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厂节水灌溉初设_第1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设_第2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设_第3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设_第4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综合说明1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基本情况5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工程设计13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工程管理29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

2、rrent Document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33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6第八章工程概算37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经济评价65第一章综合说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初步设计,是按照*省农业厅关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文200110号)精神,根据省农业厅批复意见,我院对茶园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实地测量、询访调查及资料搜集、整理,结合茶场*茶园和*茶园的实际情况,对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进行优化设计。一、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目标

3、是:建成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370亩,其中母本园300亩、示范园600亩、苗圃园42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其中将母本园300亩、苗圃园420亩安排在*茶种场*分场;示范园60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安排在*分场。灌溉方式是:*300亩母本园及420亩苗圃园采用微喷灌,*600亩示范园及50亩资源圃采用半固定式喷灌。以上工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茶种繁育包括母本园、苗圃园、示范园茶种种植、管理、繁育工作。(二)生产设施平整*茶场苗圃园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棚架20亩,苗圃防护围栏2500m。土建工程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高标准仓

4、库房700平方米,土建工程安排在*分场。(四)农田水利设施.*分场水源工程*分场水源工程包括拦河低坝1座,大口井两座。拦河低坝坝长36m,分高低坝两段,其中低坝段长5.5m,溢流深度0.3m,坝顶设钢筋於漫水桥板作交通桥,高坝段长30.5m。拦河坝高4n1(含齿墙深1m),挡水高度1.5m。坝体为C20於结构,坝体中部为抛石量不大于25%的埋石建,大口井深均为8.0m。.*分场泵站工程*分场茶园分布在*河两侧,为了使两侧茶园能得到及时灌溉,分别设1#泵站及2#泵站,泵站水送入压力罐,然后由压力罐向半固定式喷灌工程供水。泵站进水池为内径3m、井深8m的钢筋於大口井,井壁厚20cm,1#泵站水泵型

5、号为DFW100-250型,配套电机功率为37kW,进出水管为Dgl25钢管,压力罐容积为20m3;2#泵站水泵型号为DFW100-250型,配套电机功率为37kW,进出水管为DgUO钢管,压力罐容积为20m3。.*分场半固定式喷灌工程*分场规划喷灌面积650亩,其中*河右岸350亩,由1#泵站供水,*河左岸300亩,由2#泵站供水,均为半固定式喷灌。1#泵站在设计拦河溢流坝右岸靠上,设计引水流量88m3/h,设计扬程80米,从泵站引出上水管沿岗坡铺设至茶厂管理处北边平台,上水管为Dgl25型,在平台处设无塔供水装置,由此装置控制喷灌自动化作业。无塔供水装置由压力罐、配电柜、枢纽连接件、压力接

6、触点等设备构成,压力罐设计容积20H?,内压标准为60米水头。从压力罐引出两条干管,一干管效益无塔供水南边茶园,管径110mm,为PVC管,沿道路向东铺设至茶园中间,在其上设一分干管、二分干管,一分干管效益干管东边茶园,二分干管效益干管西边茶园,管径均为90mm,大致垂直于分干管设移动支管,支管为676mm轻质铝合金管,支管间距18米,支管上每隔18米设一喷头,喷头型号为ZY-2型。二干管效益无塔供水北边茶园,大致沿道路铺设至茶场边界,在其上设六条分干管,其它同一干管。2#泵站设在拦河溢流坝左岸,设计流量76m3/h,设计扬程78米,上水管为DgllO,无塔供水装置设在丁庄水库干渠上边平台处,

7、其中压力罐设计容积20m3,内压标准为45米水头,从压力罐引出输水干管沿山坡等高线向东铺设至茶场边界,在干管上设五条分干管,干管为巾110mmpVC管,分干管为690PVC管,在分干管上设移动支管,支管为巾76mm轻质铝合金管,支管上设喷头,一般分干管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平行等高线布置,支管及喷头间距均为18米。.*分场泵站工程泵站位于*分场实验室及仓库前,包括管井一眼、水泵机组一套、无塔供水装置一套。管井井深初拟30米,井径0.6米;水泵为DFW100-250型一套,配套电机37kW,与无塔供水装置一起实现微喷灌的自动化,无塔供水装置中的压力罐设计容积30m3,内压标准为45米水头。.*分场

8、微喷灌工程*分场微喷灌工程效益面积720亩,场内实行田、水、林、路、沟统一整治,在场中间垂直于312国道设茶场主干道,通至实验室及仓库,道路宽8.0米,为沥青路面,在主干道中部垂直设田间道路,路宽6.0米,为砂石路面。排水沟大多沿道路开挖,底宽0.5米,沟深0.51.2米。微喷灌系统中的干管从压力罐引出沿主干管两侧铺设,为OllOmmPVC管,在干管上设支管,支管沿田间道路铺设,为巾75mmpVC管,支管上设毛管,毛管为巾16mmpE管,间距4.5米,毛管上设微喷头,喷头型号为S-0055型,间距3.0米。.丁庄、后河水库堤坝加固工程为增加*分场水源的供水保证率,对*河上游的丁庄、后河两座水库

9、进行除险加固,以保障两座水库对下游水量的调蓄作用。配电设施架设10kV输电线路5000m,其中*茶场4000m,*茶场1000m。仪器设备购置购采茶机等茶叶机械6台(套),修剪机1台,检测实验仪器1套。二、投资规模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99.97万元,其中生产设施投资209.95万元,土建工程投资60.48万元,农田设施投资209.71万元,配电工程投资13.01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0.14万元,茶园工程48.68万元,不可预见费28万元。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基金3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300万元。三、经济评价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及国家计委

10、、水利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 财务评价结果为: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年限 财务净现值EIRR=39,6612%ENPV=985.5万元EBCR=2.831.2FIRR=32.6510%Pt=2.9年(不含施工期);FNPV=1134万元。根据以上结果,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该工程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且生态效益良好,宜尽快实施。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县域基本情况一、县域地理位置*县位于*省南部,豫鄂交界处。*。县域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境内河流密布,共

11、有大小河流58条。地表水系以*。二、水文气象*处于亚热带边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一般特征。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高山垂直变化大,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L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5C,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4C,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5.4C,冬季(122月)平均气温2.9。夏季极端气温高达41.1(1959年8月23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达-20.3C(1969年1月31日)。全年无霜期226天,年相对湿度平均74%,大于邻近地区。年降水日数114天,降水总量1168mm,其中

12、春季占17%,夏季占49%,秋季占27%,冬季占7%。最大降水量1931mm(1989年),最小降雨量629mm(1996年)。年日照时数平均2077小时,日照率46%,雾日少。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风次之,年均风速年有效积温在3600C4811,不仅适合茶树生长,而且利于获得较高茶叶产量,对喜散射条件的茶树生长十分有利。三、植被条件*县植被资源极为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78科,256属,1694种,3个亚种,28个变种,3个变型。其中木本植物547种,淀粉植物116种,纤维植物118种,野生水果植物90多种,野生油料植物127种,药用植物883种,野生花卉35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省

13、级重点保护植物27种。县内的植物不少是世界上其它地区已经灭绝而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四、空气条件*大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级标准,宜于种植茶树,不受污染。五、野生动物资源初步调查本区内现有脊椎动物296种,隶属33目,76科。其中兽类7目19科51种;爬行类2目7科35种,两栖类2目6科14种;鸟类17目37科163种;鱼类5目7科33种。在动物区系组成上,形成了以东洋界占优势,南北动物渗透的区系特点。本区常见的东洋界动物有小灵猫、果子狸、蜂虎、八色鸨等。古北界种类有僵、青鼬、貉、白灵、灰喜鹊等。区内动物中列入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4、有鸳鸯、白冠长尾雉、大鲸、穿山甲、青羊等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红翅凤头鹃、啄木鸟等17种。六、基础设施该茶场位于*县城东区,东去80公里可*,*,*,所设火车站距场中心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输电线路与*11万伏高压输变电路联网,电力供给充足,生产能源保障可靠。七、水利资源:场区内三条河流贯穿,有库容48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350万立方米的*水库两座,能够满足自流和提水灌溉水源的需要。八、土壤条件据*省区划土类分析,主要是黄棕土类。土层深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植被率高,有机质含量达1.52%,土壤肥沃,PH值为5.36.5,酸性指示植物马尾松、映山红在全县坡地随处可见,极适宜茶树的生长

15、。第二节茶场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创建于1962年,1981年经省农业厅(81)豫农(计)字第54号文件批准,扩建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由原“*县茶场”更名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业务由农业厅直管,行政人事权等职能下放地方农业局管,成为*省唯一的由省县共建共管的良种繁育基地。全场现有职工2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3人,技工113人。建场来,先后研究试验完成了“良种繁育节水短穗杆插”、“*省良种茶园发展建设和名优茶生产研究”、“立体生态茶园生产建设试验”、“外引品种品比区试”、“新品牌的创研”等18项科研项目,八五至九五期间

16、,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茶树新品种选育”重点项目,建有*省茶树良种资源圃,已收集保存全国13个省区茶树种质资源200份(其中省外170份,省内30份),成为推动全省茶树良种事业发展的龙头。自1981年扩建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以来,一直担负着全省良种繁育、新品种选育、引进、驯化及茶叶生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示范推广等重任。在上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现拥有茶园面积1500亩,其中良种园面积500亩,年产干茶5万公斤,其中名优产品2万公斤,年产值280万元,年良种无性杆插育苗100万株,初步形成具有名优茶生产和良种茶苗繁育生产规模。该场从1986年至今,共有五个名优产品获奖,其

17、中“*”茶于86年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奖,“*”茶于99年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毛尖、清淮绿棱”茶分别被评为省级名茶并获奖。项目建设地址拟选在*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对其进行改建,使其成为具有北方茶区特色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茶树良种繁育的必要性一、茶树良种化是21世纪茶叶发展的需要推广良种是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促进名茶开发、推广机械采茶和进行多茶类组合生产行之有效的措施。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如印度,育出20多个优良茶种应用于生产,全国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30%,日本培育出一系列茶树新品种无性系,良种茶园普及率为78.3%,处世界领先水平;斯里兰

18、卡、印度尼西亚发展无性良种茶园普及率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650万亩,无性系良种占园比约为16%,与上述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我国主要产茶省广东、安徽、淅江等省无性系茶园面积也只达15%左右。*省则更低,无性系茶园仅为1.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5个百分点。正因为茶园基础素质低,导致了我省乃至我国茶叶在世界上竞争力小。因此,发展茶树无性系良种是推动我国特别是我省茶叶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措施,茶树良种化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在面临21世纪的新形势下,农业良种工作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茶叶也不例外,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发展迅猛时代,高新科技的运用必须具备基础配套条件,茶树无性系良种

19、是这些基础配套条件的关键一环,抓好了,对提高茶园整体素质、对实现茶叶的“一优双高”、对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建设该项目符合我国普及茶树良种的重要战略部署*省是我国主要茶省之一,位于南北茶区的交汇地带,兼有南方茶区的茶叶高产特点和北方茶区的茶叶优质特点,自然环境属茶叶适宜区与次适宜区的交汇区,具备茶树繁殖的优良环境条件,因此建设该项目可迅速建成茶叶生产高效示范园和茶树良种化示范区,带动周边的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等省推广良种化茶树。农业部提出了力争用3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计划到“九五”末实

20、现无性系良种面积占茶园面积20%的战略部署。目前,茶树良种普及最慢、占园比最小、发展难度最大的是我国北方茶区,直接影响着农业部对茶树良种发展的战略部署。因此建好该项目,可以分期分批地支援、支持北方茶区的茶树改良工作。为确保实现农业部的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三、建设该项目对我省老苏区脱贫致富起到关键作用我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山、*山和*水流域的老苏区,这里产茶历史悠久,早在1200多年前就是老茶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叶生产有很大发展,至1999年,全省茶园面积达60万亩,开采45万亩,年产茶叶850万公斤,产值2.3亿元,其中老苏区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82%,产值

21、占56%。*山地处南北方分界线,山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极适合茶叶生长,茶产量及茶叶质量较好,且群众已普遍掌握了娴熟的采集、加工技术。经大量种植结构调整比较,种茶经济效益最好。如*市*区茶叶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市*县茶叶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然而,我省茶区茶园有80%以上为60年代至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仅茶树种植规格不科学,而且品种混杂,多为群体种。在生产中,这些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使当地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助老苏区群众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现有的茶园进行改植换种,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增加茶叶生产收入。因此,繁育和推广无性系良种,是培育和

22、扶持老苏区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新技术向老苏区的注入,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四、建设该项目,既可满足我省对茶树良种苗木的需求,同时还可健全全省的无性系良种繁育体系近几年,我省围绕91年农业部主持召开全国茶树良种工作会议提出的“不是良种不引进、不是良种不繁育、不是良种不推广”的指导思想,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茶树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工作。91年至今已引进2000多万株茶苗,但由于外引茶苗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很难过三关(即当年冬季、翌年伏季和冬季),有的地方甚至全园报毁。而我省当地繁育的茶苗,在同样的栽培技术条件下,成活率可达7080%,这就说明,在我省这个地

23、理位置处在南北交汇地带,茶苗移栽已明显表现出了北方茶区的特殊性。因此,由于近几年茶区通过名优茶开发,茶叶市场一直呈供不应求状态,茶区群众普遍尝到了种茶增收的甜头,各地都有改植换种的要求,但苦于外引茶苗移栽成活率低,建园成本较高,而省内茶苗又供不应求,至今许多地方还维持原来生产现状,极大制约了那里的经济发展。仅*市,每年需茶苗就达2000万株,而全省年育茶苗不足500万株,供与求存在着较大矛盾。若按农业部(每年以茶园总面积23%左右速度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要求,那么我省每年需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在1.1万亩以上,按双行三株定植,每亩需种苗6000株,1.1万亩需7000万株,如此大的种苗需求

24、量,仅靠从外地引进是难以满足的。再者,虽然我省通过对名茶树良种繁育场进行了扶持,良种繁育工作没有间断过,但始终是靠引进外省育苗技术,对育苗新技术的运用更是处在试验示范阶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就可逐步把组织培养、塑料遮荫棚、促发根等全国育苗新技术示范推广开来,使育苗技术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逐步健全茶树无性良种繁育体系。第二节节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县属于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处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分界线,多年平均降雨量1168毫米,属于*市降雨量最大区域。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降雨量1931毫米,最小降雨量629毫米,最小降雨量不足最大雨量的三分之一。降雨在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降雨

25、集中在6-9月份,且多以暴雨型式出现,约占全年降雨量约69%,干旱季节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的结果是旱涝不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且灾害的发生特别频繁,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是5年内3年涝灾、2年旱灾。茶树基地一般土地比较贫瘠,生产季节经济出现“伏旱”和“秋旱”,有时也有“春旱”,对茶叶产量影响很大。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75%时最适宜茶树生长,若低于50%时茶芽生长缓慢,如果减少到30%,茶芽生长停止,持续时间长时,茶树会出现萎着甚至死亡现象。若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75%,茶树受渍,生长受抑制,持续时间较长将会死亡。经灌溉与不灌溉对比试验,适量的灌溉,茶叶产量及质量大幅度提高,因此,茶树基

26、地需进行节水灌溉,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第四章工程设计第一节工程建设内容根据*省农业厅关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此次工程建成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370亩,其中母本园300亩、示范园600亩、苗圃园地42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其中将母本园300亩、苗圃园地420亩安排在*茶种场*分场,将示范园60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安排在*分场,300亩母本园采用微喷灌,600亩示范园及50亩资源圃采用半固定式喷灌。整个工程分为五个子项目。一、生产设施平整苗圃园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设施棚架20亩,苗圃防护围栏250

27、0米。二、土建工程项目区作为茶叶良种的研究、繁育基地,需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建设700平方米仓库。三、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包括:*分场水源工程、泵站工程、半固定式喷灌工程、*分场泵站工程、微喷灌工程,丁庄水库、后河水库堤坝加固工程。四、配电设施根据农田设施布置及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要求,需架设10kv高压线路5000米。五、仪器设备购置根据茶种场需要,新购采茶机等茶叶机械6台(套),修剪机1台,检测实验仪器1套。第二节茶园设计一、母本园设计(一)平面布置母本园布置在*县城(茶场总场)西30公里的*乡,南靠流入汉江的三夹河,北临312国道,总面积300亩,全部配备微喷灌设施。(二)引种种

28、植新品种1、品种及面积引种种植品种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乌牛早和安吉白茶共5个繁育品种,面积300亩。2、技术要求(1)园地整理茶苗移栽前,平整土地,抽槽,规格:宽x深=60cmx60cm,每50亩一块,共6块。(2)施基肥基肥种类:饼肥、磷肥、土杂肥。用量:每亩施饼肥与土杂混合肥6000斤,磷肥100斤。(3)土壤回填整畦土壤回填后,整理茶畦,宽1.5米。(4)茶苗移栽规格:单条三株定植,丛距0.3米。用量:每亩6000株。(5)移栽后的管理茶苗移栽后,必须精细管理,做好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浇水追肥、定型修剪工作。除草松土:一年3次,深度根际附近2-3厘米。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

29、主。追肥:一年3次,每亩每次5公斤尿素。定型修剪:每年进行一次,或结合打顶定型。二、示范园设计(-)平面布置及品种示范园布置在*县城(茶场总场)北30公里吴城镇,深修剪或重修剪600亩,建成示范园,茶树品种有龙井43、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白毫早、楮叶青、菊花春、迎霜等。全部配备半固定式喷灌系统。(二)技术要求1、深修剪或重修剪:时间5月份。规格:剪去树冠面20-30cm细弱枝。2、施基肥:饼肥400斤/亩,磷肥100斤/亩。3、施追肥:2月底或3月上旬(视当时气候、茶芽萌发情况定),浅沟施尿素100斤/亩。4、松土除草:3月上中旬,松土除草一次。三、苗圃园设计(-)平面布置苗圃园布置在母本园两

30、旁,南侧和北侧各200亩,计400亩,全部配备微喷灌设施,建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设施棚架20亩。(二)苗圃园土地平整为了便于苗圃园设置标准大棚及微灌设施,每块平整地面积按80 x80m规格。第三节工程设计一、生产设施为促进项目区茶树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需平整苗圃园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设施棚架20亩,苗圃防护围栏2500米。二、土建工程项目区作为茶叶良种的研究、繁育基地,需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另外茶园采用先进的喷、微灌工程技术,有大量可移动的喷灌设备需进行存放、保管,茶树种的存放也

31、需要高标准的库房,因此建设700平方米仓库,土建工程安排在*分场。三、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包括:*分场水源工程、泵站工程、半固定式喷灌工程,*分场泵站工程、微喷灌工程,丁庄水库、后河水库堤坝加固工程。(一)*分场水源工程根据*分场茶园分布及灌溉用水情况,选择*分场中部的*河作为灌溉用水水源。*河枯水期流量虽小,但长年不断流,茶场取水处上游1km有小(I)类水库一一丁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6km2,总库容350万n?,其水源能保证茶场用水要求。结合*河茶场处地形特点,水源工程拟定了拦河坝、大口井、拦河低坝和大口井相结合三个方案。经分析,采用拦河坝方案,可以解决对岸茶园生产交通要求,但该段

32、河流主河槽较浅,汛期洪水漫滩,淹没茶园较多,且存蓄一定水量,要求坝高和坝长较大,工程投资大。采用大口井方案,根据用水量要求,需较大的井径和井深,并且仍需建桥解决对岸茶园生产交通要求,工程总投资亦较大。采用拦河低坝和大口井相结合方案,拦河低坝采用折线式实用堰,中部设漫水桥,不仅可以满足生产交通需要,并且可拦蓄部分河水,抬高上游地下水位,使大口井井径和井深减小,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经综合分析,确定水源工程采用拦河低坝和大口井相结合方案。1、拦河低坝设计设计标准确定根据工程结构及功用特点,拦河低坝采用5等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水力计算拦河坝坝型采用折线型实用堰。根据上游丁庄水库10年一遇下

33、泄流量及区间流量,确定拦河坝设计流量为28m3/S。拦河坝采用高坝和低坝(上有漫水桥)两段,高坝段长30.5米,低坝段长5.5米,由堰流公式计算洪水泄量:Q=osmB2gH03/2式中:m一流量系数;。.一淹没系数;B一溢流坝宽度(m);Ho堰前水头(m)。经计算,确定堰高为1.5米,此时堰前水深为2.0米,满足洪水不漫滩要求。结构设计拦河低坝采用折线型实用堰,拦河坝共长36米,每12米设伸缩缝一道。两端30.5米长高坝段堰高1.5米,基础深2.5米(含齿墙深1米),堰顶宽3米,上、下游边坡分别为1:0.5和1:1,坡顶处用R=20厘米的圆弧顺接。中部5.5米长低坝段堰高1.0米,上部设C25

34、钢於漫水桥两跨,桥板厚20厘米,以便生产交通需要。当河水小时,可在漫水桥下溢流,当河水大时,则洪水翻坝并自漫水桥上部泄洪。实用堰堰体材料为C20於,其芯部采用C20埋石於。下游消力池宽2.5米,深0.3米,消力池底板材料为Mu60M7.5浆砌石厚35厘米(下部)和C20球厚20厘米(上部)。消力池底板设巾10排水孔一排,间距2米,下部为砂砾石垫层及反滤土工布。消力池下游为1.5米宽干砌石,干砌石厚50厘米,以便防冲。拦河低坝两侧为八字形挡土墙,上游挡土墙坝体外长3.5米,材料为C15於,下游挡土墙向干砌石下游延伸1.0米,材料为Mu60M7.5浆砌石。浆砌石挡土墙每隔1.5米设排水孔一处,排水

35、孔后设反滤土工布。拦河低坝左岸沿山坡开挖生产道路,长180米,宽5米,两端与拦河坝及田间路顺接。生产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2、大口井设计单井出水量根据灌溉用水要求及生产园区布置,需在*河两岸分别设一大口井,其中左岸大口井(新建2#大口井)设计单井出水量为76m3/h,右岸大口井(新建1#大口井)设计单井出水量为88m3/h。透井壁面积确定大口井采用圆筒形,进水部位为井底和井壁。井壁上部及下部刃脚为C20钢筋於,中部为无砂於透水段。当地层资料一定时,大口井出水量决定因素主要为透水井壁面积。井壁进水孔面积可按下式计算:Qv=a0K(l-p)(y-1)P=1-cp/107+0.08sin(4.5cp

36、)式中:Q井壁进水量(m3/s);v允许进水流速(m/s);a一系数,在井壁进水斜孔处为0.5,井底反滤层处为1;。一随进水孔倾斜度变化的系数,计算井底时6为1;“一进水孔轴线与垂线夹角();K一靠近井内一层滤料的渗透系数;p一滤料孔隙率;Y一滤料比重。经计算,按大口井口径3米,则新建1#、2#大口井需透水层4米高(含钢筋於圈梁高),设计井深为8米。结构设计大口井井壁上部及下部刃脚为C20钢筋於,中部为无砂於透水段,井壁厚20厘米,无砂於要求灰砾比为1:6,水灰比为0.38,砾石粒径为12厘米。无砂建井壁段每隔1米设C20钢筋圈梁,梁高15厘米。大口井井底设反滤层,防止井底涌砂。大口井顶部比拦

37、河低坝堰顶高0.5米,井盖为C25钢筋球现浇,井盖处设1x1米检修孔,以便检修及设备安装。(二)*分场泵站工程为了确保153m及162m两处山坡茶园的充分灌溉,规划修建两座泵站提水灌溉。两座泵站的取水水源是两座傍河而建的大口井。一号泵站选用的泵型是DFW100-250型,设计流量为88m3/h,配套电机功率37kW,水泵安装高程139.5m。进水管选用Dgl25钢管,出口处设压力罐,压力罐设计容积20H?,内压标准65m水头,压力罐的出口管道用125PVC管,连接各分水管,泵站提水钢管的起始端、末端及转弯处均设G5於镇徽,钢管长170m,两镇墩间钢管设伸缩节。二号泵站选用DFW100-250型

38、,配套电机功率37kW,设计流量为76m3/h,水泵的安装高程139.0m,进水管用DgllO钢管。压力罐后出口管道用巾110PVC管,钢管的起始端、末端及转角处设C15於镇墩,中间设伸缩节,钢管长度90m。(三)*分场半固定式喷灌工程.灌溉制度拟定(1)灌水定额m=0.1YH(Pi-P2)/n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Y土壤容重(g/cn?);H计划湿润层深度(cm);力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P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n喷洒水利用系数;平均风速小于2.5m/s,取n=0.85;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得灌水定额为:m=42.6(mm)合Mo=2/3xm=2/3x42.6

39、=28.4(nr/亩)(2)灌水周期灌水周期采用“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中(3.022)式计算:T=m/wxr|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日);w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其它符号同前。则有:T=42.6/5x0.85=7.24(日)取T=7日。(3)设计流量确定A,M()Q=Txtxn式中:n灌溉水利用系数;A灌溉面积(亩);Q设计流量(m/s);t每日工作小时数(h);经计算:1#泵站Q=88nTVh2#泵站Q=76m3/ho.喷头选型与组合间距(1)喷头选型选用ZY-2型d=7.0 x3.1mm双喷嘴喷头,性能见下表:喷头性能表喷嘴直径d(mm)7.0

40、x3.1设计工作压力(HKPa)300设计流量(m3/h)3.83射程R(m)19.1喷灌强度P(mm/h)3.30雾化指标(H/d)4285(2)组合间距确定布置形式:按风向多变考虑,采用正方形布置。当平均风速为2.5m/s时,ka=kb=0.9-1.0,取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a=b=18m喷灌强度验算仍采用固定式喷灌工程中有关公式计算风系数kw=l.O8xVol92=1.29布置系数ka=kb=0.94Cp=1.70组合喷灌强度P=kw-Cp,paP=1.29x1.70 x3.30=7.23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满足要求。.喷灌工作制度与运行方案(1)喷灌工作制度喷头在喷点上的工作时间abm

41、t=lOOOq式中:t一一喷头在喷点工作时间,h;a、b支管及喷头间距,m;q一一单个喷头设计流量。计算得:t=3.60h,取t=3小时40分;喷头每日移动次数N=ts/tN=18/3,6=5次同时工作的喷头数N=Q/q经计算:分区I:N=23个分区H:N=20个(2)喷头运行方案喷灌时,喷洒支管采用轮灌制度。分区I采用三条支管同时工作,每条支管上喷头数平均不大于8个,分区II采用三条支管同时工作,每条支管上喷头数平均不大于7个。.管道选择和水力计算(1)管材选择管材选用从泵站至压力罐的上水管采用钢管,从压力罐出来的输水干管及分干管采用地埋方式,为PVC管,地面移动管道采用太原喷灌公司引进设备

42、生产的TPL型轻质铝合金管道,以方便移动,防止锈蚀。管件:地埋管道采用钢制焊接管件,地面管道连接件采用铝合金管件。(2)经济管径计算干管分干管管径:首先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初选,最后经水力计算确定。采用的经济管径公式如下:D=13xMQ式中:D经济管径(mm);Q通过的流量(m、/h);经计算:干管、分干管选用巾90PVC管。支管管径:支管管径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工作压力差不大于喷头设计工作压力的20%(即300kPax20%=60kPa=6m水头),经水力计算后确定。支管管径均为“76轻质铝合金管。(3)管道水力计算:采用“规范”规定的公式计算:干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43、:LxQmHf=fxdb式中:H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L管段长度(m);Q管段通过流量(rrr/s);d管道内径(mm);f一一管道摩阻系数;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各种管材的f、m、b值管材fMb钢管、铸铁6.25x1051.905.10塑料管0.948x1051.774.77铝合金管0.86IxlO51.744.74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Hf=FxHf式中:Hf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m);F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多口系数;局部水头损失:采用“规范”规定的公式计算:Hj=C-V2/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C局部水头损失系数;v管内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crr?)

44、。根据经验,局部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的10%左右,为简化计算,按Hj=10%Hf计算。选择各井最不利工作支管的最后一个喷头作为计算点。5、水泵选型与动力配套喷灌系统设计扬程即设计水头计算是选择水泵的重要依据,计算公式为:H=hs+hp+E(Hf+Hj)+h式中:H系统设计扬程(m);hs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m);hp典型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m);EHpbHj由水泵进口处的全部管路水头损失之和。h计算喷点与水源水面间的高差。分区I:设计扬程80m设计流量88mVh泵型DFW100-250型配套电机37kW分区II:设计扬程78m设计流量76mVh泵型DFW100-250型配套电机37kW每个电

45、机均配套电启动成套设备。6、管道结构(1)闸阀闸阀井:为调节流量,方便管理,各条支管首端均设闸阀,并建闸阀井进行保护。(2)泄水阀:为方便维修,排除管内积水,在管网低处设泄水阀。(3)排气阀:为保护管道,保证水泵开机时,能够迅速排除管内空气,同时,又在突然停机时,迅速补充管内空气,防止负压破坏管道,在管内的高处设置排气阀。(4)伸缩节:根据塑料管性能和当地温差情况,一般每100m管道设置一个伸缩节,伸缩节可用橡胶止水节头代替。(5)竖管高度:竖管高度选用1.5米,并用支架支撑。(6)镇墩、支墩:为了保护管道,保证管道连接的可靠性,在管道首端、末端、管道转弯及陡坡变坡处设置镇墩,另分水三通及闸阀

46、处设置支墩。(四)*分场泵站工程泵站位于*分场实验室及仓库前,包括管井一眼,水泵机组一套、井房一座,无塔供水装置一套。管井井深初拟30米,井径0.6米;水泵为DFW100-250型一套,配套电机37kW,与无塔供水装置一起实现微喷灌的自动化,无塔供水装置中压力罐容积30m3,压力标准为45米水头。(五)*分场微喷灌工程1、灌溉制度拟定(1)灌水定额m=0.1P(Fd-Wo)ZPw式中:P允许土壤水消耗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Fd-Wo田间有效持水量(重量百分比);Z计划湿润层深度,cm;Pw湿润比。经计算:m=21mm或14m/亩。(2)灌水周期T=m/ETc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d;ETc设计

47、日耗水强度,mm/d;经计算:T=4.2天(3)设计流量确定A-mQ=Ttn式中:A灌溉面积,亩;Q设计流量,m3/h;T灌水周期,d;t每日工作小时数,h;n_灌溉水利用系数;m灌水定额,n?/亩。经计算:Q=133m3/ho2、管网设计(1)微喷头选型根据作物间距、土壤,选择绿源旋转式微喷头S-0055型,喷嘴直径1.1mm,流量70L/h,工作压力200kPa,湿润直径5.5m,微喷头间距取3米,毛管间距取4.5米。(2)干管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LQmHf=db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L管段长度(m);Q管段通过的流量(m3/h);d管道内径(mm);f一管道摩阻系数;m流量指

48、数;b管径指数。支毛管为多口管,按多口管计算沿程水头损失。Hf=FHf式中:Hf多口管沿程水头损失(m);F多口系数;Hf一非多口管沿程水头损失(m)。(3)局部水头损失V2hj=C2g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c局部水头损失系数;u管内流速(m/s);g重力加速度(g/cm?);根据经验,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左右。3、水泵选型及动力配套水泵设计扬程:H=hs+hp+hw+h式中:H水泵设计扬程(m);hs典型微喷点的竖管高度(m);hp典型微喷点的设计工作压力(m);hw总水头损失(m);Ah计算微喷点与水井水面间的高差。经计算:设计扬程65m设计流量133mVh泵型DFW

49、100-250型配套电机37kW并配套电启动成套设备。优)丁庄、后河水库堤防加固工程为提高*茶场水源供水的保证率,需对*河上游的丁庄、后河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保障两座水库的调蓄作用。四、配电设施根据农田设施布置及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要求,需要在*分场新建50KVA变电站一座,架设10kv高压线路1000米;在*分场扩建50KVA变电站一座,架设10kv高压线路4000米,380V低压线路500米。五、仪器设备购置根据茶种场需要,新购采茶机等茶叶机械6台(套),修剪机1台,检测实验仪器1套。第五章工程管理第一节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完成,成立由*省农业厅主管厅长为组长,

50、厅计财处、经作站负责人和*县主管县长等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农业局长及水利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项目建设中,各级组织机构按年度工程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管理,应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实行科学服务和监控。二、建设管理(一)组织管理项目区工程组织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各级项目分管人员责任及工作职责,切实落实项目管理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的审定、资金的筹措、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及项目实施中的组织领导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按照工程设计书,组织实施中的施工管

51、理、质量监督、财务管理、工程预决算、检查验收,总结上报和管理制度的建立。.财政与农业、水利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搞好节水示范项目区的建设与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监督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三部门共同负责工程的检查验收,跟踪问效等工作。(二)技术管理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工程,属于技术密集型农田水利工程,需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认真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工程施工的实施细则,严格筛选施工队伍。要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节水灌溉、喷灌专业技术知识,对施工监理人员和农民技术员进行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对不按

52、技术标准施工,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坚决返工。同时作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保证工程质量,实行层层验收制度,上一道工序或工种未合格前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并有专人负责做好竣工准备,资料整理和竣工验收的技术档案工作。工程竣工经试运行合格,交付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使设备保持良好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三)财务管理按照项目建设的管理方法,搞好项目工程的财务管理。县财政局设立专帐,管理项目资金。县农业局及水利局按照年度工程规划,编制工程投资预算,报县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县财政局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三、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分三年建成,2000年8月开工,2002年12月完成,

53、农田水利工程拟在2001年9月-2002年4月完成;母本园工程拟在2000年8月-2001年7月完成;示范围工程在2001年2-10月完成;苗圃园工程在2000年12月-2002年8月陆续完成。种质资源工程在2001年1月-3月完成;试验室及仪器设备拟在2001年7月-2002年6月陆续完成。第二节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茶树良种繁育场建成后,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筹建“*省茶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家投入资金和原*茶种场的资产为股份,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茶种的研究、繁育、推广一体化的产业化模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省经作站派员任职。股份有限公司的指导

54、思想:以建设成果为起点,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既确保我省茶树良种换种改植的需要,又逐步满足边周毗邻十省对茶树良种苗的需求。同时,还通过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弥补良种繁育所需资金,减轻国家负担。目标和任务:使茶树良种繁育场逐步步入繁育促生产、生产保繁育的良性循环,通过分工负责、各尽其能、有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从而科学地、务实地、高效地组织管理好茶树良种繁育场。在项目建成后的运行中,公司将成立四个分支机构,即茶树良种繁育研究所、茶树良种繁育分场、茶叶生产加工分场及灌溉服务供水公司。通过签订一系列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合同,确保项目建设成果得到稳定发展。四个分支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机制是:一、茶树良种繁育研究所职

55、责:引进国内外优良茶树品种,进行驯化繁育,选育茶树新品种;研究茶树繁育新技术,试验示范茶树繁育适用技术,及时了解掌握茶树品种发展动态。运行机制:以建成的50亩茶树种质资源园为基地,每年由公司拨一定研究经费进行扶持,签订技术指标合同,研究人员少而精,工资福利给予最大保障。二、茶树良种繁育分场职责:示范应用国内外茶树育苗技术,繁育茶树良种苗木。运行机制:以建成的300亩母本园和420亩的苗圃地为基地,每年公司与繁育分场签订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合同,并给予适当的良种繁育补贴,所有人员实行自负盈亏。三、茶叶生产加工分场职责:引进应用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组织生产名优茶及大宗茶,形成北方茶区优质、高产、高效

56、示范园。运行机制:以建成的600亩示范园为基地,每年公司与茶叶生产加工分场签订技术和经济指标,年上交一定利润,生产经营实行自负盈亏。四、灌溉服务供水公司节水示范项目建成后,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维持示范区工程良性运行,能使示范区水资源保持平衡,达到自身再发展,工程建成后,需抓好管理工程,茶树良种繁育场成立灌溉服务供水公司。该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对本灌溉系统具有管理和使用权,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项目区内实行模式化种植,区域化经营。灌溉公司实行专业化服务,供水商品化,按不同灌溉种类,制定不同的水费政策,收取相应的灌溉费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灌溉公司还要负责对灌溉系统的维

57、护、养护和更新改造,努力降低灌溉成本,节约水资源,维持示范区的水资源平衡及提高灌水保证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灌溉公司负责灌溉工程及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节水灌溉实行优质优价,按灌溉作物种类,实行商品供水,全成本收费。按照经营核算标准提取折旧费和维护费,保证灌溉设备的完好,储备设备的更新改造资金。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工程任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生产设施:平整土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设施棚架20亩及苗圃防护围栏。二、土建工程: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仓库700平方米。三、农田设施:建设一级电灌站2处,喷灌泵站2座,喷灌水管500m

58、、机耕道5000m、小型拦河坝1处。四、配电设施:10KV输电线路5000米。第二节施工条件一、自然条件(一)气候条件:*茶场良种繁育基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带,每年日平均气温大于0C的天数一般在325天左右,每年冬至立春气温较低,一般都在以下,该气候条件利于工程施工。(二)交通条件:*茶场在312国道旁边,交通极为便利,*茶场距吴城约5公里。有简易公路连通,交通条件满足施工要求。(三)供水供电:*茶场在三夹河右岸,水量丰富,水质良好;*茶场有淮河支流通过,水量不大,但不会断流,均可满足施工期供水要求。茶场附近均有村庄,电力供应基本可满足施工要求。(四)建筑材料:*山区石料丰富,石质良好

59、,可从附近购入石料,水泥可从县城或毛集水泥厂购入。砂料可从附近河中开采。二、建设条件茶场深受旱灾之苦,迫切要求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干群热情极高。茶场附近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为工程建设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第三节施工方法一、施工导流及施工围堰*茶场拦水坝工程在河道里施工,尤其是在主河槽施工,施工导流及施工围堰工作量较大,为减少排水工作量,拟在非汛期施工,施工安排在枯水季节(1月-5月份)。洪水标准为1-5月重现期为5年频率的洪水,以此流量为标准做施工导流设计;挡土墙及大口井等均需做施工围堰,由于流量不大,可采用土石围堰。二、基坑排水由于围堰为砂土材料,且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内将有大量积水,在施工过程中

60、,应进行经常性排水。首先在基坑内挖排水明渠,并在建筑物轮廓线处侧设集水井,然后将集水井水用水泵抽排。三、施工方法基础处理:基坑开挖应呈梯形断面,施工边坡不宜太陡,弃土边缘和建筑物边缘不小于3米,且不影响交通。基坑完成后,设排水沟加强排水,对基础原土进行平整夯实。土方工程:本次土方工程较多,采用机械与人工施工相结合,开挖边坡以设计边坡控制,开挖后对原状土进行夯实加固,填方段进行分层夯实,压实度0.92以上,确保填土密实。砌石工程:砌筑石石面干净,填缝密实,勾缝均匀,满足强度要求。於工程:保证密实性好,强度高,和易性好,经济合理地确定水泥、砂、石料配比,水灰比控制在0.5-0.6。第四节施工组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