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第一讲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1.gif)
![伊斯兰文化第一讲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2.gif)
![伊斯兰文化第一讲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3.gif)
![伊斯兰文化第一讲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4.gif)
![伊斯兰文化第一讲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e24eb76993041ba93461f00bd7fe84f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伊斯兰文化(第一讲)主讲人 李荣建教授 前言: 伊斯兰文化,亦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历史悠久且富有活力的世界主要文化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突出的作用,目前仍然是伊斯兰国家人民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源泉。如今,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数已超过13亿,其中,我国有两千多万穆斯林,欧洲穆斯林人数多达数千万。 鉴于伊斯兰文化的重要性和对西欧文艺复兴及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探讨和研究伊斯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伊斯兰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够准确把握伊斯兰社会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在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宗教文明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全世界各族人民才能和平友好相处,共建和谐世界。 伊斯兰教是由阿拉伯人穆罕默
2、德所创立,而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摇篮。了解伊斯兰教,就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诞生地阿拉伯半岛,了解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古代阿拉伯世界历史一瞥。 若从阿拉伯人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马因国算起,迄今约三千年左右。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不过,阿拉伯人在古代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只是在中古时期(公元7世纪)才迅速崛起,并建立了影响深远的阿拉伯帝国,威震亚非欧。然而,阿拉伯人在16世纪初却由于遭到土耳其人的沉重打击而一蹶不振,直到近现代才重返国际舞台。一、阿拉伯半岛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正如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一样,阿拉伯半岛则是伊斯兰文明的摇篮
3、。一、阿拉伯半岛(一)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岛位于西南亚,东临波斯湾(阿拉伯人称“阿拉伯湾”)和阿曼湾,南濒阿拉伯海和亚丁湾,西傍红海,北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叙利亚沙漠,形状像一只半高长筒靴。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二)面积 3184587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南北长约2200公里,东西宽约12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三)气候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半岛西南部的也门地区雨水充沛,东部的阿曼地区雨量较充足,北部和中部地区雨水稀少。我曾多次路过阿拉伯半岛的迪拜和沙迦,也曾在阿曼访问一个月。那里的炎热气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航空公司驻沙迦办事处
4、)阿拉伯半岛(四)物产 阿拉伯半岛上的物产有三大宝:1、香料,如乳香、沉香、丁香等。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就以盛产香料闻名于世。南部沿海佐法尔一带为香料的重要产地,其产品远销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香料既是生活奢侈品,其中乳香等香药,亦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古代埃及人来说,乳香既可供寺庙中焚香之所需,还可以作调味料,又是用来制作香尸的必需品。阿拉伯香料也曾大量运销我国。香料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通商贸易的两条大动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举个例子来说,据史料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仅这一年,我国就进口阿拉伯乳香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椰枣 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二大宝贝
5、,是阿拉伯人非常喜欢的椰枣。椰枣树的生命力很强,它高大、挺拔,不惧风沙,能抗干旱。无需人们为它松土、施肥、浇水和授粉。微风帮它授粉,它自然果实累累。椰枣品种繁多,仅麦地那一地,就有近100个品种。椰枣是半岛上最普通而又富有价值的水果,肉甜味美,是游牧的贝杜因人的主要食品。他们吃一把椰枣,喝一点羊奶,就可以在沙漠里跑一天。椰枣 贝杜因人把椰枣泡在水里,泡到发酵 ,就成为他们喜爱的饮料椰枣酒,喝起来有甜味而不醉人。精明的阿拉伯人充分利用椰枣树及其果实。他们用高大挺拔的椰枣树干建造房屋,用椰枣树皮制绳索,用椰枣树叶作燃料。把椰枣核磨碎后,做成饼喂骆驼。因此,贝杜因人把椰枣看成是神圣的东西。椰枣文化
6、椰枣不仅可以饱肚子,还成为阿拉伯人的精神食粮。在阿拉伯谚语中,椰枣成了财富和美好事务的象征。例如,“他连一个椰枣也没有”,比喻此人穷得一文不名。而阿拉伯人把椰枣与火炭相提并论时,则比喻善恶相伴,福祸相交。在一些阿拉伯人的心目中,椰枣及源于椰枣的椰枣文化,奇特而美妙。骆驼 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三宝,则是大家都熟悉的骆驼。骆驼的价值十分重要和非常宝贵,因为骆驼浑身都是宝,驼肉可食,驼奶可饮,驼皮可制衣服,驼毛可编织斗篷和帐篷,驼尿可以做药,驼粪可以作燃料。骆驼 骆驼还是半岛上经商的阿拉伯人不可缺少的帮手,是为他们运载货物的交通工具,是穿越空旷荒凉的大漠的“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不仅能吃苦,而且非常耐渴
7、。骆驼一次饮足水后,在冬季能忍渴25天,夏季能忍渴5天。人们在茫茫的大沙漠里赶路途中,如果无水可饮,渴得受不了时,就把一根棍子插进骆驼的喉咙里,使它把胃里的水吐出来,用于解渴。 骆驼的用途还不止于此。在古代阿拉伯半岛上,骆驼被用来当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罪金,赌博者的赌注。当时酋长的财富,均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马、石油 阿拉伯半岛上的宝物还有马。公元一世纪初,马从叙利亚传入阿拉伯半岛。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对外扩张时,阿拉伯骏马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令现代阿拉伯社会突飞猛进的石油,则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我们以后再讲。 二、阿拉伯人(一)南部盖哈唐人和北部阿德南人1、盖哈唐人 盖哈唐人是阿拉伯半
8、岛南部的土著居民,故被称为“地道的阿拉伯人”。他们大多聚居于土地肥沃的也门地区,过着稳定的农耕生活。盖哈唐人崇拜星辰,通常缠黄色头巾,打黄色旗子。2、阿德南人 阿德南人大部分定居在半岛北部和土地贫瘠的希贾兹(意为“间隔”,它把红海平原和纳季德高原分隔开来。)地区,或经商或务农,一部分人过着游牧生活。阿德南人崇拜偶像,通常缠红色头巾,打红色旗子。 (二)贝杜因人 1、贝杜因人的生活特点 贝杜因人是逐少草而居的游牧民,生活在不断移动的帐篷里。一顶帐篷下面是一个家庭,一个帐篷群组成一个氏族,自认为有共同祖先的几个氏族形成一个部落。部落首领称“谢赫”(长老),从德高望重的族长中推选产生。部落男性成员不
9、分贵贱高低,都结为兄弟。但维持部落团结的首要因素,则是血缘关系。囿于沙漠的生活,部落之间常为争夺水源和牧场发生冲突与战争,血亲复仇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偷袭弱小部落,打劫财物,掠走妇女儿童,也是贝杜因人显示其强悍的一种方式。他们的主要财富是骆驼和羊,其主要食品是椰枣,他们也吃烤熟的蝗虫。 贝杜因人2、贝杜因人的性格:沙漠和旷野,陶冶了贝杜因人的性格,他们坚强、豁达,散漫无羁,能吃苦耐劳,但往往安于现状。 阿拉伯人曾先后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北部建立过一些具有地区影响的国家。现择要介绍如下:三、早期的阿拉伯国家(一)半岛南部的阿拉伯国家1、马因国(约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3世纪学术界看法) 马因人兴起
10、于也门北部的焦夫地区,他们首先建立了卡蒙纳、巴拉古希等城镇,然后于公元10前世纪左右建立了以马因(源泉)为首都的马因国。马因人善于经商,他们的商队远达埃及。为了确保商队的供给和安全,马因人在马安(现位于约旦境内)、加沙(现位于巴勒斯坦境内)等地设立了商业驿站。马因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腓尼基字母,他们用腓尼基字母记事的一些铭文幸存至今。 2、赛伯伊国(公元前750前115年) 公元前750年,也门的阿拉伯望族赛伯伊人建立了赛伯伊国。起初以绥尔瓦哈(距今也门萨那以东约80公里处)为首都,公元前610年迁都马里卜(距萨那市以东约88公里处)。此后,赛伯伊国国王萨木胡胡里叶努夫和他的儿子叶斯阿艾木尔贝纳
11、相继执政时,修建了著名的马里卜水坝。马里卜水坝 马里卜水坝利用自然地势把洪水蓄在山谷中,形成天然大水库。坝身高15米,宽13米,长650米,用每块重达数吨的巨石相砌而成,砌得非常整齐。马里卜水坝是该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坚固、存在时间最长(历时一千多年)的水坝。水坝兼有蓄洪和灌溉的效用,它不但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的泛滥,而且使广大地区成为沃野,曾对王国的农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6世纪中叶,马里卜水坝被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但部分坝身犹存。赛伯伊时代 赛伯伊时代发展了航海贸易,此时的阿拉伯商人得以更多地了解沿海的水文知识,掌握了印度洋季风的变化规律,他们的船队把货物远销到东非和印度。他们还发展了自
12、也门沿红海海岸北上,经麦加到佩特拉的商路。他们沿商路兴建的一些商站,后来发展为商镇和商业城市。3、希木叶尔国(公元前115公元525年) 公元前115年,崛起于也门西南部的希木叶尔人,灭了曾修建马里卜水坝的赛伯伊国,确立了他们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统治地位。希木叶尔人不仅重视农业,擅长经商,而且也精通建筑。他们兴建了一些平时供居住、战时可御敌的宫殿式建筑,其中建于公元1世纪的萨那雾木丹宫最负盛名。雾木丹宫用花岗岩、斑岩和大理石砌筑而成 ,共有20层,高近百米。国王的宫殿设在最高层,宫顶覆盖着极为透明的薄石片云母片。石头宫 雾木丹宫 透过薄石片,能分辨出在天空飞翔的鸦和鸢。宫殿四周的墙壁用五颜六色
13、的石头砌成。每个角的隅石上,站着一只空腹黄铜狮子。每当刮风时,狮子就大声吼叫,人在宫内可辨风向。这座富有特色的宏伟建筑,曾被阿拉伯诗人形象地喻为“以云彩为头巾,以大理石为腰带”。希木叶尔时代发行了金币、银币和铜币 ,标志着阿拉伯人的贸易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二)半岛以北的阿拉伯国家1、 纳巴特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06年) 公元前6世纪,原来生活在约旦河以东的纳巴特人迁居佩特拉地区。强悍的纳巴特人在佩特拉五光十色的悬崖绝壁上凿出居所,修建神庙、客栈等。他们在悬崖间雕凿而成的大街(通道),北过叙利亚与罗马相通,南出亚喀巴湾经红海与印度相连。佩特拉水源丰富,水质清洁,东去波斯和西去埃及的驼队都在这
14、里添加饮用水和社会用品。纳巴特人掌握了佩特拉这个商道要冲,负责保护过往商队的安全,征收商品过境税,很快富强起来,进而建立了以佩特拉为首都的纳巴特国。纳巴特国 纳巴特国建国之初地盘不大,但是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公元前4世纪末叶开始,在400多年的时间内,佩特拉一直是商队贸易的中心之一。国王哈里斯三世在位时(公元前87前62年)走向强盛。哈里斯四世执政时(公元前9公元40年)达到鼎盛,其领土向北扩张到大马士革,向南扩张到阿拉伯半岛。纳巴特国 此后,纳巴特国逐渐衰微,公元106年被罗马皇帝图拉真(公元98117年在位)的军队所灭,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逐渐衰落下去。但方圆20平方公里的岩城佩特拉
15、却留存至今,风采依然。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的结晶,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帕尔米拉国(公元前1世纪公元272年) 帕尔米拉国系阿拉伯部落在叙利亚沙漠中部建立的一个国家,原名为台德木尔(阿拉马语,意为“椰枣城“),距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243公里,是古代商路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在公元前1世纪末,台德木尔已成为联系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贸易中心之一。台德木尔西面是罗马帝国,东面是波斯帝国。台德木尔夹在两大帝国之间,时而保持中立,时而倾向罗马帝国。1世纪上半叶,台德木尔国承认罗马帝国的宗主国地位,改名为“帕尔米拉国”。帕尔米拉 公元250年,帕尔米拉执政者乌泽纳自封为王。
16、他在位18年间,励精图治,使帕尔米拉发展成西亚强国之一。260年,乌泽纳率军援助在战争中败给波斯军队的罗马军团,在幼发拉底河畔,战胜波斯国王沙普儿一世。264年,罗马皇帝授予乌泽纳“东方副王“的称号。帕尔米拉 267年,乌泽纳及其长子被谋杀,王后扎努比娅代幼子执政。她不仅把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继续扩大其统治范围,多次打败罗马军队,将埃及、伊拉克等地纳入帕尔米拉王国的辖区。她自称“东方女王”,下令取消在货币上铸印罗马皇帝头像,而用自己和儿子的头像取而代之。 帕尔米拉 罗马皇帝奥尔良不甘坐视帕尔米拉强大,于271年率领大军重创帕米尔拉军队,并于第二年春天攻破帕尔米拉城,摧毁了壮观的帕尔米拉城,
17、把富丽堂皇的扎努比王宫改为军营,将帕尔米拉王国变成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帕尔米拉后来又被纳入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帕尔米拉 634年,阿拉伯名将哈立德本瓦立德率领穆斯林军队打败拜占庭军队,占领帕尔米拉城。随后,他将帕尔米拉重新命名为“台德木尔”。帕尔米拉的遗迹相当壮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帕尔米拉遗址前留影(三)半岛中部的阿拉伯国家 肯德国(公元480529年) 公元5世纪初,肯德部落离开也门,迁往半岛中部纳季德地区。公元480年,以胡季尔为首领的肯德部落,建立了以胡道拉市为首都的肯德王国。虽然肯德王国存在时间短,很快便土崩瓦解,但对于后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或许有所启迪。 四、古代阿拉伯文化的
18、结晶谚语、悬诗、月亮神 在漫长的岁月里,勤劳、智慧的阿拉伯人创造了比较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除了前面提到的马里卜水坝、佩特拉岩城、雾木丹王宫外,他们还创造了美丽的语言阿拉伯语。他们从生活中提炼出许多言简意赅的谚语,并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篇。他们所崇拜的“月亮神”,也曾带给人们无数奇妙的遐想。 (一) 谚语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最重要的创造之一。阿拉伯各部落原有本源相同、支流不同的各自的方言,彼此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阿拉伯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阿拉伯语以较为纯正的古莱氏方言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一门成熟的语言。阿拉伯语不仅揉合了各部落的语言,而且吸收了大
19、量的外来语,如古代的波斯语、希腊语等语言的词汇。 阿拉伯语词的变化繁杂、精细,结构严谨,规律性强。阿拉伯语词汇丰富,表达细腻,能写景状物,比喻、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应有尽有。流传至今的前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诗歌,充分显示出阿拉伯语的魅力与光彩。阿拉伯谚语 谚语大多产生于民间,语言朴素。谚语通常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阿拉伯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沙漠气息。例如“壁虎首先露出的是尾巴”,近似我国谚语“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又如“你将狗养肥了,它便追随你。”“狗就是狗,即使给它套上金项圈。”喻“本性难移”。再如“丧子之母,同情丧子之母”,类似我国谚语“同病相怜”。“石头从哪里扔
20、过来,你就朝哪里扔回去。”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阿拉伯谚语 阿拉伯游牧民的谚语,则大多与骆驼有关。例如,“他没有羊更没有骆驼”,喻该人一无所有。又如“他变成一只母驼了”,意指此人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再如“主人最了解自己的骆驼”,喻知情莫过自家人,类似我国成语“知子莫如父”。而经商的阿拉伯人的谚语,则往往与商业有关,如“商队里找不着你,镖队里也数不到你”,颇似汉语中的“无名鼠辈”之意。 (二)悬诗 阿拉伯人酷爱诗歌。早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美丽的诗歌之花已在阿拉伯半岛上盛开。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诗人,这些感觉敏锐、知识渊博、口才出众的诗人,是部族的代言人。他们用诗歌赞颂本族的光荣,祭吊本族
21、的亡人,揭露敌族的弱点,鼓舞本族的士气。他们还用诗歌表达喜怒哀乐,描绘大自然等。 阿拉伯诗歌 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诗人创作的大量诗歌中,最出色最负盛名的是7首流传至今的“悬诗”。相传这7首长诗每一首,都曾在麦加附近的欧卡饶集市一年一次的赛诗会上被评为最优秀的作品,并被用金水抄写在埃及产细麻布上(或用金线绣在丝绸上),悬挂在麦加天房的神殿内,供大家欣赏。这些被高高悬挂、享有殊荣的诗便称为“悬诗”。 悬诗片断 祖海尔(530-627) 我的朋友,你可看见乘着驼轿的妇女 行进在朱尔苏姆泉边的高地?沿着盖南山左侧走,山路是那样的崎岖, 盖南山啊,有多少春秋从你身边流逝驼轿用珍贵的帷幕遮起, 四边镶着血一
22、样鲜红的罗绮。她们坐在驼轿后面千娇百媚, 行走在苏斑高地上,婀娜多姿。天还未亮,她们就已动身, 轻车熟路,直奔拉斯谷地。她们俊俏美丽、风姿卓越, 风流公子见了也会心荡神迷。她们所到之处,驼轿上缀的绒球, 像一粒粒野葡萄,鲜红、艳丽。每逢来到清澈的泉水旁边, 她们就搭起帐篷,汲水,休息。然后重新登上旅途, 再次穿过苏斑谷地。(仲跻昆译) (三)月亮神 早期阿拉伯人的科学知识比较贫乏,他们面对五光十色的自然现象,尚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幻想和假设。当时,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奉拜物教。虽然各个部落、各个氏族甚至各个家庭的崇拜物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把崇拜物神圣化而加以顶礼膜拜。如有的崇
23、拜日月星辰,阿拉伯半岛南部农业区居民主要崇拜太阳神,因为太阳照耀大地,促使万物生长。古代阿拉伯人的信仰 而半岛北部牧区的牧民把月亮奉为神明,主要崇拜月亮神。因为他们生活在大漠中,白天赤日炎炎,气温很高,他们难以放牧、狩猎。而晚上明月当空,月亮洒下银光而无毒热,气候凉爽宜人,正是放牧和狩猎的大好时机。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月亮,把它视为全仁全智全能的大神,奉为众神之首和保护神,并为月亮神修建庙宇。他们还崇拜月亮神和妻子太阳神生的儿子金星神等。古代阿拉伯人的信仰 有的阿拉伯人崇拜岩石,其中麦加天房里的一块黑石,被整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视为“圣物”。凡来朝拜天房的人,都要亲吻或抚摩黑石;有的阿拉伯人
24、崇拜椰枣树等植物,有的阿拉伯人崇拜牛、蛇、鹰等动物;许多阿拉伯人崇拜偶像。此外,有的阿拉伯部落崇拜神灵。如古莱西部落视看不见的安拉为主神。古代阿拉伯人的信仰 阿拉伯人的宗教活动十分普遍,有华丽的庙宇,有繁冗的仪式和献祭,这显示出他们已进入原始宗教的较高发展阶段。 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0071 课程名称:伊斯兰文化(Islamic culture学时:18 学分:1 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李荣建教授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系统地讲授伊斯兰教,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面观察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以便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教学内容 伊斯兰文化课程深入探讨伊斯兰文化的起源,全面评述伊斯兰教创始人
25、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历史贡献,详细讲解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圣训的要旨及价值,认真分析伊斯兰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途径及原因,如实介绍伊斯兰文化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三、参考文献1、纳忠著: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999年版。2、 陈万里编著、陈中耀审校:伊斯兰简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4、美希提著: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5、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18册),纳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91年版。6、【德】卡尔布罗克尔曼著: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孙硕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参考文献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股权投资协议常用版(三篇)
- 2025年五年级老师个人的年度工作总结(五篇)
- 2025年个人摄影服务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中学春季学期六年级组工作总结(四篇)
- 专题0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析版)
- 2025年个人饭店承包经营合同经典版(三篇)
- 木材检验与运输合同
- 汽车轮胎运输协议范本
- 天主教堂装修意向协议
- 学校装修施工合同模板
- GH/T 1030-2004松花粉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习作例文+习作PPT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试题-Module 9 Unit 1 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 办理工伤案件综合应用实务手册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现代气候学》研究生全套教学课件
-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28条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 情商知识概述课件
-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 天然饮用山泉水项目投资规划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