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 新大象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准备单元雪地上的“足迹”一、教材分析“雪地上的“足迹”是本册教材的准备单元。本单元逻辑严谨、探究意味浓,在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据意识,为后面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做铺垫。本单元教学内容用 1 课时完成,设置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反思评价”5 个主要步骤,侧重培养学生“制订计划” 和“搜集证据”的科学探究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科学探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态度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学中
2、,教师在注重营造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学生自主制订探究计划、搜集证据等探究能力,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的证据意识和科学表达的严谨性, 这样才能在保持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压力大小”会影响物体表面的凹陷程度。2科学探究目标尝试制订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能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3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
3、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合作分享: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 形成集体的观点。追求创新: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三、教学重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制订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四、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海绵、尺子、小桌子、钩码、探究记录单、教学用 PPT 课件。五、教学过程趣味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假期里在家里看冬奥会了没有啊?咱们中国的运动员你们都喜欢谁啊?生:我喜欢谷爱凌。她滑雪真棒。师:老师也喜欢看谷爱凌滑雪,她滑
4、雪的时候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足迹”,请你仔细观看视频,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生 1:她站在滑雪板上,滑行速度很快。生 2:有时候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一个又小又深的脚印,有时候的滑雪板留下了长长的又大又浅的印迹。师:说得真棒!同样都是在雪地上,为什么会出现深浅不同的印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雪地上的“足迹”。(板书主题)设计意图:在雪地上玩耍和滑雪这一内容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 的,在教学导入时,借助雪地这一主题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在雪地上玩耍的视频资料,这样在提高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又能迅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突出知识点。联系生活,猜想假设。师:人站在雪地上时“足
5、迹”的凹陷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金点子,请边猜想边记录!(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同学们,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吧! 生 1:我认为人站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与雪地接触的面积有关,我曾经去海边骑过沙滩自行车。轮胎越宽大,沙滩凹陷得越少;轮胎越窄小,沙滩凹陷得越多。生 2:我认为人站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与人自身的重力大小也有关,因为我发现我和爸爸坐在一样的沙发上,沙发凹陷的程度不一样。师:你们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证明猜想的依据,真棒!设计意图:聚焦到“人站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主题上,请学生充
6、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表达猜想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理由和依据,这样能引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明确方法,制订计划。明确探究方法。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接触面积大小”和“物体压力大小” 这两个因素是否会影响物体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关于这两个因素, 我们可以怎样表述自己的猜想?生 1:物体与雪地的接触面越小,雪地凹陷得越深。生 2:物体的压力越大,雪地凹陷得越深。师:为了验证猜想,我们需要什么证据?生:我们要通过实验,得到一些数据,看这些数据能不能支撑我们的猜想。师:在这个实验中,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为了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得到所需要的证据?有
7、个方法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同学们还记得吗?生: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做这个实验。师:是的,在控制变量法中我们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控制变量法,强调此方法的要点,为后续的设计做铺垫。师:我们可以用么来模拟雪地? 生:海绵、沙子设计实验方案。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接触面积大小”和 “压力大小”对雪地凹陷程度的影响。请同学们参考教材“材料超市” 中的材料,与小组同伴共同制订自己小组的探究计划。有疑问请先讨 论,再举手请老师协助。(板书:在科学上,我们把小桌子对海绵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小桌子稳
8、定后产生的压力大小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音乐响起,学生开始设计,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考“材料超市”,小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得出初步实验设计方案。(时间到,音乐停)师:同学们,有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分享并展示你们的设计方案?(一个小组上台分享方案,并投影展示)生 1:我们想探究的问题是:“海绵的凹陷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吗?”生 2:我们的假设是:接触面积越小,海绵凹陷得越深;接触面积越大,海绵凹陷得越浅。生 3:我们用的实验器材有海绵、小桌子和尺子,用海绵模拟雪地,用小桌子模拟站在雪地上的人,尺子用于测量数据。师:这个方案真好,而且这个小组表达得很清晰
9、,掌声送给他们。 请问同学们,他们的设计方案够严谨吗?关于实验变量还有没有补充?生:这个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所以除了小桌子与海绵的接触面积有变化,其他都不能改变。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控制变量法的控制条件,为这节科学课增添了亮点的同时,也更好地突破了重难点,以保证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师:非常好,你的提醒使我们的设计更加严谨和学了!我们要保证小桌子的重量是一样的,海绵也需要使用同一种材质的。同学们, 还有什么补充吗?师:没有补充的话,老师想请各小组思考:我们该怎么测量凹陷程度呢?生:要看凹陷后的高度和没有凹陷的高度相差多少,这个差值就是凹陷程度。师: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在实验时要先
10、测量海绵和小桌子的高度, 并计算出海绵和小桌子的高度总和,再将小桌子放在海绵上,测出这时的总高度,最后计算出两个高度的差值,即为凹陷程度(。出示PPT) 比较这两种摆放方式的凹陷程度的差异。大家清楚怎么测了吗?生:清楚了!设计意图:制订计划是本节课的要点,在分享展示的环节,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可以先请已制订好计划的小组上台面向全班进行表达。教师给予修正和评价,逐步引导和鼓励,恰当地表扬善于倾听和积极思考的学生,有意培养学生倾听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师通过对发言者的语言进行修正,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为他们展示规范、完整、严谨的设计方案。师:还有其他小组想要分享设计方案吗?(另一个
11、小组上台分享方案,并投影展示)生 1:我们想探究的问题是“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压力大小有关吗?”我们的假设是:压力越大,海绵凹陷得越深;压力越小,海绵凹陷得越浅。生 2:我们用的实验器材有海绵、小桌子、钩码和尺子,用海绵模拟雪地,用小桌子模拟站在雪地上的人,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压力大小,用尺子测量数据。生 3:这也是一个控制变量的实验,所以除了改变小桌子上钩码的数量,其他因素都不能改变。在实验时我们要先测量海绵和小桌子的高度,并计算出高度总和,再将小桌子放在海绵上,分别测出在桌子上放 1 个钩码和放 4 个钩码的总高度;最后分别计算出这两种压力下总高度的变化,即为凹陷程度。师:你们小组的设计非
12、常完整和严谨,了不起!请各小组商量一下,并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重新调整并确定自己的最终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在引导研究“海绵的凹陷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小组完善设计方案之后,教师紧接着让研究“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的小组交流他们制订的计划,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控制变量实验方案的完整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设计控制变量实验方 案的过程,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合作探究,搜集证据。师:现在请根据我们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将小组数据汇总到我们的班级总表上。师:记录实验数据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实验数据更可靠
13、?生:注意数据的单位要统一,都用厘米。还有,做实验的时候要细心认真。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哦!实验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测量几次求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共 10 分钟时间。(音乐响起,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时间到,刚刚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是这样做的,我们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PPT 出示操作有明显错误的图片,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点评:有的学生为了尽快得出实验数据,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此时教师用更直观的图片,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反思和评价,又强调了本课的要素。生:不符合要求,他们测量的时候没有对齐,这样数据
14、就不准确。师:是的,你说得非常对!大家做实验时也一定要注意,有时候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在细节。同学们,分析班级总表上的实验数据, 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 1:根据实验数据,我发现桌子和海绵接触面积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小;接触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生 2:我发现桌子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桌子压力越小, 海绵凹陷程度越小。师:非常好!你们的总结很完整。通过我们自己制订实验计划、搜集证据,我们知道了: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搜集证据时要
15、严谨、细致,对于实验中不太准确、有明显误差的数据,可多测几次,来减小误差。交流总结,反思评价。师: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制订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需要注意些什么?生:我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时要注意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师:我们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来搜集证据,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觉得做实验是搜集证据的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搜集证据。师:回答得非常好,老师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内容是科学家搜集证据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这段视频中,将会出现好多种搜集证据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把它们记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师:在这个视频中出现了几种方法,同学们记下来了吗?生:观察法、实地
16、考察法、查找资料法(教师出示PPT) 师:非常棒!同学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今后我们在课外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时候,可以用以上的方法。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身边,拉近了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也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中,还可以在课外。点评: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课后探索的欲望,让科学探究在课堂外得到真正的延伸。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反思:适宜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雪地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利用图片、视频导入,再一次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情绪推至高点。对于刚刚结
17、束寒假的学生来说,接触“雪地”是很亲切的。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进而解决一个与强有关的科学问题,是很合适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合理。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结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先以奇奇和妙妙在雪地上玩耍的足迹深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和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表面的凹陷程度,再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控制变量法制订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各类证据的收集,探究出受力面积、压力大小分别与凹陷程度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逻辑严谨,探究意味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增强证据意识。实验材料的选择。本单元搜集的事实证据来自实
18、验所的数据,试教中发现对比实验的数据差异不是很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有助于学生得出结论,建议选用的海绵不能太硬,要软一点、厚一点,或者增加压在海绵上物体的重力。在实验中用钩码作为重物增加对海绵的压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重物也不能加得太多, 以免损坏海绵,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操作难度,建议给学生提供角尺测量高度, 这样测量误差也会大大减少。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全单元全套教案1.1光从哪里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光从哪里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主要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有的物体自己能发光,而有的物体自己不发光,从而建立光源
19、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引出人类采光与照明技术的发展史等内容,渗透科技史教育。本课还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各样的光源的发光方式和能量来源来理解光是一种能量形式,了解其他能量形式与光能的转化方式。二、教学目标:知道光来自光源,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知道常见的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三、教学准备:材料准备:人造光源发展史的相关资料。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学生分组:46 人为一个探究小组。四、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竞猜的游戏。请大家听清描述,大胆猜测这是什么。白天我们并不觉得它有多么重要,默默地,它给我们展示了整个世界!夜晚,我们才知道没有它不行,悄
20、悄地,因为它的离去,我们眼前一片漆黑生:光!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确实,光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看到这个世界!那么对于光我们又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师:好的,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光的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这个单元,我们将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探讨光从哪里来。(板书课标题:光从哪里来)搜集证据。师: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发光的物体?请把它们写下来。处理信息。师:刚才我们记下来的这些“发光”的物体都是自己发光的吗? 生 1:月亮不是自己发光的生 2:镜子也不是自己发光的师:对,像月亮、镜子这些物体看起来也是亮的,但它们并不是自己发光的,它们是反射了太阳或
21、灯的光而显得亮。而太阳、恒星、萤火虫、火把、灯等物体自己能够发光,它们是光的来源,所以称它们为光源。它们有的来自大自然,是自然光源,有的是人类制造的光源,是人造光源,人造光源被用在缺少自然光源的环境中为我们提供照明。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写下的物体中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搜集证据。师:在远古时代,白天有太阳为人类的祖先照明。晚上,太阳下ft,由于缺乏光源照明,所以人们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聪明的人类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大自然,而是创造性地改变着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照明史也经历了很多变革。请同学们阅读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人造光源发展史的相关资料,看一看人类历史上分别发明、使用过哪些
22、照明工具。(学生阅读或查阅相关资料后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知道了这么多的光源,它们都是怎样发光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光源名称发光方法能量的来源备注油灯燃烧植物油或煤油,化学能发光、发热电灯通电电能发光、发热火把燃烧柴草或油脂,化学能发光、发热生:它们都会消耗一定的能源,它们在发光时也会发热。师:对,光源发光时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其实光也是一种能量。光源将其他能量转化成了光能。拓展活动。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师: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成一张科普小报,下一节课带过来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学反思】本课在第四个环节搜集证据时,采用
23、让学生阅读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资料的方法,使得教学主题突出,提高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但从科学探究角度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让学生自主上网或通过查阅图书来搜索相关资料,更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甄选有效信息的能力。1.2光的传播路线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主要通过探究式学习研究光的传播方式。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诸如影子与光源的位置、烟雾中的光线等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来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结合科技史进行拓展研究:做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现象。二、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根据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研究需求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意识。三、教学准备:材
24、料准备:激光笔、玻璃箱(或光学演示箱)、线香(或用微浊的水代替)、火柴、蜡烛、纸板、夹子等。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学生分组:46 人为一个探究小组。四、教学过程:猜想假设。师:同学们玩过手影游戏吗?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玩一玩,其余同学注意观察手、影子和光源的位置及变化。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影子移动的方向和手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和光源移动的方向却是相反的。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光传播的什么特征有关呢?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看到的各种光现象大胆地想一想。(出示晨曦或阳光照在树林中的图片)生:光线是直的。师:你的意思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遇到手就被挡住了,于是就在手后面形成了影子,手移动,影
25、子也就跟着动。制订计划。师:你们的解释很有道理,那么到底光是不是真的沿直线传播呢? 我们怎样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呢?请各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今 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大家也可以根据这些器材来设计自己的 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师:请各小组选一个代表来说一说组内讨论的结果。生:我们准备直接观察光线。我们准备用激光笔射出一道光线, 观察它是不是直的。师:能直接观察到激光的光线吗?生:我们在剧院里看到舞台上会放烟雾,烟雾里就能看到灯光的光线,我们想用老师准备好的线香来制造点烟雾试试看。师:嗯,很有办法,待会儿可以试试。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我们准备把激光笔(手电筒)固定在桌面上,然后用纸板
26、在不同距离的位置挡住它射出的光,在光斑的位置做一个记号,然后再看这些记号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实验。学生分组根据事先设计的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在烟雾中观察到光线是直线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证实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再次对影子的形成作出新的更完整的解释吗?生: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被遮挡物挡住而不能绕过遮挡物时,就在遮挡物后面形成了影子拓展活动。师: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科学家墨子就进行过观察和研究。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师:读完之后有何感想?能解释一下小孔成像的原理吗? 师:我
27、们先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吧!(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一起观察小孔成像现象)师:怎样解释其中的原理?我们可以画一个示意图来分析一下。师:现在清楚小孔成像的原理了吗?这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造成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继续进行观察研究。【教学反思】通过多次教学尝试发现,由手影游戏引入光的直线传播虽然道理上讲得通,但实际上让学生自己直接提出这个猜想比较难。因此教学时需要提供必要的引导。本节课中教师直接提问“这和光传播的什么特征有关”,然后再出示一些光线图来启发学生想到可能是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这样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3光的反射教案一、教学分析:本
28、课从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提出光遇到物体会反射的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进行观察验证。本课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光滑的物体比如平面镜的反射现象,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表面粗糙的物体(比如不同粗糙程度的纸)的漫反射现象,为下一课光线与视觉的学习进行铺垫。二、教学目标: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能根据探究学习需要设计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三、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激光笔(或手电筒)、玻璃箱(或光学演示箱) 、线香、火柴、平面镜、纸板等。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学生分组:46 人为一个探究小组。四、教学过程:猜想假设。师:(出示玻璃幕墙反射光的情景照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现在太阳明明是在教室
29、的南边,却有一束光从教室的北边射进来,真刺眼,这是怎么回事呢?生:是教室北边的一幢大楼的玻璃墙把光照过来的。师:你的意思是说,光遇到玻璃被反射过来了?生 1:是的,我们也玩过用镜子反射光生 2:只要是光滑的物体都会反射光,我还用文具盒反射过光。师:光遇到物体真的会发生反射吗?光遇到什么样的物体会反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制订计划。师:在研究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今天研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今天要研究哪些问题呢?生 1:我想再次证实一下是不是真的存在光的反射现象。生 2:我想知道光的反射现象是不是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生 3:我还想知道,光遇到什么样的物体会反射。除了遇到像玻璃一样
30、光滑的物体,遇到其他物体也会反射吗?生 4:我还想知道光的反射是否存在什么规律。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能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师:讨论前可以先把问题描述清楚,然后再想一想怎么研究它, 比如需要哪些器材、进行哪些操作、注意哪些事项等。比如,研究第一个问题,再次证实一下是不是真的存在光的反射现象。大家想一想, 我们需要哪些器材来完成?可以从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器材中选择。生:需要激光笔和镜子.师:然后怎样操作呢?生:我们可以把激光笔或手电筒对着镜子照射,同时可以点线香放点烟雾,看看光线是否被反射出来了师:嗯,
31、非常棒!如果通过实验发现光能够发生反射,那么我们怎样来观察光的反射并得到一些规律呢?生:可以改变照射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光的反射是否发生改变。师:很好,你刚才说想研究其他物体是否也能反射光,准备怎样研究?生:把镜子换成纸片,把光照在上面,看是否也会发生反射。师:好的,先讨论到这里,若是有问题,实验时还可以随时调整。下面就请你们结合自己刚才说的研究设想写出完整的实验计划书。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光的照射角度和反射出来的光线方向之间的变化关系。师:光照射到其他纸面上也会发生反射吗?用刚才的实验方法能看到吗?用手电筒试一下,用另一张白纸当作纸屏立在
32、对面注意观察纸屏的亮度有没有变化?如果亮度改变了说明什么?得出结论。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生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2:当光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的方向也发生变化生 3:当光照射的角度不变时,如果转动镜子,反射光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生 4:我们发现,普通的物体也会发生反射现象,但反射出的光没有镜子反射出的光那样阅读。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发生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反射出来的光的方向会跟着变化。此外,我们还发现普通物体也能反射光。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资料
33、。【教学反思】学生对反射现象还是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因此,本项内容的学习可以向反射规律和非镜面物体的漫反射等知识延伸。学生理解反射光线的方向和入射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不要求学生准确表述出反射定律),也是为其更好理解光遇到凹凸不平的非镜面物体时会向各个方向散发出去的漫反射现象打下基础。2022 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4光线与视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并理解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中光的传播。对于人眼为什么能够看到物体,学生存在许多错误的前认知。因此, 由一组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入,可激发学生进行“连环思考”,逐步修正自己的前认知,从而对人眼看见物体的光学过程提出有依据的猜想:
34、只有物体发出或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它。在“事实证据”和“处理信息”两个环节,教师需引导学生验证、演示和解释自己刚刚建立的新观点,并用图示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二、教学目标:探索人眼看到物体时光线的传播路径,理解只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眼才能看到该物体。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三、教学准备:材料准备:蜡烛、火柴、平面镜等。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学生分组:46 人为一个探究小组。四、教学过程:猜想假设。师:(出示教材上第一幅图)拉上窗帘,关上电灯,暗室里一片漆黑,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生:没有光。师:(出示第二幅图)点燃一支蜡烛,我们看到了它,这是因为什么
35、?师:(出示第三幅图)当蜡烛被纸板挡住了,你们还能看到它吗?为什么?生:蜡烛被挡住,蜡烛发出的光无法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师:嗯,这说明了什么?生 1: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蜡烛发出的光被挡住后,我们的眼睛在影子里,蜡烛的光进不到我们的眼睛里。生 2:只有物体发出的光射到我们眼睛里时,我们才能看到它。师:(出示第四幅图)现在,在这边放了一块平面镜,我们通过平面镜又能看到蜡烛了,说一说为什么。生:平面镜把蜡烛发出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又能看到蜡烛了。师:(出示第五幅图)现在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这位同学的脸是因为生:因为蜡烛把这位同学的脸照亮了 师:这位同学的脸自己有没有
36、发光?生:没有。师:那为什么能看到他的脸呢? 生:他的脸反射了蜡烛的光。师:嗯,虽然这个同学的脸没有发光,但他的脸却反射了蜡烛的光,这反射的光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生 1:有一部分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他。生 2: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镜子反射的蜡烛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是蜡烛,而人脸反射的蜡烛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只看到人脸而不是蜡烛呢?师: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有谁能解释一下? 生 1:因为镜子是光滑平整的,而人脸不是。生 2:镜子是镜面反射,能够把蜡烛的光按原来的规律一起反射过来,所以我们还能看到蜡烛的样子。而人脸凹凸不平,发生了漫反射,原来的光的路线被打乱了,
37、所以我们只能看师:你们解释得非常棒!所以当黑板比较光滑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示第六幅黑板反光图),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生:滑的黑板表面集中地把光源射过去的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 所以看起来就白花花的一片,也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师:大家刚才的解释都很精彩!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眼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物体?生:物体发出光或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物体。事实证据。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图片上提供的情景,我们尝试分析了人眼看到物体时光的传播路径,并且提出我们的假设,认为“只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眼才能看到该物体”。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就请你们继续分组
38、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来演示和证明这个假设。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蜡烛、火柴、平面镜等器材,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用来演示和证明“只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眼才能看到该物体”的观点。(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进行集体汇报交流)处理信息。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我们证明了必须要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眼才能看到该物体。请大家把这个结论用图示画出来。设计制作。师:最后老师带给大家一个好玩的装备,它叫潜望镜。想不想来试一下它的神奇功能?(请几名同学尝试使用,并告诉大家结果) 师:想不想自己做一个玩玩?生:想!师: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构造和原理。(打开潜望镜, 让学生观察)能
39、说说它的工作原理吗?生:通过面平面镜把需要观察的对象发出的光反射到观察者眼里师:好的,非常棒。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制作潜望镜,并利用提供的材料课后完成制作,下一节课带来我们进行交流。【教学反思】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虽然知道人眼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 但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光就行,而光是先到物体还是先到人眼,并没有关注和研究过。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人眼看到物体的光学过程,即必须是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眼才能看到该物体。本课教学先通过图片提供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尝试解释,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设计实验创造情境进行观察和解释,最后再引导他们通过示意图来描述这个过程
40、。教学效果是显著的。2022 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5阳光里的色彩教案【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教师先以生活中的彩虹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彩 虹提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制造彩虹。但对于解释为什么会形成彩虹这个问题,学生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是无法作出合 理的解释的。因此教材在这里设计了查阅资料的环节,引出牛顿的三 棱镜色散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构成的,这也 为解释彩虹的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学目标】设计实验,制造和观察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描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
41、。【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喷雾器、三棱镜等。活动场地:实验室或室外。学生分组:46 人为一个探究小组。【教学过程】猜想假设。师:(出示彩虹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过美丽的彩虹吗?虹是怎么产生的呢?你能对此作出猜想吗?生:制订计划。师:你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今天制造一道彩虹来观察怎么样? 生:好!师:怎样才能制造出彩虹呢?你们曾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彩虹? 生:雨后,出太阳师:那怎样制造能够产生彩虹的环境呢?请大家制订一个制造彩虹的计划。说说需要什么材料,具体怎么操作。生:我们可以使用喷雾器制造雨后的水雾,我们到阳光下喷水雾, 看看是否能够出彩虹师:好,说干就干!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室外整队,到学
42、校操场集中实验。(带领学生到户外制造彩虹。自然界中的彩虹所在圆的圆心和太阳的中心相对于观察者的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实验时需适时提醒学生选择观察方位,如果观察不到彩虹,可让学生变换位置继续观察, 直到看到彩虹为止。实验后回教室继续上课讨论)搜集证据。师:刚才我们制造了一道彩虹,你们对此有什么新的发现或问题? 生1:我们用喷水雾的方法看到了彩虹,知道了彩虹与水雾有关。但我不知道彩虹的颜色是怎么来的。生 2:我猜想,是阳光照射到水雾里才出现彩虹的,但阳光本来没有颜色,怎么会照射出彩虹?师:嗯,老师真为你们乐于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感到高兴!那么彩虹里的彩色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查阅资料,
43、 看看能有什么收获!(指引学生查看老师课前准备的一些资料)师:查阅资料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实验。师:从资料上获得的这些信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就模仿牛顿来做色散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三棱镜。窗边的同学拉上窗帘, 只留一道缝隙让阳光照进来。师:请将三棱镜放到阳光光束里,调整位置,将白纸屏立在三棱镜附近,适当调整位置,看能不能看到一束彩色的光。(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颜色。生:赤、橙、黄、绿、蓝、靛、紫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只有这七种颜色吗? 生:我发现这些颜色不是截然分开的,是逐渐变化的。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重复了牛顿的色实验,通过
44、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师:现在你们知道彩虹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了吗?生:彩虹的颜色来自太阳光,是太阳光分解出了多种颜色,形成了彩虹。师:现在你准备怎样解释彩虹的成因呢?生:彩虹产生的原因就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了多种颜色的光。拓展活动:制作七彩陀螺。师:我们现在知道,看上去是白色的太阳光中却包含着多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生:我猜它们还会变成白色。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 15 页下面的七彩陀螺。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做好的七彩陀螺,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师:转动陀螺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原来的彩色
45、不见了,变成白色的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师:对,这个实验演示了“七彩光”混合后会变成接近白色的光。虽然太阳光中包含有多种颜色的光,但用其中的赤、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光也能混合成接近白色的光,进一步证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感兴趣的同学,请课后自己制作七彩陀螺玩一玩。【教学反思】三棱镜色散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求的实验条件较高,既要设法获得阳光光束,又要具有较暗的能够观察投射光线的环境。因此实验时要选好靠窗的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最好有窗帘,能控制光束的多少和投光环境的明暗。此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集体演示,将分解后的彩色光带投射在教
46、室白墙上。2022 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全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电磁铁教案一、教学分析:电磁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首先通过图片引出电磁起重机,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起重机的特点和有可能的组成,引出电磁铁的概念。学生认识了电磁铁后,再一起做一个电磁铁,并用自己做的电磁铁进 行“钓鱼”比赛游戏,在游戏中体会电磁铁的磁性特点,同时发现新 的问题,为什么电磁铁磁性强弱不同?怎样让电磁铁磁性变强?根据 自己的问题和假设制订计划开展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的相关因素, 并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从真实的日常切入了解电磁铁,在游戏的体验中激发探究热情,在严谨的实验方案下开展实验,在与同 学的交流合作中
47、得出结论,将电能和磁能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体会 能量的转化。二、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三、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电池、电池盒、开关、铁钉、导线、漆包线、大头针、铁屑、铁制“小鱼”、“鱼”。场地准备:科学教室。四、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师:(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看看视频里这个大家伙是什么?生 1:好像是一个吊起来的大磁铁,可以把废品中铁的东西都吸起来。生 2:它还能把这些铁的东西放下来,磁铁吸起来可放不下去。生 3:是电磁铁,想吸起铁的时候就有磁力,要放下铁的时候就没磁力啦。师:
48、你知道得可真多!这就是神奇的电磁铁,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电磁铁)设计制作。师:如果想研究电磁铁为什么既能吸起铁块,又能放下铁块,你想怎么研究呢?生:我想把一个电磁铁拆开,看看它的内部结构,看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它们是怎么组成的。师:对,我们要研究某种事物,就是研究这个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先分别研究这些部分有什么性质,再根据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认识它的功能和原理,这就是科学上常用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我们来打开一个电磁铁,看看它里面是什么样的。(展示图片)生 1:有一个大铁块,还缠了绳子。生 2:不是绳子,应该是电线,电磁铁肯定和电有关。生 3:中间的大铁块可能是磁铁,
49、通了电就没有磁性了。生 4:我猜是相反的,要通电才有磁性,不通电就没有磁性。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还提出了自己的猜测。是的,这种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通断电可以控制磁性,它到底是怎么控制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看看。(播放微课: 电磁铁的制作)师:学会了吗?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电磁铁制作成 功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领一套“钓鱼”比赛的游戏材料,同学配合, 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来“钓鱼”,看看谁钓得又快又多!师:请组长领取材料、记录单,制作开始。(学生开始制作电磁铁,制作成功的小组领取材料开始“钓鱼”游戏)师:时间到,请组长整理器材。哪个小组的电磁铁制作成功啦? 来
50、说说你们的电磁铁是怎么工作的?生:电磁铁是通电才有磁性,断电就没有磁性,而且中间的铁师:你发现了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生 1:我还发现电磁铁在工作的时候有点发热。生 2:我们组玩了很多次,电池都玩没电了,电磁铁确实很费电。师:那,电池里的电去哪儿了呢?生:被电磁铁用掉吸“小鱼”了。师:我们反过来想想,电可以让用电器工作,是一种能量;电磁铁的磁性能吸引物体,也是一种能量,这种吸引物体的能量可能是来自哪儿呢?生:电池的能量变成了电磁铁的磁性能量。师:对,所以是电能转化为了磁能,把铁质物体吸起来了。我看大家“钓鱼”游戏玩儿得最开心,哪个小组钓得最多?你们有什么诀窍吗?生:我和同桌配合,先让
51、电磁铁通电去钓鱼,然后拿起来后直接断电就可以自动丢进“鱼篓”里,这样最快!师:你们太有默契了!还有哪个小组在游戏中有新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电磁铁的两头都能“钓鱼”,我们的电磁铁还可以和别人的电磁铁吸在一起,有时候和别人的互相排斥,就像真的磁铁一样。师:你发现了电磁铁的新特点,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生 1:电磁铁的两头都有磁性,就像磁铁一样,同性磁极相斥, 异性磁极相吸。生 2:我们组的电磁铁磁性不强,别人的都能一次吸起来,我发现我们刚开始能一次钓上来三四条“鱼”,后来玩儿了几次就只能钓起 1 条“鱼”了。刚才的视频里说电磁铁很费电,我们的电池可能快没电了,电磁铁的磁性也就弱了。然后我们借了旁
52、边组的电池,都接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马上就变得特别强了,所以我觉得电池越多电磁铁越厉害。师:他说他的电磁铁磁性变弱了,加了电池又变强了,说明电磁铁的强弱是可以改变的。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怎样能一次钓上来更多的“鱼”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开展研究呢?生:我们要先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就可以想办法让电磁铁的磁性更强了。师:真聪明!那大家先猜想一下,电磁铁的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 1:可能和电池的数量有关。生 2:应该是和电池的电量有关。生 3:可能和铁钉上缠绕电线的圈数有关系,用电线再多缠几圈可能磁性会变得更强。师:科学上把导线缠绕的圈数叫线圈匝(z)数,我们又学到
53、了一个新的科学词语。还有吗?生:会不会还和钉子的大小有关?更大的钉子可能磁性更强。实验探究。师:大家思考得真全面,既然有这么多因素可能影响着电磁铁的磁性,到底这些因素是不是和电磁铁的磁性有关呢?对于这种有好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结果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呢?生:应该一个因素一个因素研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看看这个因素对电磁铁的磁性有没有影响。师:大家同意吗?掌声送给他!师: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就是我们学过的控制变量的实验。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来研究, 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根据需要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学生填写实验方案设计表,领
54、取材料后开始实验)师:时间到,组长整理器材。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实验报告,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和结论?生:我们研究的是电池的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分别用了 1 节、2 节、3 节电池连接电磁铁,分别能吸5 个、11 个、15 个大头针,说明电池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电池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师:其他研究电池的小组同意他的结论吗? 生:同意。师:他的讲解很清晰,数据全面,结论明确,掌声送给他!生:我们研究的是电池的电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用了一节刚才实验剩下的电池和一节新的电池进行对比实验,旧电池只能吸起来 2 个大头针,新电池则可以吸起来 6
55、个大头针,所以说明电池的电量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师:你们考虑得真细致,掌声送给你们。不管是电池的多少还是电量,能不能总结成句话呢?电池影响了电路的什么?生:是电流,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师:你总结得真好,还有其他研究结论吗?生:我们研究的是导线圈数,不对,是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的影响,我们分别缠了 50 圈、100 圈和 200 圈,都只连接一节电池,它们能吸起来大头针的数量分别是 4 个、11 个、20 个,所以线圈匝数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师:说得真棒!每个小组都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了某一个因素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的结论,我们来总结一下大家的实验结论吧, 电流、线圈匝数是怎么影
56、响着电磁铁的磁性的?生:当线圈匝数不变的时候,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当电流不变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师:你总结得真完整!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电磁铁,还研究出怎么让它的磁性增强,知道了电能能够转化为磁能。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电,看看它还能变成什么样的能。师:下课!【教学反思】电磁铁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是对于电能够“变”出磁铁非常感兴趣,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的兴趣,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原理、探索规律,充分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用小游戏的比赛引发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思考和探究,在完成探究过程之后,又利用电磁铁费电、电池用了一会儿电量变小等现象引领学生初步体
57、会能量的转化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但是本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部分学生缠绕线圈时很费时,课堂时间还需要进行更好地把控。电动机教案【教学分析】电动机是在第一节课认识了电磁铁后,学生对电能的转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深入研究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电动机。对于电动机,学生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电动机是怎么转起来的,学生却没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以本课第一部分先拆解一个小电动机,让学生观察结构, 猜测功能,然后用更好观察的简易电动机来了解电动机的内部结构, 并运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理解电动机转动起来的原理。在了解电
58、动机的工作原理之后,引导学生利用小电动机来设计制作一个电风扇,交流并总结电风扇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教学目标】知道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动能。通过拆解电动玩具,了解电动机的内部构造。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制作一个小电风扇。【教学准备】材料准备:一根200 厘米长的漆包线、两根10 厘米长的铜丝、小磁铁、电池、开关、螺丝刀、钳子、镊子、剪刀、小电动机、木架、硬纸片、导线、旧电动玩具(坏的也可以)。场地准备:科学教室。【教学过程】猜想假设。师:玩过电动玩具车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玩过啊,那有没有自己偷偷拆开过的?是什么让电动玩具车动起来了?生:是马达,玩具车里都有马达,马达可以转,连着车轮车就
59、动了。师:真的有吗?我们拆开看看好不好?(拆一个玩具车的外壳) 师:是这个吗?我们打开开关试一试,这个小东西,通电就能转动,所以叫作电动机,也叫马达,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电动机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起来呢?它的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 看?实验探究。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已打开外壳的电动机,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发放材料,学生开始观察)生 1:我发现里面有磁铁,能吸住我的文具盒。生 2:我发现里面有一个绕了很多电线的东西,有点像电磁铁, 而且用手拨动还可以转,我认为就是这个东西在电动机里转的。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发现了磁铁和线圈,还想到了之前学过的电磁铁,真棒!那你们能猜猜电动机是怎么
60、转起来的吗?生:可能和中间的电磁铁有关。师:实际使用的电动机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做一个简易的电动机来观察它是否能在通电后持续转动。请仔细观看视频。(观看简易电动机制作微课)师:看明白了吗?我们每个小组也都来做一个电动机。同学们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制作。(学生制作电动机)师:时间到,组长整理器材。大家有新的发现吗?生 1:线圈转起来了,而且能够一直转下去,就像电动机一样。生 2:我们取下磁铁后发现它不转了,但是把磁铁放在线圈的上面和侧面,线圈也能转起来,所以肯定线圈通了电就是电磁铁,磁铁作用着电磁铁转起来了。定线圈通了电就是电磁铁,磁铁作用着电磁铁转起来了。师:请你来演示一下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学生学习计划
- 好玩的游戏幼儿园户外小班教案
- 公司季度工作计划合集7篇
- 500ta多晶硅、16kta三氯氢硅新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图文
- 竞聘卫生演讲稿范文合集7篇
- 国庆阅兵观后感
- 小学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大全
- 学生年度学习计划
- 小松机械制造(山东)有限公司HD系列重卡生产项目环评报告表
- 交通安全保证书模板集锦10篇
- 2024下半年软考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打印
- 项目经理或管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 常见急救知识培训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产品质量检测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佛吉亚卓越体系知识手册
- 第五单元作文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0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试题
- GB/T 3487-2024乘用车轮辋规格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