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 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 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 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 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 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 本节是从时间发展角度认识城镇的发展过程一城镇化。城镇化过程是城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镇的发展,面且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从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在全球展开,对于发达国家面言,已经步人后城填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镇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近年来,人们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现代社会城镇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加速也让城市管理问题目益凸显。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城市各种地理要素空间的数字化描述。城市与空间定位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载体,成为城镇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讲述的时候重点结合案例分析,并注意联系当地实际

2、。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与弊。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核心目标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2.结合实例和资料,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和不同地区的城镇差异。3.结合实例,知道城镇化中的问题,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

3、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城镇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原因。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明白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多媒体 自制教具导入: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也在出现此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城镇化。教师板书: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P31页,思考以下问题: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教师讲述;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过渡)大家在图

4、211中看到有些城镇等级提升了,还有很多新增加的城镇,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有哪些标志呢?教师归纳:2.城镇化标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强调)在三个标志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过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越来越受各学者与专家的关注。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教师讲述)3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学生阅读图212,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

5、平呈现正相关。(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印度、巴基斯坦等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城镇化水平低。)(过渡)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镇化对区域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教师讲述:3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解释):(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6、(过渡)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城镇化进程和特点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教师板书:1世界城镇化进程图表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读图217“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218“世界各国城镇人口比例”,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讨论,让学生对世界城市进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意识到存在地区差异。教师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发展不合理(过渡)上面我们从空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镇化的地区差异,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时间上城镇化又有什么特征?学生阅读图219

7、“城镇化进程示意”并结合图2.17和图2.18,思考以下问题: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城镇化有何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有什么特征?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城镇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中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 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后期阶段:城鎮化水平比较高,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8、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鎮,使大城市人口减少(逆城市化现象)学生阅读P36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并注意找出英国城镇化的的各发展阶段时间、城镇化的结果。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是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它的发展过程可以用下表总结:18世纪中叶:出现工业城市19世纪: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出现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20世纪: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20世纪下半叶: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

9、、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现象;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近二十年以来:大伦敦的人口在经历了连续30多年的下降后,于1985年开始微弱增长学生阅读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学生自学教材P37的材料,对照图222“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以及图223“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过渡)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过渡膨胀,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来,因此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学生阅读P38页:三、城镇化

10、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以下问题: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城镇化问题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小结归纳: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地表现(1)城镇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3)有些发展中国家畸形发展,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过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化,居民生活不便,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板书: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学

11、生阅读:P39页,思考以下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小结: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图2.27),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学生阅读讨论: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教师小结归纳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图228)。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3110指挥中心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