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未经清算而解散公司的法律责任研讨汪洋一、有限责任原那么及其除外规那么我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的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当责任,即为公司制度中有限责任原那么,又称投资风险有限原那么,是指公司股东的投资风险仅限于其在设立公司时的出资额和在公司存续期间的追加投资额。就笔者看来,它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公司制度中的有限责任原那么,是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而非公司本身的有限责任。有人以为有限责任是指公司以其全部财富为限,对外直接承当责任。这种观念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在民法上,民事主体以承当无限责任为原那么,以承当有限责任为例外,即除非有特别规定,民事主体均对本人的行为负无限
2、责任。无限责任是民事责任的常态,有限责任是法律上的特权和无限责任的例外。既然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体对本人的行为均负无限责任,根据民法的平等公平原那么,作为民事主体的公司自然也应负无限责任。这里的“无限责任是指债务人以其全部财富对其债务承当责任,直到赔偿为止。正如法国民法典第2092条对无限责任的规定:凡本人负债者,应以如今的及未来获得的动产或不动产履行其清偿义务。简言之,无限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以其存续期间包括如今和未来获得的全部财富作为其承当债务的担保。(二)公司制度中的有限责任不是股东对公司债务人承当的责任。既然公司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就意味着它应对本人的行为独立承当责任,而不应由股东对债务人承当
3、责任,债务人通常只能向公司主张债务,而不能径直要求公司股东对公司行为承当责任,这是公司制度的本质所在。(三)公司制度中的有限责任,本质上只是股东对公司履行的出资义务,而非普通意义上的因违法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它是股东根据公司章程或其承诺而应向公司交纳出资的义务。股东通常只需出资义务,一旦其履行完该义务,股东对公司不再负有其他积极义务,除非二者另有其他商定。(四)公司制度中的有限责任制度,虽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中心和根底,但它不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相反,它有特定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超出其法定适用条件和范围的,应否认其存在的必要性,适用无限责任。如前所述,有限责任只是法律上的特权和无限责任的例外。任
4、何一项法律制度都是假设干价值权衡与取舍的结果,有限责任原那么在本质上只是自然人追求营利,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法律工具而已。现代公司制度(或有限责任原那么)的实际根底是经过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的分别,即公司在人格上独立于其股东,让公司拥有本人独立的财富一切权,并以此作为其独立承当责任的担保和物质根底,这样,公司就能象自然人一样对本人的行为独立承当责任,而不需系及股东,股东一旦交纳出资,就不再对公司负任何责任,此即所谓的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可见,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同时意味着公司独立承当责任,而公司要独立承当责任,不仅来要公司在法律上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需确保公司的财富独立于根本
5、股东,即股东不能控自、直接支配公司财富,否那么,公司名实不符,其人格也就失去独立存在的必要,应由股东对“公司的行为担任,而这种责任与普通民事责任并无二样,只需这样,对公司债务人才是公平的。因此,现代公司法正是经过确立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藉以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扩展经济规模,降低运营本钱,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开展。但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确实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股东的投资风险经过公司转嫁给债务人,对债务人似有不公。有鉴于此,各国现行公司法基于保证债务人正当权益和使股东权益义务相一致之思索,在确立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的同时,也对其适用条件和除外规那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只需股东没有滥用公司人
6、格,保证公司在财富上和人格上真正独立于股东时,就适用有限责任原那么,否那么,只需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擅自、直接支配公司财富,损害公司债务人正当权益的,就应揭开罩在股东头上的公司面纱,否认公司的“人格,让真正的行为者公司股东显露原形,对本人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向债务人负无限责任,此调“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揭开公司面纱之实际在公司法中的运用。纵观我国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仅有股东有限责任原那么,而无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规那么,致使实际中利用公司人格进展欺诈,逃避债务,损害债务人正当权益的景象时有发生。而一旦债务人启动司法程序维护本人的正当权益时,又不知应向谁追索,司法审问也无法可循,因此,债务人的正当权益无法
7、得到保证。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买卖次序和买卖平安。二、未经清算而解散公司的法律责任解散,是指使公司消灭的法律行为。与之涵义相近的还有终止、吊销、注销、撤销或封锁等,其中,“终止偏重于公司不存在现实形状:“撤销是指企业主管机关在公司违法时强迫其解散的行政行为,在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中所用“责令封锁意即“撤销:“撤销那么是一个正式的用语,专指公司登记主管机关依清算组恳求或依职权将公司从法律上彻底消灭的行政行为:“吊销常与“营业执照搭配运用,是指公司登记主管机关,在公司违法时撤销其运营资历的行政处分行为。值得留意的是,在上述范畴中,“解散、“撤销、“责令封锁或“吊销营业执照只是使公司消灭的
8、一种间接缘由,它们本身并不等于公司消亡,从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只需公司登记机关的注销行为才是直接决议公司消亡的独一要素。公司的解散,依其解散事由的性质不同,有正常解散与非常解散之分;依其所根据的法律不同,有公司法上的解散与破产法上的解散之分。从我国公司的规定来看,正常解散包括公司法第100条规定的三种情形:(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二)股东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求解散的。非常解散,又称强迫解散,从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看,它包括因宣告破产而解散(公司法第189条)、被主管机关责令解散(公司法第192条)及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公司法第
9、225条)等三种情形。清算,是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置其剩余财富,使之归于消灭的程序。对于公司的清算问题,我国公司法是按照宣告破产、正常解散和责令封锁三种情形分别规定的,其中,对于宣告破产的公司,由法院按照破产法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展清算(公司法第189条);对于正常解散的公司,由股东或股东会确定的人员在解散事由出现后的15日内组成清算组进展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债务人可以恳求法院指定有关人员进展清算(公司法第191条);对于被责令封锁的公司,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展清算(公司法第192条)。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除因合并成分立之外,
10、公司被注销之前必需清算,换言之,公司登记机关必需根据公司清算报告,才干注销公司,否那么,公司没经清算而被注销人格,将使债务人的债务因此而落空,同时,也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损害债务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提供了避风港。另外,公司法第189-198条虽然也对公司的解散与清算作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既缺乏可操作性,又存在不少破绽,也是导致公司未经清算而解散的重要缘由。详细说来,在实际中,未经清算而解散公司的情形及相关法律责任,大致有以下几种:1.公司实践上曾经自行解散,既未被吊销营业执照,也未被注销,即名存实亡,没有清算。这实践上属于公司法第190条规定的前两种情形。按公司法第191条规定,有限责
11、任公司该当在出现解散事由之日起15日内由股东组成清算组进展清算,股份公司由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进展清算。但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往往不自动清算,也不公告或通知债务人,因此,债务人有时并不知道公司解散的情况,于是,没有及时要求清算;有时,公司股东为逃避债务,故意变卦公司住所,既不通知债务人也不公告登记,而公司登记机关疏于管理,既未吊销营业执照,也未注销公司人格。在上述情况下,应由谁对债务人担任呢?一种观念以为应由公司和清算主体共同承当连带责任。笔者以为,这种情况完全属于股东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损害了债务人的利益,同时,也违反了公司法第191条有规定,因此,应适用公司人格否认规那么,由公
12、司股东对债务人负无限连带责任,至于那种以公司和清算主体共同承当连带责任的观念,既没有法律根据,也没有实际根据,因此,缺乏采用。对于公司法第191条规定的股份公司解散之情形,如股东大会不指定清算组成员,其清算组应如何确定,甚是关键,由于,债务人不能够让一切众多的股东作为清算主体而承当责任,现实上既不能够也不公平。由于众多的小股东根本不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役有损害债务人的“时机,甚至他们本身也受大股东的损害,因此,让他们负连带清偿责任有失公允。对此问题,国际上的惯例,多以董事会作为清算主体,如德国民法典第48条、日本民法典第74条、俄罗斯民法典第61条规定,因此,应由董事会成员对债务人负无限连带责任
13、。至于公司登记机关疏于管理,应承当行政赔偿责任。2.公司未经清算而被公司登记机关注销。这主要是公司因违反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后,没有责令其清算,公司既不自动清算,也不恳求注销登记,而登记机关直接依职权注销该公司。公司登记机关对未经清算的公司依职权注销属严重违反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但它应否向债务人担任,负何种责任等公司法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另外,从公司法第192条看,此时的登记机关似属“有关主要机关,应组织清算,但由于该条没有对“有关主管机关作出界定,对其不组织清算的法律后果也未明确,故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债务人承当责任欠缺公司法上的法律根据
14、,但从行政法治原那么出发,由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详细行政行为即注销公司给第三人(债务人)呵斥了损害,属违法行政行为,因此,作为详细行政行为的第三人公司债务人可对公司登记机关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债务人除了可以要求公司登记机关承当责任外,能否还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公司的董事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其债务为由,清查其责任问题,值得讨论。假设上述主体有擅自分配、隐匿、转移或故意低价转让公司财富的行为,那么构成滥用公司人格,损害了债务人的利益,该当对债务人负无限连带责任;如上述主体没有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那么不应对债务人担任。3.公司因违法而被企业主管机关封锁或撤销后来经清算,而被公司登记机关依职
15、权注销。按照公司法第192条之规定,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封锁的,该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展清算。但假设“有关主管机关没有组织清算,而被公司登记机关注销公司时,笔者以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第51条规定,应由责令封锁或撤销该公司的“有关主管机关担任,同时,公司登记机关对未经清算的公司而给予注销的行为,显然也是违法的,故应负连带责任;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公司的董事,如没有滥用公司人格之行为,那么不应对债务人担任。三、预防对策1.公司法不仅应确立有限责任原那么,同时也应对其适用条件及除外规那么作出规定,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作为有限责任原那
16、么的补充规那么,使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债务人利益趋于平衡。2.从立法源头上,堵塞公司登记机关对未经清算的公司进展注销的破绽。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应明确规定,公司登记机关不能在公司未经清算的情况下注销公司人格,即公司登记机关注销公司人格时必需有公司的清算报告,否那么,不能注销该公司。3.废除“企业主管机关责令封锁或撤销公司的权益,纯化解散公司的权益主体。目前我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赋予企业主管机关封锁或撤销企业(包括公司)的权益,而对这种权益的行使及后果没有任何限制,主管机关撤销或封锁公司后,如不组织清算组,那么殃及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相应地债务人却往往没有救援措施。另外,股东为了逃避债务的目的,如企业主管机关撤销或公司登记机关注销其公司,从而到达用公司人格进展欺诈和逃避债务的目的,而企业主管机关撤销公司或公司登记机关注销公司不组织清算那么正合其意。因此,建议公司法废除企业主管机关直接封锁或撤销公司的权益及公司登记机关未经恳求而依职权注销公司的权益。如企业主管机关以为需求封锁或撤销公司,只能建议公司登记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由公司登记机关组织监视清算,对不予清算的公司,清查股东或董事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人j计件合同协议书
- 工地送木材合同协议书
- 发型师入股合同协议书
- 花呗调解协议书
- 砸墙合同范本
- 父子做生意分工协议书
- 草坪赔偿协议书
- 生产预制板合同协议书
- 租赁看房协议书
- 电梯转让协议书
- 2024年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招聘辅导员笔试真题
- 2025年市政工程地下管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铁路局集团招聘(1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 农产品供应链应急保障措施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安徽蚌埠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2月21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行政执法岗)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第一大题选择题库2025春期版
- 山东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面向非结构化文本的事件关系抽取关键技术剖析与实践
- 《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