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路口小学曹小花_第1页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路口小学曹小花_第2页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路口小学曹小花_第3页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路口小学曹小花_第4页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路口小学曹小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3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3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的课题研究方案 PAGEREF _Toc293439163 h 2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4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PAGEREF _Toc293439164 h 6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5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PAGEREF _Toc293439165 h 18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6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PAGEREF _Toc293439166 h 27 HY

2、PERLINK l _Toc293439167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PAGEREF _Toc293439167 h 32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8 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PAGEREF _Toc293439168 h 33 HYPERLINK l _Toc293439169 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PAGEREF _Toc293439169 h 36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0 学生问卷调查汇总表 PAGEREF _Toc293439170 h 37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1 调查问卷分析 PAGEREF _Toc29343917

3、1 h 39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2 分析中高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情况调查表(结果) PAGEREF _Toc293439172 h 40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3 调 查 报 告 PAGEREF _Toc293439173 h 43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4 课题实验课设计 PAGEREF _Toc293439174 h 44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5 经验交流会 PAGEREF _Toc293439175 h 47 HYPERLINK l _Toc293439176 主要参考文献: PAG

4、EREF _Toc293439176 h 52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1. “朗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指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对话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引导

5、学生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以读为本是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以学生读书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把读书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方式,把书读通顺,读连贯,琅琅上口,披文入情,入境悟神,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即通过以读为本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读为本,正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学科本质特点,突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魅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受

6、到情感熏陶的必要形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1、了解和逐

7、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2、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3、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二)研究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1、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8、2、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3、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4、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三、课题研究目标1、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2、植根于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精心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朗读要求。四、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

9、。以本校四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早上早读、平时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状况。2、调查法: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4、个案研究法: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

10、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3月)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并针对研究对象目前的朗读现状开展观察调查,积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2、实施朗读的教学,加强小学生有效朗读技巧(停顿、重读、语调),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朗读的情感体验,深刻领会其课文语言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宋朱熹语)的感觉。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出现的突发情况,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方

11、法。4、建立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朗读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5、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1、论文2、研究报告3、课堂展示 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的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但从农村小学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状:(一 )朗读的时间不足。充斥于语文课堂的“

12、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3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二)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现在很多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朗读教学上,没有明显的效果,在语文考试当中朗读教学的成果几乎得不到检验,即使在考试当中考一些背诵,也只要记住几个词语、句子应付填空、默写而已,不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这就使得我们的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长此以往,学

13、生固然能念经一般地念读一些文章,但朗读水平却无论如何也是提高不了的,甚至会倒退,由此影响的语文理解水平。 (三)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在做,但是对于朗读教学我们的目的性不强。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另外,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也是为了使我们的课堂不至于冷场,我们在教学中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

14、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就不可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四)读的形式较单一教师的朗读教学要形式还是停留在要么齐读、要么散读、要么单个读。这样的朗读形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长时间的单一形式的朗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引起厌倦的情绪。这些问题阻碍着朗读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五)朗读指导方式单调。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见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

15、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例如毛泽东写的长征一文中,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是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受到的艰难险阻,而腾洗浪,走泥丸是表现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时,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

16、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六)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模仿性和易于受暗示性。他们会认真模仿教师一言一行,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自己的榜样。但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有的地区的教师就带学生唱读,甚至干脆用方言上课;也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课文所表现情感把握不准,这种被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但他们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17、:“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书卷多情似故人,沉昏忧乐每相亲”,课堂内外、晨诵夕读,点滴之时,方寸之间无不可成为有感情朗读的天地。那么,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地指导有感情朗读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这一研究课题,想借此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农村小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培养的新路子,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文化素养的熏陶。此课题于2010年5月定为县级研究课题。二、课题的界定“朗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18、。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用朗读唤起文本情感”:指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对话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2、植根于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精心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

19、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朗读要求。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的必要形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

20、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经过讨论制订出本课题研究对象是路口小学全体学生,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1)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集中研讨本地区农村制约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调查本地方言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学生个性差异对朗读能力 。对全体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测评,整体了解学生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 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探索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方式。(3)探索课外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能

21、力的活动形式。(4)建立科学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朗读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五、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当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2、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期间,将在我校各年级之间展开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成果。3、本课题采取 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法。四、课题研究过程准备阶段:2010年5至6月课题讨论并上报立项。2010年7月积极做研究课题准备。2010年8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阶段:2010年9月呈报开题研究报告,开题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实施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阶段总结、撰写论文。总结阶段:2

22、011年4月课题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011年5月申报结题。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条件:本人身处教学第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13年,保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几年来积极撰写各类文章,曾在县市级获奖。 课题研究成果:(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1、部分学生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仍相当严重。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

23、错字现象。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1、没有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蜻蜓点水。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先重视生字教学,再注重字词理解,接着就是通讲课文,如何分段,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等等,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字词、中心思想,其余内容完全交给学生早读课去背诵。2、教师的朗读水平尚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很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仅仅达到三级水平,加之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教师的朗读水平本身就需要提高,否则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如何交出出色的学生呢?3、朗读具

24、有盲目性,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但教师在让学生朗读前缺乏方法指导,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不能丝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4、朗读教学没有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没有提高。一节语文课下来,只有那么几位学生不断的举手回答问题、大胆的朗读课文,其余学生都是人云亦云,没有丝毫朗读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5、教师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教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

25、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见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又例如毛泽东写的长征一文中,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是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受到的艰难险阻,而腾洗浪,走泥丸是表现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时,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有时,学生朗读

26、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三)、针对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对策,总结方法如下。1、分层次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开始时先一句一句地读,再连起来一段一段地读,最后通读全文,读不好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先小声读,再大声读。从一

27、开始就要求学生读书姿势正确,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加字,不减字,不唱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为成功的朗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

28、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它形式的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 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

29、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我们在听完学生的朗读以后,先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这次比上次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比以前有进步”、“语调有变化,抑扬顿挫”等等,再婉转地提一些建议,相信学生们会喜欢上朗读,培养出朗读兴趣。3、朗读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齐读。齐读应在文章的关键处,体现文章的中心或文章最精彩的段落,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分角色表演朗读。表演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

30、活泼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真切体会作品的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课本上有许多的课文,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儿童的心理也喜欢分角色朗读,他们天生喜欢表演,喜欢融入到角色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分角色朗读。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又提高了朗读水平。 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

31、读。 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评读。评读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去评读:学生在朗读后自己评价,或同学相互评价,或教师评价。通过评读,让学生认识自己朗读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

32、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比赛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朗读潜能。学生的好胜心强,为了战胜对方,学生会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朗读水平,尽量让自己的朗读完美无缺,因此,最容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4、范读引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艺术朗读能生动、具体地表达课文活生生的思想,丰富的情感,鲜明的形象,从而使听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受到感染。正因为艺术性的朗读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范读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爱听爱读。(1)、教师范读。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33、。”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范读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当然,课文的范读必须要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才行。“打铁还要榔头硬”,说到底,提高教师自身的

34、朗读水平才是提高朗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2)、学生范读。 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中挑选一些发音清楚、响亮、普通话比较流利的学生,重点加以培养。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让学生示范朗读,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有的学生好胜心强,争着范读,使班中的朗读气氛越来越浓。六、几点思考1、由于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教师朗读教学水平的检测还缺乏更科学更有效的评判手段,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仍有少数教师图省事,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繁琐的分析,怀疑学生能在读中感悟,“一言堂”课型舍不得丢弃。2、我们清醒地看到,本课题的研究虽然

35、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将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做出更大的努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榆中县路口小学 曹小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

36、最好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时间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我以自己的教学方式诠释着我的朗读教学。一、当前朗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潇潇、雨濛濛,窗内书声朗朗、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

37、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说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杨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这些应算是当前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教学的一个失误。 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3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

38、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朗读教学上,没有明显的效果,在语文考试当中朗读教学的成果几乎得不到检验,即使在考试当中考一些背诵,也只要记住几个词语、句子应付填空、默写而已,不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这就使得我们的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长此以往,学生固然能念经一般地念读一些文章,但朗读水平却无论如何也是提高不了的,甚至会倒退,由此影响的语文理解水平。 (三)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 “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在做,但是对于朗

39、读教学我们的目的性不强。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另外,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也是为了使我们的课堂不至于冷场,我们在教学中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就不可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四)读的形式较单一 教师的朗读教学要形式还是停留在要么齐读、要

40、么散读、要么单个读。这样的朗读形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长时间的单一形式的朗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引起厌倦的情绪。这些问题阻碍着朗读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五)朗读指导方式单调。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见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

41、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例如毛泽东写的长征一文中,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是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受到的艰难险阻,而腾洗浪,走泥丸是表现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时,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六)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

42、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模仿性和易于受暗示性。他们会认真模仿教师一言一行,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自己的榜样。但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有的地区的教师就带学生唱读,甚至干脆用方言上课;也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课文所表现情感把握不准,这种被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但他们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作为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创设语境,高度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学生对文本中蕴

43、涵意象的二次重构和创造,包含着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而要达到重构和创造的目标,离不开对朗读技巧的掌握,熟练的掌握朗读技巧,教者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对学生能否准确、传神的表达出文本之思想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停顿、节奏、语气、重音、换气等技巧的传授,需要教者耐心指导,直到学生得心应手的表达出内心之郁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

44、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

45、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在网上给学生找了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在讲到瀑布的美时我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简直太美了!我真想到黄果树瀑布看一看!”。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瀑布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瀑布的赞美。 (四)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庐山的云雾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

46、“庐山的云雾这么美,变幻莫测,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云雾特点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庐山云雾在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它的特点?”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

47、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五)角色转换,模拟表演。 听其声,视其形”,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我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读到两位友人送别的场面时,我准备了道具,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当时话别的场面,同学们表演的入情入境,抓住了人物神态,感受到了任务的内心,而后再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种方法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

48、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

49、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七)评价学生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1、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有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的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和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50、树立自信。在教学中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2、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在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

51、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3、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

52、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5、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我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中,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清楚,读得不可太急,但

53、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老师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你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教师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步伐,然后要对学生精心指导,再加上学生们的刻苦练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

54、坚信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让朗读来唤醒文本情感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四、五、六年级的教师及中高年级的70名学生。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朗读教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读书的情感趋向; 朗读的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一)调研结果: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朗读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正确,70%的学生达不到流利,能

55、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更是聊聊无几,仅占5%。在朗读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读学过的一篇课文,出现的多字、少字、错字和不看标点随意停顿等题目较多,更不用说不留意长句的停顿,读得有感情了。接受调查的老师中,几乎是100%的教师感叹学生不会读书,又公认朗读很重要,应该指导学生达到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果分析: 1、对朗读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语文是读出来的,”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题目。大量教学实践证实,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串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

56、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侧重于听说写的多,让学生读得少,重点下工夫指导朗读的就更少了,这也是受应试教育可影响,以为朗读不会考试,每学期的分项测试也不会纳进教师的量化考核;因此,家长和学生也忽视朗读,学生读的多少读的好坏家长几乎从来不知道,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只重视家庭作业,从来没想到听听学生课文读得怎么样。因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从根本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朗读教学这重要的一块出现了令人心痛的荒凉现状。 2、留给朗读的时间太少。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熟悉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

57、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但从访谈和平时听课情况反映出“满堂灌”仍在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太多,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课堂上纠缠于离开了课文整体背景的那种字、词练习,或者是忙着围绕课后习题让学生抄背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读得太少。经常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么是一问到底,要么进行放任式的自读自悟,就是在观摩课上我们听到的可喜的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十有八九也是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演练出来的。很少看到教师指导学生从不会读书、读不好到读得有进步、读得有感情的这一个过程。大量的提问、思考挤掉了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更不用说进行具体的读书指导了。3、学生的情感领域并未

58、触动 语言文字既能表意,也能传情,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面无表情的语文教师,看着几十位同样面无表情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情感是在熟悉基础上产生的,不能靠告诉、讲解,更不能靠强制、命令,由于那样产生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情感是在语言练习过程中,尤其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文之前,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或“有感情地”读下一段,这样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 4、朗读指导缺少方法。 调研发现,80%的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知该怎么进行有效的指导。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只一味地自己讲,既不作朗读示范,也不让学生根据

59、理解情况练习朗读。这样,学生没有具体的比较、模仿对象,连自己感受课文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对朗读进行了指导,但对存在题目也不作点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显然这不利于迅速进步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师对课文所表现的情感把握不准或想进行指导又不知该从何进手,就让学生学着读书比较好的同学的样子读,这种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出现了声音上的千篇一律。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模糊熟悉,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作用,出现了熟悉和行动上的步调不一,应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强化课程标

60、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把课标中对朗读要求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2、充分重视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进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进步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熟悉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把读书的时间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