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_第1页
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_第2页
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_第3页
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_第4页
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1.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B),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 (单选 ) A营养物质 B食物链 C环境资源 D生命元素 2.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A)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3.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4. (D)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

2、这一开创性理论,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单选 ) A迈克尔 B高小平 C马什 D奥尔森 5. (ABCD),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多选 ) A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 B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C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D人口总体素质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6.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ABCD)。 (多选 ) A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B大力提高出生

3、人口素质 C优化人口性别结构 D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 7. 政府对待生态管理领域的逻辑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可大致细分为(ABCD)。 (多选 ) A立法限制排污阶段 B“三废”专项治理阶段 C跨域跨界防治阶段 D政府全面规制阶段 8.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 (判断 ) 错误 9. 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判断 ) 正确10. 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 (判断 ) 错误 11. 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

4、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 (判断 ) 正确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答 ) 答: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13.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 14.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

5、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填空 )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外部性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 (填空 ) 1. (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单选 ) A绿色文化B绿色富国C绿色惠民D绿色发展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资源税费改革率先在(B)启动,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单选 ) A黑龙江B新疆C北京D上海3. (A)是一种以能

6、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4.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D)。 (单选 )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5. 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ABCD)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多选 ) A文化价值观B社会结构C生活方式D生产方式6.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ABCD

7、)的文明理念。 (多选 ) A尊重自然B利用自然C保护自然D与自然和谐相处7. “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发的(ABCD)等等冗长的程序。 (多选 ) A授权B博弈C权责划分D绩效考核8. 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判断 )正确9.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不在其体系之中。 (判断 )错误10.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判断 )错误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

8、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 (判断 )错误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9、)15.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填空 )1. 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 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2.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 ) 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生活方式D学习方式3.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

10、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 (单选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4.(A)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 (单选 ) A十一届B十二届C十三届D十四届5. 生物有机体包括(ABC)。 (多选 )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大气圈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 (多选 ) 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

11、全的经济发展方式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 (多选 ) A.SO2 B.CO C.NO D.醛类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正确9.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判断 )错误10.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

12、还比较低。 (判断 )错误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正确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14.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

13、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15.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1. 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 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2.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 ) 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生活方式D学习方式3

1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 (单选 )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4. (A)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 (单选 ) A十一届B十二届C十三届D十四届5. 生物有机体包括(ABC)。 (多选 )

15、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大气圈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 (多选 ) 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 (多选 ) ASO2 BCO CNO D醛类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正确9.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判

16、断 )正确10.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 (判断 )错误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正确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

17、力相适应。 (填空 )14.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15.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资源税费改革率先在(B)启动,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单选 ) A黑龙江B新疆C北京D上海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单选 )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

18、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3.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B地理位置C日照强度D大气运动4. (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5.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 (多选 ) A实行循环经济B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6. 生态文明体制改

19、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ABCD)。 (多选 )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7.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 (多选 ) A实行环境事故问责制B完善生态行政执法手段C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20、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正确9.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判断 )正确10.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正确11.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 )正确12. 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 (简答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

21、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14.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15. 目前,

22、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填空 )1. (D)就是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 (单选 ) 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2. 宏观调控应以(D)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单选 ) A财税B金融C产业D以上都是3. 碳水化合物属于(C)。 (单选 ) 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4. 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单选 ) A等于2.5

23、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ABCD)的文明理念。 (多选 ) A尊重自然B利用自然C保护自然D与自然和谐相处6.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AB)等。 (多选 ) A排污收费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C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D排污权收费7.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 (多选 ) A个体相互联结B信息更加对称C交易费用低D资源流动快8. 人口发展自身的状态以及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的行为方式决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24、人口的多少、人类活动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生态环境的维系程度。 (判断 )正确9. 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判断 )正确10. 要坚持“受益者或破坏者支付,保护者或受害者被偿”的原则;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 (判断 )正确11. 人类的农业社会虽然并非一派田园牧歌,但其生态管理却是长期以“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现代政府从未将生态管理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造成的。 (判断 )正确12. 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 (简答 ) (电子书

25、第六章第三节开头就是)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14.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填空 )15.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1. 宏观调控应以(D)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单选 ) A财税

26、B金融C产业D以上都是2.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A)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3.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A)。 (单选 ) 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4. 核裂变发电(B)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单选 ) 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5.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举措包括(ABCD)。 (多选 ) A从价计征促进资源节约使用B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C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D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6. 要构筑低碳社会

27、涉及到(ABCD)。 (多选 ) A发展低碳交通B构建低碳政府C发展低碳社区D发展低碳校园7.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 (多选 ) A个体相互联结B信息更加对称C交易费用低D资源流动快8.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判断 ) 错误9.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判断 ) 正确10.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或合资项目的引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许多项目,虽然带来了短期利益,但是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是需要长期治理的。 (判断 ) 正确11. 虽然

28、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 正确12.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答 ) 答: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

29、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13.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填空 ) 14.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 15.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1. “美丽中国”首重(A)。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单选 ) A自然美 B

30、生活美 C艺术美 D人民美 2. (A)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单选 ) A自然污染源 B化学性污染源 C扩散污染源 D生物性污染源 3.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A)。 (单选 )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4.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倾斜。 (单选 ) A立法限制排污 B“三废”专项治理 C跨域跨界防治 D全面规制 5. 建设生态文明,

31、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为此,必须(ABCD)。 (多选 ) A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 B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 C转变消费观念 D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 6.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ABCD)。 (多选 ) A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B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C优化人口性别结构 D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 7. 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 (多选 ) A污染排放 B气象条件 C下垫面属性改变 D平流层属性改变 8. 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

32、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判断 ) 错误 9.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判断 ) 错误 10. 在现阶段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之下,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显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公众心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判断 ) 正确 11.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5开放性6动态性 13.( 资源节约)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

33、、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 14.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 15.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C)优化发展和重点培育城市群,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 (单选 ) CA功能层

34、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单选 ) D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C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4. (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

35、 (单选 ) CA专业监督部门 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 D科技创新部门 5.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ABCD)。 (多选 ) A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B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C优化人口性别结构 D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 6.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多选 ) A认识 B政策 C能力 D体制 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 (多选 ) ASO2 BCO CNO D醛类 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

36、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9. 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 (判断 ) 正确 10.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判断 ) 正确 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 正确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答 ) 答:1、在资源开采环节

37、,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填空 ) 15. 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科层制)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

38、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 (填空 ) 1. (C)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单选 ) A绿色生产方式 B绿色经济理念 C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D绿色政治生态理念 2. 2013-2017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D)等方面。 (单选 )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沙漠化 D以上都是 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

39、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4. (C)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单选 ) A自然污染源 B化学性污染源 C扩散污染源 D生物性污染源 5.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ABCD)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 (多选 ) A生命元素 B营养物质 C环境资源 D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ABC)。 (多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

40、增量化 7.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 (多选 )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 在区域发展上各国均强调均衡发展和分散发展,认为集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判断 ) 正确 9.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 ) 正确 10. 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 (判断 ) 正确 11.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

41、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 13.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5. 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

42、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 (填空 ) 1.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2.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 (单选 )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3. (D)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43、 (单选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4. 我国在法律上承认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诉讼环节上,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重重(D)。 (单选 )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D以上都是 5. 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 (多选 ) A自主性、适应性 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C韧性机制 D稳定性 6.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为此,必须(ABCD)。 (多选 ) A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 B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

44、道德文化水准 C转变消费观念 D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 7.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ABCD)的转变。 (多选 ) A发展方式 B消费方式 C管理方式 D创新方式 8.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 (判断 ) 错误 9. 农民居住用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出现了很多“实心村”。 (判断 ) 错误 10.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 (判断 ) 错误 11. 法律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已经大大超出了旧的法律调整范围。 (判断 )

45、正确 12.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简答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人口均衡发展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

46、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 (填空 )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 (单选 )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资源税属于(A)。 (单选 ) A地方税 B中央税 C中央与地方分享税 D不确定 3.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A2000 B2002

47、 C2004 D2008 4. 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B)。 (单选 ) A无为而治 B全面规制 C多元参与 D引导和干预 5.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ABCD)。 (多选 ) 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6. 生活垃圾主要是(ABCD)等。 (多选 ) A废弃包装用品 B厨余垃圾 C废旧电池 D金属 7. 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极其稳定的大气层。逆温可分为(ABCD)等。 (多选 ) A辐射逆温 B平流逆温 C下沉逆温 D锋面逆温

48、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 正确 9. 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判断 ) 正确 10.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

49、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2.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具体包括哪些措施? (简答 ) 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三是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在农村大量兴建固废与污水无害处理设施;四是创建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五是增加农村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 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4.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

50、,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外部性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 (填空 )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有(D)。 (单选 ) A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B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D以上都是2. 核裂变发电(B)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单选 ) 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3. 一般认为,(A)是指这样

51、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单选 ) 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4. (B)负责把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与生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调整企业行为。 (单选 ) A科技部B财政部C发改委D农业部5. 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ABCD)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多选 ) A文化价值观B社会结构C生活方式D生产方式6.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 (多选 ) 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7. 系统的基本特性包

52、括(ABCD)。 (多选 ) A多元性B整体性C统一性D相关性8. 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能量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利用以后,转变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 (判断 ) 正确9. 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判断 ) 正确10.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或合资项目的引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许多项目,虽然带来了短期利益,但是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是需要长期治理的。 (判断

53、 ) 正确11. 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 (判断 ) 正确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14.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

54、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15.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1. 不属于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的是(D)。 (单选 ) A日光B温度C土壤D植物2. (D)就是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 (单选 ) 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6. 随着(ABCD),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增加。 (多选 ) A城市人口增长B重化工业的快

55、速发展C能源消费D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4. (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 (单选 ) A专业监督部门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D科技创新部门5. 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 (多选 ) A酸B碱C脂肪D苯酚3. (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 (单选 ) 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7. 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

56、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多选 ) A利用上的广泛性B不可分割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8. 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关键因素。 (判断 )正确11. 如果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那耗费的费用甚至比毁坏生态环境所取得经济利益更大,所以,事后治理的方式是不合算,不合理的。 (判断 ) 正确 10.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判断 )正确9. 建设生态文明,

57、首先要奠定物质基础,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建立生态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判断 )正确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5. 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填空 ) 14.

58、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填空 1. 生态系统具有(C自组织性),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2. (D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单选 ) 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无害化)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5. 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

59、人类的审美感情B人类的创造活力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多选 ) 4.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全面规制)倾斜。 (单选 ) 6.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 (多选 ) 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7.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

60、。 (多选 ) A个体相互联结B信息更加对称C交易费用低D资源流动快8.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判断 ) 正确9.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10.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判断 ) 正确11. 奥尔森提出了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selective inc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