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喜看稻菽千重浪_第1页
6喜看稻菽千重浪_第2页
6喜看稻菽千重浪_第3页
6喜看稻菽千重浪_第4页
6喜看稻菽千重浪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2、通过分析探究,引导写作。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3、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一一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了解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难点:通过分析探究,引导写作。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

2、两个字可以形容一一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 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位朴实又伟大的人物吧。二、走近人物.袁隆平(1930-),本科学历,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

3、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与他人

4、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1971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釉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釉型杂交水稻的人。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三、走近文本(一)整体把握:自主阅读,回答问题.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2、把握主体内容,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

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 明确:袁隆平是一位 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 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 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 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 ,不计个人风险 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的寻梦者。(二)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不必求全)概括典型事例一般方法(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不必面面俱到,抓住核心要素即可)典型事

6、例1:袁隆平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明确:表现袁隆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典型事例2: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明确: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典型事例3: 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明确: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典型事例4: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 “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

7、既能高 产,又能优质。典型事例5: 1993年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明确: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典型事例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两个心愿)明确: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三)贯穿这篇通讯的中心线索是什么?1、时间线索。2、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四)课文有多处细节描写,请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细节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标注课文页码、自然段)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一一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 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

8、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 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一一深入实践。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死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 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釉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 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

9、。(五)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 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1)导语一一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有重大意义。”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而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导语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一一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一一学术精神、品格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一一道德操守、准则

10、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一一个人理想、志向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赋予文米(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灵活的叙述手法: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一一发起了挑战 广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四、深层探究1、人物通讯要注意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新闻性要突显重点,文学性要有丰富的细节。 本篇人物通讯,精彩之处有哪几点?围绕主旨选取典型事件;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

11、备;4、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真实性。【方法归纳】(六)请结合以上学习过程,试归纳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1、抓关键句,理清线索;2、提炼要素,概括事件;3、品读细节,理解人物;4、明确主旨,赏鉴特色。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明确: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五、迁移拓

12、展多向运用训练,然后分小组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利用课文的相关材料,可以论证一些论题,如:实践出真知,不迷信权威,创新精神,坚韧,合作,胆识,博爱与勇敢,捍卫真理,人类情怀,理想,追求不止,奉献,价值观请认真参读以下论证示例段,结合课文可适用论题, 任选一角度,仿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语段。示例1、愈挫愈勇,追求不止曾让中国刮起过一场浩大的“绿色旋风”的袁隆平,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科研领域中做 出了伟大贡献,无疑是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份坚韧不拔,追求不止的感动。(起,引起话题)袁隆平能从一名农校普通老师跻身于科研界,其中最重要是缘于他那份追求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的理想, 缘于他那份追求不已

13、的坚韧。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 是一个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的希望重生的艰巨历程,他始终不言放弃.他愈挫愈坚,是他那份坚韧让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充满希望,也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这位科学家,他对科研工作的不止追求, 带来的是稻产量的飞跃提升, 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益。 (议,强调观点) 正是因为这种愈挫愈勇、追求不止的精神使他成为真正的“心灵富豪”。 (结,重申观点)示例2、“三不”权威(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曾有人嘲笑他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 遗传学的无知”。(起,引出话题)因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

14、学原理中的论断:“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但袁隆平的态度是尊 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承,明确观点) 试想,假如当初袁隆平盲从于经典,屈从于权威,哪能有杂交水稻问世?哪能改变几亿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正是这种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于权威的胆识与勇气,才使得袁隆平 真正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科学家。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也改变了世界其他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粮食问题。(议,通过假设论证进一步强调观点)古往今来,这种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的人,恒河沙数。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奔走疾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 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色列科学家谢赫曼因 发现“准晶体”独享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30年前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是来自主流 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与嘲讽。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固态物质仅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