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1.gif)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2.gif)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3.gif)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eafc653f8bb1b26c10d16af6724eb9c84.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鱼香肉丝”是我国空间站内宇航员的食物之一,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鱼香肉丝”中含有的多糖并不都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B. “鱼香肉丝”能为航天员提供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C. 不能利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鱼香肉丝”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和蔗糖D. “鱼香肉丝”中的蛋白质已变性失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鱼香肉丝”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里面含有丰富的大分子有机物,它们可以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进而被细胞吸
2、收利用。【详解】A、鱼香肉丝中含有植物,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不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糖原这种多糖是可以被消化吸收的,A正确;B、鱼香肉丝中含有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被消化分解之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吸收利用,B正确;C、斐林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C正确;D、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改变,依旧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组成,考生在解题时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进行解答。2. 下图是细胞中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是人
3、体某种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B. 物质中,DNA与RNA分子的a、b是不同的C. 物质是叶绿素分子,发菜细胞中存在D. 物质能同时存在于水稻叶肉细胞中【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题图分析:图1表示某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
4、上,因此,图1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图2为核苷酸;图3是叶绿素。【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1虽然是氨基酸,但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因此,也不是人体某种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A错误;B、物质为核苷酸,DNA与RNA分子中的a五碳糖不同,因此组成的b核苷酸也是不同的,B正确;C、物质是叶绿素分子,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C正确;D、物质为核苷酸,为叶绿素,水稻叶肉细胞中既含有核苷酸,也含有叶绿素,D正确。故选A。3.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辛格和尼科尔森通过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 卡尔文和同事利用14C标记的CO2阐明光合作用中碳的转
5、变途径C. 科学家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会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这个实验可以直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D. 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部分发现历程:(1)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3)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观察等手段之后建立起来的结构模型,在显微镜下不可能看到,A错误;B、卡尔文和同事利
6、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是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即阐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变途径,B正确;C、科学家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这个实验可以直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C正确;D、伞形帽伞藻上长出了菊花帽,菊花帽伞藻上长出了伞形帽,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故选A。4. 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试管甲和乙中,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B. 试管乙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其中的溶液可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C. 据实验推测
7、,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再在细胞器中转化为CO2和水D. 可利用差速离心法进一步分离出各种细胞器以确定呼吸作用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试管甲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试管乙中是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试管乙是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的酵母菌,加入葡萄糖,由于线粒体内没有分解葡萄糖的酶,因此不能分解葡萄糖。【详解】A、试管甲和乙中,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A错误;B、试管乙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B正确;C、据题意可知,试
8、管乙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丙酮酸,试管丙在细胞器中不能产生丙酮酸,据此推测,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试管甲(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都含有)中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知在细胞器中转化为CO2和水,C正确;D、不同细胞器质量并不相同,可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理处各种细胞器,从而进一步确定呼吸作用的场所,D正确。故选A。5. 细菌活细胞中含有恒量的ATP,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可快速检测食品的细菌数量。部分原理如下所示:荧光素+ATP+O2氧化荧光素+AMP+PPi+H2O+荧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时刻不停地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B. 因为细菌中有恒量的ATP,所以可通过荧
9、光强度来检测细菌数量C. ATP中的A加一个磷酸基团后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 荧光素转化成氧化荧光素的反应属于吸能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1、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2、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ATP在体内含量不高,细胞中时刻不停地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正确;B、因为细菌中有恒量的ATP,所以可通过荧光强度来检测细菌数量,检测时待检样品中的荧光强度与细菌数量呈正相关,B正确;C、ATP中的A加一个磷酸基团后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荧光素转化成
10、氧化荧光素的反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故选C。6. 某实验小组选取某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B. 图中7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 图中7种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D. 题图可说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 成酶和水解酶基因等,有的基因则选择性表达。从图中可知,基因2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都能表达。【详解
11、】A、不论细胞如何选择性表达,其内都必含有核糖体,所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都能表达,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A正确;B、由于7种细胞是取自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C、图中7种细胞中所表达的蛋白质不同,说明这7种细胞功能不同,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D、此图中7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C。7. 下图为某动物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和相关坐标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
12、坐标曲线图中,若实线表示甲丙子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则虚线可表示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B. 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EXEC. 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四种D. 由甲乙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由甲丙过程中发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为体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为雌性;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分,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在坐标曲线图中,若实线表示甲丙子细胞的,即减数分裂分裂过
13、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则CE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虚线可表示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B、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EXE,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相同,为AaBbXEXE,B正确;C、由分析可知,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其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故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只有一种,C错误;D、由甲乙过程为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由甲丙过程进行的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后期,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8. 如图是种子形成示意图,已知玉米籽粒颜色为胚乳
14、颜色,一个种子中参与受精的极核和卵细胞基因型相同,精子的基因型可以不同。在决定玉米籽粒颜色的部分基因中,C基因编码花色素苷合成酶,是玉米籽粒形成红色或紫色的前提,否则为白色;R和r基因分别决定籽粒红色和紫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胚的基因型为Ccrr的玉米植株籽粒不一定为紫色B. 基因型为ccRr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全部为白色玉米C. CcRr的植株自交子代籽粒性状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D. 胚的基因型为Ccrr的玉米自交后代胚乳的基因型为CCCrrr、cccrrr【答案】D【解析】【分析】极核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指植物胚珠内的胚
15、囊中央的两个核,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每个极核各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详解】A、玉米籽粒颜色由胚乳的基因型决定,胚的基因型为Ccrr的籽粒颜色不一定为紫色,A正确;B、基因型ccRr的玉米自交,子代胚乳的基因型为cccRRR、cccrrr、cccRrr、cccRRr,均为白色,B正确;C、由于籽粒颜色由胚乳基因型决定,胚乳由2个极核和1个精细胞组成,因此后代籽粒颜色不会出现933:1,C正确;D、胚乳是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形成,Ccrr的玉米产生的配子为Cr、cr,因此胚乳的基因型为CCcrrr、Cccrrr、CCCrrr、cccrrr,D错误。故选D。9
16、. 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1,对该家族I1、I2和1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甲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病在男女中发病概率相同B.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 1和2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8D. 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2可知,I2只有条带2,故条带2代表甲遗传病基因,1无条带2,故1不携带甲病基因,1与2生出一个患甲病儿子(2),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和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儿3,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5和6患乙病,生
17、有正常女儿3,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概率相同,A正确;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正确;C、假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乙病有关的基因用B、b表示,则2的基因型为bbXAY,2的基因型为BbXAXa,子代正常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D、分析图2可知,I2只有条带2,故条带2代表甲遗传病基因,1无条带2,故1不携带甲病基因,1与2生出一个患甲病儿子(2),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C。10.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
18、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A. 甲为AAbb,乙为aaBB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的两种杂交方式属于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一般用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雌雄无差别,反之则为性染色体遗传。【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一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B、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如果
19、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B正确;C、如果甲为AAZbZb,乙为aaZBW,则子代AaZBZb(褐色眼)、AaZbW(红眼),杂交1后代表现型不同,C错误;D、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D错误。故选B。11.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
20、dem Patapoutian),获奖理由: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如图所示,朱利叶斯教授带领的小组从大鼠能对疼痛、热和触觉产生反应的感觉神经元中提取了约16000种mRNA,并利用这些m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片段,随后将DNA导入受体细胞中,并检测受体细胞对辣椒素的反应,最终成功发现了辣椒素受体TRPV1。TRPV1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以及43以上热刺激等激活,并最终令人产生痛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TRPV1的形成过程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B. 从mRNA到DNA需要使用DNA聚合酶等C. 研究TRPV1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在医学生进行镇痛药物的开发等D. 先提取
21、mRNA再逆转录形成DNA的原因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辣椒素受体TRPV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人体产生痛觉的原因是TRPV1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以及43以上热刺激等激活,并最终令人产生痛觉。图中涉及了逆转录过程。【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TRPV1是一种受体,与痛觉形成有关。TRPV1是受体,定位于细胞膜上,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其形成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生物膜参与,A正确;B、从mRNA到DNA是逆转录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而不是DNA聚合酶,B错误;C、TRPV1与痛觉形成相关,对其结构的硏究,有利于开发出新的镇痛药物,C正确;D
22、、因为该受体基因在感受神经元中表达,而在其他细胞中可能不表达,因此科学家选择提取感觉神经元的mRNA逆转录形成DNA,再转化细胞,可以缩小选择范围,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12. 多倍体分为两种,同源多倍体含有来自同一物种的多个染色体组;异源多倍体含有来自两个或多个物种的多个染色体组,其形成机制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油菜为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9B. 油菜可能由花椰菜与芜菁减数分裂时产生染色体加倍的配子受精后形成C. 油菜与花椰菜存在生殖隔离,四倍体花椰菜与花椰菜不存在生殖隔离D. 油菜表达了在花椰菜和芜菁中不表达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
23、】B【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的个体不能经有性生殖而产生可育的后代。由于生殖隔离的产生,导致了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的交流,使各自的遗传性状得以保持。新种的形成必须与原种间形成生殖隔离,否则新种不可能保持稳定的与原种可区别的性状。【详解】A、油菜为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8,A错误;B、由题图可知,油菜的基因型为AACC,花椰菜的配子基因型为C,芜菁配子的基因型为A,所以油菜可能由花椰菜与芜菁减数分裂时产生染色体加倍的配子受精后形成,B正确;C、油菜、花椰菜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四倍体花椰菜与花椰菜也是不同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油菜具有花椰菜和芜菁
24、的染色体组,表达了在花椰菜和芜菁中不表达的基因,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13.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表示人体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大量蛋白质等物质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人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肝脏细胞C.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D. 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4层膜【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2、图中,根据是单箭头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
25、尿系统。【详解】A、是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较少,A错误;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人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血液循环系统)(血浆)(组织液)肝脏细胞,B正确;C、淋巴细胞可以进入血浆,所以其内环境还可以是血浆,C错误;D、血浆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所以共穿过3层生物膜,D错误。故选B。14.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人体血糖降低时,腺体1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靶细胞B为肌细胞B. 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垂体合成、释放的激素a会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 图中可
26、表示神经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D.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途径促进腺体2的分泌活动,腺体2为甲状腺【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腺体1是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腺体2是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C(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A错误;B、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由垂体释放,B错误;C、图中是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
27、用于垂体,不是神经调节,C错误;D、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通过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腺体2的分泌活动,腺体2为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维持体温平衡,D正确。故选D。15. 太极拳中刚柔并济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使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B. 伸肘动作中伸肌的收缩导致屈肌的舒张,此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C. 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
28、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舒张D. 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详解】A、图中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的部分,故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A正确;BC、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过程中,肌梭感受器兴奋,引发伸肌收缩的同时,会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导致屈肌的舒张,即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都是肌梭兴奋的结果,此生理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C正确;D、若肌梭受到适宜刺
29、激,兴奋传至a处时,该部位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B。16. HIV感染人体后,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A阶段相比,C阶段中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数量大幅降低B. C阶段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被严重破坏,若不及时治疗其体内会出现感染或恶性肿瘤C.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可阻止HIV在人体内的繁殖D. 图中曲线表明HIV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无法产生抗HIV的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
30、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详解】A、据图可知,与A阶段相比,C阶段中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数量大幅降低,原因是HIV主要侵染T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A正确;B、免疫监视功能可以监控并清除癌变的细胞,C阶段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被严重破坏,若不及时治疗其体内会出现感染或恶性肿瘤,B正确;C、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会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DNA复制而增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可阻止HIV在人体内的繁殖,C正确;D、HIV 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HIV 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HIV 浓度下降,该阶段
31、有相应的抗体产生,D错误。故选D。17.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取该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等基本相同的芽随机均分成5组,然后用图1中a、b、e、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处理其中的4组材料,对照组用清水处理,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芽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之一,对照组芽的生长与内源生长素有关B. 实验组1芽生长最快,该组使用的是图1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 实验组2使用的生长素浓度对于该植物的茎而言也属于高浓度D. 若要获得实验组4的芽生长速率,可在图1中找到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点和b点对植物芽的
32、生长起促进作用,且b点的促进作用大于a点,e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点起抑制作用,所以实验组1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b,实验组2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d,实验组3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e,实验组4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a。【详解】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实验组1芽生长最快,该组使用的是图1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C、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芽的敏感度大于茎,但是实验组2使用的生长素浓度对于该植物的茎而言不一定属于高浓度,C错误;D、若要获得实验组4的芽生长速率,可在图1中找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测定芽生长的长度,D正确。故
33、选C。18. 光敏色素和向光素都是植物体内能接受特定光信号的信号分子,和光敏色素不同的是,向光素是一种能接受蓝光信号的蛋白质,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向光素接受蓝光刺激以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 向光素接受蓝光信号后,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引起植物的向性生长C. 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进入细胞核催化特定基因表达D.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激素、环境共同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
34、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3、生长素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向光素是一种能接受蓝光信号的蛋白质,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向光素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影响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而不是催化特定基因表达,C错误;D、由题干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
35、控是基因、激素、环境共同完成的,D正确。故选C。19. 下列三个图都是种群相关的曲线和图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曲线X对应“J”形增长曲线,可用数学模型Nt=N0rt表示,其中0r1,A错误;B、物种丰富度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环境容纳量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内容,从题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物种丰富度,B错误;C、图乙中f点对应为K/2值,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K/2前,而海洋捕捞则应在K/2后,C正确;D、图乙中n点增长率大于0,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对应图丙的A,g点种群的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对应图丙的B,D错误。故选C。20.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
36、量的变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计数B.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C. 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D. 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围绕K值上下波动【答案】A【解析】【分析】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
37、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数据,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再计数,A正确;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B错误;C、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常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80个小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在以此为依据进行估算,C错误;D、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减少和代谢废物的增加,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D错误。故选A。21.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B.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
38、稳定的生态位,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C. 诗经小雅小宛中写到“螟蛉有子,蝶贏负之”描述的是一种寄生关系D. 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双方受益,无法分开,分开后各自不能存活【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解】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属于群落特征的季节性,A正确;B、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B错误;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
39、,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C错误;D、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D错误。故选A。22. 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食物关系为:甲乙丙B.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种群甲、乙、丙和分解者构成C. 种群丙在A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点种群增长率大于A点D. C点时,种群乙、丙的数量相等,种群甲数量最多且变为被捕食者【答案】C【解析】【分析】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
40、型。根据图中该食物链的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存在食物链乙丙甲。【详解】A、由题可知:甲、乙和丙三个种群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丙的数量随着乙的变化而变化,甲的数量随着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食物关系为:丙捕食乙、乙捕食甲,即乙丙甲,A错误;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C、种群丙在A点时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在D点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所以D点种群增长率大于A点,C正确;D、甲处于该食物链的最顶端,是捕食者,D错误。故选C。2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食物
41、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C.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2、按照这个渠道生态系统保证各种功能的正常进行,B正确;C、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C正确;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即光能的补充,D正确。故选A。24. 最近在水产市场中有条鱼成为“网红”,被誉为“水产新贵”。它是我市养殖技术人员通过优质水源、饲料技术,以及特定的养殖方式改良后的罗非鱼改良品种“脆肉罗非”。“脆肉罗非”鱼味鲜甜,刺少肉嫩,肉质结实口感清爽。如图为我市养殖“脆肉罗非”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流
43、经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5B.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h)100%C. 图中d 代表“脆肉罗非”同化的能量D. 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e=d-i2【答案】D【解析】【分析】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某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A、流经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即a+2+5,A错误;B、由于输入第二营养级(脆肉罗非)的能量,包括植物输入的和饲料输入的,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c无法计算出从植物中同化的
44、能量值,所以无法计算植物到脆肉罗非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图中d 代表脆肉罗非储存起来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而同化的能量是c,C错误;D、由图可知,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e=d-i+2,D正确。故选D。25. 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C. 量化分析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 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
45、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详解】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植被面积,B正确;C、通过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
46、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C正确;D、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D错误。故选D。26. 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宣传活动于5月21日在京举行,主题为“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 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C. 建立植物园和濒危植物繁育中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 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
47、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退耕还林、还草使农田生态系统变成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A正确;B、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从而导致当地物种
48、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B正确;C、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D、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光照强度,形成酸雨,造成温室效应,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污染生活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C。27.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C. 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D.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
49、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A错误;B、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B正确;C、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
50、临的主要威胁,C正确;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D正确。故选A。28.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和整体原理B.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 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
51、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A正确;B、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正确;C、生态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C错误;D、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
52、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保护城市环境,D正确。故选C。29. 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健康的生态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C. 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D. 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
53、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详解】A、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其意义是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因此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错误;C、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C正确;D、自生原理包括自我
54、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中的自我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B。30. 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利用有机物,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 该系统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D. 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
55、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详解】A、沼气池是利用残枝败叶、鸡粪等废弃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沼气提供给人类能源,即将残留在废弃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充分利用起来为人类服务,又防止了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B、该系统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B正确;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层次多途径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该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的
56、功能,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叶片遮挡阳光的情况,为了探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以及蓝光(B)、红光(R)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将生长状况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环境条件光合有效辐射(umolm-2s-1)蓝光比例(B/P)红光比例(R/P)叶绿素a含量(mgg-1)叶绿素b含量(mgg-1)阳光直射105000.250.391.210.28
57、建筑遮阴11600.360.291.450.39冠层遮阴8000.330.271.580.45回答下列问题:(1)用_(试剂)提取到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收率来准确的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2)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_,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合成ATP,这些ATP主要用于叶绿体基质中_,进而形成糖类。由实验结果可知,遮阴条件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减小,推测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吸收_光的能力更强。(3)近年来研究发现,光还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
58、育。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以及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据图1结果推测,光可能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ABA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_(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_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答案】(1) . 无水乙醇(或95%的乙醇) . 红光 (2) . O2、H+和e- . C3的还原 . 蓝 (3) . 抑制 . 黑暗 . 减弱/降低【解析】【分析】1、分析图1:野生型植株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2、分析图2 :该实
59、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和黑暗、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ABA的有无和浓度 ,因变量是种子萌发率,由于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 ,可推测光值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小问1详解】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无水乙醇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红光的吸收率来准确的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小问2详解】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O2、H+和e-,二是
60、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开成ATP, 这些ATP主要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进而形成糖类;遮阴条件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减小,在遮光条件下,以蓝光为主的散光比例增加,推测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吸收蓝光的能力更强。【小问3详解】光还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野生型植株能接受光信号, 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受光信号。分析图1可知,野生型植株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台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黑暗条件和野生型光照条件对照可知,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部年终报告开创新局面引领新风尚
- 手工艺行业卫生卫生控制
- 2025-2030全球电子后视镜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联合收割机皮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3D 打印陶瓷丝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睡眠盒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IP65工业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机器人用立体摄像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不锈钢面板安装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液压解耦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提高金刚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