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题(文科)(解析版)_第1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题(文科)(解析版)_第2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题(文科)(解析版)_第3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题(文科)(解析版)_第4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题(文科)(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文科)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圈层B. 圈层C. 莫霍界面以下D. 古登堡界面以下2.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 人

2、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3.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 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C. 圈层是地核D. 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答案】1. A 2. A 3. D【解析】【分析】【1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即图中圈层,A正确、C错误;图中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即2900千米以下,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不可能位于圈层,B、D

3、错误。故选A。【2题详解】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符合题意;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排除B、C、D。故选A。【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

4、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

5、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东北平原D. 青藏高原5.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 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C.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答案】4. D 5. D【解析】【分析】【4题详解】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

6、射最强,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符合题意;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射较弱,排除A、B、C。故选D。【5题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煤炭和石油属于生物体固定的太阳能,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阳活动,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水汽输送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D对。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及天气状况等。6.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大气污染问题引发

7、全社会关注。下列四幅气温垂直变化图,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大气的运动,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反之递减率越小或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可知,BCD为逆温现象,故A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选A。【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对流运动显著.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反之递减率越小或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2月7日10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

8、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结合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7. “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 )A.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B. 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C. 气温越来越低D. 气温越来越高8. 关于乙层说法正确的是( )A. “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在乙层B.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C. 乙层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红外线D.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答案】7. A 8. D【解析】【分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吉林一号”卫星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丙),读图该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气温在对流层(甲)逐渐降低,在平流层(乙)逐渐升高,进入高层大气,气温

9、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所以该题选A。【8题详解】乙层为对流层,“吉林一号”卫星运行轨道位于高层大气(丙),故A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B错误;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故C错误;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航空飞行,故该题选D。【点睛】读图甲为对流层,乙为平流层,丙为高层大气,各层特点:安徽省农业大学对茶园进行稻草(1015 cm)和地膜覆盖保温试验,下图为上午8时不同覆盖物表面与对应地面温差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 对稻草和地膜覆盖效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茶园地表温度降低B. 促使早春茶芽萌发C. 增加茶园地表湿度D. 提高茶园经济效益10. 该试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环节是(

10、)A. 减小B. 不变C. 增大D. 增大【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读图分析,上午8时稻草覆盖和薄膜覆盖均使地表温度升高,A不正确;稻草覆盖对地表保温保湿效果更明显,有利于促使早春茶芽萌发,使春茶上市时间提前,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B、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A。【10题详解】读图分析,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受影响,A错误;表示地面辐射,稻草和地膜覆盖使地表温度升高,增强,B错误;表示大气逆辐射,稻草和地膜覆盖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起到了保温作用,C正确;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稻草和地膜覆盖会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使减小,D错误。故选C。读“我

11、国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偏北风D. 偏南风12. 此时,重庆与图中最高气压的差值可能为( )A. 1042hPaB. 1003hPaC. 44hPaD. 35hPa13. 甲地风力大于乙地的直接原因是甲地( )A. 水平气压高B. 水平气压差大C.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D. 摩擦力大14. 此时,若某旅行者到达长江源头附近,其实测当地气压值应为( )A. 等于1010hPaB. 大于1005hPaC. 等于1005hPaD. 小于1005hPa【答案】11. D 12. C 13. C 14. D【解析】【分析

12、】【11题详解】读图分析,北京此时处于低压中心的东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中心,向右偏转为偏南风。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分析,此时重庆的气压值H1为1000H11005,图中最高气压值位于西北部的高压中心,气压值H2为1040H21045,两地的气压差H为35H45。故选C。【13题详解】读图分析,甲地风力大于乙地的直接原因是甲地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故选C。【14题详解】读图可知,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源头位于等压线1005以南地区,气压值小于1005hPa。故选D。【点睛】天气形势图的判断流程读三种水循环简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

13、题。15. 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岛北部沿海,横穿菲律宾中部地区后,夜间进入南海东南部海域,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它应该属于水循环中 的环节A. B. C. D. 16.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环节及办法主要表现在( )A.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B. 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 人工降雨 ,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答案】15. B 16. A【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15题详解】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低压,因此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故B正确。为地表径流,为降水;为地下径流。据此判断,本题选择B。

14、【16题详解】人类可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图中表示地表径流,故A选项正确。图中表示地下径流,不能增加沙漠水循环,故B选项错误。人工降雨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降水环节的影响,对大气中的水汽输送无直接影响,故C选项错误。抽取地下水会在局部地区形成地下漏斗区,不会加速地下水循环,故D选项错误。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葫芦岛B. 秦皇岛C. 大连D. 烟台18. 关于图示区域海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处

15、比丁处先结冰B. 封冻会导致冰下海水盐度下降C. 甲乙丙丁四处,乙地海冰厚度最厚D. 目前未大面积开采海冰是因为市场需求小【答案】17. A 18. C【解析】【分析】【17题详解】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低于-4C的天数最多,气温最低,所以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其它地点冰层较薄,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较少,故选A。【18题详解】丙处年平均气温低于-4C的天数少于丁,且位于渤海内部,海水较深,结冰时间晚,A错。封冻会导致冰下海水盐度升高,B错。乙处在四地中年平均气温低于-4C天数最多,气温最低,海冰厚度最厚,C对。开采海冰资源比开采河冰资源成本更高,开采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16、,不是市场需求小,D错。故选C。【点睛】开采海冰资源比开采河冰资源成本更高,开采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所以目前海冰开采规模小,但是市场需求量很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下图是南美洲东西两岸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甲洋流附近陆地海雾较多的成因是( )A. 降水多,空气中富余水汽多B. 降水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 气温高,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D. 水温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20. 从洋流角度分析,乙洋流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 )A. 水温高,蒸发旺盛,气流下沉B. 水温高,海面湿度大,易凝结C. 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气流上升D. 气温高,海平面气压高

17、,气流上升21. 若乙地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物最先被带到(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19. D 20. C 21. D【解析】【分析】【19题详解】图中甲洋流是秘鲁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附近海雾较多的原因是水温低,空气中水汽易凝结,D正确。受大气环流及寒流影响,甲附近降水少,A错。降水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少,B错。气温高,蒸发强烈,不易凝结,C错。故选D。【20题详解】图中乙洋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气流上升形成降水,C正确;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高压中心气流下沉。ABD错。故选C。【

18、21题详解】乙地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动,若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物会随着洋流首先带到丁地,故选D。【点睛】洋流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下图展示的是一种极限运动,运动者在海里适宜的地方俯卧或坐在板上等待,在合适的时候,运动者调整板头方向,俯卧在板上划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该极限运动依靠的主要动力是( )A. 潮汐B. 海浪C. 洋流D. 海啸23. 与该运动依靠的动力密切相关的地貌是( )A. 海蚀崖B. 峰林C. 冲积扇D. 河曲【答案】22. B 23. A【解析】【分析】【2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19、该极限运动为冲浪,主要依靠的动力是海浪,而非潮汐或洋流,更不是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破坏性海浪),B正确,ACD错,故选B。【2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运动依靠的动力是海浪,海蚀崖受海浪侵蚀形成,A正确;峰林是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河曲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中游地区,受流水作用影响形成。故选A。【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对常见外力地貌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理解与记忆。下图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4. 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

20、.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5. 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B. 东部地区C. 北方地区D. 西南地区【答案】24. A 25. D【解析】【分析】【24题详解】图示地貌是溶洞地貌,洞内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因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征,A正确;喀斯特地貌一般出现在比较暖湿气候环境,不具有冰川广布的特征,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是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喀斯特地貌特

21、征,C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往往地形崎岖,土层较薄,不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征,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图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石灰岩集中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云贵高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符合题意;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排除A;我国东部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多沉积作用,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小,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排除B;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以沉积地貌为主,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

22、泛的地区,排除C。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26. 读等高线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00米B. 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C. 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D. E坡的坡度比B坡陡【答案】

23、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已标注的海拔高度推算,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图中山峰外围等高线的海拔应为300米,因此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应为300350米,选项A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推算,A所在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应为250米,B所在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应为50米,则A地与B地的高差为200米,选项B错误;读图可知,C地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表明地形为山脊,D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明地形为山谷,因此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B坡相比,E坡等高线稀疏,因此E坡的坡度比B坡缓,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读下图“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

24、小题。27.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混交林C. 热带雨林D. 荒漠28.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土壤【答案】27. A 28. B【解析】【27题详解】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地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位于落叶阔叶林带下面,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A正确。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均不是亚热带基带植被类型,BCD错误,选择A。【28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图

25、示可知,该山地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进而导致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东西两坡热量、 海拔、土壤相差不大。故选B。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达到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30. 影响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B. 热量C. 海拔D. 光照【答案】29. B 30. A【解析】【分析】【29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科学考察

26、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达到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及大兴安岭东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半湿润地区为主,一般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越过大兴安岭,进入我国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变差,很难生长森林,形成温带草原,到达内蒙古高原西部和塔里木盆地时,离海远,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往往形成温带荒漠,因此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该科学考察队的考察线路是从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水汽越来越少,降水逐渐减少,水分条件变差,导致适合生长的植被发生变化,因此影响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A符合题意;考察路线呈东

27、西走向,纬度差别不大,热量条件不是导致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B;沿线海拔和光照差异不是特别突出,不是导致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D。故选A。【点睛】经度地带性: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水分。自然带呈由沿海向内陆更替变化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最为突出。如我国华北到西北依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下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 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 夏季风进退异常B. 海陆位置不同C. 台风影响D. 用水季节变化32. 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人口密度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与

28、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A. B. C. D. 【答案】31. A 32. D【解析】【分析】【31题详解】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Q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若某年夏季风强盛,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较强,为“北涝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北方降水较少,为“北旱南涝”,所以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异常,A正确;P地和Q地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错;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台风的影响小,C错;与用水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故选A。【32题详解】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是衡量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正确,人口密度和经济发

29、展水平会影响灾害的危害程度,但不是衡量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错。故选D。【点睛】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的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另外,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弱,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少雨,则会出现“南

30、涝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强,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450米)冬半年大雪封山,到春天“开山”之时,从雪地中辟出的车道两旁都会竖起十几米高的“雪墙”。读“立山黑部位置示意图”和“雪墙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33. 立山黑部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有( )受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受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受日本暖流影响受山地地形的阻挡A. B. C. D. 34. 在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 低温冻害B. 洪涝灾害C. 沙尘天气D. 地面塌陷【答案】33. C 34.

31、B【解析】分析】【33题详解】立山黑部位于日本西部,临日本海,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带大量水汽,受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降雪较多,正确。此时为冬季,湿润的东南季风出现在夏季,错误;日本暖流出现在日本东部海域,日本海有对马暖流,错误,ABD错误。故选C。【34题详解】冬半年积雪次年春季逐渐融化,会吸收热量,但春季一般气温回升快,一般不会造成低温冻害,A错误;日本四面环海,距亚欧大陆沙源远,且冬季降雪较多,不会发生沙尘天气,C错误;日本地震多发,可能引起地面塌陷,但大量积雪不会导致地面塌陷,D错误;根据材料提示,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米高的“雪墙”,春季气温回升,冬季厚厚的积雪融化,容易出

32、现洪涝灾害,故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B正确。故选B。【点睛】日本太平洋沿岸夏季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降水比较多,此时日本海沿岸地处背风区,降水比较少。日本海沿岸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有水汽进入,登陆时遇到地形抬升,降水比较多,日本太平洋位于冬季风离岸风区,降水少。35. 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该类型灾害( )A. 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 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 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 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灾害为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A错。多发生在我国夏季,B错。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次数及危害,C错

33、。滑坡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D对。故选D。【点睛】36.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3月28日10时20分左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顛岛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5.8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烈度都相同B. 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震中距是指地面至震源的距离D.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烈度是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受震中距、震级及建筑物抗震性的影响,不是震中距相同,烈度相同,A错。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错。震中距是地面到震中距离,地

34、面到震源距离为震源深度,C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对。故选D。【点睛】37. 遇到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 身处户外时,应躲到房屋外墙窗下避震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对。身处户外时,应跑到户外较空旷的区域,错误;身处楼房,用绳索下楼可能造成其他的危险,错误。故选D。【点睛】38. 受热带气旋“肯尼斯(Kenneth)”影响,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北部当地时间2019年4月29日

35、迎来暴雨。莫桑比克官方称,“肯尼斯”造成的死亡人数现已上升至38人,使莫桑比克发生洪水,道路被冲毁,田地被淹没,许多建筑物也因此被风暴破坏。为了评估灾害损失,人们应采用( )遥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获取洪水淹没区和建筑物破坏的图像信息需要借助遥感技术,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灾害损失评估,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授时、定位和导航功能,不能评估灾害损失,数字地球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把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不能进行灾害评估,错。故选C。【点睛】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

36、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下列问题。39.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 河流分布B. 地形特征C. 商店布局D. 客货流量40.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 甲与乙B. 甲与丁C. 乙与丁D. 甲、乙、丁【答案】39. C 40.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9题详解】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以河流、地形等自然要素分布来研究居住区和公路等分布,反之不能。【40题详解】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还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故选D项。【点睛】本题有一

37、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 读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左图)、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左图中画出间的热力环流。(2)比较两地,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原因是_。(3)滨海地区近地面实际风向是_。(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答案】(1)(2) 地位于海洋上,海水比热容大(3)西北风(4)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区;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形成高压区。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