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教学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教学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教学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教学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三节 走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二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性质

2、的社会? 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何具有过渡的性质?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处于领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强和壮大,内在地规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具备了一定条件后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但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参加者。 1949年9

3、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毛泽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事实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人民的拥护下稳固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地建立的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但它所占的比重不大。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私人

4、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因素。 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思想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但由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在是合法的,因而反映这种经济基础的思想也必然存在并具有合法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早已明确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新民主主义论,第672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党领导人民进行新

5、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读苏联谈话记录选载(三),载党的文献1992年第4期,第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开始 毛泽东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把我们社会的经济称作“新资本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它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我们的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

6、义社会的分析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 刘少奇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 毛泽东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报告。 两种基本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担负着从根本上解

7、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个矛盾的任务。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动态观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一)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一九五0年

8、六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1951年8月,毛泽东在罗瑞卿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报告上的批示 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图为我军攻克成都时的入城市。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也开始执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的命令 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 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占全国工业资本2/3、工交运输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 多家,金融企业

9、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府在建国后很快实行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大大增强了国家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能力。关于财经基本统一的决定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2页)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加入了互助组。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BACK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

10、时期。”(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动态观察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刘少奇选集下卷, 第 143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 “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是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刘少奇选集下卷,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第 144页,人民出版社,1885年12月版 )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

11、治上都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二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一) 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建国初期,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进而实现现代化,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改善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 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甚至无法与1928年的苏联相比,而那

12、时的苏联,还没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国别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中国26.6%35.5%苏联45.2%39.5%1952年的中国与1928年的苏联工业发展水平比较 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重要工业产品人均产量比较国别钢产量发电量中国2.37公斤2.76度印度4公斤10.9度美国538.3公斤2949度 自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从此,工业化建设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实施“一五”计划的施工现场 BACK 世界历史的经验昭示,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的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有的采用社会主义方式。 (二)社会

13、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99页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首先,资本主义式的工业化道路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其早期的经济增长基本上经历了如下的过程: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以及大量投资发展资本密集的机器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两点:一是大量货币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二是大量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任何生产资料的无产者的存在。 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大量的货币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资本家资本金额

14、有限,靠他们积累起大量的资本来建设大规模的现代工业,不仅缓慢而痛苦,而且几乎不可能。再有“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又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无产者的存在”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生剧烈的两极分化,农民将失去土改后的胜利果实沦为赤贫,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绝不能答应的。 其次,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脆弱,未能构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如果独立后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长此以往,将会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 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贫瘠落后的遗产。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15、必要性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认为,大约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才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952年底,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的中心思想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 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

16、习提纲。 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鞍钢工人 学习“总路线。 BACK(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改造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贯彻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具备了适宜的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营工业与私营工业相比,具有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而且全国财经统一后,国家能够用大笔资金投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国营农场的收割机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国有企业的

17、生产场面 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提高农业生产力,能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材料和资金;土改后的农民已经自发地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实行遏制加孤立的对华政策,中国要想巩

18、固国防安全、获得经济发展只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10月3日至1951年5月21日,中国同各国建交情况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第三节 走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 编制“一五计划”,实现两大任务 (二)“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 编制“一五计划”,实现两大任务 “一五计划”规定了“集中主要

19、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内容;还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BACK(二)“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五计划”实施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年代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粮食发电量货运量1952年679亿元183.7亿元1.6392亿吨73亿度3.516亿吨1957年1068亿元310.2亿元1950.5亿吨193亿度8.0365亿吨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一)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二)农业合作

20、化的基本方针 (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四)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评价 土地改革以后,党不待农民的政治热情冷却,不待农村发生激烈的阶级分化,即积极领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草案指出,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953年,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限制农村的商业投机;并大力发展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既保证了农民生活的需要,又为全面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1953至1957年间中、英、美、日四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国别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农业

21、总产值年均增长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中国10.9%18%4.5%8.9%英国2.8%2.0%美国2.8%2.6%日本16.7%3.3% BACK名称劳动(经营)方式土地及生产资料归属公有财产占有量分配方式性质实施的时间互助组集体劳动,共同使用一些牲畜、农具私有少量社会主义萌芽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较多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半社会主义1953年至1955年上半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集体所有(农民的大牲畜、大农具折价归集体)绝大部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1955年夏季后至1956年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经济组织

22、形式(二)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发挥农民的两种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为农业合作 运动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第四,要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BACK (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1、农业合作化前期的健康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1、 农业合作化前期的健康发展 年代名称1951年底1954年底互助组400多万个1000

23、万个初级社300多个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2100万户7000万户在全国农户总数中的比重19.2%60.3%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1955年夏季,中共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的争论。 1955年7月31日,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报告阐明了农业合作化的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基本政策,是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但报告错误地批判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助长了本已存在的求快、求纯的左倾思想的发展。此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发展,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达1.17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达87.8%,基本

24、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入社农户963% BACK 总体上看,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五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比较顺利地把汪洋大海般地小农个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两极分化。在实现这一场伟大、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生产力不仅未受到破坏,而且还促进了它的发展,保持了社会政治局面的安定。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在1955年夏季之后,合作化的发展开始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和偏差。(四)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评价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二)和平赎买政策的实

25、现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毛泽东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分为两部分,并分别实行不同的政策。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1、毛泽东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分为两部分,并分别实行不同的政策。 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前者,党的政策是政治上推翻其统治,经济上没收其资本;对后者,则根据其一贯的表现和特点,团结、利用、限制、改造他们,引导其走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

26、、改造的方针,途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改造形式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1)在1953年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2)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3)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1)在1953年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建国后,通过调整工商业、“五反运动”、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使这部分

27、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到1953年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私营和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3.6%。 华北区百货公司等单位向私营企业的订货档案。 (2)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这一时期,在中央相关文件的指导和推动下,公私合营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在 1953年有1036户,1955年增加到3193户,其产值占私营和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的49.6%。这时,国家对资本家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企业的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企业合营后,社会主义成分占领导地位。到1955年秋,京、沪、津等地的部分行业先后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创造

28、了改造的新经验。 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 这种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不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就具有了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等带着申请书参加公私合营大会。 (3)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步伐的加快。1956年1月,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8.8万户私营工业企业的99%、240万家私营商业企业的82.2%,实现了公私合

29、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此时,国家实行定息制度,作为给资本家的补偿,并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 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统一规定年息为五厘,当时国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定息成了资本家所有权的残存形式,企业已全部由国家管理使用,企业基本上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到后来,按照商定的期限将定息取消,就变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营企业了。 BACK(二)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1、和平赎买政策的提出 2、和平赎买政策在中国实行的必要和可能1、和平赎买政策的提出 和平赎买作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30、 改造的基本政策,已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没有先例的做法,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进而能实现这两者的结合。 和平赎买是指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以一切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 2、和平赎买政策在中国实行的必要和可能 必要性: (1)由于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政治上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本家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巩固的工农联盟,以及强大的国营经济,使资本家不得不接受改造。 (2)民族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仍有两面性,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只有接受改造才有出路。 可能性: (3)中共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因此,和平赎买政策才能够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过、列宁想尝试而未成功的情况下在中国实现。私营工商业改造胜利完成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BACK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继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后,在中国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