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这段文字的成文时间最早可能在()A. 1931年9月B. 1937年7月C. 1937年12月D. 1945年8月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C. 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

2、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C.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D.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4.曾在1937年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回忆:“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我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枚,便可证明。另一方面,我又令警察在各处搜索,也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此材料可作为研究卢沟桥事变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A. 回忆者经历的真实性B. 回忆细节的生动性C. 回忆者心思的缜密性D. 回忆内容的丰富性5.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共内战

3、,日本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同仇敌忾,终于将日寇驱出国门。这充分说明()A. 日本善于抓住机遇B. 党派团结利于民族利益C. 国共内战双方都有错D. 侵略者最终会自食恶果6.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A.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C.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D. 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7.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

4、在望的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应为()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 刘邓挺进大别山D.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8.“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有人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总结。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 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9.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A. 民主与科

5、学B.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10.“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战发生在( )A. 东北抗战B. 淞沪会战C. 长城会战D. 南京保卫战11.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回忆起1937年的上海罗店之战时说:“我师当时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除了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阵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非常惨烈!”此处所述的战役( )A. 体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B. 粉碎了日

6、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C. 表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2.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 谢晋元B. 赵登禹C. 张自忠D. 左权13.“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 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B.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C.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7、14.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A. 柳条湖事件B. 八一三事件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15.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曾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书中还收录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日军在该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屠杀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A. 20万人以上B. 20万人以下C. 30万人以上D. 30万人以下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

8、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材料二: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5省自治。妄图使华北5省脱离中国版图。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材料四: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

9、军队奋起反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1) 研读材料一日本为了夺取中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端?(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面对严峻的形势,北平的学生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了什么运动?(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史实?这一史实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4) 阅读材料四,回答什么事件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什么事件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

10、、“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1)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材料二: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这段文字的成文时间最早可能在()A. 1931年9月B. 193

11、7年7月C. 1937年12月D. 1945年8月【答案】B【解析】据题干“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遂遭厄运,赫赫名城,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B符合题意。故选B。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C. 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

12、队的开端; 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国性内战开始。故选C。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C.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D.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侵略逐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地带,由此国民政府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故A正确。根据题干中“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

13、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由此可知,卢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要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不是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故B错误。题干未提到蒋介石要寻求美国的援助,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4.曾在1937年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回忆:“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我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枚,便可证明。另一方面,我又令警察在各处搜索,也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此材料可作为研究卢沟桥事变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A. 回忆者经历的真实性B. 回忆细

14、节的生动性C. 回忆者心思的缜密性D. 回忆内容的丰富性【答案】A【解析】据“1937年”“宛平县”“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我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枚,便可证明。另一方面,我又令警察在各处搜索,也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材料可作为研究卢沟桥事变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回忆者经历的真实性。口述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A符合题意。故选A。5.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共内战,日本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同仇敌忾,终于将日寇驱出国门。这充分说明()A. 日

15、本善于抓住机遇B. 党派团结利于民族利益C. 国共内战双方都有错D. 侵略者最终会自食恶果【答案】B【解析】据提干“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共内战,日本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同仇敌忾,终于将日寇驱出国门。”这充分说明党派团结利于民族利益。 故选B。6.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A.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C.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D. 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

16、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可知,题干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主张国共合作,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D。7.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应为()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 刘邓挺进大别山D.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可知指的是抗日

17、战争,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故选B。8.“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有人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总结。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 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宜言。1937年

18、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战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如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故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选B。9.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A. 民主与科学B. 国民党正面

19、战场的抗战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答案】C【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中日矛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精诚合作。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符合题意。故选C。10.“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

20、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战发生在( )A. 东北抗战B. 淞沪会战C. 长城会战D. 南京保卫战【答案】B【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孤军血战四昼夜,掩护了主力的撤退。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回忆起

21、1937年的上海罗店之战时说:“我师当时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除了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阵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非常惨烈!”此处所述的战役( )A. 体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B.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C. 表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我师当时在罗店死守一周”并联系所学可知,上海罗店争夺战处于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作战中,题干再现了官兵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故B符合题意。A项和九一八事变相关,故排除A。C项和七七事变相关,故排除C。1936年张学良、杨虎

22、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该事件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排除D。故选B。12.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 谢晋元B. 赵登禹C. 张自忠D. 左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开始淞沪会战中。在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之时,国军第八十八师第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一营不到四百人(对外宣称有八百人,后被称作八百壮士),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选A。

23、13.“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 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B.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C.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答案】C【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一年前以前爆发大规模内战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团结这两个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已经大规模内战没有爆发,全国上下非常团结,据此分析A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继续进行内战,围剿红军;D抗战胜利后国共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都不符合,只有在

24、C七七事变后国共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故选C。14.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A. 柳条湖事件B. 八一三事件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2月”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故选D。15.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

25、贝,曾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书中还收录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日军在该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屠杀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A. 20万人以上B. 20万人以下C. 30万人以上D. 30万人以下【答案】C【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后对南京民众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杀害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故选C。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

26、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材料二: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5省自治。妄图使华北5省脱离中国版图。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材料四: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7、开始形成。(1) 研读材料一日本为了夺取中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端?(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面对严峻的形势,北平的学生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了什么运动?(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史实?这一史实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4) 阅读材料四,回答什么事件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什么事件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答案】(1)九一八事变。(2)一二九运动。(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本题以四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