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_第1页
2022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_第2页
2022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_第3页
2022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_第4页
2022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其次章 基本放大电路本章内容简介本章第一争论半导体三极管( BJT )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随后着重争论 BJT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放大电路; 内容支配上是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再推及其他两种电路, 并将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法,作为分析放大电路的基本方法;(一)主要内容 : 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静态工作点 Q 的不同挑选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用 H 参数模型运算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二)教学要点:从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三种基本

2、组态放大电路 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电压增益、源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运算方法, H 参数等效电路及其应用;(三)基本要求 : 明白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明白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 把握用图解法和小信号分析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工作情形 懂得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固问题 把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及各元件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2.1 半导体三极管( BJT)2.1.1 BJT 的结构简介:半导体三极管有两种类型:NPN 型和 PNP 型;结构特点: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于发射区,且面积大;基 区很薄,一般在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且掺杂浓度最低;2.

3、1.2 BJT 的电流安排与放大原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在肯定的外部条件掌握下,通过载流子传输表达出来的;外部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1. 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集电区:收集载流子;基区:传送和掌握载流子(以 为例)NPN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参加导电,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或 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2. 电流安排关系iBiCiBiE11iEiC2. 三极管的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 表示;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 CB 表示;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

4、共电极,用 CC 表示;BJT的三种组态4. 放大作用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2.1.3 BJT 的特性曲线1. 输入特性曲线iBfV BE| VCEconst;(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1 当VCE0 V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vCE = 0V vCE 1V 2 当 VCE BE 1 V 时,V CB V CE V BE 0 V,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头收集电子,基区复合削减,同样的下,减小

5、,特性曲线右移;3 输入特性曲线的三个部分:死区;非线性 区;线性区2. 输出特性曲线iCf VCE| iBconst放大区: iC 平行于 vCE 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 此时,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截止区: iC 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 的曲线的下方;此时, vBE 小于死区电压,集电结反偏;饱和区: iC 明显受 vCE 掌握的区域,该区域内,一般 vCE0.7V硅管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或反偏电压很小;2.1.4 BJT 的主要参数1. 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2 共发射极沟通电流放大系数3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4 共基极沟通电流放大系数

6、当 2. 极间反向电流 1 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ICBO;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 和 I CEO 很小时,直流和沟通可以不加区分;2 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 I CEO:即输出特性曲线 IB = 0 那条曲线所对应的 Y坐标 的数值;ICEO 也称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穿透电流;2. 极限参数1 集电极最大答应电流 ICM2 集电极最大答应功率损耗 PCM = I CVCE3 反向击穿电压VBRCBO 发射极开路时的集电结反向击穿电 压;VBR EBO 集电极开路时发射结的反向击穿电 压;VBRCEO 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击穿电压;几个击穿电压有如下关系:V

7、BRCBOVBRCEOVBR EBO由 PCM、 I CM 和 VBRCEO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确定过损耗区、过电流区和击穿区;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2.2 共射极放大电路1. 电路组成放大电路组成原就:1供应直流电源,为电路供应能源;2电源的极性和大小应保证 BJT 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处于正向偏置;而集电极与 基极之间处于反向偏置,从而使 BJT 工作在放大区;3电阻取值与电源协作,使放大管有合适的静态点;4输入信号必需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5当负载接入时,必需保证放大管输出回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 使负载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

8、压;共射极放大电2. 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2. 简洁工作原理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是利用了BJT 的电流掌握作用, 并依靠Rc 将放大后的电流的变化转为电压变化来实现的;4. 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 静态: 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动态: 输入信号不为零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沟通工作状态;电路处于静态时, 三极管个电极的电压、 电流在特性曲线上确定为一点,称为静 态工作点,常称为 Q 点;一般用 I B、I C、和 VCE (或 IBQ、I CQ、和 VCEQ )表示;5. 直流通路和沟通通路依据叠加原理可将电路中的信号分解为:直流信号和沟通信号;直流信号通

9、过直流通路求解,沟通信号通过沟通通路求解;直流通路 :当没加输入信号时,电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直流电流流经的通路;直流通路用于确定静态工作点;直流通路画法:电容视为开路;电感线圈视为短路;信号源视为短路,但 保留其内阻;沟通通路 :在输入信号作用下沟通信号流经的通路;沟通通路用于运算电路的动 态性能指标;沟通通路画法:容量大的电容视为短路;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对于放大电路来说其最基本要求,一是不失真,二是能够放大;只有在信号 的整个周期内 BJT 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输出信号才不会产生失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能实现线性放大;静态工作点设置偏高会产生饱和失 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偏低会产生截止失真;Q

10、 点不仅影响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而且影响着放大电路几乎全部的动态系数;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共射极放大电路简洁工作原理;2.3 图解分析法2.2.1 静态工作情形分析 1. 用近似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采纳该方法,必需已知三极管的 值;依据直流通路:硅管 VBE=0.7V,锗管 VBE=0.2VIBV CCR bV BE;ICIB;V CEVCCICR C2. 用图解分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Q 点:采纳该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 必需已知三极管的输入输 出特性曲线;第一,画出直流通路;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 点即是 Q 点,VBE =VCCIBRb,两线的交得到 I BQ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

11、负载线交点即为 Q 点,从而得到 VCEQ 和 I CQ ;2.2.2 动态工作情形分析1. 沟通通路及沟通负载线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 Q 点做一条斜率为-1/RL Rc直线,该直线即为沟通负载线;沟通负载线是有沟通输入信号时 Q点的运动轨迹; RL= RL Rc,是沟通负载电阻;2. 输入沟通信号时的图解分析通过图解分析,可得如下结论:1. v iv BEiBiCvCE|v o|2. vo与 vi相位相反;2. 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4. 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VCE=V CCI CRC,与 IBQ曲线的i B/uAt60i B/uAV BE QQvBE/Vi C/mAI C

12、QtiC /mA沟通负载线60uAQ40Q20I BQQVCE QQ40uAQ20uAvCE /VtvBE /VvCE/Vti C/mA 饱和区 200uA 160uA Q1 放大区120uA 80uA 截止区Q i B=40uA Q2 0 vCE/V2. BJT 的三个工作区 饱和区特点:iC 不再随 i B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截止区特点: i B = 0,i C = ICEO 当工作点进入饱和区或截止区时,将产生非线性失真1. 波形的失真 饱和失真 :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了三极管的饱和区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对于NPN 管,输出电压表现为底部失真;截止失真 :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了三

13、极管的截止区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对于 2放大电路的动态范畴NPN 管,输出电压表现为顶部失真;放大电路要想获得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要求:工作点 性曲线放大区的中Q要设置在输出特间部位,即:V CC V CES V CEQ3 输出功率和功率三角形 2;要有合适的沟通负载线;放大电路向电阻性负载供应的输出功率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正好是三角形DABQ 的面积,这一三角形称为功率三角形;要想面积大,即必需使 Vom 和 I om 都要大;P o V om I om 1 V om I om2 2 2放大电路如下列图;已知 BJT 的 .=80,Rb=300K , Rc=2K , VCC= +12V,求:(

14、1)放大电路的 Q 点;此时 BJT工作在哪个区域?Po 大,就要使功率三角形的(2)当 Rb=100K 时,放大电路的 Q 点;此时 BJT 工作在哪个区域?(忽视饱 和压降)解:(1)放大电路的 Q 点:IBVCCVBEIC12 V240A2.IC5IB8040A33.mAR b300KVCEV CCR C12 VK3mA6. V静态工作点为 Q(40uA,2.2mA,5.6V),BJT 工作在放大区;(2)当 Rb=100K 时,VCEVCCR CIC12 V2KI9.6mA72. VA96.mAIBV CC12 V120ACIB80120R b100KVCE不行能为负值,其最小值也只能

15、为0,即 IC 的最大电流为:ICMVCCVCES12V6mA所以 BJT工作在饱和区R C2K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图解分析法的原理和主要应用;2.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2.4.1 BJT 的小信号建模建立小信号模型的意义: 由于三极管是非线性器件,这样就使得放大电路的 分析特别困难;建立小信号模型,就是将非线性器件做线性化处理,从而简化 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建立小信号模型的思路: 当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很小时,就可以把三极 管小范畴内的特性曲线近似地用直线来代替,从而可以把三极管这个非线性器件所组成的电路当作线性电路来处理;H 参数都是小信号参数, 即微变参数或交流参数; H 参数与工作

16、点有关,在放大区基本不变;H 参数都是微变参数,所以只适合对沟通信号的分析;b +ibhie+1/hoei c+chrev cevce vbe -hfei b-eBJT的H参数模型b+ibhfeib1/hoeic+cb +ibrbe ibic+cvbe hievce vbe r ce vce -e-eBJT的H参数简化模型BJT的H参数简化模型模型的简化: H 参数的确定: 一般用测试仪测出; r be 与 Q 点有关,可用图示仪测出;一般也用公式估算:26 mV r be 200 1 2.4.2 用 H 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1. 利用直流通路求 Q 点:一般硅管 VBF=0.

17、7V,锗管 VBE=0.2V, 已知;IBVCCVBEICIBV CEV CCR CICR b共射极放大电路2. 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2. 求电压增益:.A VuoR C R /R L R i bb/rbeR C/R L4. 求输入电阻:uiibrber be5. 求输出电阻:R oR C放大电路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一般步骤:1依据直流通路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确定 H 参数;2画出放大电路的沟通通路;3依据沟通通路用 BJT 的 H 参数小信号模型代替电路中的 BJT,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4依据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沟通指标 A V、R i、R o;图解法和小信号

18、模型分析方法的比较图解法的特点是真实地依据 分析输出幅值和波形失真的情BJT 的非线性特性求解;它在输入大信号以及况时比较合适;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小信号条件下,将 BJT 线性化为我们所熟识的线性网络来,进而利用电路理论的方法分析放大电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它适用于放大电路工作于小信号时的动态分析;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小信号模型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应用;2.5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固问题2.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ICBOICBOT 025k e TT 0iC/mA 温度 T 上升,就输出特性曲线上移2.5.2 温度变化对输入特性曲线的影响V BEV BE T 025 TT 0.22103 V

19、Q1Q IBi B =0 2.5.3 温度变化对 的影响vCE/V温度每上升 1, 要增加 0.5%1.0%;温度 T 上升,就输出特性曲线族间距增大总之:I CBO I CEO I C T VBE I B 综合上述 : I CBO、b、VBE 随温度 T 上升的结果,都集中表现在Q 点电流 IC的增大; 硅管的 ICBO 小,温度的变化主要考虑对 VBE 和 的影响,; 锗管的 ICBO 大, ICBO 的温度影响对锗管是主要的;2.5.2 射极偏置电路1. 稳固工作点原理:目标:温度变化时,使 IC 维护恒定;假如温度变化时, b 点电位能基本不变,就可实现静态工作点的稳固;射极偏置电路电

20、路稳固工作点的物理过程:利用 Rb1和 Rb2组成的分压器以固定 基极电位;假如 I1I B(I 1 是流经 Rb1、Rb2的电流),就可近似地认为基极电位 VBRb2VCC/(Rb1+ Rb2);在此条件下,当温度上升时,I C(I E)将增加,由于 IE 的增加,在 Re上产生的压降 IERe也要增加,使外加于管子的 VBE 减小(因 VBE=VBIERe,而 VB 又被 Rb1 和 Rb2所固定),由于 VBE 的减小使 IB 自动减小,结果牵制了 掌握的原理;IC 的增加,从而使 I C 基本恒定;这就是反馈由上述分析可知, I 愈大于 IB 及 VB 愈大于 VBE,就该电路稳固 Q

21、 的成效愈 好;为兼顾其他指标,设计此种电路时,一般可选取 I1=(510)IB (硅管);I1=(1020)IB (锗管)VB=(35)V (硅管) ;VB=(13)V ;(锗管)2. 放大电路指标分析静态工作点:VBR bRb22VCCICIEVBV BEIBICVCEVCCICR CR e1R bR e电压增益:rbe200 126mV.uo2/r beR C/R LR o/R LA Vui1R eR inIEmA输入电阻:R iR b1/R b2/R inR b 1/R brbe1R e输出电阻:R oR C电路处于放大区的条件:V CE0V BVBER CR eR eR b22VBE

22、R CR eR eR b22R CR eReV CCR b 1R bV CCR b 1R b2. 射极偏置电路做如何改进,既可以使其具有温度稳固性,又可以使其具有与 固定偏流电路相同的动态指标?.rbeR C R /b 1R LR C/R LA VR erbeR/R b 1R b2/r beVCCRb1Rb RC RL Rb2 Re 可选大电阻使得:R iR bR b 1/R b2/r berbe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射极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改进电路;2.6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2.6.1 共集电极电路:该电路也称为射极输出器R+uRR+u-求静态工作点:IBVCCVBER eICIBVCEVCCIER eVCCICR eR b 1电压增益:.uoibib1 1R e/RLrbe 11R e/R L1A Vuir beR e/R LR e/R L输入电阻:可选 R b , 使 R R i R b R /e r be 1 R e R b / R eVCC输出电阻:共集电极电路特点:电压增益接近于 R ui R / R S /1 R b 1;r be Rb1输入电阻大,对电压信号源衰减小;+输出电阻小,带负载才能强:电压跟随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