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玉米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第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斑病的种类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玉米叶鞘紫斑病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玉米圆斑病玉米斑枯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轮纹斑病第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异名 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枯叶病、玉米叶斑病简介 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玉米产区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玉米病害。在我国,大斑病主要分布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第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图片第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2、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1.01.5cm,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第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病原物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玉米毛球腔菌,在自然条 件下一般不产生。形态。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端颜色较淡,直或膝曲,不分枝,基细胞 较大,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um(611)
3、um。分生孢子褐色,梭形或长梭形,大小(45126)um(1524)um,具27个隔膜, 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 子囊壳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359721)um(345497)um。子 囊圆柱形或棍棒形,大小(176249)um(2431)um,具短柄。子囊 周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初无色透明,老熟后呈褐色,纺锤形,大小 (4278)um(1317)um,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特性。本病菌与高粱大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1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 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粱。 第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的侵染
4、循环越冬。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分生孢子还可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这也是侵染来源之一。侵入。玉米生长季节,越冬病菌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第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因素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若
5、降雨集中,田间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适宜,可造成病害流行。在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mm,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栽培因素。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单种玉米比套种玉米发病轻。连作地、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以及田间密度高、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第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早期摘除下部
6、病叶。玉米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化学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选用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 000倍液,或0.5%施特灵水剂2 500倍,或20%草酸青霉水剂稀释50倍液。每隔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第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异名 玉米斑点病简介 玉米小斑病为我国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减产15%20%,
7、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第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图片第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为害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生,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但叶鞘、苞叶和果穗也能受害。叶片上病斑小,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mm(34)mm,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第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类型 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
8、抗性不同,有3种类型:(1)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2)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3)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此为抗性病斑。高温潮湿天气,前两种病斑周围或两端可出现暗绿色浸润区,幼苗上尤其明显,病叶萎蔫枯死快,叫“萎蔫性病斑”;后一种病斑,当数量多时也连接成片,使病叶变黄枯死,但不表现萎蔫状,叫“坏死性病斑”。第十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病原物病原为玉蜀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异旋孢腔菌。形态
9、。子囊座。黑色,近球形,大小(357642)um(276443)um。子囊。长条形,大小(124.6183.3)um(22.928.5)um,顶端钝圆,基部具短柄,内含24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线形,在子囊里缠绕成螺旋状,有隔膜,大小(146.6327.3)um(6.38.8)um。分生孢子梗褐色至褐色,直或呈屈膝状,大小(80156)um(510)um,基部细胞大,具隔膜318个。孢痕明显,生在顶点或折点上。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多弯向方,褐色或深褐色,具隔膜115个,大小(14129)um(517)um,脐点明显。特性。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325,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为33。第
10、十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侵染循环侵染源。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外越冬,在地面上能存活12年。带菌种子也可导致幼苗发病。侵入。第二年越冬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田间玉米叶片上。如遇田间湿度较大或重雾,叶面上结有游离水滴存在时,分生孢子48小时即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到叶表皮细胞里,34天即可形成病斑。以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玉米收获后,病原菌又随病株残体进入越冬阶段。第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因素品种因素。种植感病品种是小斑病大面积流行的重要因素。气候因素。发病适宜温度2
11、629。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栽培因素。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第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合理布局和轮换,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适时播种,使抽穗期避开多雨天气。施足底肥,适期、适量合理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特别是必须保证拔节至开花期的营养供应。发病制种基地实行大面积轮作,把病原基数压到最低限度,减少初侵染来源。集中清理底部病叶,带出田外处理。收获后,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把带菌残体充分腐熟,最好不用于玉米制
12、种田。病田应实行秋翻,使病株残体埋入地下10cm以下。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药剂可选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第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异名玉米黄斑病简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主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是玉米的重要病害。第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图片第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
13、米弯孢霉菌叶斑病为害症状发生在玉米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周围有浅黄色晕圈,成熟病斑一般长25mm,宽12mm,大的可达7mm3mm。湿度大时,病斑正反两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该病症状变异较大,在一些自交系和杂交种上,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褐色小点。第二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病原物病原为新月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形态。分生孢子梗褐色,较直,也有的弯曲,有隔膜,不分枝,大小(52116)um(45)um。分生孢子暗褐色,弯曲,或呈新月形,大小(2030)um(81
14、6)um,具隔膜3个,中间2细胞膨大,两端细胞稍小,颜色也浅。特性。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第二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玉米秸垛内越冬,以菌丝体在玉米垛、田间地表、土壤、堆肥中越冬。玉米秸垛、田间地表的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初侵染源。第二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发生因素气候因素。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78月高温高湿或多雨的季节利于发病和流行。农业因素:播种晚、土壤贫瘠,发病重。 第二十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
15、月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间的合理布局和轮换。秸秆还田或高温堆肥、垫家畜圈、做烧柴,避免用秸秆做篱笆,村边、地头不留玉米秸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与中矮秆作物间作等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2.5%烯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 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第二十四张,PP
16、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虽然各地均有发生,但损失不大。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其中,在华北地区和黄淮流域的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危害更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第二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玉米褐斑病图片第二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为害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田间症状有整株黄点型和局部褐斑型2种。整株黄点型。一般是整株叶片发病,叶片上出现密集及大小分布较均匀的小黄点,使叶片和植株呈现失绿发黄,密集的小黄点老熟后变成
17、褐色的孢子堆,内有休眠孢子。孢子堆不破裂。局部褐斑型。主要发生在叶鞘、叶主脉上。病斑浅褐色,叶肉组织变为红黄色。主脉发病,病斑红褐色,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第二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的病原物病原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休眠孢子椭圆形,大小(2245)um(1830)um,一端扁平有盖,萌发时盖开启,内生具乳头状突起无盖的排孢,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大小(57)um(34)um,具单尾鞭毛。孢子囊长椭圆形至长卵圆形,薄壁。第二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侵染循环越冬。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侵入
18、。第2 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叶片和叶鞘。第二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发生因素气候因素。高温高湿、阴雨日较多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栽培因素。一般连作地块和低洼潮湿地块发病较重,土壤瘠薄和缺肥地块较肥沃地块病害发生重。第三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褐斑病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34卫福胶悬剂拌种。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施足底肥,适当追肥。始见病叶时及时摘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
19、深翻。药剂防治:玉米45叶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3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或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第三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异名 玉米细菌性条叶枯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第三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初生褐色至暗褐色条斑或叶斑,沿叶脉纵向扩展逐渐融合,有的病斑呈长条状,致叶片呈暗褐色,干枯脱落。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很多菌脓,干燥后成褐色皮状物,易被雨水冲刷脱落。第三十三张,PPT共
20、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病原物病原为须芒草假单胞菌(高粱细菌条纹病假单胞菌) 。形态。菌体杆状,大小(l2) um(0.50.7 ) um,有1根具鞘的鞭毛,很少2根,单极生。特性。不产生荧光色素,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抗酸,好气性。在肉汁洋菜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光滑,白色有光泽,稍隆起,生长迟缓,粘稠。生长适温2230,最高3738,最低56,48经10分钟致死。第三十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侵染循环 病原细菌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春经风雨、昆虫或流水传播,从伤口或寄主气孔、皮孔处侵入,病菌逐渐深入内部,植株显症。第三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
21、,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发生因素高温多雨季节、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易发病,伤口多,偏施氮肥发病重。第三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培育壮苗。适时适量灌水,地势低洼多湿的田块雨后及时排水。玉米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来年菌源。药剂防治。在植株封行期、最迟于病害始见期开始,喷施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25%叶双青可湿性粉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一次,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第
22、三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细菌性条纹病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淘汰种植在田间表现感病的玉米品种,种植抗病品种能够有效防止病害的严重发生。药剂防治:一旦发生病害,应尽早在全株喷施药剂,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病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的作用。主要可选择的杀细菌药剂有农用链霉素。第三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 简介 玉米叶鞘紫斑病在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七、八月气温高,蚜虫发生猖撅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扩展。 第三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为害症状玉米灌浆中后期,中上部叶鞘或苞叶上产生绿豆大小的黑褐色斑块,有的稍带紫色,后在叶
23、鞘及苞被上产生不规则或近圆形紫斑。第四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病原物病原为玉米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病叶或茎组织内,壁膜质,基部分化程度较浅,具孔口;分生孢子双细胞,无色或有时略带浅色,大小(8.513.5) um(34.5) um。该病与叶鞘内群聚蚜虫有关,尤其是天气转冷时,蚜虫分泌的糖液、排出的粪物混合在内发霉,造成外面的块块斑痕,蚜虫在叶鞘内繁殖迅速。第四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潜伏在病残组织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袍子进行初侵染,玉米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
24、行再侵染。第四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发生因素七、八月气温高,蚜虫发生猖撅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扩展。第四十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防治方法抽雄前防止蚜虫向叶鞘转移是防治叶鞘紫斑病的关键。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量。改善耕作制度。采用麦子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 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种子处理。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种, 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第四十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叶鞘紫斑病防治方法玉
25、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 1500倍液喷施。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时应 进行全田普 治,撒施乐果毒砂,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g对水500L稀 释后喷在20kg细砂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砂均匀地撒在植也 可喷洒25爱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g或喷 撒1.51605粉剂,每亩22-3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均匀的灌入玉米 心 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kg细砂混匀后进行。此外 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1605颗粒剂每亩25kg,颗粒剂制法用501605乳剂 500g,拌入颗
26、粒50kg,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第四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简介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在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第四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及苞叶。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的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大小(48)mm(613)mm。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整株叶片病斑满布,呈撕裂状干枯坏死。第四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病原物病原为链格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直或稍弯曲
27、。分生孢子36个串生,梭形、椭圆形、卵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咏或喙短,喙长不超过孢子的13,分生孢子光滑或具瘤,孢痕明显,大小为(1368) um(713) um,具横隔膜17个,多为45个,隔膜处缢缩,纵隔膜03个。喙大小为(020.8) um(05.2) um,分隔数01个。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4根丛生,淡褐色至褐色,顶端细胞色淡或上下色泽均匀,多屈曲状,少数直,不分枝或少有不规则分枝,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具28个分隔。该菌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广。第四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
28、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第四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发病因素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
29、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第五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防治方法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定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 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 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 害。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
30、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第五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防治方法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播。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第五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
31、病简介 玉米圆斑病主要为害果穗、苞叶和叶鞘,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均有发生。第五十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病图片第五十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病为害症状叶片。病菌侵染叶片形成圆形、卵圆形病斑。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淡 绿至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 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0.31.0)cm(0.10.3)cm。 有时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导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表面亦生 黑色霉层。穗部。在玉米果穗冒尖期开始侵染穗顶部和穗基部的苞叶,以后病害由 外层苞叶逐步向里扩展蔓延,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
32、变黑凹陷,导致果穗变 形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后期籽粒表面和苞叶上长满 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苞叶病斑初为褐色斑点,以后扩 展为圆形大斑,有同心轮纹,后期表面长满黑色霉层。叶鞘。叶鞘发病后症状与苞叶相似,但形状不甚规则,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第五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病病原物病原为玉米生离蠕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炭色旋孢腔菌。形态。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顶端色浅,直,或有膝状弯曲,两端钝圆,基部细胞膨大,大小(64.499)um(7.39.9)um,有35个隔膜。分生孢子深褐色,长椭圆形,中央宽,两端渐窄,大小(33105
33、)um(1217)um,具隔膜410个。孢壁较厚,顶细胞和基细胞钝圆形。特性。该菌在535下均可生长,15以下30以上生长较慢,38菌丝停止延伸,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5以下40以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很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 第五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病侵染循环越冬。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侵入。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传播,进行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烂芽或幼苗枯死。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叶斑或穗腐。第五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
34、病的发生因素78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发病。重茬地、早播地发病重。第五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圆斑病的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实行轮作倒茬。药剂防治:玉米吐丝盛期向果穗上喷药,以减少穗期发病,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减轻损失。药剂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第
35、五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简介玉米斑枯病在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第六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为害症状玉蜀黍生壳针抱和玉蜀黍壳针抱引起的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病斑椭圆形,红褐色,后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不规则形斑,致叶片局部枯死。两者常混合发生,较难区别。第六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病原物病原为玉蜀黍生壳针孢 和玉蜀黍壳针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玉蜀黍生壳针孢分生孢子器扁圆形,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埋生,孔口微露,器壁褐色,炭质,大小69135um 。分生孢子近圆柱形或圆柱形至针形,无色或略带
36、浅绿色,直或稍弯,基部近截形,端稍尖,具隔膜14个,大小(1333) um(2.53.5)um 。玉蜀黍壳针孢分生孢子器大小90210um 。分生孢子线形或鞭形,无色透明,顶端较尖,基部钝圆,微弯至弯曲,具隔膜8个,大小(4280) um(22.5) um。第六十二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侵染循环两菌均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一般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器内胶质物溶解,分生孢子逸出,借风雨传播或被雨水反溅到植株上,从气孔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扩大为害。第六十三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发生因素冷凉
37、潮湿的环境利其发病。第六十四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及时收集病残体烧毁。化学防治:结合防治玉米其它叶斑病,及早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l2次。第六十五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异名 玉米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简介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北方玉米产区危害性很大,是不容忽视的玉米新的叶
38、部病害。第六十六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图片第六十七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渐扩展成矩形。后期病斑中间灰色,边缘褐色,大小(0.560)mm(0.56)mm,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连结成片,可使叶片枯死。潮湿时叶片两面生出灰色霉状物,以叶背居多,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第六十八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病原物病原为玉蜀黍尾孢,均属半知菌亚门。形态。分生孢子梗褐色或暗褐色,顶部屈曲,大小(50140
39、)um(46.5)um,不分枝或罕有分枝,有14个隔膜,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无色,较直或稍弯曲,基部倒圆锥形,有脐,顶端较细,稍钝,大小(78180)um5.6um,有110个隔膜,多数为56个隔膜。特性。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分生孢子才能萌发,近饱和状态或有水滴存在,最有利于萌发。第六十九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的侵染循环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但在潮湿的地表层下的病残体上不能越冬。第七十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因素气候因素。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栽培因素。轮作地,发病重;田间湿度大,发病也重。第七十一张,PPT共七十九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实行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施足底肥,适时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焚烧处理。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五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江苏卷-2025届高考物理4月模拟预测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第二中学2025届中考语文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三)含解析
- 苏州市吴中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天津五区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5年初三级第三次统测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商丘学院《教育政策与领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数字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五校联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道路桥梁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计量分析
- 对于项目的理解与分析
- 公文易错“白”字例析
- 个人财产申报表
- 手术区备皮讲稿
- 压力罐区球罐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施工方案
- 广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表
- DB42T1915-2022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高清最新)
- 贵州2016定额章节说明-土建
- 结婚登记申请表
- 深基坑边坡喷锚防护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