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_第1页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_第2页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_第3页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_第4页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59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第2页,共59页。教育目的概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第3页,共59页。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

2、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如“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等。第4页,共59页。教育目的在对人的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较为明确,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而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显得更突出。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属于?教育方针第5页,共59页。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第6页,共59页。2345( 四、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1第7页,共59页。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个人的全面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2.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简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第8页,共59页。确立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第9页,共59页。第10页,共59页。1.1957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开始了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为重点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当时社会上曾出现一种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培养经济建设人才只要传授知识技术就可以

4、了,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掌握各种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首次提出的教育方针)第11页,共59页。2.“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 第12页,共59页。3.“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使受教育者在德

5、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同年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第13页,共59页。4.“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4页,共59页。5. “教育要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明确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

6、的科学精神。”(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15页,共59页。6.“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6页,共59页。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第17页,共59页。8.“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7、,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18页,共59页。10.“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9页,共59页。11.“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邓小平在景山学校的题词)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8、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0页,共59页。12.2006年,第十届人大二十二次会议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21页,共59页。13.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

9、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第22页,共59页。中华人 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 法一、新中国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理念 形成社会化、 开放化教育第23页,共59页。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第24页,共59页。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总称。智育,是指向

10、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第25页,共59页。德智体美劳灵魂和统帅前提和支持物质基础动力作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综合各育五、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第26页,共59页。讨论:全面发展是否等于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人的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

11、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第27页,共59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缺乏全面发展的观念,甚至忽视全面发展,都不能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对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第28页,共59页。五、素质教育第29页,共59页。第30页,共59页。第31页,共59页。第32页,共59页。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第33页,共59页。2345四、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1第34页,共59页。第35页,共59页。中华人 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 法一、新中国我国教育目的历

12、史回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理念 形成社会化、 开放化教育第36页,共59页。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第37页,共59页。德智体美劳灵魂和统帅前提和支持物质基础动力作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综合各育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第38页,共59页。五、素质教育第39页,共59页。第40页,共59页。第41页,共59页。第四章 教育制度第42页,共59页。第43页,共59页。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第44页,共59页。标志”三、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第45页,共59页。第46页,共59页。一、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二、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首次颁布资本主义性质美国为蓝本,长期壬寅学制1902癸卯学制 1904首次执行第47页,共59页。三、当前我国现代学制的改革第48页,共59页。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