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课件_第1页
王实甫与西厢记课件_第2页
王实甫与西厢记课件_第3页
王实甫与西厢记课件_第4页
王实甫与西厢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实甫和西厢记王实甫退隐 :“有微资堪赡赒,有园林堪纵”, “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千支周遍又从头”。贾仲明录鬼簿有一首凌波仙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稹董解元王实甫唐金元传奇说唱文学杂剧王西厢的成功改造:一是人物形象上 二是主题表现上 三是体制结构上 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 西厢记全剧五本21折西厢记人物解析(由第三本“闹

2、简” 看)崔莺莺张 生红 娘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之间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长亭送别一折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一、崔莺莺“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 1、赶赴长亭的离愁别恨 从端正好到叨叨令 端正好 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 作

3、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寥廓萧瑟、令人神伤的秋色图。前四句一句一景,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用设问手法,一个 “染”字,一个“醉”字,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总之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滚绣球 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

4、如果说端正好主要是采用了因景生情的手法,那么滚绣球便是从正面刻画了莺莺与张生难舍难离的复杂内心世界。柳丝系马、疏林挂日、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全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清人金圣叹对其中的“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有这样的分析: 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做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块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

5、何写出来也。 这里,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这即是“情景交融”。 叨叨令 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如果说滚绣球时的内心独白还显得委婉含蓄,那么这段曲词则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尽诉情怀。作者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既层次分明,又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正如前人所云:“语中每叠二字,正是呜咽凄断说不出处。”从而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

6、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也宛然在侧。2、长亭别宴时的缠绵依恋 从脱布衫到二煞 这一节主要刻画莺莺和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特别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其间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离别”的亲 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 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 莺莺的这种依恋、悲戚、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

7、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因而这场戏也就成为莺莺性格发展成熟的重场戏。 这场戏尤其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进而还把这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8、”,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内心隐忧,明确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应该说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3、

9、别后目送处的依依难舍 从一煞到收尾 这里进一步写分手后的情景,主要展示莺莺目送张生的依依难舍之情景和离别之痛。 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 所谓“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使人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 收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即是“正语反诘”,也就是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

10、说,更显得激越真切。红云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就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红娘不敢自专,乞望夫人台鉴: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撋(ruan)之以去其污,岂

11、不为长便乎? 见秦伯曰:“秦晉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晉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图之!”莺莺寂寞妆楼冷画屏,闲着棋子误弦琴。秋风乱捡梧桐叶,千里长亭过短亭。红娘小园深径惹秋霜,才把诗笺过粉墙。天下有情成眷属,何人与我作红娘。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2)成功的戏剧冲突 (3)“悬念”和“突转”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4)成功的心

12、理描写(5)华美中有本色,丽藻中有质朴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绝妙好辞”的卓越曲文艺术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不只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又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

13、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还包括中间14曲。)2、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又:“淋漓襟袖啼红

14、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又 叨叨令一曲中排比、反复及叠词的运用。) 3、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 例如, 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作品还融入了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曾经称赞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其剧本往往“极有佳句,若玉环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