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6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_第1页
chap6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_第2页
chap6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_第3页
chap6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_第4页
chap6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第一节 煤的密度第二节 煤的硬度 第三节 煤的热性质 第四节 煤的电性质 第五节 煤的光学性质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第八节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1第一节 煤的密度density1.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TRD (真比重) 1.1 真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1.2 真相对密度的用途: 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21.3 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2、 the density of coal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genesic type、煤岩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矿物质minerals、煤化程度rank等。成因类型的影响: 腐植煤humic coals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1.25g/cm3,而腐泥煤sapropelite 仅为1.00g/cm3左右;第一节 煤的密度31.3 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煤岩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的影响 惰质组inertinite的密度最大,镜质组vitrinite次之

3、,壳质组exinite最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差别减小,到无烟煤阶段趋于一致;第一节 煤的密度41.3 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矿物质的影响 矿物质的密度较煤的有机质高,因而,煤中矿物质含量高则真密度大 煤化程度的影响:对煤的真相对密度影响最大的是煤化程度。 第一节 煤的密度5煤化程度对煤的真相对密度的影响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真密度最低,约为1.30g/cm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3左右

4、。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6煤化程度对煤的真相对密度的影响 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1)分子结构的影响(2)化学组成的影响 72 煤的视相对密度 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ARD 2.1 视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仅包括煤粒的内部孔隙)水的质量之比。2.2 视相对密度的用途煤的视相对密度可用于计算煤的埋藏量。计算煤的孔隙率100, 第一节 煤的密度8 3 . 煤的散密度(bulk relativ

5、e density, BRD)3.1 散密度的概念: 煤的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是指20下煤的质量与同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 水的质量之比。用BRD表示。散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相对密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3.2 散密度的用途:散密度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矿车、煤仓、估算煤堆重量、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等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一节 煤的密度91.2 煤的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 显微硬度属于压入硬度的一种。一般采用特殊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入器压入到样品表面,形成压痕,卸除压力后用显微

6、镜测量压痕的大小,如用方形棱锥形金刚石压入器时,测量压痕对角线diagonal line的长度,即可计算出显微硬度值: 101.2 煤的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 式中 H显微硬度,MPa;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d压痕对角线长度,mm;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P1112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 % 80 %(长焰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maximum;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minimum;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

7、度提高而直线增加。 13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硬度变化规律的原因 :(1)组成情况:腐植酸、沥青质含量;(2)煤的大分子结构变化情况:煤化程度14第五节 煤的光学性质optical properties 煤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 of coal :是指煤样在100的稀硝酸diluted nitric acid溶液中处理90min,所得有色溶液coloured solution对一定波长(475nm)的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分光光度计法因其重现性差,一般用得不多,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目视比色法测定有色溶液的透光率,用PM表示。15第五节 煤的

8、光学性质optical properties PM的用途 :年轻煤煤化程度指标,用于分类。一般年轻褐煤的PM小于30,年老褐煤在3050之间;长焰煤的PM通常大于50;气煤的PM一般大于90。16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al 煤的有机质一般具有抗磁性,即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附加磁场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磁化率是指磁化强度I(抗磁性物质是附加磁场强度)与外磁场强度H之比,用K表示:K=I/H。 在化学上常用比磁化率表示物质磁性的大小。比磁化率是指在1高斯磁场强度下,1g物质的磁化率。 17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Magnetic properties of

9、 coal 煤的比磁化率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直线增加,在碳含量在7991之间出现转折,增大幅度减缓,此后则急剧增大。即煤的比磁化率在烟煤阶段增大幅度较小,无烟煤阶段最大,褐煤阶段居中。 利用煤与矿物质在磁性上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即磁选法选煤。 18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Wettability 1、 煤的润湿性Wettability 当液体和固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与液体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被液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通常采用接触角Contact angle表示煤的润湿性的大小,接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越差。接触角是指通过三相接触周边(三相接触点的连线)的任何一点,经气液界面

10、作切线(即气液界面张力),构成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19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 g-sg- ll-s202、 煤的润湿性的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通常,年轻煤对水介质的亲和性较强,中等以上煤化程度的煤对水的亲和性较差。在煤的浮选脱灰过程中,就是利用煤与矿物质亲水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的。矿物质表现为亲水性,而煤一般表现为疏水性,但年轻煤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含氧官能团,表现为较强的亲水性,因而其可浮性较差,不宜采用浮选工艺。 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 213、 煤的润湿热 wetting heat3.

11、1 润湿热的概念:煤被液体润湿时会释放出热量,通常用1g煤被润湿时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的润湿热。 3.2 润湿热的本质:年轻煤的润湿热较高,但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而急剧下降,在碳含量为90左右达到最低值,以后又有所上升。润湿热的产生实际上是液体在煤的孔隙内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越强,比表面积越大,润湿热就越高。 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 223.3 润湿热的影响因素 介质的种类、矿物质的含量等均有影响,但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试验表明,煤的润湿热大致为0.390.42J/m2。利用润湿热可以大致估计煤的比表面积,但不准确。 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 3、煤的润湿热 wetting heat23第八节

12、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Porosity and Surface Area 1、 煤的孔隙度Porosity:煤是一种固态胶体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很多毛细管capillary和孔隙pore。 煤内部孔隙的体积占煤的整个体积的百分数,称为孔隙度,又称孔隙率。 煤中孔隙的孔径并不均匀,通常根据孔径大小将其划分为大孔macropore、中孔mesopore和微孔micropore ,分别用Vmac、Vmes和Vmic表示,总孔容用Vt表示。孔径 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24第八节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孔类型孔径 (nm)大孔(macropore)中孔(mesopore)微孔(micropore)502502

13、25第八节 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2、 煤孔隙的成因(1)原生孔(2)变质孔(3)外生孔(4)矿物质孔 26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272、煤的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单位质量的煤内部孔隙的面积,m2/g。 煤的比表面积是煤内部孔隙的表面积的反映。测定煤比表面积最简单的方法是甲醇methanol润湿热法,但这一方法误差较大,已不再使用,现在多用吸附法测定煤的比表面积,常用的吸附介质是氮、氦、氪、氙和二氧化碳。吸附介质不同时,测定结果差别很大,见表47。从孔的可接近性approachability和扩散活化能来看,大多数人认为-78下用二氧化碳测定的结果较为可靠。第八节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28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