下形成的。在准静止锋控制的区域,一般呈现(A)天气。A、连续阴雨B、大风无雨 C 、连续晴好 D 、风和日丽台风 是一个强大的 暖性低压系统。气团离开源地后 , 温、湿度都会发生变化 , 这种变化是由气团所经地区的地面性质不同而引起的 , 气团的这种变化称为气团(D)A、更新 B 、变革 C 、变换D.变性6、春季活动在我国的气团主要有

58、(A)A、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太平洋气团B 、西伯利亚气团和赤道气团C、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D 、热带太平洋气团和赤道气团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部控制区域内,天气晴好。霜期是指 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第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这一阶段之间的日期。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压系统是 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下列地区中, (B) 是既 多秋雨又多梅雨 的地区。A、四川盆地B、华南沿海 G两湖地区D 、长江下游湖南省秋季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时, 地面 和高空 分别受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控制。晴朗、微风的天气有利于夜间辐射霜冻的形成。四、问答题1.简述霜冻的类型及其特点。答:( 1)

59、平流型: 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又称“ 风霜 ”。 24小时均可出现,持续时间长。辐射型: 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地面和作物表面强烈辐射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又称“ 静霜 ”。一般发生于凌晨,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混合型:冷平流和辐射冷却 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霜冻。为什么冷锋过境常引起天气的剧烈变化 ?答:锋面是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交界面。锋面下方为冷气团,上方为暖气团。通常暖空气沿着锋面向上爬升,绝热冷却,水汽凝结, 易形成云和降水 ,故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十分剧烈。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其天气特点 .答:台风眼:直径一般为10-60km,此区域内为云淡风轻的天气,风速很小, T

60、OC o 1-5 h z 空气存在下沉运动, 无云或少云。台风涡旋区:宽度1020km,是围绕台风眼区分布着的一条最大风速带,此区域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厚厚的云墙,云墙下狂风暴雨。 台风中最恶劣的天气即出现在这个区域,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台风大风区: 从台风的外缘向内到台风涡旋区外缘之间的区域,其直径一般为400600km,外围风速可达15m/s,向内风速急增。在台风边缘, 多为辐射状的高云和积状中低云,偶尔也有积雨云。三圈环流 是怎么形成的?并绘出三圈环流的基本模式.答: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至10 -30 N,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转向自西向东的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