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之高血压防治课件_第1页
中医治未病之高血压防治课件_第2页
中医治未病之高血压防治课件_第3页
中医治未病之高血压防治课件_第4页
中医治未病之高血压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治未病高血压病的防治 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1页,共48页。什么是血压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第2页,共48页。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点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科学服药第3页,共48页。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点 患病率高: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1亿,每年增加300多万人。在我国,每3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 致残率高: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每年15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 死亡率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第4页,共48页。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的现

2、状十分严峻,高血压达标率只有13%,而美国的高血压控制率为70%,加拿大为80%,欧洲为50%,日本和韩国也为50%,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第5页,共48页。什么是高血压? 可以用两个数字来描述血压,一个是收缩压,即“高压”,一个是舒张压,即“低压”。 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备注:建议在4周内完成非同日3次测量)如何测量血压:“三同一原则” 同一时间 同一状态 同一侧第6页,共48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三种情况: 单纯收缩压增高,只有收缩压140mmHg,但舒张压不高 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超过正常值,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收

3、缩压不高,舒张压90mmHg,即单纯舒张压高第7页,共48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诊室血压:主要诊断依据诊断标准:诊室首次收缩压180 和/或舒张压110mmHg 伴有急性症状者应立即转诊 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第8页,共48页。高血压的症状 患者遭受高血压病这个“隐形杀手”攻击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大多数患者血压不正常升高后,没有什么症状,但少部分人会感到头痛和非常疲劳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的高低并不一致第9页,共48页。高血压病的危害心脏左心室逐渐发生肥厚,心肌肥厚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人

4、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2-4倍 与没有高血压病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第10页,共48页。第11页,共48页。高血压病的危害脑高血压造成脑部动脉血管的阻塞,引起瘫痪和语言问题高血压增加了脑血管壁的脆性,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如果血压降低6mmHg,中风的发生则减少34%第12页,共48页。第13页,共48页。高血压病的危害肾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功能逐渐减退舒张压降低5mmHg,尿毒症的危险性至少降低25%第14页,共48页。高血压病的危害眼睛导致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第15页,共48页。第16页,共48页。控制高血压病 控制高血压病意味着终生改变一些饮食和生活

5、习惯 同时药物治疗也是必须的,可使血压降为正常 经常看医生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病防治高血压病造成的身体损害第17页,共48页。控制高血压病长期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第18页,共48页。高血压治疗原则1.达标 保护靶器官,最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压达标为根本,考虑当地条件及患者承受能力2.平稳 优先长效药物,平稳降压 长期管理:强调长期治疗依从性3.综合管理 选择降压药时综合考虑伴随疾病 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第19页,共48页。降压目标 收缩性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 年龄80岁且没有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时,降

6、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 90mmHg第20页,共48页。随访频率及内容未达标患者随访频率:每2-4周,直至血压达标随访内容:查体(血压、心率、心律等),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服药情况,调整治疗已达标频率:每1-3个月1次内容:有无再住院的新发合并症,查体(血压、心率、超重或肥胖者应检测体重及腰围等),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第21页,共48页。年度评估随访频率:每年1次,可随每3个月随访完成内容:除常规每3个月随访内容外,每年复查体重、腰围,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同初诊评估),即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有条件者

7、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第22页,共48页。治未病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术。 第23页,共48页。第24页,共48页。 疾病形成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被确诊,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治未病”涉及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多阶段人群。 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健康体检对非急性期疾病的人群都是适宜的。第25页,共48页。 中医体质学说反应了机体在发病前的一种潜在趋势和对疾病的易感性。通过大量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体质有稳

8、定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对中药改善体质的药效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体质可调性。第26页,共48页。体质分类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淡红舌,薄白苔,脉缓和有力。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第27页,共48页。第28页,共48页。体质分类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血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肌肉松软

9、不实,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发病倾向:易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第29页,共48页。第30页,共48页。体质分类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发病倾向:以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第31页,共48页。第32页,共48页。体质分类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体形偏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肝,

10、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第33页,共48页。第34页,共48页。体质分类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腻,苔腻,脉滑。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第35页,共48页。第36页,共48页。第37页,共48页。体质分类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

11、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第38页,共48页。第39页,共48页。体质特征气郁质(H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胃主要特征。常见表现:形态瘦者为多。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补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燥、梅核气、百合并及郁证等对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第40页,共48页。第41页,共48页。体质特征特禀质(I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型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第42页,共48页。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第43页,共48页。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